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讲 IPv6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 IPv4的IP地址长32位,分为A、B、C、D、E五类,其地址分配是以“类”进行的;IPv6的IP地址长128位,分为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泛播地址,其地址分配是以“聚合”的原则以及“地址前缀+前缀长度”的策略进行的。 本章在介绍IPv4地址结构的基础上,对IPv6的地址结构、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讲 IPv6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 IPv4的IP地址长32位,分为A、B、C、D、E五类,其地址分配是以“类”进行的;IPv6的IP地址长128位,分为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泛播地址,其地址分配是以“聚合”的原则以及“地址前缀+前缀长度”的策略进行的。 本章在介绍IPv4地址结构的基础上,对IPv6的地址结构、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讲 IPv6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 IPv4的IP地址长32位,分为A、B、C、D、E五类,其地址分配是以“类”进行的;IPv6的IP地址长128位,分为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泛播地址,其地址分配是以“聚合”的原则以及“地址前缀+前缀长度”的策略进行的。 本章在介绍IPv4地址结构的基础上,对IPv6的地址结构、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l IPv4地址结构; l IPv6地址结构; l IPv6寻址模式; l IPv6地址分配技术。 总目录

2 第2讲 IPv6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技术 2.1 IPv6地址结构 2.2 IPv6寻址模式 2.3 IPv6地址分配 总目录

3 2.1 IPv6地址结构 本节内容: 2.1.1 IPv4地址结构回顾 2.1.2 IPv6地址体系结构 总目录

4 IPv4地址结构回顾 1.IP地址 IPv4的IP地址长32位长,分为4段,每个段称为一个地址节,每个地址节长8位。为了书写方便,每个地址节用一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数的取值范围为0~255,地址节之间用小数点“.”隔开,如贵州大学域名服务器IP地址为 。最小的IP地址为 ,最大的IP地址为 。 2.IP地址的分类 IPv4的IP地址分为A、B、C、D和E五类。A类地址适用于大型网络,B类地址适用于中型网络,C类地址适用于小型网络,D类地址用于组播,E类地址用于实验。一个单位或部门可拥有多个IP地址,比如可拥有2个B类地址和50个C类地址。地址的类别可从IP地址的最高8位进行判别,如表3-1所示。 总目录

5 表3-1 IP地址分类表 IP地址类别 高8位数值范围 最高4位的值 A 0~127 0XXX B 128~191 10XX C 192~223 110X D 224~239 1110 E 240~255 1111 例如,清华大学的IP地址 是A类地址,北京大学的IP地址 是B类地址,贵州大学的IP地址 是C类地址。 总目录

6 IP地址用网络号+主机号的方式来表示,A类地址用高8位表示网络号,其中最高位固定为0(实际只用7位),用低24位表示主机号;B类地址用高16位表示网络号(实际只用14位),低16位表示主机号;C类地址用高24位表示网络号(实际只用21位),用低8位表示主机号。如图3-1所示。 总目录

7 在Internet中,各种类别地址所能包含的网络个数是不一样的,A类地址只有128个网络,但每个网络却可连入 台主机;而C类地址拥有 个网络,每个网络只能连入256台主机。如表3-2所示。 表3-2 IP地址分类表 类别 网络号 网络数 主机位 主机数 实际数 A类 7 128 24 B类 14 16384 16 65536 65534 C类 21 8 256 254 总目录

8 总目录 2.1.2 IPv6地址体系结构 1.IPv6地址表示方式 (1)IPv4地址表示方式
总目录

9 (2)IPv6地址表示方式 IPv6地址长度4倍于IPv4地址,表达起来的复杂程度也是IPv4地址的4倍。IPv6地址长128位,由8个地址节组成,每个地址节长16位,用十六进制书写,地址节之间用冒号“:”分隔,其基本表达方式是X:X:X:X:X:X:X:X,其中X是一个4位十六进制整数。下面是一些合法的IPv6地址: CDCD:910A:2222:5498:8475:1111:3900:2020 2001:250:2100:2:1::5 1030:0:0:0:C9B4:FF12:48AA:1A2B 2000:0:0:0:0:0:0:1 地址中的每个整数都必须表示出来,但左边的“0”可以不写(其中第2个地址是贵州大学IPv6网站的IP地址)。 总目录

