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講人:陳冠宇 鋼琴家/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講人:陳冠宇 鋼琴家/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講人:陳冠宇 鋼琴家/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
輕鬆看電影,聽懂古典樂!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 音樂人生(KJ) 主講人:陳冠宇 鋼琴家/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

2 一、古典音樂電影 1.音樂電影類型概說 電影主體?音樂主體? 電影“配樂”- 挪用現有音樂作品 例如:花樣年華的「納京高」爵士歌曲
專為電影主題/劇情而譜寫的音樂 例如:紅磨坊 以音樂來源/寫作背景/故事為主體 例如:音樂家傳記電影

3 2. 古典音樂篇幅較高的音樂電影 (1)音樂家傳記電影 (2)演奏家傳記電影 (3)其他非傳記類電影
→讓古典音樂以較輕鬆、生活化等多元方式呈現,方便觀眾來吸收。 →以音樂的故事性增強聽眾印象、引發興趣,更能夠產生畫面。

4 (1)音樂家傳記電影 《夢幻曲》 (Song of Love, 1947) 舒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

5 《一曲相思情未了》 (Song Without End,1960) 李斯特與卡洛琳

6 《阿瑪迪斯》 (Amadeus, 1984) 莫札特與薩里耶

7 《永恆的戀人》 (Immortal Beloved, 1994) 貝多芬愛情故事

8 《琴戀克拉拉》 (Beloved Clara, 2009) 舒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

9 (2)演奏家傳記電影: 《鋼琴師》 (Shine, 1996) 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

10 《無琴荒地有情天》 (Hilary and Jackie, 1998) 英國女大提琴家杜普蕾

11 《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2002) 波蘭鋼琴家華迪洛史匹曼

12 《謎》 (The Enigma, 1998) 俄國鋼琴家李希特傳記影片

13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1993)
《顧爾德的32個短篇樂章》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1993) 加拿大鋼琴家顧爾德 傳記電影

14 (3)其他非傳記類電影: 《想飛的鋼琴少年》 (Vitus, 2007)

15 《交響情人夢》

16 《交響人生》 (The Concert, 2010)

17 二、電影簡介 1.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音樂人生(KJ)
《想飛的鋼琴少年》與《音樂人生》,各來自西方與東方的兩部電影都是以「音樂神童」為主題,描述著他們在音樂天才背後所承受的沉重壓力,以及實踐自我、追求人生夢想的歷程,劇情內容不僅發人省思,電影裡更充滿許多古典音樂中的經典樂曲,讓人在觀賞電影之餘,同時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動人魔力!

18 1.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奧斯卡外語片瑞士代表
★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 ★瑞士電影獎最佳劇情片 ★芝加哥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 ★羅馬電影節城市愛麗絲單元觀眾票選獎 ★美國電影學院影展 ★加拿大蒙特婁世界電影節 導演:佛瑞迪穆勒 演員:【慾望之翼】布魯諾甘茲 法布里奇歐柏桑尼-6歲維特 泰歐蓋爾基-12歲維特

19 1.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這部片是描寫一位智商高達180的天才少年維特的故事,電影分為六歲和十二歲兩個階段:六歲的小維特展現驚人才華,是任憑父母親擺布的天才兒童;十二歲的維特以裝病、裝笨來反抗,最終突破 “天才”瓶頸,也找到走自己路的生命態度。

20 1.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彿就是來自外星的小王子。他有蝙蝠般的靈敏聽力、媲美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鋼琴才華、精通股市操盤的數學頭腦,最喜歡看的讀物就是百科全書。不耐煩於俗世教育的他,更不願套進父母師長硬派給他的框架過日子的,巧妙地利用意外事件來對抗/逃避父母的掌控,天才終於有了喘息自在的空間,也開始正視自己未來的路!

21 2. 音樂人生(KJ)劇情簡介 ★2009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最佳音效 ★2009香港國際電影節真的假不了單元 ★2009中國雲之南影展特別展映單元 導演:張經緯 這是一部紀錄具有魅力的香港音樂神童/音樂天才的黃家正的「紀錄片」,片中以時空交錯推進的方式敘述著黃家正小時候學琴、11歲出國錄唱片,以至於17歲時指揮學生樂團、領導室內樂、為合唱團伴奏,所展現對音樂、對人生的思考歷程!

