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三、大道之沿革
2
道德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徵天地之源出於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古馬王堆版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為《德篇》。 《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名著。
3
史記(註)云:天開於子會,而沒於戌會;地辟於丑會,而沒於酉會;人生於寅會,而沒于申會。
【註】 北宋理學家邵雍著有《皇極經世》一書,透過易經八卦的推算,針對宇宙的成住壞空過程與時間提出「元會運世」的理論。
4
一元十二會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 開闢生 人地天混 天地人 滅滅滅沌
開闢生 人地天混 天地人 滅滅滅沌 (每會各10800年,一元共129600年) 〈七佛治世,三佛收圓〉
5
七佛治世 南方赤愛佛 6000年 北方生育佛 4800年 計10800年卯會 東方假三春佛3720年
南方赤愛佛 年 北方生育佛 年 計10800年卯會 東方假三春佛3720年 西方酉長庚佛7080年 計10800年辰會 西北方空谷佛5284年 東南方龍野佛5516年 計10800年巳會 東北方繼天佛5800年 伏羲氏代理佛 500年 計 6300年午會中
6
三佛收圓 燃燈古佛──青陽期,掌天盤。 釋迦文佛──紅陽期,掌天盤。 彌勒古佛──白陽期,掌天盤。
7
定三陽度原人 復始羲皇降道源 臨初太公闡聖王 泰來天真辦收圓 (山西省大同府汾陽縣孝義莊馬營村七聖宮又名七佛寺內碑文)
定三陽度原人 復始羲皇降道源 臨初太公闡聖王 泰來天真辦收圓 (山西省大同府汾陽縣孝義莊馬營村七聖宮又名七佛寺內碑文) 7
8
當寅會人之初生,性本善,由天生人也,其權在天,無道可言。
當人類從寅會初降生時,靈性均是至善的,這是天地正氣所化,一切由天安排,尚未落於後天的陰陽對待中,故無所謂道與不道可言。
9
道降中天,人生人也,其權在人, 到了中古時代,人類大量繁衍綿延,雖然上天降道,但是修不修行,成聖成凡,由人類自行主宰,靠每個人自己的修為來決定。
10
伏羲氏首出(註),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而劃先天八卦 ,以顯天地之蘊奧(註),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
首出:指道的始祖。 蘊奧:幽深奧妙。
11
伏羲先天八卦 與 文王後天八卦 左圖先天八卦,相傳是古伏羲氏依據河圖而推演。 右圖後天八卦,為周文王融會洛書大意而創作。
12
繼由軒轅氏創文字,建宮室,制衣裳,文化大備,此謂道之成也。
軒轅氏指的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 《史記》稱黃帝為五帝之首。其父親少典為有熊國君,黃帝本姓公孫,因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長居姬水,後改姬姓,國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又稱有熊氏。 軒轅氏治國的時代,令史官倉頡造文字,並開始建築適合人居的宮室,皇后縲祖教民栽桑養蠶,紡織製衣裳,文明於是產生,道業也因此開展。
13
軒轅氏
14
嗣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此時期謂之青陽應運期,道之整也。
儒家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語出《尚書.大禹謨》。 以氣數分,道有青陽、紅陽、白陽三期,青陽期的年代約當由伏羲氏到商周朝之際。 此時期道和教,政與教不分,是為道的整合時期。
15
幽厲之世,五霸迭興,群雄紛爭,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之期,而由道分為三教,此謂道之分也。
幽、厲之世指周幽王、厲王統治的時代,是著名的暴君。 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 紅陽期由商周之際到午未交替。(大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此時期道分由儒、釋、道三教來闡揚,道脈一分為三。
