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分享·健康 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分享·健康 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享·健康 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2 禽流感的历史渊源 文献中记录的最早发生的禽流感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3 禽流感究竟是什么?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 禽流感病毒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但也常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态,长短不一。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HA(棒状三聚体)和NA(蘑菇形四聚体)。

4 禽流感病原体的类型 类型 症状 非致病性 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 低致病性
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高致病性 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无一幸免。

5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在野外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常从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极大地增加了抗灭活能力。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    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有研究提示,它在粪便中能够存活105天,在羽毛中能存活18天。

6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稀酸、乙醚、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禽流感病毒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因此对病毒本身的灭活并不困难。病毒可在加热、极端的pH、非等渗和干燥的条件下失活。

7 禽流感的潜伏期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人患禽流感死亡率达60%。

8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食物 接触 空气 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食用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食用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都可能受到传染而发病。 病禽粪便中,以及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的H5N1病毒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 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9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羽绒制品是否传播禽流感?   羽绒制品通常会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传播病毒的几率应当很小。 不会哦!

10 禽流感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 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高危人群: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病禽者及家属。扑杀处理 病禽的防护人员。

11 禽流感的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别去疫区旅游; 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在厨房中要将生熟分开,牢记不喝生水,吃禽肉要煮熟、煮透,尤其是其血液制品,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12 禽流感的预防 重视高温杀毒。禽流感病毒对烧碱、醛类、氧化剂类等消毒剂,高温及紫外线都很敏感,在560C时加热100min,700C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h,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

13 标准洗手方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2. 手指交错 掌心对手背搓擦 3. 手指交错 掌心对掌心搓擦 4. 两手互握 互搓指背
5. 拇指在长中 转动搓擦 6. 指尖在掌心 中搓擦

14 禽流感和“非典”有什么区别? “非典”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而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一般来说,“非典”患者的发病和禽流感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表现很相似,如发热、干咳、少痰、乏力、头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及体征,同时可伴有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乏力、腹泻等。所以,要注意与“非典”的区分,最为可靠的区分方法是实验室检测。

15 禽流感感染的相关事例 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本病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但在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严重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现时远至东欧多个国家亦有案例。2010年11月1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现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16 链接:H7N9禽流感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3月31日通报,上海市和安徽省、江苏省南京发现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2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安徽1名患者正在抢救中,南京患者病情垂危正在治疗。该省滁州市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情危重,正在积极抢救中。 最新通报的4个病例全部来自于江苏。截至2日晚记者发稿时,北京、广东、湖南、重庆、海南等地对外发布消息称,尚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17 中意人寿祝您身体健康! 以上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


Download ppt "分享·健康 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