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 放射损伤 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病 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放射复合伤 11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3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 (数日)内受到多次全身照射,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达到1Gy以上外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病程具有明显的时相性,有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4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事故照射 3、应急照射 1、医疗照射 病因 4、核武器辐射

5 医疗照射 大剂量化疗加全身放射治疗(TBI)是经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
目前照射方法主要是2GY,5次分3天,降低毒副反应,又要尽可能杀死肿瘤细胞。

6 事故照射和应急照射

7 http://www. dailymail. co
切尔诺贝利事故

8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堆事故 发生时间:1986年4月26日 放射性物质释放:12×1018Bq 死亡人数:31人(90天内)
辐射照射:237人接受1-16Gy 迁移人群:11.6万 远期效应:少儿甲状腺癌增多 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惨重

9 发生基因突变的小马标本,“戈尔巴乔夫小马”

10 受到严重辐射的“车辆墓地”,1350台军用直升机,运输车、救护车等报废

11 放射性物质污染: 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总量, 约 12×1018 Bq, 释放出的放射性核素, 主要是 碘 和 铯
由于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造成 大范围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沉降在前苏联西部 广大地区和 欧洲国家,并有全球性沉降, 事故 后在整个北半球均可测出放射性沉降物

12 到2006年,官方的统计结果是,从事发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官方统计的结果多了至少9万人。
死亡人数:9.3万人 致癌人数:27万人 被迫疏散: 11.5万人 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 但此后有报道认为夸大了事故的影响(2011年25周年)。

13 医疗事故 1968年8月,美国某医疗单位进行诊断时,按要求为一名病人静脉注射 7.4 MBq核素,但却错误地注入了 7400 MBq。
患者不同组织器官受到了大剂量照射 : 肝脏和脾脏分别达 73Gy 肠 6Gy 红骨髓 4.4Gy 入院后 68d 突然出现头晕,剧烈头疼,感觉迟钝等, 症状加重,意识未能恢复,导致死亡

14 授乳期妇女照射 授乳期患者被给予180MBq131I用于全身扫描,医生和核医学技术人员在给药前均未核实患者是否在授乳期。当患者进行全身扫描时,显示两侧乳房对131I有不寻常的高摄取。事故导致患者的婴儿甲状腺受到了高剂量照射以及全身受到0.17Gy剂量的照射。为了确保生长发育,婴儿将需要终生给予人工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

15 活度不正确致131I治疗错误 一患者应接受259MBq的131I治疗。通常情况下,该核医学科使用同一剂量水平的药时只要一个胶囊。由于本次操作时,有正确标识的两个胶囊,分别为130MBq,置于一铅罐中。当技术员将铅罐倒置取药时,只有一个胶囊,她认为这就是总的剂量,因此仅给患者服用了一个胶囊。后来在处置铅罐时,技术员才发现另一个胶囊。结果是患者只接受了一半的处方剂量,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16 弄错患者 患者A骨扫描,患者B 131I治疗,技师制备了131I叫患者B而患者A应答了,接受131I的患者弄错了。后来立刻将该错误通知了患者A,于是洗胃。追回了大约1/3的活度。患者被给予高氯酸盐和复方碘溶液以阻断甲状腺更多的摄取。错误的给药导致错误患者A甲状腺的吸收剂量大约8.2Gy。

17 两个患者同名同姓,其中A接受370MBq131I治疗,B接受肺病影像学检查。由于计算机的错误,技术人员疏忽和核对的错误,导致患者B服用了370MBq131I,5分钟后被护士发现并通知医生和辐射防护人员,并在4小时内分次给予总量为4000mg的KI治疗以保护甲状腺。经过估算,事故导致该患者接受了 Gy的不必要的照射。

18 甲状腺癌切除后,进行口服核素131I进一步治疗,处方剂量为6475MBq。得到了一瓶所需131I,同时还得到另外一瓶5180MBq的131I,技术员核对后做好标签并将两瓶131I放在同一通风柜内。换了另外一个技术员去取药,想当然地将两瓶药物同时取来。医生核对了处方剂量后,但没有核对标签,给患者服用了两瓶131I。第二天才发现两瓶药物已经全部给了前一天的患者。患者为此多服用了5180MBq的 131I。