16
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里傳猶龍之歎,
發揚道宗指闡揚道的宗旨。 闕里古地名,今天的山東曲阜縣,為孔子 的故鄉。
17
闕里傳猶龍之歎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18
老 子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云:「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 = 太上老君
19
太上老君騎青牛畫像
20
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而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
西化胡王:到西域諸國去教化當地的國王。 函關:指函谷關,為古時中原通達西域的門戶。 關尹子:指把守關卡的官吏,姓尹名喜。
21
《道德經》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云:「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道德經》通常稱五千言,其實有五千二百多字。
22
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方,刪詩訂禮(註),繼往開來,闡永久不變之真理,立萬世不易之定論,大道之精微奧玄,學庸(註)敘述備至,成儒教之始祖。
※刪詩訂禮:歷史記載,孔子晚年從事刪詩書,贊周 易,訂禮樂,修春秋的學術整理工作。他形容自己 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意即相信古人,喜好 古書,只傳述前人的文章典籍,不創作新說。 ※學庸: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取《禮記》中的《中 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紀錄孔子言 行的《論語》、紀錄孟軻言行的《孟子》合為「四 書」。
23
孔子傳曾子,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論語‧里仁 》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論語‧里仁 》 孔子對曾子說:「參啊!我的道是渾然一理,貫通萬事萬物的」。曾子心領神會答說:「是、是」。孔子去後,曾子的弟子問說:「夫子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曾子說:「夫子所傳的道就是忠恕二字罷了。」 一:一切事物的本源。 一以貫之:以「一」貫通萬事、萬物、萬類。
24
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 子思,姓孔,名伋,字子思,孔子之孫。 相傳子思曾受業於曾子,其學以《中庸》為核心。
孟子曾受業於子思之門人,將其學說加以發揮,形成了「思孟學派」。
25
子思子 子思子聖像 後世尊稱“述聖” (日月潭文武廟供奉) 25
26
子貢探望子思 子貢相衛,聞知子思隱居處,帶著大批車馬侍從,前去探問。子思穿著破衣服相見,子貢有輕視的樣子。
子思對子貢說:「我只是貧寒,不是學道不能行,所以過得光明磊落。」 子貢對自己以俗眼觀人感到慚愧,終身以為羞恥。 可見子思的心志有若顏子,是孔門中學道精純的儒者。
27
子思不受妄與1/2 子思甘於貧窮。他曾經住在衛這個地方,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一個月裡才吃九餐,生活甚為清苦。
田子方聽到這事,派人送一件狐狸皮大衣給他,因怕子思不接受,便告訴派去的人轉告子思說:“我只要一借給人家東西,我就不會記得曾借給他甚麼東西了。我給人東西,對我自己來說,就象丟棄一件東西到水溝一樣,不會去記掛這件事的。”田子方這番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要讓子思安心的收下禮物。
28
子思不受妄與2/2 可是子思卻拒絕了。田子方知道這事,便去對子思說:“我有錢,你沒錢,為何不收下我的禮物呢?”
可是子思卻拒絕了。田子方知道這事,便去對子思說:“我有錢,你沒錢,為何不收下我的禮物呢?” 子思說:“我聽說你 隨便給人東西,就如同丟棄於水溝中一樣,我雖然貧窮,但還不至於把自己當作水溝一樣隨便就接受人家的東西吧?!”
