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國際海權時代的來臨 第一節 海權時代的開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國際海權時代的來臨 第一節 海權時代的開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國際海權時代的來臨 第一節 海權時代的開啟
第二章 國際海權時代的來臨 第一節 海權時代的開啟 參考以下網站: 發現天涯海角的臺灣 荷蘭人的在臺統治

2 學習目標 了解古代中國與臺灣的關係 知曉國際競爭時期的局勢及臺灣概況 明瞭荷治時期的施政措施及對原住民的影響 明瞭西班牙人曾占有臺灣北部

3 P18

4 註:目前學界對於夷州及流求是否指臺灣仍有爭議。
課文整理 歐人東來前的大陸與臺灣關係 時間 史事 意義或影響 三國時代 吳大帝 孫權派官兵萬人 浮海求夷州 中國經營臺灣的開始(夷州即臺灣) 隋煬帝 派陳稜討伐流求 (流求即臺灣) 宋朝 已有漢人在澎湖居住 元世祖 在澎湖設巡檢司 (約同今日警察派出所) 隸屬福建泉州同安 將澎湖納入中國版圖 註:目前學界對於夷州及流求是否指臺灣仍有爭議。

5 P20 巡檢司

6 課文整理 時間 史事 意義或影響 明朝 頒布海禁政策,沿海居民為謀生乃私自武裝從商,或與日本倭寇合流,騷擾中國大陸東南沿海。 澎湖位近中國大陸的一重要漁場,明朝政府又未積極控管,於是成為福建居民移居地和走私商人或海盜的根據地。 澎湖、臺灣成為海盜集團眼中最佳基地 為漢人在臺灣的墾殖奠下基礎

7 P20

8 P20

9 明朝大陸沿海諸海盜 課文整理 一、漳州海盜陳老:結巢澎湖,騷擾明朝沿海。 二、林道乾、林鳳:曾以臺灣為巢穴。
三、顏思齊、鄭芝龍:於1621年(明天啟元年)左右來臺,駐紮在笨港至諸羅山一帶。 四、顏、鄭集團抵臺:鎮撫當地原住民;招徠福建、泉州、漳州地區的無業百姓來臺開墾。 五、鄭芝龍:接受明朝招安,大本營轉往福建,但仍有許多漢人留臺開墾。臺灣北部也有漢人開始從事硫磺和黃金交易。

10 P20 P21

11 P21

12 P21

13 明朝日人在臺活動 課文整理 一、原因:明朝行海禁,加強對澎湖的控制,日人便轉往臺灣本島發展。 二、事例:
 1.豐臣秀吉:派人要求臺灣原住民輸誠納貢。  2.德川家康:派人勘查臺灣港灣,調查物產,要求原住民朝貢,企圖獨佔臺灣貿易。  3.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1635~1853年)後頻繁活動告終。

14 P21

15 P21

16 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形勢圖 1557 1571 1619

17 葡萄牙人與臺灣 一、歐人東來之因:歐洲人對東方商品需求甚殷,自十五世紀末便紛紛東進尋求海外貿易據點。
課文整理 葡萄牙人與臺灣 一、歐人東來之因:歐洲人對東方商品需求甚殷,自十五世紀末便紛紛東進尋求海外貿易據點。 二、葡萄牙人首先東來:途經臺灣時,讚嘆臺灣島嶼之美,稱呼「福爾摩沙」,然並未入據臺灣,反倒是荷蘭開啟先機。

18 安平追想曲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 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遇風浪。 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
海風無情笑阮憨。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想思情郎想自己,不知爹親二十年, 思念想欲見,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做遺記。 放阮私生兒,聽母初講起,愈想不幸愈哀悲, 到底現在生也死。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想起母子的運命,心肝想爹亦怨爹, 別人有爹痛,阮是母親襁,今日青春孤單影。 全望多情兄,望兄的船隻,早日倒轉安平城, 安平純情金小姐。啊……,等你入港銅鑼聲。

19 P22 1624~1662年

20 課文整理 荷蘭占臺經過 一、欲進佔澎湖:  1.明萬曆32年(1604年)韋麻郎,後為明朝將領沈有容逼退。荷蘭仍對澎湖有企圖,明朝便發兵攻打荷軍,迫使其撤出澎湖。 2.荷仍多次派兵攻占,明朝在幾次勸說無效後,於明天啟4年(1624年)2月開始發兵攻打荷軍,迫使其撤出澎湖。 二、結果:雙方達成協議,明朝對荷蘭佔領臺灣不加干涉,荷人乃進佔大員(今臺南安平)。

