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司馬遷生平暨史記體例簡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司馬遷生平暨史記體例簡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司馬遷生平暨史記體例簡述

2 司馬遷生平介紹 《史記‧太史公自序》: 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 龍門:山西省河津縣。 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後,於山西、陝西交界處最狹窄之處。
河山之陽:黃河之西、龍門山之南。 陽:山之南或東;河之北或西。

3

4 龍門上游的壺口瀑布

5 龍門

6 年十歲則誦古文。 古文:以先秦古字所寫之書籍。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 會稽:浙江省。傳說禹於此大會諸侯,計算他們的貢賦,所以叫會稽(計)。 九疑:湖南省。傳說舜葬於此處。 沅、湘:順江而下直至長沙。悼念屈原、賈誼。至姑蘇城採集伍子胥的故事。

7 九疑 會稽 長沙

8 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
汶、泗:皆在山東。 齊、魯:儒家文化根據地,體會孔子教化之遺風。 鄒:傳為顓頊後裔所建曹姓古國。 嶧:春始皇曾登此山刻石頌秦德。

9 戹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 鄱、薛:皆為漢前之古城,在今山東省南部。 彭城:楚懷王和項羽都曾在此建都。 梁:今河南省。搜尋信陵君的故事。 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皆在今四川省)

10

11 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而子遷適使反,見父於河洛之間。

12 封禪是一種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禮。 這種儀式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齊、魯的儒士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問的最高帝王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無上的神靈,而泰山是齊、魯分界。後來在齊、魯祭祀泰山的儀式擴大為統一帝國的宣告祭示,並定名為「封禪」。 「封」是祭天的意思(泰山);「禪」是祭地的意思(泰山南邊的梁父山)。

13 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餘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14 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 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

15 三十歲,隨漢武帝南巡。復往北上,到泰山增封。
三十一歲,隨漢武帝巡幸甘肅。完成太初曆,以春正月為歲首,奠定了陰曆的基礎,支配中國人的時間觀念長達二千年。 三十二歲,開始撰述《史記》,至五十二歲完成。

16 李陵案與撰史記之關係 四十八歲,受李陵案牽連入獄。 〈報任安書〉:
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絏。乃喟然而歎曰:「是餘之罪也夫!是餘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裏,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17 司馬遷撰史記之目的 究天人之際 項羽烏江自刎前說:「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
劉邦論戰勝之因:「論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管理國事、安撫百姓、籌集軍需糧草,我不如蕭何。論統率百軍,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位都是人中豪傑,我能用他們,所以我能奪取天下。而項羽有一范增卻不能用,所以他為我所擒。」 故,項羽敗、劉邦勝,非天意,是人為。 司馬遷撰史記之目的

18 司馬遷撰史記之目的 通古今之變 〈五帝本紀〉: 古時,帝王由眾人推舉,帝王必為才華蓋世、德高望重之人。
現今(秦以降)帝王卻是父子相傳,不問其父、其子是否有才幹、有德性。 古時,帝王身先士卒、大公無私。 現今,帝王只顧維護自家天下利益。 使後人以史為鏡,引以為戒。

19 司馬遷撰史記之目的 成一家之言 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為體例,首開史書風氣。
不但記錄帝王、諸候、將相之事,並讓有事蹟的凡夫俗子登上歷史舞台。 例:將陳涉、孔子寫入「世家」,將游俠、刺客寫為列傳。 不但充滿豐富歷史知識,並呈現高度藝術表現。

20 史記的體例 如何將由黃帝至漢武帝之間,長達三千年的歷史清楚的釐清?
這當中包括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還有歷代的天文、地理、曆法、禮制、音樂、財政、水利,甚至包含偏遠地區少數民族的狀況和風俗,這麼多的事、這麼多的人、這麼長的歷史,要用什麼方式才能編撰成有秩序的體例? 談:分類的概念

21 本紀 共十二篇。記載從黃帝以至武帝各代「帝王」的興廢和政治大事。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 將事體的始末,用年月加以貫串和記載。

22 世家 共三十篇。 主要記載諸侯王的大事,間而述及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 取「開國承家,世代相續」之意。

23 共十篇。 分為「世表」、「年表」、「月表」三種。 其內容是按年月次序,提綱挈領地列舉「帝王」和「侯國」的歷史大事,使人一目了然。

24 共八篇。 關於典章制度的專題論文,敘述禮樂刑政曆法的變遷。 對古代社會的經濟概況、文物制度、風俗習尚以及山川水利等等,都作了專門的記載。

25 列傳 共七十篇。 分為「分傳」、「合傳」、「寄傳」和「雜傳」四種。 以人為經,以事為緯,包含形形色色的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
此體例為司馬遷所獨創,其宗旨在於使那些操行高潔和有功於天下的人物,得以傳聞後世,所以記人記事不限於人臣。


Download ppt "司馬遷生平暨史記體例簡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