29
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
道脈西遷:由印度釋迦牟尼佛傳承心法,承接道 盤。 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 : 指雖然國內有許多學者討論並提出不同主張,但 是在心法的要義上,始終無法有突破發展。
30
迨至炎宋,文運天開,五星聚奎(註),希夷首出,
炎宋指宋朝,宋太祖趙匡胤以火德立國稱炎宋。並與南北朝時劉裕所建立的「劉宋」相區隔。 文運天開指宋朝出世許多大學者,儒家性理心法為許多學者所討論。 希夷:本姓陳名博,五代時著名的隱士,精通數術易理,在華山修道。宋太宗時常求教,賜號希夷先生而不名。著有《指元篇》闡述修行要訣,首倡指點玄關,拜名師求大道的重要性。
31
五星聯珠 二十八宿:古人觀察天象,為便於標示,將天體區分為二十八區,稱為二十八宿。房、箕、井、尾、奎,是二十八宿其中五處的名稱。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顆環繞太陽公轉的行星。 明代郎瑛編著的《七修類稿.天地類》中記載:“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諸弱齊強;五星聚井,楚敗漢興;五星聚尾,安史之亂;五星聚奎,大宋開世。 ”
32
五星聚奎,大宋開世 “大宋開世”,到了宋代趙匡胤奪天下,天空星象又呈現五星聯珠的狀況。這似乎也昭示著趙匡胤是得了天命的。
北宋五子也應了五星聚奎之吉兆,周敦頤、程灝、程頤、邵雍、張載這幾位文人,由他們所開創的理學也就成了天意的代表。
33
濂、洛、關、閩(註),如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
真儒賴以昌明,指正統的儒家學說依賴他們幾人,而能發揚光大。
34
濂、洛、關、閩 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是宋仁宗時代的周敦頤,和他同時還有張載、程顥、程頤、和邵雍。此五人為理學的巨擘,稱為北宋五子。
到了南宋朱熹,集理學大成。 朱熹講學閩中,與濂之周敦頤,洛之二程(程顥、程頤),關之張載,合稱濂洛關閩四派。
35
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註),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
【註】 宋儒流於清談,少有真修實證者,且因時運已失,終致未能承繼道統。
36
釋迦牟尼佛西域承續道統,渡大弟子迦葉,為佛教之始祖。道分三教,各傳一方,各留經典。
道分三教指儒釋道三家。
37
釋尊正法密傳迦葉尊者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 —《五燈會元卷一 》 註: 僧伽黎,比丘三衣之一,華譯為眾聚時衣,又稱為大衣,是做大法會,或是見國家元首重臣時所穿的。
38
釋教單傳二十八代至達摩尊者,梁武帝之時達摩西來,真機復還中土,此謂之為〝老水還潮〞也。
西方二十八代祖: 由釋迦牟尼佛傳迦葉初祖,至菩提達摩共二十八代。 老水還潮: 伏羲氏一劃開天,道源始降中國。老子時盤轉 西方,釋迦接衍,一脈相承。直至達摩祖師來到 東土時,道脈復還於中國,是謂老水還潮。
39
初祖達摩 菩提達摩:乃胡成古佛化身,十月初五日降誕於南方印度國,香枝國王第三太子。
達摩祖師本為西方第二十八代祖,東來後「老水還潮」,接續成為後東方初祖。
40
達摩與梁武帝 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帝不領悟。祖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 —《五燈會元》
41
自達摩入中國,真道心法仍然一脈相傳,達摩初祖傳神光二祖,
一脈相傳: 俗語說「法不傳六耳」,真道心法自古以來僅能單傳。
42
慧可得髓 達磨祖師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時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音觸)佛國,一見更不再見。」(阿難見阿閦佛國即生信)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43
慶喜(阿難尊者)之見阿閦佛國 有一位總持比丘尼,她報告心得說:「據我了解,如慶喜(阿難尊者)之見阿閦(音觸)佛國,一見便不再見。」
這個公案是說,當初阿難尊者看到阿閦佛國,他只看過一次,信心就此肯定,就不用再看了。意思是說,禪一旦入門之後,就不再分別,不用再去解釋了。 達摩祖師也為她印證道:「妳得到我的肉。」
44