22 2. 音樂人生(KJ)劇情簡介 與許多學音樂的人一樣總是需要不停地練琴、比賽,黃家正在這樣的環境下雖然取得成就,但也開始憎恨周遭賦予他的那些「天才」頭銜,他永遠只想要做一個真正的「人」!「為什麼要演奏音樂?」、「人生就只有音樂嗎?」、「如果真有神,為何世界不公平?」他不僅對生命充滿了疑問,對真理更充滿了嚮往…

23 兩部電影的重要啟示 找到自己的路,努力去做! 追尋自我夢想,成敗操之在己!

24 三、我的學習音樂小故事分享 1. 求學拜師甘苦談

25 三、我的學習音樂小故事分享 2. 不斷練習:台下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26 三、我的學習音樂小故事分享 3. 忍受孤獨,享受寂寞

27 三、電影停看聽- ”觀看”音樂的幾種方式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聲音的美妙組合」
三、電影停看聽- ”觀看”音樂的幾種方式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聲音的美妙組合」 音樂的構成因素:旋律(Melody)、節奏(Rhythm)、和聲(Harmony)、曲式(Form)、強弱(Dynamics)、音色(Tone Color)、調性(Tonality) 以上七種因素讓音樂有著各式各樣的類型,有其不同的表現方式,並呈現多元的風格和品味。例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爵士音樂、世界音樂……等等,觀眾也有著多樣的感受,而音樂與影像在觀眾身上更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

28 三、電影停看聽- ”觀看”音樂的幾種方式 音樂vs.劇情 首先需放開心胸欣賞音樂 感知:好聽或難聽、開心或悲傷 樂曲節奏? 演出樂器?
三、電影停看聽- ”觀看”音樂的幾種方式 音樂vs.劇情 首先需放開心胸欣賞音樂 感知:好聽或難聽、開心或悲傷 樂曲節奏? 演出樂器? 演出形式? 深入瞭解樂曲背景

29 Tips 認識古典音樂速成獨門秘方

30 西洋音樂史之四個時期 巴洛克時期 (Baroque period) 1600-1750
古典時期 (Classical period)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現代時期 (Contemporary period) 1901-

31 西洋音樂史之四個時期 巴洛克時期 (Baroque period) 1600-1750
-有調性的、簡單的、規則的、宗教的… 古典時期 (Classical period)   -有調性的、規則的、嚴謹的、創意的…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有調性的、浪漫的、朦朧迷幻的、有情調的、更有創意的… 現代時期 (Contemporary period) 1901-   -無調性的、富節奏感的、噪音的、奇怪的、不按牌理出牌…

32 西洋音樂史之四個時期 巴洛克時期 (Baroque period) 1600-1750
- 陽春麵、滷肉飯… 古典時期 (Classical period) - 榨菜肉絲麵、火腿蛋炒飯…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 大滷麵、西班牙海鮮飯… 現代時期 (Contemporary period) 1901- - 不是麵、不是飯…

33 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 巴洛克時期 (Baroque period) 1600-1750 韋瓦第 (A. Vivaldi, 1678-1741)
  韓德爾 (G.F. Handel, )   巴赫 (J.S. Bach, )

34 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 古典時期 (Classical period) 1751-1820 海頓 (J. Haydn, 1732-1809)
莫札特 (W.A. Mozart, ) 貝多芬 (L. van Beethoven, )

35 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1821-1900 前期
  前期   韋伯 (C. Webber, )   舒伯特 (F. Schubert, )   孟德爾頌 (Mendelssohn, )   蕭邦 (F. Chopin, )  舒曼 (R. Schumann, ) 李斯特 (F. Liszt, ) 威爾第 (G. Verdi, )