19 武汉医疗照射事故案 时间: 概况:武汉市某医院钴-60治疗机检修中钴-60源掉落在机头出线口处的滤过板上,未被发现,检修后未经检测即开始治疗病人,直至12月25日工作人员检查机头取下滤过板时方发现。 后果:21名患者受到以局部为主的多次分割全身大剂量照射。其中2人患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7人为中度急性放射病,6人为轻度急性放射病,5人为急性放射反应。2人照后10天左右先后死亡。不同人员全身受照剂量在0.9~16Gy之间。

20 上海辐照室事故 发生时间:1990年6月25日 事故经过:7人误入照射室,受到超剂量照射 受到剂量:2-12Gy 事故后果: 2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25天、90天死亡 2人重度骨髓型放射病;3人中度骨髓型放射病 事故处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济损失上千万

21 济宁金乡“10.21”钴-60源辐照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
在放射源没有正常回落到井下安全位置的情况下,2名工作人员先后进入照射室,在离源距离约1.5米处,往辐照架上搬运、摆放辐照物品(脱水蔬菜)。1人受照时间约9分钟,另1人约5分钟后,感到眼前灰蒙蒙、似有电光刺眼,1人意识到可能受到照射,便招呼着、快速跑出辐照室。

22 李汝红确诊为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 李保存确诊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 经积极进行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BMT),延长了病人生存期: 李汝红生存了33d 李保存生存了75d

23 济宁金乡“10.21”60Co源辐照事故

24 济宁金乡“10.21”60Co源辐照事故

25 2008年4月11日,山西省亨泽辐照科技有限公司5名工作人员在未将放射源降至安全位置的情况下,携带不能正常使用的剂量仪进入辐照室工作,受到超剂量照射,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4人患上放射病。

26 sub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 (数周到数月)内受电离辐射连续或间断较大剂量外照射,累积剂量大于1Gy时所引起的一组全身性疾病。

27 病因:放射源丢失、误照 ★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记录的中国较早的放射性事故,发生在1963年的安徽合肥三里庵。多年不用的农业科研钴60放射源被放置在河塘边,一孩童将其带回家玩耍,致使家人和多位村民受照射,最终造成两人死亡。 ★1978年阿尔及利亚事故:一儿童拣到192Ir(铱)源带回家,造成22人连续周受照射,剂量为10-14Gy。 ★1985年中国牡丹江事故:某单位一137Cs(铯)被2个儿童盗走,卖给同村的人,致使一家3人在 天内多次受到照射,累积剂量为8-15Gy。

28 1996年1月5日早晨7:30上班途中,宋学文在地面的薄雪上拾到一条类似“手饰链”的小链子,短短的不足10个小时,使其在二年中共做了7次大手术。截去了左前臂、右腿。其后又陆续截去了左腿,在为争取自己的权益不断上访的同时,用他仅存的右手敲出了30万字的书稿《生死链:中国首例核辐射受害者与生命对话》。

29 1996年1月5日早晨7点半,吉化建设公司管线工宋学文在经过厂区裂解炉炉下时拾到-条类似“钥匙链”的小链子,他顺手放在了右腿膝部的裤袋内,约9点多钟,正在高空作业的宋学文突然感到头晕、恶心,便回到休息室休息,在频繁的呕吐中折腾到下午5点。 他只好从6楼宿舍爬到5楼值班室求救。一小时后,队长及公司领导赶来才知道,他捡的正是昨天晚上工地技术人员遗失的用于工艺管线探伤的γ放射源-铱192。

30 由于病情严重而又罕见,1月6日下午,公司领导决定将宋学文送往北京全国唯一的放射病防治中心--解放军307医院。
两年中,他共做了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仅伤口缝合就多达300多针。到1998年5月出院时,这个原本健康活泼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双下肢高位截肢、左前臂中段截肢、右手指残损畸形,只能靠轮椅代步的1级残疾人。他还患上放射性白内障、记忆力减退,染色体遭到严重破坏,终身不能生育。

31 太原忻州放射源事故 1992年11月19日,做泥瓦工的张有昌突然恶心、肚子疼,不断呕吐,张有昌的二哥张有双继续陪护,四天后也病倒,脸颊和腮腺出现和弟弟一样的可怕紫色。一个星期后,张丑寅和亲家张明亮分别背着张有昌兄弟俩,去了太原的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有昌开始脱发,右腹部和大腿呈深紫色。