二祖慧可 神光:號慧可大師,乃燃燈古佛化身於金陵。自幼智慧聰明,佛性不昧,願出家修行,頗通經旨,每日講經說法,後得遇初祖,傳授至善道,繼續道統,遂傳道於金陵,道場宏開,享年一百零七歲,至隋文帝開皇十三年九月初七日坐化。 將一脈道統傳授於僧璨。
45
僧燦三祖, 二祖慧可(神光)傳法於三祖僧燦。
46
三祖僧燦 三祖僧燦大師,是位沉默行者,因此史料極少有關於他的詳細記載。當三祖還是位居士時,受麻瘋病所苦,前去求助二祖慧可。他滿臉疙瘩、低頭便問:「我前世造孽,今世多病,特來懺悔!」 二祖一句:「罪拿來,幫汝懺。」讓居士覓罪不可得,當下頓悟。 此後十五年,與二祖隱居司空山,再傳接衣缽,成為三祖,後駐錫山谷寺,即今安徽三祖寺。著《信心銘》傳世。
47
安徽三祖寺
48
信心亭---紀念三祖著信心銘 三祖著《信心銘》傳世。 今安徽三祖寺建有信心亭以紀念之。
49
三祖立化 一日三祖在大樹下為眾說法後,轉身合掌即刻立化往生。 三祖立化圓寂,後建立化塔火化。
50
道信四祖, 三祖僧燦傳法給四祖道信。
51
四祖道信
52
三祖傳四祖 隋開皇十二年(公元五九二年),道信大師年僅十四歲,來到舒州皖公山禮拜三祖僧璨大師,說道:「願和尚慈悲,教授解脫的法門。」
三祖說道:「什麼綁縛了你?」道信大師回答:「沒有人綁縛我。」祖曰:「那麼何必更求解脫呢?」 在三祖幾句話的啟發下,道信大師豁然大悟,從此隨侍三祖左右,嗣承三祖道風,收攝心念專注修行,脅不至席六十年。三祖屢次加以勘驗,知道道信大師的根器因緣已成熟,便傳付他衣缽,是為禪宗四祖。
53
弘忍五祖, 四祖道信傳法給五祖弘忍。
54
五祖弘忍
55
五祖弘忍的傳奇1/7 五祖弘忍大師,俗姓周,蘄州黃梅人。 據《五燈會元》卷一記載,他的前世是破頭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經問道于四祖道信(四祖當時正駐錫於破頭山):『法道可得聞乎(您宣揚的禪法,我能夠聽聞嗎)』 四祖回答說:『汝已老,倘或有聞,其能廣化耶?倘若再來,吾尚可遲(等待)汝。』
56
五祖弘忍的傳奇2/7 栽松道人聽了,當即離開了四祖,來到河邊,正好碰見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裏洗衣服,於是上前問訊道:『寄宿得否?』
少女回答說:『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說:『諾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 少女聽了,點了點頭,於是栽松道人轉身策杖走開了。
57
五祖弘忍的傳奇3/7 原來,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兒,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從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懷孕了。
在那個時代,少女未婚懷孕是一件傷風敗俗的可恥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對她極為厭惡,並把她趕出家門。 這樣一來,少女便沒有了歸宿,生活無依無靠,只好過著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裏給人當傭人,紡線織布,晚上則隨便找一家店鋪的屋簷底下過一宿。
58
五祖弘忍的傳奇4/7 這樣過了幾個月,她終於生下了那個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覺得非常穢氣,不吉祥,於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進了一條髒水溝裏。
第二天,她去看的時候,大吃一驚,發現小孩卻正向水溝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鮮嫩明好,底氣好像很足,於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懷裏。她暗下決心,不管今後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這個孩子撫養成人。 就這樣,她帶著孩子,沿村行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村裏的人都稱這孩子為『無姓兒』。
59
五祖弘忍的傳奇5/7 轉眼間這孩子便長到了七歲。有一天,周氏帶著孩子乞討,在路上遇見了一位出家人。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禪師。
