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欢迎大家选修 《学校体育学》课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欢迎大家选修 《学校体育学》课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欢迎大家选修 《学校体育学》课程

2 学校体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 请思考下面一个问题 假如你去一所高中面试一名体育教师,面试组的老师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被我们学校录用,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将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你应该怎么回答?

4 1.自身与领导的关系 2.自身与同事的关系 3.自身与学生的关系 4.自身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5.其他

5 学校体育学理论结构体系 第一篇 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 第二篇 体育课程与教学 第三篇 课外体育 第四篇 体育教师

6 第一篇 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7 第二篇 体育课程与教学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六章 体育教学 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第二篇 体育课程与教学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六章 体育教学 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8 第三篇 课外体育 第九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第十一章 课外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9 第四篇 体育教师 第十二章 体育教师 第十三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10 使用教材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主要参考书目
王 健 编著. 《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周登嵩主编. 《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李祥主编. 《学校体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金钦昌 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李秉德 主编. 《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周登嵩 主编.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曲宗湖、杨文轩主编.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曲宗湖、杨文轩主编. 《课余体育新视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吴志超、刘绍曾著. 《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顾渊彦 主编. 《域外学校体育传真》,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1 课程成绩评定 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20% 期末考试成绩 80% 注:平时成绩涉及内容:课内外作业 考勤 课堂表现

12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以课本为主,充分吸收课外各种阅读教材及网上资料。 2.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注重学生间多种观点的交流(辩说)
4.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相结合。

13 几点要求 1.人数比较多,注意上课的纪律。 2.思维活跃,勤于思考。 3.平时分数占20%,主要看到课的情况和上课的表现、课余作业情况。

14 第一篇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一章 学校体育 的 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5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16 学校体育形成的两个阶段 体育课程的两个传统 一、学校体育思想及课程的形成 从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到18世纪末:
作为骑士训练和民间活动的体育活动的教育化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 学校体育的课程化:二大体操体系与英国户外竞技 体育课程的两个传统  重视体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义传统  重视体育强健肢体功能的科学主义传统

17 1.现代体育课程形成的基础 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现代城市-国家-公民的形成 近代实验科学的形成 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
共同运动规则的出现

18 多那太罗(1386-1468)和米开朗哲罗(1475-1586)的大卫雕象
出生洗礼: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9 出生洗礼: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维多里诺(1378-1446)和他的“快乐之家”(1423-1446)
维多里诺主张通才教育,主张把读书和运动结合起来,认为运动是健康的基础。他制定了各种锻炼身体的制度和方法,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户外运动,并亲自带领学生从事骑马、跑、跳、击剑、游泳、射箭、角力、跳舞和球类活动。

20 出生洗礼: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与新教的伦理与身体观 马丁·路德 (1463-1546)的 因信称义说 “信仰自由” “依靠信仰可以获救”
“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 马丁·路德 (1463-1546)的 因信称义说 与新教的伦理与身体观

21 出生洗礼: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墨丘里亚尼斯 (1532-1606)  论体操(1569)

22 出生洗礼: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培根(1561-1626) 身体上的缺陷, 洛克(1632-1704) 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
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体

23 2. 学校体育的人文主义传统 洛克(1632-1704) 骑士的八大美德: 谦恭,正直 怜悯,英勇 把 “骑士七技”作为绅士教育的构成要素
怜悯,英勇  洛克(1632-1704) 把 “骑士七技”作为绅士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能“获取个人幸福”的知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跳舞、骑马、击剑等,可以令人动作“优雅”和有“教养”。 人文价值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24 夸美纽斯(1592-1670) —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 将人文主义精神贯彻到平民教育中
“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十分重视保持身体的健康强壮,要求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注意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规律、有节制,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养成强健的身体,以促进智慧的发展。

25 卢梭和博爱派教育家的影响 卢梭以他著名的教育小说《爱弥尔》,对整个19世纪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博爱派教育家巴塞多、古兹姆茨等人,使体育成为了学校的正式课程。 卢 梭 (1712-1778 )

26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巴塞多(德) (1724-1790 ) 巴塞多:教育实践家
   巴塞多:教育实践家 贡献:1774年,他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为正式的课程,创建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学校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巴塞多(德) (1724-1790 )

27 自然体育学说的影响 以奥地利高尔霍夫尔(1885-1941)为代表的自然体育学派 (反对竞技普及派)
受杜威(1859-1952)思想影响的赫塞林顿、威廉姆斯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新体育”运动。(五大信条) 在杜威看来,“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美国学校体育成为20世纪前半个世纪世界学校体育、特别是欧美学校体育的主流。

28 3.学校体育课程的科学主义传统 体育课程中的科学主义传统主要产生于平民学校之中。
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张很快使教育与培养有工业劳动者的需要发生了联系,原有以简单读、写、算和宗教教育为主的教区学校,转变成了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真正的国民学校。

29 培根(1561-1626):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知识就是力量”最精辟地阐明了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一如人们身体上的某种疾病,均可借某种适当的运动去除之……”