21 P22

22 P22 P23

23 荷蘭對臺的治理 課文整理 一、興建熱蘭遮城:作為行政軍事中心。 二、建造普羅民遮城:(今臺南赤崁樓)為商業中心。
三、對原住民的治理:運用武力、行政控制及監控:  1.以武力歸降原住民後;再利用長老從事行政控制。  2.利用漢人或荷蘭之醫務員、商務員、教師、傳教士等監視及控制原住民。

24 P23

25 P23

26 荷蘭在臺之開墾 課文整理 一、目的在賺取高額利益:以稻米、甘蔗等作物為主。
二、解決勞力問題:派遣船隻運送渡臺、以免稅、提供土地、生產工具吸引中國大陸閩粵沿海居民來臺開墾。 三、土地制度:收歸所有土地為「王田」,漢人僅是佃戶,無土地實有權。 四、引進新作物:引進芒果、釋迦、波羅蜜、呂宋菸草等新作物、培育耕牛、改良種稻技術,促進了臺灣的農業發展。

27 P23 P24

28 P24

29 荷蘭在臺的商貿 一、轉運型態--三角貿易:以臺灣為貿易轉運中心,向日本、南洋、中國大陸三者間,展開轉運貿易。 課文整理 二、貿易情形:
 1.中國大陸絲綢、瓷器、藥材→臺灣→日本、波斯或歐洲。  2. 日本或歐洲的白銀及南洋的香料、鉛、錫→臺灣→中國大陸。  3.臺灣特產(蔗糖、稻米、木藤、硫磺、鹿製品)→日本、中國大陸、波斯。

30 下接P26

31 P26

32 P27

33 荷蘭在臺的商貿制度 課文整理 一、社商:  1.定義:來臺漢人承包蕃社(原住民部落)的交易者稱之。
 2.權利:社商可獨享一社的商業交易權,外商不得干預。  3.貿易品:以布帛、鹽、鐵、菸草等日常用品交換原住民狩獵品及農產品。 二、贌社制度:荷蘭當局以競價方式,將某社商業交易權包給出價最高者,並分四季向社商收稅,增加財政收入。

34 P26 P27

35 荷蘭在臺傳教概況 課文整理 一、荷人來臺目的:除貿易外,基督教傳播也是荷人據臺目的。
二、傳教集中臺南地區:如新港社、蕭壟社、麻豆社、目加溜灣社、大目降社等。 三、傳教方式:  1.設立教堂及學校:教原住民祈禱文、聖經,學習基督教禮儀規範。  2.新港文:將平埔族語言以羅馬字母拼寫成「新港文」。用新港文翻譯聖經、教理書。

36 P27

37 P27

38 P28

39 荷蘭在臺傳教之影響 一、對臺統治更順利:以宗教力量提升原住民社會文化水準。 二、教化原住民:
課文整理 荷蘭在臺傳教之影響 一、對臺統治更順利:以宗教力量提升原住民社會文化水準。 二、教化原住民:  1.成效頗佳:如新港原住民80%受過基督教洗禮。  2.新港文持續使用至19世紀:傳教士為原住民拼寫的新港文,直到19世紀仍出現在臺灣的地契文書上(即所謂的新港文書或番仔契) 。

40 P27

41 郭懷一起事抗荷 課文整理 一、導因:荷人初始對移墾的漢人給予許多優惠,但此後剝削日益嚴重,使在臺漢人心生不滿。
二、經過:1652年(明永曆6年)9月,郭懷一率領漢人起事抗荷,歷時半個月。 三、失敗之因: 1.其胞弟向荷蘭告密,並得原住民之助。 2.起事者多屬農民,武器簡陋未受訓練,遂告失敗。 四、影響:五千多名漢人遭荷蘭當局殺害,使漢人對荷人的痛恨更深。

42 P27 P28

43 西班牙占臺經過 課文整理 一、目的:以菲律賓馬尼拉為基地,占北臺灣以利通商傳教。 二、時間:1626~1642年。 三、過程:
 年(明 天啟6年) :由三貂角登陸,進占雞籠港與社寮島(今和平島),並建聖薩爾瓦多城作為防禦。  年(明 崇禎元年)占領淡水:建聖多明哥城(今淡水紅毛城附近)。  年(明 崇禎7年) :完全控制北臺灣。

44 1626~1642年 P24 日本 西班牙占領北臺灣順序:聖地牙哥(三貂角)→聖救主城(今基隆和平島,聖薩爾瓦多城)→聖多明哥城(淡水)→臺北平原→進入宜蘭、蘇澳各地。