四祖仔細地端詳了一下這個孩子。發現這孩子骨相奇特,感歎道:『這不是個平常的孩子。細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種,雖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圓滿,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後,他必定會大作佛事,能夠繼承佛法慧命,堪當眾生的依處。』
60
五祖弘忍的傳奇6/7 於是便問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問:『既非常姓,是何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問:『汝無姓耶(你難道沒有姓嗎)?』 小孩道:『性空,故無(姓氏只不過是一個因緣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說無姓)。』
61
五祖弘忍的傳奇7/7 四祖聽了,暗自高興,知道這孩子是個法器,於是命侍者來到孩子的母親身邊,請求她答應讓這個孩子出家。
孩子的母親想起這孩子的身世以及發生在他上的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緣,於是痛快地答應了四祖的請求,把孩子捨給四祖作弟子。 四祖遂給他起了法號『弘忍』。收為弟子,最後付法傳衣缽,這個孩童就是中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62
六祖惠能。 五祖弘忍傳法給六祖惠能。
63
六祖惠能
64
六祖惠能 惠能:姓盧,大鑑禪師,乃地藏古佛化身,生於唐貞觀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子時。年二十有四,聞經悟道,往黃梅求師,五祖器之,付衣法,令嗣祖位。 有《六祖壇經》一部傳世。
65
至六祖衣缽失傳,有南頓北漸之稱,其實道歸庶民俗家。
至六祖後衣缽不再傳,禪宗區分為北方荊南玉泉寺,神秀大師的漸法;及南方曹溪寶林寺,六祖惠能的頓法。 這趨勢說明了道的氣運已走到民間俗家(道降火宅)。
66
六祖渡白祖,馬祖二人,道傳火宅,是為七祖。
昔日五祖將“衣缽”傳于六祖時,曾於夜間密囑,勿令道脈絕滅,但不可傳之惡僧。後來六祖果遇惡僧迫令傳其衣缽,六祖遂奔至廣東曹溪。二次又被尋逐,幸遇白玉蟾于田中將六祖救護,迎至其家,六祖遂授衣缽,後又遇馬端陽,也授以正法。從此釋終儒起,道興火宅。 白玉蟾、馬端陽並稱七祖。
67
釋終儒起,道興火宅 六祖惠能將心法傳諸白、馬二人,並囑付二人: 「天意已定,真儒復興,道落火宅,和光同塵, 並說偈曰:
勤參菩提心,永證涅槃妙果。 」 並說偈曰: 「釋家從此絕宗風,儒門得法至道通。日後三期 開普渡,正心誠意合中庸。」
68
據《壇經》記載,六祖曾預言:「我滅後,將有二位菩薩從東方來,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眾,同時興盛佛法,修建佛寺,建立我的宗派。」
出家一脈為馬祖道一禪師,在家一脈為白玉蟬,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
69
羅八祖、黃九祖、吳十祖、何十一祖、袁十二祖、徐、楊十三祖、
羅蔚群八祖、黃德輝九祖、吳紫祥十祖、何了苦十一祖、袁退安十二祖、楊還虛、徐還無並稱十三祖、 (羅八祖歸後,道根秘隱,道統虛懸八百多年。)
70
第九代祖黃德輝 道號橋灣仙師,江西饒州府鄱陽縣人,明天啟四年(一六二四)二月初八日降生,自幼德慧雙美,佛性不昧,好道心切,九歲得神仙金丹口訣,及長開始授徒。 順治年間,在廬山蒙老母授為第九代祖,正式開創先天道;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制定禮本、愿懺、雷唵三經,作為闡道章程;康熙二十年歸隱(一六八一);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0)歸西,享年六十七歲。著有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作為三會收圓憑證。
71
姚十四祖、王十五祖、劉清虛十六祖,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
姚鶴天十四祖、王覺一十五祖、劉清虛十六祖,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
72
道轉白陽,彌勒應運,路祖為初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十八祖,弓長子系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