30 《青年体育》(1793) 基本体操 游戏 劳动 奔跑、投掷 角力、悬垂 平衡、舞蹈 步行、兵操 剑术和射击 古兹姆茨(1759-1839)

31 33岁时开的露天体操场——哈森赫德公共体操场(1812)
F . 杨(1778-1852)《德意志体育》(1816)

32

33 裴斯泰洛齐(1746-1827) 和谐发展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 体育与劳动、道德教育、重视知识积累的智育
体育的任务,是要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赋的生理力量全部发展出来;没有各种体力的发展,劳动的教育、劳动的习惯、技能的培养训练就谈不到。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用要素的观点分析人体运动,他认为人体运动的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因而主张按照关节活动的难易程度安排体育活动教学的顺序。

34 自然体操自然动作 ~ 基本体操基本动作 ~ 教育体操各种运动
裴斯泰洛齐体操体系 自然体操自然动作 ~ 基本体操基本动作 ~ 教育体操各种运动

35 斯宾塞(1820-1903): 科学主义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者
第一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保持和维护身体健康 第二类: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第三类: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第四类,社会政治活动; 第五类,闲暇爱好和情感活动。  “生命的科学尽管还是很粗浅,可是已经了解了一切有机体(包括人在内〕发育上的某些基本原理。现在所要做的,而我们将努力作到某种程度的,就是探求这些基本原理和儿童青年身体训练的关系。 ” 认为游戏和自然运动优于体操。 --斯宾塞:《教育论-论体育》

36 凯洛夫(1893-1973) 主智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凯洛夫构建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的课程体系,除了强调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以外,其强烈的泛智主义-科学主义色彩成为其课程体系的特色。在教学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则是注重“三基”、“三中心”。 在这套课程体系中,学校体育的学科中心特色也日益突出。

37 4.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的“六艺”,但倍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
形成于维新运动时期(效仿日本) 发展于五四运动时期 1922颁布《壬戌学制》,开始学美国 解放后学苏联 改革开放后多元化,逐渐与国际接轨 古代 近代( ) 近代

38 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传统体育课程的特征
在体育进入学校并最终成为课程的过程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课程传统是相伴发展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既是前者的一个结果,也是前者的重要表现。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理性的张扬。 由于工业革命和欧洲政治的巨大影响,体育课程发展中科学主义的影响日益明显。

39 1. 学校体育的工业化模式 “大众教育是工业主义所创立的、用来造就它所需要的成年人的一种精巧机器。” ——阿.托夫勒:未来的震荡
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就能较好地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亦即大规模地、批量化、标准化的培养劳动者的需要,因此,19世纪中叶以后,学校体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9世纪的德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40 2.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趋势 与上述过程密切相关的体育课程的科学化倾向的加强。20世纪初,由于工业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在欧美出现了强调“标准化”和功效的科学主义思潮。 在工业管理领域,出现了以行为主义和实证科学为基础的、采用科学化目标管理的经典模式——泰罗( ) 制。 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以行为主义为特征的桑代克(1874—1949)教育心理学理论和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编制的科学化运动。在他们影响下,体育课程的科学化倾向也越来越强。

41 3. 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本质 1)以生存技能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任务
体育课程因为有益于养成青少年的生存技能(劳动或军事)而得到大力提倡,并以各国法令的形式而成为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可以用“增强体质” 来概括,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指向学生身体的完善。其功能主要表现对身体的三方面作用: 保障功能、发展功能、补偿功能

42 2)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 19世纪以来,学校的基本任务被简单地理解为是传授知识,学校的各门课程都日益被强烈地学科化了。课程关注的主要焦点,是学生对学科体系、知识点的掌握而不是预期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的养成。 在体育课程中,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三基),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和评价的中心。

43 3) 以支配式为主的教学策略 在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中,学生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是为将来“进入社会”作准备的。因此,唯有课程专家和教师才能决定他们学什么和怎么学。体育既然是一门学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就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运动技术)自然应该是“科学”的(即以优秀运动员的技术为标准的),教师和教材也必然居于支配地位,反复练习和训练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44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体育 1。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 知识经济
   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把教育视为“知识产业”。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1956年美国从事信息服务的白领劳动者的数量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5 ( Paul Romer, An Interview with Paul Romer, 1994)
人们正在重新认识教育 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 ( Paul Romer, An Interview with Paul Romer, 1994) “在过去的200年里,……人们认为有教养的人指的是接受过正规知识教育的人,……今后,人们将逐渐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指的是懂得如何学习,特别是懂得不仅通过学校、而且是在教育以外继续终身学习的人。” (Drucker, Know-work and Know-Society: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is Century, 1992)

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新教育 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UNESCO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7 (三)后现代社会学校体育的特征 学校体育改革开始的标志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美等国开始批判学科中心(体力主义)体育课程观 两个传统的融合
与传统学校体育课程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主要指向个人的身体完善不同,知识经济社会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它不仅指向人的自身自然即躯体的完善,而且要作用于人的精神包括情感、态度,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两个传统的融合