36 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1821-1900 中期
  中期   華格納 (R. Wagner, )   布拉姆斯 (J. Brahms, )   布魯克納 (A. Bruckner, )   柴可夫斯基 (P. Tchaikovsky, )

37 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1821-1900 後期
  後期  普契尼 (G. Puccini, ) 馬勒 (G. Mahler, )   史克里亞賓 (A. Scriabin, )   拉赫曼尼洛夫 (S. Rachmaninoff, )

38 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1821-1900 印象樂派 (Impressionism)
  德布西 (C. Debussy, ) 拉威爾 (M. Ravel, ) 國民樂派 (Nationalism) 德弗札克 (A. Dvorak, ) 史麥塔那 (B. Smetana, ) 西貝流士 (J. Sibelius, )

39 西洋音樂史之四個時期 現代時期 (Contemporary period) 1901-
荀白克 (A. Schoenberg, ) 魏本 (A. Webern, ) 史特拉汶斯基 (I. Stravinsky, ) 普羅高菲夫 (S. Prokofieff, ) 蓋希文 (G. Gershwin, ) 卡巴列夫斯基 (D. Kabalevsky, )

40 演出形式 獨奏 二重奏 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 室內樂 管絃樂 合唱

41 曲式 一段體 二段體 三段體 輪旋曲式 變奏曲式 奏鳴曲式

42 基礎曲式 一段體(One part form) 只單由一個完全獨立、而且終結的樂段所形成的曲式,稱為「一段體」。
由於「一段體」是相當簡單的曲式,所以通常只有在民謠或童謠中才會看到以這種曲式作成的樂曲。

43 基礎曲式 二段體(Binary form) 「二段體」是指由兩個不同的樂段所組合而成的曲式。 常見的二段體有兩種模式: *A—A’
第一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十分近似,第二段只是第一段全部的模仿,或僅加入些許變化而成。這種二段的組合算是最為基本的音樂模式。 *A—B系列 第一段與第二段的變化截然不同,而各段都有可能反覆,以加強音樂的印象。因此,雖然其基本結構為A—B兩大段,但各段在反覆演奏的安排之下,可以是A—A—B,或A—A’—B,或者A—B—B,也可以是A—A’—B—B’等等,不過只要是音樂的基本樂段為兩個不同的樂段,便屬於兩段體。

44 基礎曲式 三段體(Ternary form)
所謂「三段體」,顧名思義即包含了三個樂段。此三個樂段的第一段與第三段相當近似,或者完全相同;第二段則呈現與其他兩段對比的特質。三段體的根源衍發自二段體,可分為兩類: *A—B—A,A—B—A’ *A—B—C

45 變奏曲式 (Variation) 將一個簡單易記的主題,改變其拍子、節奏、和聲或調性等,變化出不同的樂段,而且每一段都保持著某種秩序,然後配列而成的樂曲,就稱做「變奏曲」。 一般所謂的嚴格變奏,大都在下述的範圍內進行變奏:   改變旋律   改變和聲   改變伴奏音型   改變拍號   改變音域   改變速度   改變調式、調性 變奏的順序一般由簡單到複雜,由改變少到改變多。

46 輪旋曲式 (Rondo form) 所謂「輪旋曲式」,是指有一個主要主題在樂曲中反覆出現(一般出現三到六次之間),像旋轉那樣,可是在它反覆出現之間,又穿插兩三個副體的曲式。用這種曲式譜成的樂曲,又譯成「迴旋曲」。 「輪旋曲」較具典型的有下面兩種: 小輪旋曲:A—B—A—B—A A—B—A—C—A 大輪旋曲:A—B—A—C—A—B—A

47 -中場休息-

48 四、影片大體檢! 1.想飛的鋼琴少年: 從電影中感受並判斷不同時期的鋼琴音樂

49 四、影片大體檢! 2. 音樂人生: 注意影片中多種演出形式

50 五、音樂搶先聽/樂曲簡介 1. 想飛的鋼琴少年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三樂章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號 片頭/片尾經典樂曲
Robert Schumann:Klavierkonzert in a-Moll 1. Moll 3,Satz, op.54 屢次出現的鋼琴獨奏樂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號 Franz Liszt:Ungarische Rhapsodie Nr. 6