32 医生们经过讨论,提出放射病的可能性。但山西卫生厅断然否决,理由是忻州没有放射源事故的记录。 12月3日,长达14天的折磨结束,张有昌告别人世。第二天,张有双洗脸时惊恐地发现自己也掉下一大束头发。紧接着,黑便、高热等症状在他身上重演。三天后,张有双离世。张明亮同样一病不起。没过两天,呼吸极度困难的他也闭上了眼睛。

33 由于钴源室管理员记错了放射源数目,技术人员从封存的井里只拿走了五枚金属圆柱体。另外一枚放射源的下落,此后没有人再去关心。
12月16日,张芳也开始掉头发,张芳的白血球细胞数不到正常水平的十分之一。 12月20日,他们组织了专家会诊,经过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于12月30日确诊张芳患有骨髓型中度急性放射病,放射源为钴-60。 1973年,忻州地区科委为培育良种,从上海引进六枚钴-60放射源。十几年后科委迁址时将放射源封存,随后将原址移交给当地环境监测站。1991年,监测站要盖楼,委托太原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将钴源迁走封存。 由于钴源室管理员记错了放射源数目,技术人员从封存的井里只拿走了五枚金属圆柱体。另外一枚放射源的下落,此后没有人再去关心。

34 1992年11月19日,泥瓦工张有昌来到忻州环境监测站建筑工地,他们要拆除宽1米、深10米的井。在井口,张有昌看到一个金属圆柱体,貌似日光灯管的启辉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他捡起来,随手装进外套的右边口袋。 这个金属块发出的射线,让张有昌父子三人丧命黄泉,也伤害了张芳和腹中胎儿,并前后影响100多人。

35 卫生部派出工作组排查放射源。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此时有人回忆,张有昌住院期间,上衣口袋掉出过一个小金属块。小金属块随后被扔进医院废纸篓,被两位环卫工人拉走,本应送去太原郊区的垃圾堆放站。但工人偷懒,走了一半,便将垃圾倾倒在公路边。 她后来再婚,怀孕过两次,都没有生下来。“我怕生出来再有问题。”张芳说。而研究显示,她在2000年怀孕的那一次,胎儿六个月时宫内死亡,与她以前受到辐照有关。 18年前孕育京生的时候,张芳同样面临挣扎。京生在腹中一度停止生长,头围小于正常胎儿,医生们劝张芳放弃孩子,而且提醒她放射事故可能给孩子带来后遗症。但她始终不忍心,也想给丈夫张有昌留下骨血。 辐射安全所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表于2010年第五期《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的论文显示,推算京生当年受到辐射的生物剂量为1.85戈雷,宫内受照没有影响她出生后的体格发育,但对其智力发育有严重影响。

36

37 河南钴-60卡源事件 2009年6月7日辐照装置发生卡源,信息未公开。7月17日,河南开封杞县流传钴60将爆炸的传言,大批群众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商铺关门。 卡源对辐照室外不会产生任何辐射影响。

38

39 广州辐照中心卡源事件 2013年10月12日晚9时许,位于番禺的广州辐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下简称广州辐照中心)发生了钴-60卡源事件,直到11月28日中午,漂浮了48天的钴-60放射源才被成功降回到储存装置——贮源井内。在这48天的处置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只是在相关部门网站和地方少数媒体不显眼位置发布了简单消息,当地居民甚至是一墙之隔的学校或机构都毫不知情。随着附近居住的公务人员得知消息后搬离,以及事件成功处置后媒体的公开报道,当地居民开始担心是否已经受到辐射,并质疑政府在此事件中信息披露不够公开透明。

40 胜利油田放射源丢失事件 测井用放射源 运输途中丢失 国务院领导要求一定找到 全力查找未果 遗留隐患

41 大亚湾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2010年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监测发现,一回路冷却水放射性碘核素和放射性气体轻微上升,原因是有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存在微小裂纹。其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放射性物质未进入到环境。 香港电台引用来自美国“自由亚洲之声电台”披露的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所谓“核泄漏”传言导致事故被高度关注。被高度关注的原因是该核电站离香港只有约45公里的直线距离和人们受到以前的严重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所以此次事故引起了香港媒体和市民的高度关注。