48 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1)体育课程的非生存技能本质 大幅度地减少的体力活动,使得对体能需求的职业色彩失去显著的社会意义,这与急剧增大的职业劳动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除了极少数人外,通过学习体育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再是人们谋求生存和劳动所必须的。 在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背景下,体育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体育是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49 2)着眼于学生发展 和终身体育的课程内容 与传统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承传不同,当代学校体育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时候,更多地将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是 “ 按照学科的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体育知识(技能) ” ,而是 “ 通过学习学生将获得哪些对他现在及未来生活有益的东西”。 扩大和整合了课程内容,改变着教和学的方式。

50 3)综合式为主的教学策略 支配式为主的教学策略正在被综合式的教学策略转变。综合型策略的改进出现了两个主要取向:
   支配式为主的教学策略正在被综合式的教学策略转变。综合型策略的改进出现了两个主要取向: 教师主导取向或称指导教学:融合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学习理论,其要点是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 学生自觉取向:体现人本主义与认知结构理论的特色,其要点是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

51 一、现状 (四)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 背景一:国际教育和体育政策的发展 强化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促进全民教育 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 促进教育发展的多样化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日益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终身体育

52 国际教育和体育发展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第一, 促进体育、健康与卫生教育的结合。 第二, 加大体育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第一, 促进体育、健康与卫生教育的结合。 第二, 加大体育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第三,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

53 成 绩: 背景二:新时期的中国学校体育改革 完善了课程和教材建设 完善了课程管理体系 引进了多种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成  绩: 完善了课程和教材建设 完善了课程管理体系 引进了多种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

54 问 题:    1995年调查: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明显提高,速度、力量等素质有所提高,但耐力、柔韧性素质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起一降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1985年比较明显下降;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率有所增加,男生从1985年的2.75%增加到8.65%,女生从1985年的3.3%增加到7.18%,……城市男生高达12.03%。

55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 1. 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贫血、龋齿减少 2. 体能 (速度、耐力、柔韧、爆发力、力量) 素质全面下降。
1. 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贫血、龋齿减少 2. 体能 (速度、耐力、柔韧、爆发力、力量) 素质全面下降。 7-12岁学生 ( ) 柔韧 耐力(50mX8)   -0.4cm   男-6.2秒 女-7.0秒

56 岁学生75%肺活量继续下降 (-17~90ml) 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 4. 肥胖学生明显增加 ( % ) 城市男生: 乡村男生: 城市女生: 乡村女生: 7-12城男: 乡村学生升幅大于城市学生

57 原 因: 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不足。 既有场地不足、时间安排及活动内容安排上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问题。
原 因: 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不足。 既有场地不足、时间安排及活动内容安排上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问题。 不愿意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怕 累 无喜欢项目 无习惯 对身体不好原因的认识(%) 锻炼不足 睡眠不足 精神紧张

58 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认为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增强体质有作用的仅为15. 03%,认为作用不大的高达76. 5%,还有8
   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认为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增强体质有作用的仅为15.03%,认为作用不大的高达76.5%,还有8.47%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    近半数的学生(42.82%)不能将小学到大学体育课所学知识用于健身,过半数的学生(50.82%)能用一点,能用于健身的只有十五分之一(6.83%)! 陈智寿等,20年学体育改革的回顾 体育学刊,1999,6

59 原因: 体育课程目标的生物化和过分竞技化

60 结论: 现行体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
“手段”成了“目的”,没有能充分体现和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 大纲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定偏多偏细 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情意感受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不尽合理

61 二、当前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施 2000.7-2001.7:标准制定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施  :标准制定 :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15%的学校进入实验 :35%的学校进入实验 :65%的学校进入实验 全部学校进入实验

62 2.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前言 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课程评价、课程资源、教材 附 录 名词解释、附表

63 课 程 目 标 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 小 学 体 育 中学体育与健康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社会适应
小 学 体 育 中学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 课 程 目 标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用健康的三维观来解释泥土下面的营养成份,我们立即可以得出结论。

64 三、我国学校体育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主要特征 (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国家对学校体育实施统一领导、宏观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允许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把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65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突破了体育观上的单一生物观念,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与教育、社会、心理、文化、竞技、娱乐、健康和现代生活密切联系。

66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不仅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而且重视体育意识(长远)的培养,并加强对学生锻炼习惯(长远)的养成。

67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三个结合: 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结合起来。 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结合起来。 把培养学生的共同要求同发展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以求得学校体育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8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从而加快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

69 (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依法治体”是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以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等等,使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70 四、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71 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第三,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教学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估。

72 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五,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

73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74 本章小结 (1)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与学校体育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并在经历了17—18世纪中叶体育的教育化和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学校体育的课程化之后,学校体育和体育思想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成为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形成了体育课程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传统。

75 (3)与人类普遍进入工业社会相适应,从19世纪后期开始,科学体育课程及各种科学体育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终生学习型社会转型,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76 思考题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体育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77 谢 谢


Download ppt "欢迎大家选修 《学校体育学》课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