45 P24

46 P25

47

48 西班牙棄臺因素 課文整理 一、棄臺因素:  1.無力將荷人趕出臺灣。  2.日本鎖國,禁止與西班牙貿易。  3.臺灣原住民反抗。
 4.將臺灣守軍武力轉移至菲律賓處理殖民地問題。 二、結果:1642年(明 崇禎8年)荷乘機舉兵進攻,終止西班牙在北臺灣16年的統治。

49 P25

50 西班牙在臺的傳教活動 一、方式:  1.深入北臺灣各部落傳教。  2.興建教堂。  3.學習當地語言,以利傳教。
課文整理 西班牙在臺的傳教活動 一、方式:  1.深入北臺灣各部落傳教。  2.興建教堂。  3.學習當地語言,以利傳教。 二、傳教對象:原住民、漢人、日本人。 三、結果--在北臺灣的傳教事業頗為可觀:估計改信天主教的人數超過四千人。

51 P25

52 豐臣秀吉 日本幕府大將軍豐臣秀吉曾於1593年派人向臺灣原住民要求輸 誠納貢。

53 日本豐臣秀吉覬覦臺灣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積極於海外發展,臺灣也是他要發展的目標之一。
1593 年(明萬曆21 年),豐臣秀吉派原田孫七郎往呂宋勸其地之西班牙人到日本朝貢,並命原田孫七郎順道到臺灣,諭令「高砂國」向日本輸誠納貢。

54 P22

55 德川家康與臺灣1 豐臣秀吉逝世後,統治日本之大權落入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康對海外貿易採積極的獎勵制度,日本商船更形活躍,出入於臺灣、呂宋、澳門、占城、交趾、暹羅、大泥等,此時巨商紛起,有馬晴信就是其中勢力雄厚的巨商。 有馬氏於1609年(明萬曆37年)奉德川家康之命,派兵入臺灣勘查港灣,調查物產,要求原住民向日本朝貢,企圖獨占臺灣貿易,但不得要領而回。

56 德川家康與臺灣2 1616 年(明萬曆44 年)德川家康又命長崎代官的村山等安負責侵臺事宜。村山氏乃命其次子村山秋安率船十三艘,眾三、四千人向臺灣出發,艦隊行抵琉球海面遭遇颱風而被衝散,結果僅一艘船抵達臺灣,抵臺之日軍為臺灣原住民所殲滅,此次征臺之規模雖大但告失敗。日本德川幕府侵略臺灣之野心,經此次挫敗後,稍為之收斂,不過日本人在臺灣的活動仍然相當活躍。迨1636 年(明崇禎9 年,日本寬永13 年),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後,日本人在臺灣的活動才告消逝。

57 葡萄牙人手繪的第一張臺灣地圖 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前所知最早繪出臺灣的一張地圖。 葡萄牙人是最早「發現」臺灣的西方人,並將這座島嶼命名為「福爾摩沙」。

58 福爾摩沙人 (清道光7年,1827年) 十八世紀初,一位自稱是臺灣原住民的西方George Psalmanaaz 在英國出了一本有關臺灣歷史、民族誌的書籍。其中所繪的臺灣原住民圖像,有著「食人族」的印象,外貌則是歐洲人的形像,可視為當時 歐洲人的「東方想像」之作,並非真實 反映臺灣的面貌。

59 澎湖島及福爾摩沙海島圖 約翰˙芬伯翁(J. Van Braam)和 G. Onder de Linden所繪/約1640年/73*103cm/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藏

60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石碑 1604年,荷蘭艦隊司令韋麻郎(Waijbrant van Waerwijk),為了尋求與中國貿易的據點,占據當時為明朝領土的澎湖,並開始進行與福建沿海商人的貿易,明朝政府得知後,便派遣浯嶼都司沈有容征剿韋麻郎,結果沈有容以談判的方式讓荷蘭艦隊退兵。

61 三百年前的熱蘭遮城 熱蘭遮城是荷蘭人在臺灣建立的古老城堡,興建於西元1624年(明天啟四年),歷經十年落成。最初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業據點,後來成為荷蘭人的統治中心。

62 臺南發現荷據時期熱蘭遮城角城城牆遺跡 臺南市安平區發現的荷據時期熱蘭遮城角城城牆及拱門跡,位置就在阿爾布烈.赫波特所著「爪哇、福爾摩沙、印度和錫蘭旅行記」中插圖「鄭成功圍城記」的圈圈處。