42 2002年3月28日下午18时35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来电通报上海电力建设修造厂发生一枚铱-192放射源丢失事故。并要求市民防办派人对现场周围进行监测、评估。接报后,市化救站18时50分赶到现场,对储源坑及周边进行了监测,未发现放射性异常,可以判明放射源丢失事故未对现场附近区域造成污染。虹口公安分局投入了较大的警力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寻查放射源下落,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当天,上海电力建设修造厂有关人员发现储藏该放射源的坑的门被打开,其中已不见放射源,而最后目击储坑源门完好的时间是3月15日。对放射源管理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制度不落实,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表现在放射源何时被窃无法弄清,这也给追查工作增加了困难。肇事人员素质较低,对有毒有害物品缺乏辨别能力,是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43 2001年4月15日18时50分,浦东国际机场货运部向浦东新区民防办报警,称该部放射性危险品仓库内刚放进医用同位素时,报警器发生鸣叫,有泄漏预警,要求调查处置。经查,该货物是当日下午由瑞士托运来的医用同位素,共有4箱,其中2个是铁箱,2个是纸箱。经市化救站现场检测,发现其中1只铁箱内液体容器瓶破碎,引起同位素286Υ射线外泄。 2002年6月19日上午9时50分,浦东国际机场货运部又向浦东新区民防办报警,称该放射性危险品仓库内报警器鸣叫。经查,仓库内有一箱同位素由欧洲某国于半年前托运空港后放置在仓库内,箱体包装外面是木质框架,木框内铁箱中玻璃瓶内盛放11公斤液体同位素。货主是上海锦海捷亚集团,他们不前来提取货物的原因是该货物与原订货物不符,并声明放弃此货。经市化救站检测,仓库内Υ射线超标,已有泄漏。

44 上海金山丢失危险放射源 据失主说,5月29日凌晨4点半左右,他开着一辆墨绿色的小解放车在这里停放了4个多小时,而后发现,原本放在车内的探伤仪不见了。是一个用于工业生产的探伤仪,他的外观就是一个银白色,大小如14寸彩电的铝合金箱子。重要的是,这个箱子里装有一个黑色圆柱体铁质物品,这件物品就是整个探伤仪制造伽马射线的核心放射源——硒块。一旦箱子被打开,看不见,摸不着,但穿透性极强的伽马射线,轻则伤人肌体,重则要人性命。

45 1987年巴西 Cs-137治疗机自行装卸 活度:51TBq 粉末状源 夜晚发光的“宝物” →249人 后果:5天内4人死亡 污染范围:10Km2 清除废物:3吨以上 1989年3月该市恢复正常秩序

46 1987年,巴西某放疗机构将一台装有 57TBq 137Cs的放疗机废弃,但未将放射源取出,后被人偷走,并卖给了废品收购店。废金属商将容器打开,使粉末状的放射性物质散落出来,由于其颜色鲜艳好看,使许多人将其装入衣袋、放在床下或涂在身上。

47 发现此次事故的是一位医学物理学家,因参加会诊,发现了由事故照射引起的皮肤放射损伤,他追踪病人线索找到了放射源。在距源1m处的剂量率达4
发现此次事故的是一位医学物理学家,因参加会诊,发现了由事故照射引起的皮肤放射损伤,他追踪病人线索找到了放射源。在距源1m处的剂量率达4.6Gy·h-1,附近地面污染区为1.1Gy·h-1。

48 这次事故造成较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共造成:
7个主要污染区, 85间房屋污染, 249人受照射, 121人体内受 137Cs污染, 54人住院治疗 用细胞遗传学方法估算: 12人受照剂量超过 2.7Gy (范围在 Gy), 其中有 4人死亡

49 1983年在墨西哥的华雷斯市,一个没有放射源许可证的单位将一枚废弃不用的60Co放射源(16
1983年在墨西哥的华雷斯市,一个没有放射源许可证的单位将一枚废弃不用的60Co放射源(16.7TBq)卖给了该城市的废品收购站,该废品站将废品装载汽车运输途中,放射源的铅罐破裂,铅罐内有6010个放射源60Co粒,其中由于路途颠簸700粒不知去向,存留的60Co粒被冶炼厂回炉制成了金属物品。

