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校英语专业发展与学科设置 仲伟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
一、中国英语教育发展 我国的正规英语教学发端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伴随“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清廷日益频繁的外交活动而诞生。
其标志为1862年建立的我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创办时仅开设英文馆,招收10名学生。
3
一、中国英语教育发展 民国时期的高等院校大多设有英国文学系,或在外国文学系下设英文专业,主要培养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人才,专业教育偏重文学,课程多为英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欧洲文学史一类专业知识课,不单独开设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课。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共有5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 。
4
一、中国英语教育发展 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全国高校的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点达900多个,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2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包括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0余个。英语专业在校生也大幅度增加,总数达到40多万。从08年开始,每年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达12万人。
5
二、英语专业教学经历的几个阶段 1949-1979 (1)英语语言文学阶段 1979-2009 (2)英语语言学阶段
(3)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阶段 英语 + 专业方向 (4)英语专业细分阶段 2006年 翻译本科专业 2007年 商务英语专业 ?
6
原因分析 人才需求的变化 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性调整 人才培养趋向应用型、实践型
7
三、英语学科拓展之一---MTI 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07年1月召开的第23次会议上以全票通过设立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
8
中国翻译学科建设的几个里程碑 197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训班的开设
1987年南京首届全国研究生翻译理论研讨会及青岛首届全国翻译家论坛对“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大讨论 1993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 “高级口笔译项目”的设立 199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 199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内地的第一家翻译系 2001年青岛翻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召开 近几年来国内20多家大学以培养翻译专业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翻译学院(系)的成立
9
中国的翻译学学科建设在2004年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获得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后,自主设置了“翻译学” 硕士、博士授权点。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学位点的设置,“标志着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内地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获得了合法地位”。
10
2006年 翻译本科专业在三所学校试办 2007年 翻译本科专业增加四所试办学校 广外增设翻译学硕士点、博士点 MTI 的试办 专业目录的调整
11
1、 什么是专业学位?
12
专业学位 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大多只设置硕士一级。
13
专业学位 1991年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 种专业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专门人才而设置
14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
15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16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五、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
六、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办法。 七、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7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八、教学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 九、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
18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十、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
十一、课程考试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实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十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19
3、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
一、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必要性 (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对外文化、经济交流合作的迅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20
3、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
(二)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 翻译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艺术,是一种专业的交流工具。翻译人才的思维模式与一般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别,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过去往往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把外语人才误认为翻译人才,忽视了翻译专业人才的专门性和特殊性。懂外语,不等于是合格的翻译人才。
21
3、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
(三)我国现行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偏重于学术训练,不利于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 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传统外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有根本不同。
22
3、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
1.教学目标。外语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这里的“译”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语法、词汇,或用来检查学生外语理解和表达水平,作为增强学生外语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 翻译教学目标则是建立在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之上的职业翻译技能训练。翻译教学从职业需求出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和翻译技能训练(包括翻译职业知识)。
23
3、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
2.教学内容。外语学习主要训练学生学习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等语言基本知识,基本不涉及语言的转换机制,而只是用单一语言去听说和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能讲外语的人,虽然能流利地用外语表达其本人的思想,但不一定能胜任翻译工作的原因。 翻译教学则主要是训练学生借助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和百科知识对原语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并用另一种语言将理解的信息表达出来,这些专门训练包括:译前准备、笔记方法、分析方法、记忆方法、表达方法、术语库的建立等等。双语转换机制还涉及到语言心理学、认知学、信息论、跨文化等多种学科。
24
4、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 1.学科条件 要求申报单位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或者具有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已开设翻译(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方向、有两届以上的硕士毕业生。