63 熱蘭遮城現況 熱蘭遮城目前毀損嚴重,如今僅存殘牆遺跡。

64 普羅民遮城 明鄭攻打荷蘭人盤據的熱蘭遮城。 圖之左側可見普羅民遮城 。

65 十九世紀普羅民遮城的遺跡 「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最早建於1653年,是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 (1652年)後所興建的。在鄭成功攻占臺灣以後,曾經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以該城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

66 荷蘭時代的地方會議 荷蘭在熱蘭遮城設立商館,置一長官與評議會,為臺灣最高行政機構,以管理統治下之臣民。至於對原住民的統治,原本是舉行帶有懷柔性質的歸順典禮,後來改為每年舉行一次。到了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荷蘭人把其改稱為「地方會議」landdag),成立四個地方會議區,即南部、北部、淡水(北臺地區)、卑南(東部),由原住民各社頭目選出長老,受長官之命,執行其政策。此乃歐洲封建制度的變型,亦為一種地方自治組織。荷方會定期召集各社長老在臺南開會,與會長老們須報告轄區現況並向荷蘭宣誓效忠。

67 地方會議 荷蘭人入據臺灣以後,實行「酋長政治」,酋長取得地方長官的地方治理權。荷蘭人採取尊重原住民的舊習慣,按照他們的舊社會組織,一切地方行政均交「酋長」主持。從1645年起,荷蘭人有「酋長評議會」之組織;每年召集各地「酋長」開會一次。在會議席上,荷蘭人首先是傳達政令,進而諮詢「酋長」們的意見;會議終了之時,荷蘭人一面向「酋長」們宣告保障原住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責令「酋長」們宣誓效忠公司(東印度公司)。

68 紅毛城原名聖多明哥(San Domingo)城,本為西班牙人所建,後為荷蘭人所據,因此改稱紅毛城。
明鄭時曾重修,並駐軍。 1868年英國人設領事館於此(英法聯軍臺灣開港通商)。1972年英人撤館後,先後委託澳、美代管,1980年中華民國正式收回。

69 聖薩爾瓦多城 西班牙人曾在基隆社寮島(今和平島)築城, 城名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

70 社寮砲臺 社寮島於1626年始建砲臺,現社寮西砲臺的位置,很可能是西班牙人所建柯模堡的位置,後於1642年遭荷蘭人占領,改名維多利亞堡。清初遭到毀棄,直到清法戰爭前劉銘傳才於此地建砲臺。

71 P22 荷屬東印度公司

72 荷屬聯合東印度公司 電子教學講義P10 雖然名為「公司」,但實際上是半官方組織。荷蘭政府特許其擁有印度洋區貿易特權,設有「總督」,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軍隊,並享有和東方各國宣戰、訂約等的外交權力,形同一支商戰集團,是重商主義國家的特色。除荷蘭外,也可提及英國、法國等國也有東印度公司。

73 鼓勵漢人來臺 電子教學講義P16 為鼓勵漢人來臺,荷蘭宣傳如下:(1)由荷蘭提供土地、農具、牛隻、種子及水利;(2)5~6年免稅;(3)保證價格;(4)歡迎任何中國人;(5)替中國人蓋醫院;(6)保護農夫。

74 荷蘭 電子教學講義P15 荷蘭於16世紀因為宗教改革等因素,1569年欲脫離西班牙,展開了漫長的獨立運動。1600年試圖登陸澳門失敗;1609年「愛情號」漂流至日本;1619年以爪哇巴達維亞(Batavia,今印尼雅加達)為據點;1622年襲擊葡萄牙的澳門失敗,轉向澎湖和臺灣;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各國「承認」荷蘭獨立。

75 明代實施海禁 明代實施海禁的主要因素是倭寇問題。十四世紀初,日本進入了南北朝對峙時期,在爭戰中失利的封建主及其武士們組織起來,到中國沿海進行武裝走私。這些所謂「倭寇」在與明朝官軍武力對抗之時,依然從事貿易活動,並非一昧燒殺搶掠。只是在明朝嚴厲的禁令下,這種貿易就屬於非法的範圍,而原來的商人就轉化為官軍圍剿的「海盜」或「倭寇」。而這時明代所謂的「倭寇」大都為中國沿海的武裝走私集團,真正的日本人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

76 電子教學講義P13

77 西班牙占領臺灣 的目的 電子教學講義P17

78 西班牙撤離臺灣 電子教學講義P18

79 荷蘭人對臺灣的傳教工作,始於1627年(天啟7年),由傳教士干治士及尤尼士等人。康熙時高拱乾《臺灣府志》記載:習紅毛字者,曰『教冊』,用鵝毛管削尖,注墨汁於筒,醮而橫書,自左而右,登記符錢穀數目。