10 总目录 从上可看出:IPv4地址是“点分十进制地址格式”,而IPv6地址是“冒分十六进制地址格式”。
在IPv4和IPv6的混合环境中还有第三种表示方法。IPv6地址中的最低32位可以用于表示IPv4地址,该地址可以按照一种混合方式表达,即X:X:X:X:X:X:d.d.d.d,其中X表示一个16位整数,而d表示一个8位十进制整数。 例如:0:0:0:0:0:0: 就是一个基于IPv6网络的IPv4地址的表示,该地址也可以表示为: :: 。 总目录

11 (3)IPv6地址前缀 IPv6地址前缀就是IPv6地址中的高位部份,属于128位地址空间范围之内。地址前缀部份或者有固定的值,或者是路由或子网的标识。其表示方式为“地址/前缀长度”。例如: 12AB:0:0:CD30::/60 总目录

12 2.IPv6地址体系结构 IPv4地址只是一台终端计算机的网络代号,不能表达网络路由结构,而IPv6地址则能充分表达网络路由结构信息,即为点对点通信设计了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的地址,这种地址被称为可聚合全球单点广播地址(又称为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其地址的最开头的3个地址位是地址类型前缀,用于区别其它地址类型。其后是13位TLA ID、32位NLA ID、16位SLA ID和64位主机接口ID,分别用于标识分级结构中的TLA (Top Level Aggregator,顶级聚合体)、NLA(Next Level Aggregat-or,下级聚合体)、 SLA(Site Level Aggregator,站点级聚合体)和主机接口。TLA是与长途服务供应商和电话公司相互连接的公共网络接入点,它从国际互联网注册机构如IANA处获得地址。NLA通常是大型ISP,它从TLA处申请获得地址,并为SLA分配地址。SLA也可称为订户(subscriber),它可以是一个机构或一个小型ISP。SLA负责为属于它的订户分配地址。SLA通常为其订户分配由连续地址组成的地址块,以便这些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地址分级结构以识别不同的子网。分级结构的最底级是网络主机。 总目录

13 总目录 IPv6地址的体系结构体现在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的分层结构上,IPv6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具有3个层次。
l 公共拓扑(Public Topology):是提供公用Internet传送服务的网络提供商和网络交换商群体; l 站点拓扑(Site Topology):是本地的特定站点或组织,其功能是提供本站点之内的传输服务; l 网络接口标识(Interface Topology):是用于标识链路上的网络接口。 IPv6地址的体系结构如图3-3所示。 总目录

14 2.2 IPv6寻址模式 本节内容: 单播地址寻址模式 组播地址寻址模式 泛播地址寻址模式 总目录

15 总目录 IPv6能为主机接口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址配置: l 全球地址(Globally); l 全球单播地址(unicast);
l 区域地址(on-site); l 链路本地地址(link local address); l  地区本地地址(site local address); l  广播地址(Broadcast); l  多播群地址(multicast group address); l  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l  移动地址(Mobility); l  家乡地址(home address); l  转交地址(care-of address)。 总目录

16 单播地址 1. 单播地址的概念 单播地址又叫单目地址,单播表示一个单接口的标识符。送往一个单播地址的数据包将被传送至该地址标识的接口上。 单播地址标识了一个单独的IPv6接口。一个节点可以具有多个IPv6网络接口。每个接口必须具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单播地址。单播地址可被认为包含了一段信息,这段信息被包含在128位字段中:该地址可以完整地定义一个特定的接口。此外,地址中数据可以被解释为多个小段的信息。 IPv6地址本身可以为节点提供关于其结构的信息。例如,节点可能只需简单地了解整个128位地址是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符,而无须了解节点在网络中是否存在。另一方面,路由器可以通过该地址来决定,地址中的一部分标识了一个特定网络或子网上的一个唯一节点。 总目录

17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IPv6地址作为不加区分的一块128位的数据,而从格式化的观点来看,可把它分为两段,即接口标识符和子网前缀。RFC 2373中表示的格式如图3-2所示。接口标识符的长度取决于子网前缀的长度。两者的长度是可以变化的,这取决于谁对它进行解释。对于非常靠近寻址的节点接口(远离骨干网)的路由器可用相对较少的位数来标识接口。而离骨干网近的路由器,只需用少量地址位来指定子网前缀,这样,地址的大部分将用来标识接口标识符。 总目录