25
4、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 2.师资条件 (1)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均须配备2名以上专任教师授课,并且要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教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须达到一定比例; (2)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有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的比例不低于70%;笔译教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应担任20次以上的正式场合的连传同传任务; (3)有一定数量的来自翻译实际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
26
4、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 3.教学条件 (1)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好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环境。具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标准的专用教室,包括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备等。能为翻译硕士学生提供使用校园网和计算机的条件,有供翻译硕士学生培训和自主学习的条件; (2)拥有足够数量的翻译硕士专业图书资料和光盘检索资料。图书资料室应有大量的语音学习和练习材料,包括各种会议的原始语音和书面材料、翻译工具书、翻译教材和翻译研究图书资料、各种翻译教学和应用软件如Trados翻译软件等; (3)与翻译专业相关的实际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能供良好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
27
4、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 4.教学组织 (1)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特点; (2)建立较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3)在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有能够保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
28
5、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与研究型学位课程的最大不同是实践性课程增大、理论研究型课程减少。翻译硕士学位各培养点应该根据已有的学科、师资、教学资源等条件,决定其翻译硕士(MTI)的培养方向。一般建议设立口译、笔译两个主要方向。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0分。
29
1.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①政治理论 分 ②中国语言文化 分 (2)专业必修课: ①翻译概论 分 ②交替传译 分 ③笔译理论与技巧 2分 (3)方向必修课: ①口译方向: 专题口译 分 同声传译 分 ②笔译方向: 文学翻译 分 非文学翻译 分
30
2.选修课(其中1-7至少选择两门): (1)第二外国语 分 (2)中外翻译简史 分 (3)翻译批评与赏析 2分 (4)跨文化交际 分 (5)中外语言比较 分 (6)文体概论 分 (7)国际政治与经济 2分
31
(8)模拟会议传译 分 (9)视 译 分 (10)商务口译 分 (11)法庭口译 分 (12)外交口译 分 (13)经贸翻译 分 (14)法律翻译 分 (15)科技翻译 分 (16)传媒翻译 分 (17)计算机辅助翻译 2分 (18)中国典籍外译 2分 3.实习 分
32
关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以上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33
四、英语学科拓展之二:翻译本科专业 2006年设置:复旦、广外、河北师大 2009年19所高校试办
34
1. 翻译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丰富的百科知识、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多种文体笔译技能和交替传译技能,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其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实用类文本和一般难度科技文本的翻译、交替传译、涉外交际等工作。
35
2. 外语专业人才与翻译专业人才比较 1)翻译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两门语言,同时还需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2. 外语专业人才与翻译专业人才比较 1)翻译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两门语言,同时还需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2)翻译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各种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操,内化为译者/译员的自觉行为; 3)翻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清醒的译者角色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自觉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等; 外语专业人才≠专业翻译人才
36
3. 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教学性质 区分点 教学翻译 专业翻译 培养目标 学科定位 教学目的 教师要求 教学体系 教学重点
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外语专业 培养合格的专业翻译人才——翻译专业 学科定位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 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翻译教学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通过翻译学外语。翻译课是学习外语的辅助性课程或者是为学习外语服务的专业知识选修课 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口笔译员。教学内容主要为口笔译技能训练以及相关的翻译职业知识 教师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 教学体系 封闭式(教师、学生),无偿 开放式(市场、社会)有偿 教学重点 注重语言转换的准确性,即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含义上的对应;注重单一语言现象(字词、意群、句子)常常有句无章;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对完成文本的优劣进行点评);强调语言(语法)知识,偶尔也强调文化背景,不注重对相关学科和主题的认识 注重翻译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译文效果以及职业要求;注重篇章的整体效果;注重过程(思维短路、逻辑失控、似是而非等一切深层的翻译问题大都因不注重过程而成为顽症);强调相关知识(专业表述方法)和术语,有的学科翻译(如医学等)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注重培养译员/译者的翻译技能、翻译意识、翻译策略和翻译解决方案
37
4. 教学指导思想 的差异 翻译本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翻译方向或学术性学位教育 (BTI,MTI) 语言要求 交流目的 培养意识 翻译标准
侧重点 异同 翻译方向或学术性学位教育 翻译本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BTI,MTI) 语言要求 强调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外语和母语应用能力并重 交流目的 用外语进行沟通交流 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 培养意识 学术意识、读者意识 市场/客户/服务意识+职业操守 翻译标准 绝对忠实原文 根据客户需求 教学重点 学术训练+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译者能力+服务能力 翻译技巧 教学重点,借此提高语言能力 基础能力,借此培养译者能力 指导思想 重理论研究和方法训练 重口笔译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训练方法 阅读思考写作为主 翻译实践为主,注重扩大专业知识面 培养能力 学习、研究能力和基本翻译能力 口笔译实操+团队合作+翻译管理能力 师资要求 基本的翻译能力+较强的研究能力 很强的口笔译实践能力 教育类型
38
5. 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特色 顺序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主要训练的时间 1 2 3 4 5 6 7 8 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翻译专业人才
自始至终体现这一理念 2 打好两种语言基础,特别注重语言的应用 集中于低年级教学中 3 强调双语转换能力和口笔译实操能力的培养 从第二学年开始 4 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第一学年开始 5 着重译者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集中于高年级教学中 6 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 7 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翻译工具 8 注重翻译职业观及身心素质的培养
39
6. 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 翻 译 专 业 所 需 知 识 与 技 能 模块 分项指标 双语技能 翻译技能 相关知识 人文素养