51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54 Robert Schumann:Klavierkonzert in a-Moll 1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54 Robert Schumann:Klavierkonzert in a-Moll 1. Moll 3,Satz, op.54 這是舒曼唯一完成的鋼琴協奏曲,極具浪漫主義特色,完成時正值他一生中最幸福的年代。當時,他和克拉拉的愛情剛衝破重重障礙而成功,創作亦隨之出現高潮。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在很多方面顯得更為雅致,同時還不乏一些炫耀技巧的精彩表現。1841年5月,舒曼在萊比錫完成第一樂章,當時稱鋼琴和管弦樂的 a小調幻想曲,直至1845年在德雷斯頓時,再加上兩個樂章後,呈獻給好友鋼琴家希利(Ferdinand Hiller, )。

52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54 Robert Schumann:Klavierkonzert in a-Moll 1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54 Robert Schumann:Klavierkonzert in a-Moll 1. Moll 3,Satz, op.54 1841年12月在德雷斯頓,克拉拉在希利的指揮下首次公演,1846年1月1日在萊比錫音樂廳,克拉拉在孟德爾頌指揮下,第二次演奏這首協奏曲,亦是首次完整地演奏這首協奏曲,據說孟德爾頌不喜歡這作品,但音樂會上這首鋼琴協奏曲獲得高度評價。

53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號 Franz Liszt: Ungarische Rhapsodie, No. 6

54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號 Franz Liszt: Ungarische Rhapsodie, No. 6
此闕作品皆以匈牙利與吉普賽的民族音樂和舞蹈為創作基礎,進而用李斯特創作鋼琴作品的語法加以潤飾而成;第六號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完成於1854年並題獻給安東尼‧阿波尼伯爵,在樂曲第一段落中(Tempo giusto),以降D大調大量的重音及和絃展現,華麗的裝飾奏銜接下一段落(Presto)且用以等音異名手法轉調(降D大調轉至升C大調),到了猶如詠嘆調的行板樂段(Andabte)使用了許多延長音記號來製造速度的彈性與即興的效果,並轉入關係小調(降B小調),末段的快板樂段(Allegro)則轉入平行調降B大調用以大量的快速八度重複音彈奏,擴展雙手彈奏的音域範圍,成為演奏者在彈奏技巧方面的一大挑戰。

55 五、音樂搶先聽/樂曲簡介 2. 音樂人生 蕭邦:E大調練習曲,作品 10 -3 “離別”
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品 15 L.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op. 15 蕭邦:E大調練習曲,作品 “離別” F. Chopin: Etude in E major, op. 10-3 貝多芬:第八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3 “悲愴” L.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etique” 貝多芬:第三號A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69 L. van 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 3 in A major, op. 69 布拉姆斯:F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 34 J. Brahms: Piano Quintet in F minor, op. 34

56 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品 15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op
主人翁黃家正11歲前往布拉格錄音的樂曲 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品完成於1798年,並於當年在布拉格首演。雖名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卻比他的《降 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只是由於前者出版早而被定為第一號。從作品本身來看,第一號比第二號要成熟許多,在管弦樂法上,本曲已加入了單簧管、小號與定音鼓等樂器。這部作品是貝多芬年輕時代的代表作之一。

57 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品 15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op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燦爛的快板,C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音樂意氣風發, 主部主題堅定有力,副部主題優雅柔美。 整個樂章旋律雖然平穩,但漸漸裝飾得異常華麗,主奏鋼琴的技巧性很強。 第二樂章 最緩板,降A大調,2/2拍子,三段體。 曲調抒情、柔美,平緩如歌的主題平和、安寧,充滿希望。 第三樂章 詼諧的快板,C大調,2/4拍子,迴旋曲形式。主奏鋼琴若無其事地奏出了迴旋主題,顯得非常輕快,錯落有致的節奏顯得朝氣蓬勃。隨後是管弦樂充滿氣勢的反復,主奏鋼琴在發展部分,充分體現出作者日趨成熟的作曲技巧。最後,在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之下,全曲結束。