50 致使在销往墨西哥和美国等数千吨金属铸件、钢筋和铸铁板,几个铸造车间、街道、数以百计的房屋和金属制品受到污染,事件引起了ICRP和IAEA的高度关注,约有数千人受到照射,经估算7人受照射剂量约在3~7Sv,73人受照射剂量在0.25~3Sv,700人受照射剂量约在0.005~0.25Sv之间。 由于事件涉及人员众多,受照情况极为复杂,难以准确估算人员的受照射剂量,事件没有造成直接的近期死亡,但受照射人群的远后效应一直受到关注。

51 因与合作对象有私人恩怨,拥有硕士学历、在广州从事医学工作多年的古计明仿造放射源准购证和介绍信到东北某地买探伤机和源,利用装修机会将源导管穿过天花板装到隔壁房间,照射对方蓄意伤人。加害有恩怨的同事。
同时也伤害到医院其他70多名医护人员。2003年7月,78受害人为此告上法庭,向两案犯和出售设备及放射源的两家单位共同索赔共计3000万元。2005年12月,法院判赔不到200万。

52 2001年东北某地, 一失恋男子携带匕首和放射源伤害情敌,说要送女方一首饰,遭拒绝后刀剌对方, 三办案民警接触了放射源,二月后案犯因自身受照,保外就医,不治身亡。

53 核医学医生体内放射性污染事件 2008年会议报道:某医院核医学科两位大夫体内放射性污染,怀疑有人故意伤害。

54 公安部门出版的公开资料,中国大陆从1988年至1998年共发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总人数966人。其中,放射源丢失事故约占八成,丢失放射源584枚,有256枚未能找回。

55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临床表现

56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临床表现 1)骨髓型 (1-10Gy):
最为多见,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按其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57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下限 分度 初期表现 照后1-2天WBC最低值(×109) 受照剂量下限(Gy)
轻度 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1.2 1.0 中度 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1-2h后呕吐、WBC数短暂上升后下降 0.9 2.0 重度 1h后多次呕吐、可有腹泻、WBC数明显下降 0.6 4.0 极重 1h后多次呕吐和腹泻、休克、WBC数急剧下降 0.3 6.0

58 2)胃肠型 (10-50 Gy): 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水样便或血水便、并常发生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 3)脑型 (>50Gy): 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

59 肠型放射病致死的根本原因 肠道的严重损伤 肠上皮失去再生能力 体液和蛋白质 电解质紊乱 感染、中毒、出血 死亡!

60 2、急性放射病的诊断(GBZ 标准) 1)根据明确的大剂量照射史 2)初期表现、血象检查结果 3)估算受照剂量:准确地估算患者接受的剂量的大小,如能确定剂量的大小,放射病的诊断即可成立,并可对预后进行评估。

61

62 初期: 定义:患者受照后出现症状到症状缓解这段时间 主要症状:神经系统先兴奋,以后转为抑制,胃肠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
病理表现:淋巴细胞迅速降低 白细胞一过性增加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63 假愈期(latent phase) 定义:初期之后,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症状缓解 或消失的阶段。
主要症状:病人除了稍感疲乏外,无其他明显的症 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病理表现:造血机能迅速恶化,外周血有形成分迅速减少,减少程度和病情平行。 假逾期的长短也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指标,轻度20-35d, 中度20d, 重度10d。

64 极期 (critical phase) 进入极期的标志:体温升高、食欲降低、 呕吐腹泻、全身衰竭。 主要症状:造血功能的严重障碍 严重感染
明显的出血 严重的物质代谢障碍

65 造血功能的严重障碍 造血功能障碍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特征,也是出血和感染的基础。
骨髓相:极度衰竭,有核细胞减少,网状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等造血支持细胞的相对数增加 血象:WBC达最低值、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相对数增加、RBC,Hb,PIT均减少。

66 严重的感染 特点:早期:口腔G+球菌为主:牙龈炎,咽峡炎,扁桃体炎 晚期:G-杆菌为主:肺炎,尿路、肠道感染
乏炎细胞性的炎症反应,红肿不明显, 而出血坏死严重,渗出少。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加重出血

67 明显的出血 病理基础:PIT数量明显减少,功能下降; 凝血因子减少; 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增加 特 点:全身广泛性出血,一般内脏出血
特 点:全身广泛性出血,一般内脏出血 早于体表出血。 出血越广泛、量越多,病情就越重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68 恢复期 定义:机体逐步好转的时期(照射后35~60天)
骨髓相:恢复早期呈岛状分布(单一或混和造血灶)各系细胞以红系恢复最快,中幼红增加尤为明显 血象:随骨髓相的恢复,外周血象开始恢复,网织红增加最明显。 网织红的增加是观察ARS的造血恢复的敏感指标

