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塑造固體地球的樣貌有外營力和內營力二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塑造固體地球的樣貌有外營力和內營力二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塑造固體地球的樣貌有外營力和內營力二種。
第5章 固體地球的變動 P:29 5-1活動的大地 塑造固體地球的樣貌有外營力和內營力二種。 1、外營力:風化、侵蝕、搬運、沉積 2、內營力:造山運動、板塊運動…

2 板塊構造學說: 由韋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2億多年前,各大陸連結成一塊盤古大陸) 海底擴張學說:
(1)軟流圈的岩漿自中洋脊中湧出,凝固後形成新的海洋地殼。向兩測推移使 海床擴張,而最老的海洋地殼約2億歲,且自海溝處隱沒入地函中。 (2) 發現在海底地殼中的地磁有倒轉的情形。【常考計算】 板塊構造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大陸漂移學說+地震的研究 內容: (1)板塊的新物質在中洋脊(mid-ocean ridge)生成,然後向外擴張直到與另一板塊而相遇後,較重的一方就向下衝而返回地函。 (2)板塊向下衝回地函的地區即稱之為隱沒帶。 (3)發現斑尼奧夫帶【=隱沒帶】 (4)中洋脊兩側岩層年代及地磁倒轉的證據 (5)發現軟流圈:在地殼之下,上部地函處有熔融狀且有黏滯性質的區塊,稱 軟流圈。提供了動力來源(熱對流)以及可塑性的解釋。

3 板塊:P:29 地球外殼約100公里厚的部份稱為岩石圈,由許多塊體構成,這些塊體稱為板塊
全世界大致可分為七大板塊。其分別為: 太平洋、歐亞大陸、澳洲、 南美洲、北美州、印度洋 及南極大陸。 其可再加以細分為較小的獨立板塊,如位居台灣以東,馬里雅納海溝以西的菲律賓海板塊即為一例。 地球外殼約100公里厚的部份稱為岩石圈,由許多塊體構成,這些塊體稱為板塊 1、地球的組成由地表向下,就組成物質而言,概分為三大部分: 地殼、地函、地核。 2、就物質的強度可分為岩石圈、軟流圈、中層圈及地核。 3、岩石圈是由冷而剛硬的岩石所構成,包括了地殼及一部份的上地函,其平均 厚度約為 100km. *岩石圈分割成十多個小塊體, 每個小塊體稱為板塊(plate) {所有的板塊} = {岩石圈}

4 海洋地殼沉積物厚度分布近中洋脊沉積物厚度越薄海洋地殼年齡層分布近中洋脊地層年齡越年輕近海溝年齡越老
5.中洋脊:P30 海洋地殼沉積物厚度分布近中洋脊沉積物厚度越薄海洋地殼年齡層分布近中洋脊地層年齡越年輕近海溝年齡越老 PS:海洋地殼最老約兩億年。 6、轉型斷層:

5 例12:【101年學測】 板塊構造學說中有三種板塊邊界,隱沒帶為其中一種板塊邊界的構造,有關隱沒帶的特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隱沒帶附近的海洋地殼較中洋脊附近的年輕 (B)隱沒帶為地殼密度最均勻的地方 (C)隱沒帶是張裂性板塊邊界 (D)岩石圈被帶至隱沒帶深處 (E)於隱沒帶產生的地震波僅傳遞至地心方向

6 例13: 【84年學測】 下圖為洋底擴張示意圖,其中AD及CF為中洋脊,試問CD段稱為什麼? (A)全部的破裂帶 (B)左移斷層 (C)右移斷層 (D)轉形斷層 14、承上題,在下列那一段上地震活動較頻繁? (A) BC (B) CD (C) DE

7 5-2板塊構造運動 一、岩層受力斷裂產生裂痕,若 (一)岩層間產生位移,稱斷層。 (二)岩層間沒有產生相互移動,稱為節理。
1、斷層依其相對位移的型式,可分為: (1)正斷層(2)、逆斷層、(3)平移斷層 出露的線叫斷層線。                                         

8 二、板塊之間會相對運動, 依據板塊間的相對運動方式, 分為三種邊界類型: (一)、張裂型邊界 (二)、聚合型邊界 (三)、錯動型邊界
(一)、張裂型邊界 (二)、聚合型邊界 (三)、錯動型邊界 三、 三者皆可分別在陸地或海洋發生。 B A

9 張裂型邊界 :因為張力作用,造成正斷層為 主的斷層活動及淺源地震。
張裂型邊界 :因為張力作用,造成正斷層為 主的斷層活動及淺源地震。 1、在熱對流上升的地方 2、板塊互相分離,產生 了裂縫。 3、海洋---產生中洋脊。 4、陸地---形成裂谷 5、岩漿沿著裂縫噴出,形 成新的地殼。 隨著熱對流持續進行,原有的地殼移向兩側,新的地殼繼續產生,這類型的板塊邊界稱作「張裂性」板塊邊界

10 聚合型邊界:常伴隨造山運動,產生褶皺山脈與逆斷層為主的斷層活動,發生淺源至深源地震。
(一)定 義 : 熱對流下降處,多形成聚合板塊邊界。在兩板塊相 遇而碰撞,較重的板塊沒入較輕的板塊之下,呈數 十度的傾角下沉,使老的岩石圈又下降回到地函 中,這又稱為隱沒帶(Subduction zone) (二)地形上出現:海溝(Trench)。沿隱沒帶可以不斷發生地 震,所以造成地震帶,震源最淺的地震,到達隱沒 帶最深震源(伸達七百公里) 。這樣的隱沒帶又稱 為『班尼奧夫帶』(Benioff zone),所發生的地 震以逆斷層為主。 (三)聚合板塊邊緣形式:有三種不同的— (甲)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相交 (乙)海洋地殼和海洋地殼相交 (丙)大陸地殼和大陸地殼相交,每一種形式可以形成不同的地質現象。

11

12 錯動型邊界:相鄰兩板塊平行錯開。 1、以轉形斷層及平移斷層為主,伴隨淺源地震。 2、地點:
(1)出現在連接中洋脊與中洋脊間、海溝與海溝間或中洋脊與海溝間的平移斷層稱為轉形斷層。 (2)出現在平地間的平移斷層,可分左平移和右平移。 ________平移

13

14 5-3 熱點:火山是地球內部的岩漿,噴出地表或地 內冷卻形成的固體岩石。火山大多在板 塊交界處,若非在交界處的火山噴發即
為熱點,如夏威夷群島。

15 (1)中洋脊 (2)隱沒帶 (3)熱點 分布 海底火山 大陸邊緣 (海-陸) 海床上(海-海) 板塊中,不在邊緣 板塊邊界類型
P:34 (1)中洋脊 (2)隱沒帶 (3)熱點 分布 海底火山 大陸邊緣 (海-陸) 海床上(海-海) 板塊中,不在邊緣 板塊邊界類型 張裂型板塊邊界 聚合型板塊邊界 代表區域 冰島 安地斯山脈(海-陸) 馬里亞納海溝 (海-海) 夏威夷島鏈

16 5-4台灣的地殼變動


Download ppt "塑造固體地球的樣貌有外營力和內營力二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