18 2. 单播地址格式 RFC 1884定义了几种不同类型的IPv6单播地址。有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NSAP地址、IPX地址、链路本地地址、站点本地址等。 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 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包括地址格式的起始3位为“001”的所有地址。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格式如图3-3所示。 总目录

19 字段含义如下: l   FP字段。IPv6地址中的格式前缀,3位长,用来标识该地址在IPv6地址空间中属于哪类地址。目前该字段为“001”,标识这是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 l   TLA ID字段。顶级聚合标识符,包含最高级地址选路信息,指的是网络互连中最大的选路信息。该字段为13位,可得到最大8192个不同的顶级路由。 l    接口标识符字段。是64位的IEEE EUI-64接口标识符。 l   NLA ID字段。下一级聚合标识符,24位。该字段又称二级聚合标识,该标识符被机构用于控制顶级聚合以安排地址空间。换句话说,这些机构(可能包括大型ISP和其他提供公网接入的机构)能按照自身的寻址分级结构来将此24位字段切分开来使用。这样,一个实体可以用2位分割成4个实体内部的顶级路由,其余的22位地址空间分配给其他实体(如规模较小的本地ISP)。这些实体如果得到足够的地址空间,可将分配给它们的空间用同样的方法再子分。 总目录

20 具体做法是,由具有顶级聚合的组织机构按照自身的地址分级结构来将此24位字段再进一步细分。比如,可用n位作为第一级NLA1 ID,其余24-n位作为获得该组织服务的站点标识。如图3-4所示。
总目录

21 l   SLA ID字段。站点级聚合标识符,16位,被用来安排内部的网络结构。每个机构可以用与IPv4同样的方法来创建自己内部的分级网络结构。若16位字段全部用作平面地址空间,则最多可有65536个不同子网。如果用前8位作为该组织内较高级的选路,那么允许255个高级子网,每个高级子网可多达255个子网。 也可以像二级聚合标识一样,在站点级聚合标识内部再进一步进行内部层次划分,将16位的站点级聚合标识字段划分为两层或多层结构,这样做就可以使站点内部的路由表很小,使得网络的处理效率提高。 通过建立层次结构的方法来分配站点级聚合标识如图3-5所示。 总目录

22 (4)特殊地址和保留地址 在第一个1/256 IPv6地址空间中,所有地址的第一个8位: 被保留。大部分空的地址空间用作特殊地址,这些特殊地址包括: 未指定地址:这是一个“全0”地址,当没有有效地址时,可采用该地址。例如当一个主机从网络第一次启动时,它尚未得到一个IPv6地址,就可以用这个地址,即当发出配置信息请求时,在IPv6包的源地址中填入该地址。该地址可表示为0:0:0:0:0:0:0:0,如前所述,也可简写成“::”。 回返测试地址:在IPv4中,回返地址定义为 。任何发送回返地址的包必须通过协议栈到网络接口,但不发送到网络链路上。网络接口本身必须接受这些包,就好像是从外面节点收到的一样,并传回给协议栈。回返功能用来测试软件和配置。IPv6回返地址除了最低位外,全为0,即回返地址可表示为0:0:0:0:0:0:0:1或::1。 总目录

23 (5)嵌有IPv4地址的IPv6地址 嵌有IPv4地址的IPv6地址:有两类地址,这两类地址高8 0位均为0,低3 2位包含IPv4地址。当中间的16位被置为全“1”时,则指示该地址为IPv4映象的IPv6地址(简称为“IPv6映象地址”),当中间的16位被置为全“0”时,则指示该地址为IPv4兼容的IPv6地址(简称为“IPv6兼容地址”)。图3-6显示了这两类地址结构。 IPv4兼容地址用于访问既能理解IPv4又能理解IPv6的节点(当前,这类节点主要指双栈路由器);IPv4映象地址则被IPv6节点用于访问只支持IPv4而不支持IPv6的节点,需通过IPv4路由器以隧道方式传送IPv6包。 总目录