69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症状少,病情轻,一般不出现脱发、感染; *分期不明显,无明显的极期; *造血功能轻度障碍;
*预后良好,一般两个月内自行恢复

70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初期症状出现更早、更快、更重,假逾期很短,或者没有假逾期;
*造血损伤更重,一般要输入外源造血干细胞才能完成造血重建,既进行骨髓移植; *极期症状重; *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71 诊断 两部分: 早期分类诊断 临床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尤其是照射史; 初期症状和体症; 实验室检查。

72 早期分类诊断 病史:主要是照射史,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剂量仅做粗略估算。 初期症状:指照后1~2d的症状,尤其是胃肠道症状。 有 无
恶心,食欲下降 呕 吐 腹 泻 CNS症状 轻度D>1Gy 偶有 中度D>2Gy 多次 可有 重度D>4Gy 上吐下泻 极重度D>6Gy 频吐,血水样便 肠型 脑型

7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分型(度) 照后1-2d(x109) 照后3d 骨 髓 型 轻度 1.2 1 中度 0.9 0.75 重度
0.6 0.50 极重度 0.3 0.25 肠型和脑型 <0.3

74 临床诊断 染色体断片、双着丝立体、着丝粒环、淋巴细胞微核率 明确受照剂量:
*物理剂量测定:人体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个人剂量仪上读取;从患者佩带的金属或药品测量……。 *生物剂量测定:世界上公认淋巴细胞畸变率是合适的生物剂量剂,因为:1 在 Gy,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2 可以长期稳定存在。 染色体断片、双着丝立体、着丝粒环、淋巴细胞微核率

75 临床症状 初期出现的快慢、症状的轻重、持续时间 假愈期的长短 极期的各种症状的轻重,尤其是及其开始的时间

76 化验检查 l、外用血象:WBC数量及质量的变化、粒淋比例、PIT及RBC的形态,数量变化; 2、骨髓检查:
*骨髓分裂指数:每1000个骨髓有核细胞中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个数。 骨髓分裂指数(照后4天,‰) 轻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1.8 中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重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77 WBC数量的变化

78 *骨髓相:每周检查一次 3、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增加、尿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肌酸,过氧化氢酶排除增加等。 骨髓抑制 轻度骨髓型ARS 未出现
照后20-30d出现骨髓抑制,且程度较轻 重度骨髓型ARS 照后15-25d出现严重抑制 极重度骨髓型ARS 照后10d内出现严重抑制

79 1980年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事故 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用5.3万Ci60Co辐照加工聚四氟乙烯,由于防护门安全联锁装置失灵和违章操作,致使25岁的男性工作人员“权”两次误入辐照室内工作约40秒,出钴源室即感面部发热、头晕、口唇麻木肿胀,他人见到患者结合膜及耳廓充血。半小时后开始恶心,1小时后开始呕吐,至13:00共呕吐8次。 入院后经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淋巴细胞酸磷酶等生物和现场模拟反复剂量估算,患者全身受到5.2 (4.7~6.5Gy)60Coγ线不均匀照射,以头和上身为重,确诊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主要治疗包括:抗辐射药物、改善微循环措施、抗感染和良好护理、胎肝细胞移植、输HLA相合或半相合的新鲜全血或有形成份、抗出血措施和促进造血功能、综合对症处理。

80 入院50d内较平稳地度过了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整个病程未发热、无明显感染和出血,从宏观上看不出有极期表现,这样顺利的经过在国内外同类患者病史上是罕见的
“权”于1992年2月因乏力、低热入院治疗,查体发现肝大、胸骨压痛,外周血白细胞高达328×109/L,幼稚细胞97%,经组化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Ⅱ),经数次化疗后病情缓解。1993年7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于事故后12年10个月颅内白血病细胞浸润致颅内出血死亡。

81

82 南京肿瘤医院事故 1985年南京江苏省肿瘤医院 一技术员给病人进行放射治疗时,误将加速器档开关搞错,把病人每日每次照射剂量200cGy照射了200Gy,致使32例病人患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并有严重局部放射性烧伤,其中3例病人直接死亡原因为急性放射病。