80 新港文書 新港語及荷蘭文對照對 照的《馬太福音》內文 首頁書影。荷蘭人占領 臺灣後,基督教的傳布 隨之而來。荷蘭牧師教 導土著民族用拉丁字母
P27 新港文書 新港語及荷蘭文對照對 照的《馬太福音》內文 首頁書影。荷蘭人占領 臺灣後,基督教的傳布 隨之而來。荷蘭牧師教 導土著民族用拉丁字母 (羅馬字)書寫他們的 語言。

81 番仔契 新港文書中最著名的是原住民與漢人因土地關係而訂定的契約文書,俗稱為「番仔契」。

82 荷人壓迫漢人 荷人占領臺灣之前就有許多漢人移居臺灣,後來為提高農業生產,乃自中國大陸引進更多漢人來臺,惟因二者為不同種族,經濟利益並不一致,且荷人在臺人數又少,為保護其政經利益,乃施展對付漢人之法。 荷人對付漢人的政策是一方面控制漢人的生產手段,一方面限制漢人的政治社會活動;再方面則是令漢人財富難以累積。為達此目標,荷蘭人通常只給漢人生產道具而不給漢人土地所有權,任意遷徙漢人離開其耕作地,嚴禁漢人與原住民私相貿易,將苛捐雜稅加諸於漢人,嚴禁漢人私藏武器,嚴禁漢人自由集會等。由此可見臺灣漢人受迫害之一般,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乃有武裝抗荷的事件發生。

83 郭懷一事件 1652年,赤崁一帶的漢人領袖郭懷一,由於受荷人壓迫多年,乃憤而起來領導漢人對抗荷蘭政權。郭懷一原擬於8月15日舉事,但因其弟向荷蘭當局告密,郭氏乃提前於10日起事。戰事一起,荷蘭迅速動員原住民進攻郭氏黨眾,由於荷蘭軍隊武器精良,素有組織和訓練,原住民士兵性情強悍,而漢人部隊成員多為農民,除少數備槍,餘皆持棍棒竹桿,平日既無組織又乏訓練,形同烏合之眾,所以戰爭只進行十四日,漢人的反抗運動就宣告失敗。此次戰爭荷人死傷不多,但漢人卻是傷亡慘重,除重要幹部被梟首示眾或五馬分屍外,漢人被殺者男人四千,婦女及小孩被殺者更多。

84 朱印船 日本江戶時代初期,由幕府得到朱印狀,從事海外貿易特權的船隻,稱為朱印船。
朱印狀會附上詳細的航行目的地,以及幕府批准的年月日,在其右上角則蓋有將軍的紅色官印,因此,被稱為朱印狀。

85 朱印船 貿易船攜帶朱印狀是一種特許貿易,其創立時間無法詳知,據說1592年豐臣秀吉時代就有,德川家康時代延續豐臣秀吉的作法,為區別正當貿易船與海賊、走私貿易船,大約於1602年發給朱印狀,要求行渡國家准予貿易並予保護,之後朱印狀乃成為制度化。但朱印狀為少數官員掌握,乃有走私或者是朱印狀轉租,甚至有偽造朱印狀者,結合外國人走私,江戶幕府在尋求國家安全的前提下,乃逐漸走上鎖國政策。江戶幕府鎖國政策確立以後,限制朱印船海外貿易,並於1635年堅決停止朱印船,朱印狀制度乃廢止。

86 朱印船 朱印狀總共發行360多張,主要為大名、大貿易家以及外國商人等所有,貿易地點包括臺灣、馬尼拉、東南亞各國。

87 好站連結 歷史文化學習網╱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建立 歷史文化學習網╱沈有容諭退荷蘭艦隊

88 圖源出處 古今華夷區總要圖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299.html 東南海夷圖 豐臣秀吉
葡萄牙人手繪的第一張臺灣地圖 福爾摩沙人 澎湖島及福爾摩沙海島圖 沈有容諭退 紅毛番石碑 三百年前的熱蘭遮城 荷據時期熱蘭遮城角城城牆遺跡 熱蘭遮城現況 周婉窈, 《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聯經出版社, ,二版九刷,頁53。 普羅民遮城

89 十九世紀普羅 民遮城的遺跡 聖薩爾瓦多城 社寮砲臺 新港文書 周婉窈 , 《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聯經出版社, ,二版九刷,頁58。 番仔契 和平島番字洞 劉還月, 《淡水河系人文地景完全閱讀》,常民文化, ,第一版第一刷,頁209。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國際海權時代的來臨 第一節 海權時代的開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