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教版高中《地理2 必修》 教材简介、教学建议和教学实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教版高中《地理2 必修》 教材简介、教学建议和教学实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教版高中《地理2 必修》 教材简介、教学建议和教学实践
人教版高中《地理2 必修》 教材简介、教学建议和教学实践 --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 2007.7

2 一、教材简介

3 目 录 新课程目标 对人文地理部分,《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地理2与人教版《地理2》编写内容比较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
目 录 新课程目标 对人文地理部分,《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地理2与人教版《地理2》编写内容比较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 新教材中的“问题研究”题目一览 新教材中的“案例”一览和案例教学的说明 对《地理2》中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与定位 各章的知识结构 一些重点章节的理解

4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培养目标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重视。

5 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在研究国内外普通高中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本次课程改革,争取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从改革的具体目标出发,高中新课程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新的设计。

6 人教版教材与《地理课程标准》比较 完全依据《地理课程标准》 注重知识的典型性,兼顾完整性 案例典型、突出 兼顾教材和学材
呈现方式多样:案例、文字、活动、问题研究、阅读等方式 特点突出:活动内容设计丰富,对教学具有指导性;图文并茂,资料丰富

7 地理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地理二) 内容结构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 地理课程标准-人口与城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9 地理课程标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0 地理课程标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11 人教版教材《地理2》内容 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变化与合理容量) 城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等级、城市化)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与工业地域之间的联系、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交通运输(主要方式、布局,交通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的发展史、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2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人口部分 大纲版教科书 课标版教科书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再生产 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迁移与环境 中国人口迁移  课标版教科书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13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城市部分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 城市的合理规划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

14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农业生产部分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 农业的区位选择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5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工业生产部分 工业生产活动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6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地域联系部分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城市交通运输 电子通信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国际贸易和金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对聚落的影响,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7 新旧版本教材比较-人类与地理环境部分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8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 节 章 内容提要 问题研究 黑字标题  研究思路  知识拓展  分析讨论  执行任务 以提问的方式呈现
 文字表述  读图思考  案例  活动  阅读

19 新教材中的“问题研究”题目一览 问题研究题目 1 人口的变化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2 城市与城市化 从城市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3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4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食品知多少?

20 教材中引入的案例1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美国人口的迁移 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 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按照城市等级主动布局的例子)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合肥市环城公园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21

22 教材中引入的案例2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鞍钢与包钢的区位选择 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德国鲁尔工业区-老工业基地的升级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从农业区到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工业区

23 鲁尔区近三十年来的经济 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为了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联邦、州政府和鲁尔区煤管协会都想方设法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仅1958~1973年,新建和迁入企业达459个。1985~1988年间鲁尔区新建企业数量增加41%,大大超过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目前这类企业已遍及全区,大多是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产品种类繁多,有汽车、炼油、化工、电子以及服装食品等等。最有名的佩尔汽车厂,兴建于60年代中期,坐落在一个已关闭的矿井旧址上,现已发展成为拥有207Y人的世界最现代化的汽车厂之一。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工也由于从鹿特丹及威廉港通往鲁尔区的输油管建成而发展很快。战前,鲁尔区只有2个规模不大的炼油厂,目前已有10多个炼油厂。在科隆市北的莱沃库森还有举世闻名的拜尔化学公司,是位居全国第七的大公司。此外还有像著名的西门子等公司也都在鲁尔区设立分厂。

24 教材中引入的案例3 南昆铁路的建设(青藏铁路的建设) 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 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玛雅文明的消失
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 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25 玛雅文化的地域 玛雅文化发展的地域包括现今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的提卡、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萨克通(已知最古老的玛雅城市)、以及伯利兹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共约32.5万平方公里。 在玛雅文化的后古典时期,由于飓风、瘟疫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古玛雅文明迅速衰落,所有大城市都被遗弃。

26 案例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教材呈现的是典型案例。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则需要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获得。
教材中依附于某一案例中的特定地理知识并不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换句话来说,案例中的知识点本身不要求学生掌握。

27 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定位-认真研读本节课的《地理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
对照-《地理课程标准》,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应用-另选乡土或时事问题进行分析和应用

28 示例-关于“工业生产”

29 定位- 《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0 分析-教材编写内容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的选择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31 分析-教材中的案例 鞍钢与包钢的区位选择 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德国鲁尔工业区-老工业基地的升级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从农业区到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工业区

32 分析-此内容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土地、水源、原料、动力、工人、市场、运输、政策等 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工业集聚会形成工业地域,大的工业地域可以成为工业城市或城市带(群),小的工业地域称为工业区,典型的是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工业分散加强了工业地域之间的联系。

33 对照-课标与教学 基本落实 教材中缺少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第一,可以改变工业区的地表状况,改变工业区生态环境;第二,对地理环境的整体影响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性。