24 总目录 (6)链路本地和站点本地地址 链路本地地址 链路本地地址用于单个网络链路上给主机编号。
链路本地地址前缀的前10位为“ ”的地址为链路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址是IPv6网络中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的地址类型,只能在连接到同一本地链路的节点之间使用。路由器在它们的源端和目的端对具有链路本地地址的包不予处理,因此永远也不会转发这些包。该地址的中间54位为“0”。而64位接口标识符如下所述,地址空间的这部分允许个别网络连接多达(264-1)台主机。 总目录

25 从图3-8中可以看出,链路本地址由一个特定的前缀和接口标识符两部份组成:其前缀为FE80::/64,同时将接口标符添加在后面作为地址的低64比特。该64比特接口标识使用的是EUI-64地址格式。
IPv6地址中的接口ID是64位,而MAC地址是48位,因此需要在MAC地址的中间插入一个16位编码:“ ”。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U/L位和I/G位的值。 U/L(统一/本地标识):又叫全球/本地标识符,位于图3-8中的u位,用以指定该地址是统一管理地址还是本地管理地址。U/L=1表示本地管理地址方式,U/L=0则表示统一管理地址方式。 I/G(单播/组播标识):位于图3-8中的g位。用以指定该地址是单播地址还是组播地址。I/G=0表示单播,I/G=1表示组播。 U/L标志 I/G标志 总目录

26 总目录 其中:U/L标志 设置为“1”,表示本地地址管理方式。I/G标志 设置为“0”,表示单播地址。
例如: MAC 地 址: :3400:ABCD 二进制形式: 插入FFFFE: 设U/L位: EUI-64地址: :34FF:FE00:ABCD 其中:U/L标志 设置为“1”,表示本地地址管理方式。I/G标志 设置为“0”,表示单播地址。 在EUI-64地址前面加上链路本地址前缀:“FE80::/64”,即得到一个完整的链路本地址:FE80::0212:34FF:FE00:ABCD。 总目录

27 总目录

28 站点本地地址 如果说链路本地地址只用于单个网络链路的话,那么站点本地地址则可用于站点。这意味着站点本地地址能用在内联网中传送数据,但不允许从站点直接选路到全球Internet。站点内的路由器只能在站点内转发包,而不能把包转发到站点外去。站点本地地址的10位前缀与链路本地地址的10位前缀略有区别,然后后面紧跟一连串“0”。站点本地地址的子网标识符为16位,而接口标识符同样是64位基于IEEE地址。 与链路本地地址不同的是,站点本地地址不是自动生成的。一个本地站点前缀和地址可以分配给站点内任何节点,包括路由器。 站点本地地址是另一种应用范围受限的地址,该类地址只能在一个站点内使用。这类似于IPv4中的内部私有地址。凡没有申请到可聚合单播地址的组织机构,都可使用站点本地地址来组建局域网络。 站点本地地址格式为:FEC0::Subnet ID: Interface ID 总目录

29 组播地址 1. 组播地址的概念 组播,是一组接口(一般属于不同节点)的标识符。送往一个组播地址的包将同时被拥有该标识符的所有网络接口收到。 像IPv4广播地址一样,IPv6组播地址在类似老式的以太网的本地网中特别有用,在这种网中,所有节点都能检测出线路上传输的所有数据。每次传输开始时,每个节点检查其目的地址,如果与本节点接口地址一致,节点就接收该传输的其余部分。这使节点接收广播和组播传输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广播,节点只要侦听,无须做任何决定,因此简单。对组播来说,稍复杂一些,节点要预订一个组播地址,当检测出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时,必须确定是否是节点预定的那个组播地址。 当节点预订组播地址时,它声明要成为组播的一个成员。于是任何本地路由器将以该节点的名义预订组播地址。同一网络上的其他节点要发送信息到该组播地址时, IP组播包将被封装到链路层组播数据传输单元中。在以太网上,封装的单元指向以太网组播地址;在用点对点电路传输的网络上(如ATM),通过某些机制将包发送给订户,通常通过某类服务器将包发送给每个订户。从本地网以外来的组播,用同样方法处理,只是传递给路由器,由路由器把包转发给预订节点。 总目录