58 蕭邦:E大調練習曲,作品編號 10 -3「離別」 Chopin:Etude in E major, op. 10-3
這首 E大調練習曲 Op.10, No.3 是蕭邦在1832年8月份所完成的最後一首練習曲(op.10是在1829~1832年創作,是蕭邦20~23歲的作品),也是蕭邦自己認為最得意的作品,這是一首在技巧上要表現"如歌地"演奏練習曲,是美聲唱法在鋼琴曲中的具體呈現,而在感情方面,這是一首愛情歌,充滿眷戀之情,由兩個主題所構成。 蕭邦在寫OP.10這套練習曲時,他正離開祖國波蘭,前往維也納,這時他的音樂長才並未獲得青睞,但他仍不段充實自己,繼續作曲,且在他離開維也納前往巴黎時,俄國血腥鎮壓,佔領他的祖國波蘭首都華沙,使他深深地浸淫在對祖國的巨大悲痛中,於是啓發了他創作激烈練習曲OP.10-12<革命>的靈感。

59 貝多芬:第八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編號 13 悲愴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etique""
C小調《悲愴奏鳴曲》創作於1799年,作品是獻給『貝多芬』的朋友『卡爾˙馮˙裡希諾夫斯基親王』(Carl von Lichnowsky),這個“悲愴大奏鳴曲”名字是『貝多芬』自己命名的,最初命名為〝Grande Sonate Pathetique〞,意為“悲愴的大奏鳴曲”。該作品分三個樂章,第一、三樂章為C小調;第二樂章為降A大調。

60 貝多芬:第八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編號 13 悲愴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etique""
《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出色的鋼琴奏鳴曲之一。據說貝多芬在創作完成該作品時,他的父母不幸去世,有人認為該作品是貝多芬前半生的寫照,反映了作曲家內心孤獨但又不向命運低頭執著的性格。 《第一樂章》 C小調 快板 《第二樂章》 降A大調 如詩的行板 2/4拍子 三段體式 《第三樂章》 C小調 急速回旋的快板 2/2拍子 《悲愴》,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傑作,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的特質。

61 貝多芬:第八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編號 13 悲愴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etique""
A大調第三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六十九。第三號Op.69是貝多芬中期作品,是5部大提琴奏鳴曲中最優美、最感人,名聲最大的一部作品。此曲作於1807~1808年間,題獻給好友格萊欽斯坦(Ignaz von Gleeichenstein)。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奏鳴曲式(Allegro ma non tanto) 第二樂章:諧謔曲,很快的快板,A小調(Scherzo,Allegro molto) 第三樂章:如歌的慢板(Adagio cantabile) 在整部作品中,大提琴被賦予重要的角色,編排比較於傳統奏鳴曲的『快-慢-快』形式,顯得更加地激情與起伏喔。 

62 布拉姆斯:F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編號 34 Johannes Brahms:Piano Quintet in F minor, op. 34
1862年,布拉姆斯完成在弦樂四重奏中加入另一把大提琴的弦樂五重奏曲,經過他多次的修改和試演,最後終於放棄弦樂五重奏的型態;1864年,他將此樂曲改寫為雙鋼琴奏鳴曲的版本,好友鋼琴家克拉拉看過此曲後,曾寫信給他說道:「你的作品的確非常優秀,雙鋼琴的組合饒富趣味,不過曲中許多優美的樂念會在鋼琴中喪失,雖然行家們可以了解,但聽眾們恐怕仍無法接受。」 布拉姆斯可能受到這封信的影響,開始想到在圓滑線的連結、抑或色彩的豐富性與甜美性、甚或在微妙的音色變化上,鋼琴都不如弦樂的色彩那般出色,最後終於想到改成現在的鋼琴五重奏的型態。此版本於1865年在萊比錫音樂院首演,獲得不錯的評價,此樂曲呈現給普魯士公主Anne von Hessen。


Download ppt "主講人:陳冠宇 鋼琴家/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