83

84 治 疗(1) 治疗原则:根据放射损伤的程度,采用分期分度,有指针的选用各种综合治疗的措施。
治 疗(1) 治疗原则:根据放射损伤的程度,采用分期分度,有指针的选用各种综合治疗的措施。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以造血损伤为中心,采用分期分度,有指针的选用综合治疗的措施。

85 治 疗(2) 治疗措施 一: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二:早期使用抗放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 三: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四:刺激造血机能

86 治 疗(3) 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目的:尽量减少病人受到内、外源性感染的机会。 *措施:
治 疗(3) 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目的:尽量减少病人受到内、外源性感染的机会。 *措施: ¶给病人创造消毒隔离的条件,防止外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 ¶保持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注意T、P、R、BP、出血情况和血象变化。

87 治 疗(4) 早期使用抗放药,改善微循环的药 *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苷、三磷酸腺苷、COA、氢化可的松、6一氨基己 酸、对羧基苄胺。
治 疗(4) 早期使用抗放药,改善微循环的药 *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苷、三磷酸腺苷、COA、氢化可的松、6一氨基己 酸、对羧基苄胺。 *抗放药:预防用药 机理:自由基竞争学说 混合二硫键学说 缺氧学说

88 治 疗(5) 几个常用抗放药: 半胱氨酸(CSH):SH-OH2-CHCOOH 特点:照前短时间给药有效 药效与纯度有关
治 疗(5) 几个常用抗放药: 半胱氨酸(CSH):SH-OH2-CHCOOH 特点:照前短时间给药有效 药效与纯度有关 静注优于皮下注射,口服无效 半胱氨(MEA):SH-CH2-CH2-NH2 特点:药效是CSH的五倍 有效防护期短,在空气中极不稳定 制备方便,但毒性大,

89 治 疗(6) 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抗感染:在战时注意霉菌和病毒的感染 抗菌素:使用原则:有指针的预防使用抗菌素
治 疗(6) 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抗感染:在战时注意霉菌和病毒的感染 抗菌素:使用原则:有指针的预防使用抗菌素 使用指针:1、WBC降到3000/mm3以下,或无 菌条件下降到1000/mm3; 2、出现明显的脱发; 3、皮肤黏膜出血; 4、出现感染灶

90 治 疗(7) 抗菌素的选择:1、 应用广普抗菌素或联合用药; 2、多途径给药,建立有效浓度,一般静脉 注射为主,合并口服等措施;
治 疗(7) 抗菌素的选择:1、 应用广普抗菌素或联合用药; 2、多途径给药,建立有效浓度,一般静脉 注射为主,合并口服等措施; 3、周期性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素,避 免长期使用一种抗菌素; 4、配合使用其他药物和生物制剂。 停药时机:体温降低至正常后3~5d, WBC上升至1500/mm3以上,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感染征象时,可解除隔离,停用抗菌药。

91 治 疗(8) 抗出血 药物:以新鲜的PIT悬液为佳 时机:PIT<5万/mm3时
治 疗(8) 抗出血 药物:以新鲜的PIT悬液为佳 时机:PIT<5万/mm3时 用法:2~3d一次,每次PIT的量应在1~3X1011以上,连续3-5次

92 治 疗(9) 刺激进血机能 中重度骨髓型ARS:胎肝细胞移植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极重度骨髓型ARS:骨髓移植

93 治 疗(10) 骨髓移植: 适应症:致死剂量和超致死剂量照射的病人即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 移植时间:照后1~5d为宜
治 疗(10) 骨髓移植: 适应症:致死剂量和超致死剂量照射的病人即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 移植时间:照后1~5d为宜 移植方式:自体移植(最好) 异体移植

94 针对病程的各期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综合治疗。主要包括:
3、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针对病程的各期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综合治疗。主要包括: 防感染、防治出血 改善微循环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应用细胞因子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95

96

97

98

99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100 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101 核与辐射事故特点 事故发生突然, 发展迅速, 全过程呈阶段性 多种照射来源和途径
释放出多种放射性核素, 各种核素以不同的照射方式, 引起不同的组织器官损伤 影响范围广, 涉及人数多, 作用时间长 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 需要的救援力量较大


Download ppt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