30 2.组播地址格式 l   标识字段。地址格式中的第1个字节为全“1”,组播地址格式中除第1字节外的其余部分,包括如下3个字段:标志字段、范围字段、组标识符字段,如图3-12所示。 l   标志字段。由4个单个位标志组成。目前只指定了第4位(高3位暂未定义),该位用来表示该地址是由Internet编号机构指定的熟知组播地址(永久组播地址),还是特定场合使用的临时组播地址。如果该标志位为“0”,表示该地址为熟知地址;如果该位为“1”,表示该地址为临时地址。 l   范围字段。长4位,用来表示组播的范围。即,组播组是只包括同一本地网、同一站点、同一机构中的节点,还是包括IPv6全球地址空间中任何位置的节点。该4位取值范围为0~15,如表3-4所示。 l   组标识符字段。长112位,用于标识组播组。根据组播地址是临时的还是熟知的以及地址的范围,同一个组播标识符可以表示不同的组。永久组播地址用指定的赋予特殊含义的组标识符,组中的成员既依赖于组标识符,又依赖于范围。 总目录

31 范围 十进制 值的定义 系统保留 1 节点本地范围 2 链路本地范围 5 站点本地范围 8 机构本地范围 E 14 全球范围 总目录

32 总目录 例: FF01::1 是一个面向节点本地范围所有节点的组播地址; FF02::1 是一个面向链路本地范围所有节点的组播地址;
FF0E::1 是一个面向Internet上所有节点的组播地址; FF01::2 是一个面向节点本地范围所有路由器的组播地址; FF02::2 是一个面向链路本地范围所有路由器的组播地址; FF05::2 是一个面向站点本地范围所有路由器的组播地址; FF0E::2 是一个面向Internet上(全球范围)所有路由器的组播地址。 总目录

33 总目录 2.2.3 泛播地址 1.泛播地址的概念 泛播地址又称任播地址。 泛播是一组接口(一般属于不同节点)的标识符。
泛播地址 1.泛播地址的概念 泛播地址又称任播地址。 泛播是一组接口(一般属于不同节点)的标识符。 组播地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由多个接口共享,凡组播对象的所有节点都有接收发给该组播地址的所有数据包的资格。泛播地址与组播地址类似,同样是多个节点接口一组泛播地址,不同的是,只有一个接口期待接收传给泛播地址的数据报(通常是路由协议认为距离最近的一个网络接口)。 组播地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由多个接口共享。组播地址成员的所有节点均期待着接收发给该地址的所有包,一个连接5个不同的本地以太网网络的路由器,要向每个网络转发一个组播包的副本(假设每个网络上至少有一个预订了该组播地址)。 总目录

34 总目录 2.泛播地址格式 泛播地址被分配在正常的IPv6单播地址空间以外。
泛播地址没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它们只是分配给多个接口的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其格式与单播地址格式相同。因此,当把一个单播地址分配给多个网络接口时,它就在功能上转化为一个泛播地址。 子网前缀 主机号(全0) n位 128-n位 其中子网前缀用来标识某子网链路,与子网连接的所有路由器都必须能够支持这种泛播地址。根据IPv6泛播地址的规定,送往一个子网路由器泛播地址的IPv6数据包将被传送到对应子网上的一个距离节点最近的路由器并由它负责转发。 总目录

35 2.泛播选路 了解如何为一个单播包确定路由,必须从指定单个单播地址的一组主机中提取最低的公共选路信息。即,它们必定有某些公共的网络地址号,并且其前缀定义了所有泛播节点存在的地区。比如一个ISP可能要求它的每一个用户机构提供一个时间服务器,这些时间服务器共享单个泛播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定义泛播地区的前缀,被分配给ISP作再分发用。 发生在该地区中的选路是由共享泛播地址的主机的分发来定义的。在该地区中,一个泛播地址必定带有一个选路项:该选路项包括一些指针,指向共享该泛播地址的所有节点的网络接口。 注意:泛播地址不能作为IPv6数据包的源地址,而且不能分配给IPv6主机,只能分配给IPv6路由器。 总目录

36 4.单播地址与泛播地址的区别 虽然组播地址与泛播地址在地址结构上有些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通过将图3-2与图3-11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 l   单播地址中的“接口标识符”非“0”,而泛播地址中的“主机号”全“0”; l   单播地址既可作为源IP地址使用,也可作为目标IP地址使用,而泛播地址只能作为目标IP地址使用; l   单播地址既可面向主机节点,又可面向路由器节点,而泛播地址只能面向路由器节点。 总目录

