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防禦作用 -1-
2
防禦作用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專一性防禦作用
3
非專一性 專一性 皮膜屏障 吞噬作用 發炎反應 干擾素 細胞免疫 抗體免疫 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
4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先天免疫力 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
7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1. 皮膜屏障 吞噬作用 發炎反應 干 擾 素 2.
8
1.皮膜屏障 皮膚的表皮 呼吸道黏膜 消化道黏膜 共生的細菌
9
皮膚 表皮外層細胞 角質化 汗腺,皮脂腺 弱酸性
10
呼吸道黏膜 黏液 纖毛運動
11
消化道黏膜 胃液鹽酸 蛋白
12
鼻涕,淚液 溶菌
13
共生的細菌 外來微生物不易生存
14
吞噬作用 (第二道防線) 吞噬細胞 巨噬細胞
15
吞噬細胞 具吞噬作用 的白血球
16
巨噬細胞 單核球 在發炎部位增大
18
吞噬作用 形成吞噬小體 溶體水解抗原 抗原呈現給T細胞 刺激T細胞增殖
19
圖1 發炎反應 -2-
20
發炎反應 受傷細胞釋出組織胺 微血管通透性增大 紅,熱,腫,痛,癢
21
組織胺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增加吞噬細胞 免疫球蛋白
24
發炎部位 巨噬細胞 嗜中性球
25
發炎反應 血流增加紅熱 通透增加 腫脹痛癢 輕微發燒(<37.8oC)
26
膿 死傷細胞 吞噬細胞 入侵病原體 發炎組織滲出液
27
干擾素 (第二道防線) 受病毒感染的細胞 釋出干擾素 抑制病毒核酸複製
28
干擾素 1.不具專一性 2.僅具短期免疫效果 3.分子量小(蛋白質) 4.出現較早
29
專一性防禦作用 後天獲得性免疫力 第三道防線
30
淋巴球
33
自我辨識 胚胎發育至出生後 完成辨識能力 辨識自我蛋白質, 外來入侵者
34
專一性防禦作用 細胞免疫 抗體免疫 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
35
免疫反應 大分子異物侵入 引發淋巴球產生 對抗入侵病原體
36
抗原 引發免疫反應的物質 大多為蛋白質 分子量>104
37
抗原 微生物,花粉,粉塵, 食物,多醣,核酸, 細菌細胞壁,莢膜, 病毒外殼,
38
抗體 B細胞產生抗體 可與抗原結合 抗體皆為蛋白質 具有專一性
39
圖 抗體
41
抗體 1.使抗原失去活性 2.使抗原易被吞噬
45
受體 T細胞表面的蛋白質 可與抗原結合
46
淋巴球 B細胞 T細胞 -3-
47
圖3 淋巴球的來源
48
淋巴球的來源 1.骨髓中的幹細胞 2.胚胎時期的肝臟
49
B細胞 T細胞 腸壁淋巴結 骨髓組織 淋巴結 脾 臟 胸腺 血液
51
圖4 B細胞,T細胞 -4-
52
專一性防禦作用 細胞免疫 抗體免疫 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
53
細胞免疫 殺手T細胞 記憶T細胞 輔助T細胞 T細胞
54
T細胞 受體與抗原結合 水解摧毀抗原 細胞免疫 (細胞性免疫)
55
圖5 細胞免疫 -5-
58
抗體免疫 漿細胞 記憶B細胞 B細胞
59
B細胞 抗體釋入血液中 抗體與抗原結合 抗體免疫 (體液性免疫)
60
圖6 抗體免疫 -6-
61
抗體免疫 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
62
主動免疫 1.感染病原體 2.接種疫苗 獲得預防 有效期較長
64
1.類毒素疫苗 2.死菌疫苗 3.減毒性活菌疫苗 4.血清疫苗 5.遺傳工程疫苗
65
類毒素疫苗 白喉疫苗 破傷風疫苗
66
死菌疫苗 百日咳疫苗 日本腦炎疫苗 沙克疫苗
67
減毒性活菌疫苗 卡介苗 沙賓疫苗
68
血清疫苗 自帶原者血清中 分離出表面抗原
69
遺傳工程疫苗 切取抗原的DNA 置入酵母菌內
70
圖9 免疫反應 -7-
73
被動免疫 注射免疫血清 立即獲得抗體 獲得治療效果
74
免疫血清 抗原注入牛馬體內 抽取動物血液 除去血球,蛋白質 製成免疫血清
75
被動免疫 注射免疫血清 立即獲得抗體 獲得治療效果 有效期較短
76
圖10 -7-
78
與免疫有關的疾病
79
與免疫有關的疾病 過敏 排斥 先天免疫缺乏 後天免疫缺乏 自體免疫疾病
80
過敏原 過敏反應 (抗體免疫)
81
過敏原 塵,黴菌孢子, 花粉,灰塵,棉絮, 羽毛,海鮮,藥物,
85
圖11 -10-
86
首次接觸過敏原
87
再次接觸過敏原
88
過敏 1.首次抗原刺激 B細胞分泌抗體 抗體附於黏膜細胞
89
過敏 2.再次抗原刺激 黏膜釋出組織胺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過敏反應
90
塵
91
過敏症狀 皮膚紅腫,出疹 黏膜鼻塞,鼻涕 嚴重下痢,哮喘
94
異體器官組織移植 排斥反應 (細胞免疫)
95
蛋白質差異 移植器官被視為 外來物(抗原) T細胞攻擊 移植器官壞死
96
排斥 體質相似 兄弟姊妹 同卵雙生
97
先天免疫缺乏症 遺傳,放射性物質, 藥物,胚胎發育異常 淋巴器官異常 免疫功能不全
98
胸腺發育不全 耳朵,口形狀異常 缺乏成熟的T細胞 易受病原體感染
101
AIDS 後天免疫不全症 病原體HIV病毒
103
AIDS感染途徑 乳汁 血液 性接觸 體液交換
104
HIV病毒 感染T細胞, 單核球,吞噬細胞 破壞細胞免疫 影響抗體免疫
105
AIDS早期症狀 發燒,腹瀉,倦怠, 淋巴腺腫大 單核球,抗體增生 早期症狀消失
106
AIDS患者 死於其他病原體感染
108
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無法終身免疫
109
流行性感冒病毒 A,B,C型 抗原不斷改變 無法免疫 (會重複感冒)
110
自體免疫疾病 針對自身組織器官 產生異常免疫反應 局部,全身性發炎, 破壞器官,危及生命
111
自體免疫疾病 紅斑性狼瘡 類風濕性關節炎 先天性糖尿病 重症綜合型免疫缺乏
112
紅斑性狼瘡 與遺傳有關 女性罹患率高 影響心臟,腎臟,關節 臉部兩側出現紅斑
113
紅斑性狼瘡 (蝴蝶斑)
114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因子 對抗關節囊的抗體 關節腫脹,變形 脾臟腫大,白血球缺乏
116
先天性糖尿病 白血球對抗胰島細胞 胰島細胞死亡 無法分泌胰島素
117
SCID 重症綜合型免疫缺乏 缺乏合腺脫氨 體內積聚過多腺 損害T細胞,B細胞
118
SCID 血液,淋巴結, 脾臟,扁桃腺 均無淋巴球 血清均無抗體
119
骨髓移植 BMT
120
捐贈者 1.抽取20cc血液 檢測HLA 2.比對符合 自髖骨抽取骨髓
121
受贈者 1.消滅腫瘤,預防排斥 2.接受骨髓移植 服用抗排斥藥物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