34 应用-乡土事例、时事事例的分析 珠海临港工业区的石油化工、能源和钢铁企业的布局分析(类似广州南沙开发区)-分析区位因素、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重化工对珠海市环境的影响等。 珠三角日资汽车企业的布局分析

35 珠海临港工业区简介 石化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了全区打造临港型重化产业基地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以珠海发电厂为龙头的一批能源、钢铁、造纸等产业的发展。临港工业区现已初步建成了以台商化工企业为主的“南水(台商)精细化工区”,以BP化工等企业为主的“高栏石化区”,以能源仓储配套企业为主的“南迳湾石化仓储区”,以钢铁、化纤纺织染整企业为主的“金洲加工区”和“南水工业园”。

36 珠海临港工业区简介2 PTA(精对苯二甲酸 )为龙头的石化下游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世界石化产业巨头之一的BP公司利用其自主拥有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在临港工业区建设的PTA装置,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产品品质优良,供不应求。按计划四期工程全部建成后,总规模可达250万吨,将成为世界最大的PTA生产基地;随着PTA生产基地的建设,为其配套的康普化工、美国气体、恒基达鑫等项目都已建成投产。 以合成树脂为龙头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亚洲最大的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台湾长兴化工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的年产8.4万吨规模的合成树脂生产线一、二期工程已投产,三期工程正在筹备;与其配套的下游20多家涂料、油漆、粘胶剂项目相继动工建设或投产;其上游主要原料供应商台湾联成石化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6万吨苯酐装置和4万吨增塑剂装置已投产,新加坡科迪、香港润达集团总投资18亿美元的石化一体化项目已正式签约,首期投资1.25亿美元的苯酐增塑剂项目已获省外经贸厅批准,已于近期开工建设。

37 广东省珠海发电厂位于珠海市西区南水镇十八螺嘴,整个厂区移山填海而成,厂区占地面积122万m2。规划安装六台600MW级机组,一期工程为2×660MW+2 ×600MW级机组,首期先建设两台700MW火力发电机组。首期工程由日本三菱公司总承包,采用交钥匙方式,设备全部进口,项目总投资99.4亿元等值人民币。

38 对《地理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和定位
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平等对待物种、人种等,处理好人际、区级、国际、代际等之间的关系等。 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树立起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科学素养 培养和树立关注时事、家乡、国家和世界的习惯 树立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9 重点培养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是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三种关系的高度耦合
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系列价值观 空间观点:主要是对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哪里”等问题 因地制宜的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不同“地”的比较与评价;二是怎样根据“地”的条件差异进行生活与生产活动。前者重在弄清区域差异,后者重在如何扬长避短。

40 对《地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和定位
过程目标:组织和参与收集相关信息活动、在分析归纳收集的信息中学习,尝试用学习的理论在生活中、现实中发现问题、应用、探究,尝试与人合作,共同学习等 方法目标:探究问题的方法、获取信息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方法、知识应用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区位分析的方法、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的方法等

41 第一章的知识结构 增长模式 人口的变化 数量变化 空间变化 自然增长 人口迁移 主要原因 人口的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与人口的关系

42 第二章的知识结构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形态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 城市个体 城市群体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不同等级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什么是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形态

43 第三章的知识结构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基础知识) 农业地域的形成(基础知识) 种植业(季风水田/商品谷物)
案例分析 畜牧业(大牧场/乳畜业)

44 第四章的知识结构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区位因素(因素) 区位选择(变化)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案例分析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45 第五章的知识结构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五种) 交通运输布局(形式/层次)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46 第六章的知识结构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直面环境问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照时间线索,侧重历史发展 侧重当代的环境问题
侧重当代和未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线索)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必然性 途径

47 部分重点和难点概念的理解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离的关系
城市形态(城市外部轮廓形状)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 城市化进程-初期阶段、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区位选择的要素-效益最大化,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初级追求,环境和社会效益是高级追求,三者之间有时候会出现矛盾 工业地域、农业地域和农业地域类型 交通运输中的点和线

48

49 二、教学建议

50 《地理2 必修》教学建议 以新课程的新要求为教学指导 认真研究三维教学目标,认真研定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以次为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
落实教学方式的转变,改教师为学生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抓好案例教学,运用好案例教学的方法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式 抓好评价配套改革,命好符合本地现状的试题 利用好各级培训和网络渠道,认真研读《地理教师培训手册》,做好新课程的研究

51 三、教学实践

52 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论文 典型课例 教师博客与网站(冯丹、苦墨斋、新课程网) 新课程下的测试题 校本教材 精彩文章摘选

53 教育教学论文 本省乡土教学要注重海洋教育 承认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师德 高中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申请报告
如何有效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整合高中地理教材 优化 创新 反思-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探索 怎样成为学生喜爱的地理教师

54 精彩文章摘录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学习陶西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 以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认识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P177)

55 谢谢大家,多提意见! 刘宏光 0756-


Download 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2 必修》 教材简介、教学建议和教学实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