37 2.3 IPv6地址分配 本节内容: 地址分配原则 国内主要地址分配情况 总目录

38 地址分配原则 IPv4的IP地址分为A、B、C、D、E等5大类,由于IPv4在进行IP地址分配时是以“类”为单位进行的,造成了IP地址的大量浪费。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IPv6抛弃了这种地址分类方式,而采用的是“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泛播地址”的表示方式。在进行IP地址分配时,IPv6采用的是“聚合”分配原则以及“前缀+前缀长度”的分配策略。 1.IPv6地址分配原则 l   惟一性。被分配出去的IPv6地址必须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是惟一的,以保证每台主机都能被正确的识别。 l   可记录性。已分配出去的地址块必须记录在数据库中,为定位网络故障提供依据。 l   可聚合性。地址空间应该尽量划分为层次,以保证聚合性,缩短路由表长度。同时,对地址的分配要尽量避免地址碎片出现。 l   节约性。地址申请者必须提供完整的书面报告,证明它确实需要这么多地址。同时,应该避免闲置被分配出去的地址。 l   公平性。所有的团体,无论其所处地理位置或所属国家,都具有公平地使用IPv6全球单播地址的权利。 l   可扩展性。考虑到网络的高速增长,必须在一段时间内留给地址申请者足够的地址增长空间,而不需要它频繁地向上一级组织申请新的地址。 总目录

39 2.IPv6地址分配策略 目前,IPv6的地址空间管理是按规定的等级结构在全球范围内分配的,即按IANA-区域注册机构RIR-国家注册机构NIR-ISP/本地注册机构LIR-最终用户或ISP的层次结构进行地址分配。 IPv6地址分配有两种策略:第一种是逐级分配策略,在该策略下,上层注册机构将地址划分给下层注册机构进行分配与管理;另一种是指派策略,在该策略下,注册机构直接将地址分配给用户使用。 为了Internet发展的长远利益,IPv6地址空间管理的目标确定为保证世界范围内IP地址的唯一性、统一在注册数据库中注册、尽最大可能保证易聚合、避免空间浪费、分配公平公正及注册管理开销的最小化等。一般情况下,在IPv6地址分配策略中,聚合的目标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总目录

40 总目录 2.三种地址规划方案 目前,IPv6地址共有三种地址规划方案:
l 根据地理范围进行划分:为在地理上属于同一范围的所有子网分配共同的网络前缀。 l 根据组织范围进行划分:为属于同一组织的所有团体分配共同的网络前缀。 l 根据服务类型进行划分:为预定义好的服务(如:VoIP,QoS等)分配特定的网络前缀。 总目录

41 4.IPv6地址分配机构 RFC1881规定,IPv6地址空间由IANA(Internet分配号码权威机构)进行管理。IANA根据IAB(因特网结构委员会)的建议来进行IPv6地址的分配。地址管理采用等级制,而在此等级制中的最高层就是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IANA向地区性因特网地址注册处(RIR)分配地址。目前IANA已经委派以下5个地方组织来执行IPv6地址分配的任务。 l 欧洲IP地址注册中心RIPE-NCC(Réseaux IP Europé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 l 北美互联网地址分配机构ARIN(American Registry for Internet Numbers); l 亚太平地区的地址分配机构APNIC(Asia and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l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因特网地址注册中心LACNIC(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l  非洲互联网信息中心AFRINIC(Africa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总目录

42 总目录 2.2.2 国内主要地址分配情况 1. 中国IPv6地址申请情况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2001:250::/35
国内主要地址分配情况 1.      中国IPv6地址申请情况 申请单位 IPv6地址 申请时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2001:250::/35 北京英纳特网络研究所集团 2001:3f8::/32 2001:250:2000::/35 2001:250:4000::/34 2001:250:8000::/33 中国邮电建设部建设的公用网 2001:c68::/32 中国科学技术网 2001:cc0::/32 V6TNET 2001:d60::/32 亚太分配中心 2001:7fa5::/48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 2001:da8::/32 2001:251::/32 中国铁通 2001:c08::/32 中国网通 2001:e80::/32 中国移动 2001.c80::/32 中国联通 2001:c88::/32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2001:f39::/32 2001:dc7::/32 重庆宽带网 2001:f89::/32 中国科技部 2001:da9::/32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网 2001:da0::/32 2001:256::/32 北京电信 2001:4438::/32 第二代跨欧亚信息网络 2001:254::/32 总目录