白陽期:由午未交替(約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 初)之時開始。 弓長子系:指張、孫二位十八代祖。 沒後一著:指此元會最後一場渡世救人聖業。 三曹普渡:指上渡氣天仙,中渡善男信女,下渡 幽冥鬼魂。
73
十七祖受命 光緒三十一年(一九0五),續由路中一掌道,稱十七代祖(白陽初祖)。
74
金公祖師 彌勒佛倒裝降世 為第十七代祖 (路祖諱 上中下一)
金公祖師 彌勒佛倒裝降世 為第十七代祖 (路祖諱 上中下一)
75
第十七代祖路中一 號通理子,山東濟寧人,係彌勒佛化身,生於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四月廿四日,幼年孤苦,只有胞妹相依為命,居於城外五里營之破屋。同治九年(一八七0)往直隸小站投軍,數載後升為軍官。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奉無極老母夢示,乃辭職,往山東青州求道,拜十六代祖劉化普為師,在劉祖之佛堂兼作雜工,苦修三年,後返回濟寧與胞妹路氏協同闡道。 光緒三十一年(一九0五)奉命掌道,稱十七代祖。迨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農曆二月初二日歸空時,其道已遍及山東及鄰省,下有八大領袖,弟子有數千人之多。 75
76
十八祖受命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路祖歸空,由其妹路師姑 太代掌道盤。 至民國十九年(一九三0)始由張天然繼任十八代
祖,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 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張祖歸空,續由孫慧 明掌理道盤,辦理收圓大任。 76
77
師尊─ 天然古佛 (諱 張光璧)
78
師母─ 月慧菩薩 (諱 孫慧明)
79
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期);
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 道在君相:道寄託在君王與賢臣身上。 青陽劫(期):由伏羲氏到商周之際。
80
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
道在師儒:道寄託在學者老師身上。 紅陽劫(期):由商周之際到午未交替。
81
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劫流行,大地無完土,道在庶民,人人得道,個個成佛,為白陽劫,此大道之沿革也。
三期末會:三期指白陽期,末會指未會之 末,進入天地收束時期,災劫流行。 道在庶民:因為白陽期道降火宅,人人均 能求道。火宅即指庶民老百姓。
82
(天真:師尊 張上天下然,師母 孫上素下真)
三 陽 青陽 ─ 燃燈古佛掌天盤 ─ 伏羲掌道盤 紅陽 ─ 釋迦文佛掌天盤 ─ 太公掌道盤 白陽 ─ 彌勒古佛掌天盤 ─ 天真掌道盤 (天真:師尊 張上天下然,師母 孫上素下真)
83
結 論
84
大道之沿革與道統傳承 道統,最早始於中國,起源於伏羲氏,而後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如此一脈傳承;至孟子始告斷絕。其實,早在老子西出函谷關,便將道暗轉西方了,由佛教應運,至禪宗二十八代,達摩祖師再回傳中國,稱為「老水還巢」。五傳至六祖,再道降「火宅」,由儒家應運;至十七代白陽初祖,道始普傳;傳至十八代師尊、師母接掌,剛好六十四位,以應易經八八六十四掛之數。以上就是道統的傳承;始於中國,中於印度,末了再回傳中國。
85
天命道統的傳承1/3 以易理卦數來分: 一、東方前十八代 總共六十四代祖師,象徵易經六十四卦的卦數圓滿。 由伏羲氏到孟子。 二、西方二十八代
由迦葉尊者到菩提達摩。 三、東方後十八代 由菩提達摩到師尊師母。 總共六十四代祖師,象徵易經六十四卦的卦數圓滿。
86
天命道統的傳承2/3 以氣數來分: 一、青陽期 由伏羲氏到商周朝之際。 二、紅陽期 由商周朝至清朝末葉(約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 三、白陽期
紀初)。 三、白陽期 由清朝末葉至今。
87
天命道統的傳承3/3 以道運來分: 一、道在君王(天命在聖君賢相) 由伏羲氏到周公。 二、道在師儒(天命在聖人尊者) 由老子孔子到五祖弘忍。
三、道在庶民(天命在庶民百姓) 由六祖慧能到師尊師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