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外语听说读写技能、母语写作技能 双语演讲与辩论技能 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 翻译技能 口笔译技能 翻译理论 相关知识 所学语言国家概况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学基本知识 外国文学基本知识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 6. 职业道德与相关职业知识 人文素养 政治思想素养 创新思维 中外文化素养 团队合作精神
40
7. 三类教学的对象及其要求 入学外语要求 教学重点 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本科教学 外语专业高年级 翻译方向教学 双学位/双专业中的翻译课程
外语语言能力已接近英语专业 四级要求的水平 低年级强调双语应用能力培养,并开始融入翻译的基本理念 进入翻译专业高级训练阶段继续深造成为职业翻译,或从事与翻译相关的各类语言文字工作 外语专业高年级 翻译方向教学 外语语言能力较好,但需要经过1-2年的学习方能达到英语专业四级要求的水平。 高年级开始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 可以在外语为主的职业中承担两种语言为主的工作 双学位/双专业中的翻译课程 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描述的较高要求 在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加翻译技能训练 可以承担需要两种语言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工作
41
8. 翻译专业本科阶段重点完成的训练
42
9.专业翻译教学的原则 技能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 理论性原则
43
10.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几个误区 1. 学外语等于做翻译 2. 学翻译等于掌握一切翻译技能 3. 学口译等于做同传
4. 学翻译一定是学外语出身 5. 双语沟通能力等于翻译能力
44
五、英语学科拓展之三: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
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009年: 西安外国语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扬州大学、黑龙江大学
45
1.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不同学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等)。
46
2. 商务英语人才知识与能力构成 专 业 知 识 与 能 力 模块 分项指标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音、词汇、语法知识 2.听说读写技能
2. 商务英语人才知识与能力构成 专 业 知 识 与 能 力 模块 分项指标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音、词汇、语法知识 2.听说读写技能 3.口笔译技能 4.语言交际技能 5.语言学习策略 商务知识与技能 经济学 2.管理学 3.法学(国际商法) 4.商务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思维能力 2.跨文化适应能力 3.跨文化沟通能力 人文素养 政治思想素养 2.创新思维 3.中外文化素养
47
3. 课程设置要求 4年的专业课总学时最少不低于18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各课程群开课时数的大体比例为:语言能力课程约占50-60%,商务知识课程约占20-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约占10%,人文素养课程约占5-10%,毕业论文(设计)与专业实习15%,不计入总课时。 建议开设12门核心课程(带*号)和若干选修课程。
48
3. 课程设置 课程 课程分类 核心课程 占专业课比例 专 业 课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言知识:语言学*、其他 50-60%
语言技能:(商务)英语:综合英语*、听说*、阅读*、写作*、翻译* 商务知识与技能 商务基础: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 20-30% 其他专业方向课程:金融、营销 其他商务技能课程:贸易实务、电子商务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实践*、其他 5-10% 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通论*、其他 专业实习/实践 不低于15%,不入总课时 毕业论文(设计) 合计 100%
49
4. 选修课程设置 1)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群: 高级商务英语、商务口译、商务经典选读、金融英语、法律英语等。 2) 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群:
工商导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营销、国际金融、电子商务、会计学、统计学、创业与创新等。 3) 跨文化交际课程群: 国际商务谈判、英语演讲、商务沟通、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企业文化、商业伦理等。 4) 人文素养课程群: 欧美文化概论、欧美戏剧鉴赏、中国文化概要(英)等
50
如:经营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税务管理、跨文化管理、社会责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5. 商务知识标准 八级 了解与掌握经济学相关的知识, 如: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政策;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 了解与掌握国际企业管理有关的知识, 如:经营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税务管理、跨文化管理、社会责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51
如: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WTO规则与实践、国际贸易实务与惯例。
5. 商务知识标准 八级 了解与掌握国际商法有关的知识, 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结构及其特点、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代理法、商事组织法、票据法、工业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国际商事仲裁。 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知识, 如: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WTO规则与实践、国际贸易实务与惯例。 了解与掌握国际金融有关的知识, 如:国际收支、国际储备、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外汇与汇率。
52
6. 教学原则 1)语言能力与商务知识的关系 2)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 3)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4)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6)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53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任务教学法 (2) 案例教学法 (3) 模拟教学法 (4) 项目教学法 (5) 探究教学法 (6)多媒体教学法
54
8.考试要求 课程考试用英语 应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口试。 逐步过渡到参加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以及口试。
55
9.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用英语撰写,长度为4000-5,000词左右,要求选题有价值、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文字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商务英语专业应加大毕业设计的比重,鼓励学生采用商务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种形式,长度与毕业论文长度大体相等,用英文写作。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质量和格式外,还应把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作为重要依据。
56
10.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专业实习 商务方案设计 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等
60
六、英语学科的发展 英语专业 翻译 语言文学 商务英语 19所 余所 所
61
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 对教学理念的挑战(语言文学)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研究型) 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挑战(非就业导向)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复合型短缺) 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语言+专业)
62
David Graddol, English Next (《英语走向何方》):
全球化导致英语强势地位下降, 英语由外语变为中介语,教学模式随之变化。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学科,而转变为一种必备的语言技能。
63
六、英语学科的发展 研究生教育: 结构性调整 本科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课程建设、教材、教学团队、特色专业、教学成果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