43 总目录 2. 全国IPv6地址分配情况 6bone pTLA in China(中国IPv6一级主干网络及顶级地址分配机构地址分配)
CERNET 3FFE:3200::/24 BII/CN FFE:81B0::/28 CSTNET/CN FFE:8330::/28 RIR-assigned sub-TLA in China(中国IPv6二级主干网络地址分配) CERNET-CN :0250::/32 BIIV6-CN :03F8::/32 CHINANET :0C68::/32 CSTNET-CNNIC :0CC0::/32 V6TNET-CN BII 2001:0D60::/32 CNGI-CERNET2-CN :0DA8::/32 CERNET-CN :0251::/32 CRTC-CNNIC-CN :0E08::/32 CNCGROUP-CN :0E18::/32 CMNET-V :0E80::/32 UNICOM-V :0E88::/32 Global IPv6 Internet Exchange Points Assignments(中国区全球IPv6因特网交换节点地址分配) CNGI-BJIX-CN :07FA:0005::/48 总目录

44 总目录 2. CERNET2地址分配情况 (1)CERNET2主干地址分配,地址范围:2001:DA8::/32
BJ(北京) 0000::/36 NJ(南京) 1000::/36 GZ(广州) 2000::/36 WH(武汉) 3000::/36 XA(西安) 4000::/36 ZHZ(郑州) 5000::/36 CD(成都) 6000::/36 JNN(济南) 7000::/36 SH(上海) 8000::/36 SY(沈阳) 9000::/36 TJN(天津) A000::/37 DLN(大连) A800::/37 CHC(长春) B000::/37 HRB(哈尔滨) B800::/37 LZH(兰州) C000::/37 CHQ(重庆) C800::/37 CHS(长沙) D000::/37 HEF(合肥) D800::/37 HZH(杭州) E000::/37 XMN(厦门) E800::/37 IVI(IPv4与IPv6互访网关) FF00::/40 总目录

45 总目录 CDNET6(西南地区网络中心) 2000::/36 SC (四川) 2000::/38 CQ (重庆) 2400::/38
(2)CERNET2省级节点地址分配 地址范围:2001:250::/32 BJNET6(华北地区网络中心) 0000::/36 BJ(北京) ::/38 TJ (天津) 0400::/38 HE (河北) 0800::/38 SX (山西) 0c00::/39 NM (内蒙) 0e00::/39 XANET6(西北地区网络中心) 1000::/36 SN (陕西) 1000::/38 GS (甘肃) 1400::/38 XJ (新疆) 1800::/38 NX (宁夏) 1c00::/39 QH (青海) 1e00::/39 CDNET6(西南地区网络中心) 2000::/36 SC (四川) 2000::/38 CQ (重庆) 2400::/38 YN (云南) 2800::/38 GZ (贵州) 2c00::/39 XZ (西藏) 2e00::/39 GZNET6(华南地区网络中心) 3000::/36 GD (广东) 3000::/38 GX (广西) 3400::/38 HI (海南) 3800::/38 SZ (深圳) 3c00::/38 总目录

46 总目录 WHNET6(华中地区网络中心) 4000::/36 HB (湖北) 4000::/38 HN (湖南) 4400::/38
HA (河南) 4800::/38 NJNET6(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 5000::/36 JS (江苏) 5000::/38 AH (安徽) 5400::/38 SD (山东) 5800::/38 SHNET6(华东南地区网络中心) 6000::/36 SH (上海) 6000::/38 ZJ (浙江) 6400::/38 FJ (福建) 6800::/38 JX (江西) 6c00::/38 SYNET6(东北地区网络中心) 7000::/36 LN (辽宁) ::/38 JL (吉林) ::/38 HL (黑龙江) 7800::/38 总目录

47 End 总目录


Download ppt "第2讲 IPv6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 IPv4的IP地址长32位,分为A、B、C、D、E五类,其地址分配是以“类”进行的;IPv6的IP地址长128位,分为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泛播地址,其地址分配是以“聚合”的原则以及“地址前缀+前缀长度”的策略进行的。 本章在介绍IPv4地址结构的基础上,对IPv6的地址结构、寻址模式及地址分配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