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美国革命(北美独立战争)p26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美国革命(北美独立战争)p26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国革命(北美独立战争)p266

2 学习目标: 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明确北美独立革命发生的原因;掌握革命期间的改革;分析美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了解《联邦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3 一、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p266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独立前北美社会经济状况)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rteen Colonies

4 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探险、殖民: 西班牙人、法国人、荷兰人和英格兰人 法国:17世纪初:魁北克城、蒙特利尔城;新法兰西(沿圣劳伦斯河到五大湖区);路易斯安那(1682)。 荷兰:1609年,亨利·哈德孙(英国航海家):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

5 1750年的北美

6 1606年,英王授权给大商人和土地贵族组成的两家股份公司——伦敦公司(又称弗吉尼亚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后与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合并)以特许状,授予他们开发北美殖民地的特权。
1607年5月,伦敦公司谴送首批移民到达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詹姆斯顿(Jame Stown),以后逐渐发展,扩大成为弗吉尼亚殖民地。

7 1607年,弗吉尼亚

8 (1)原始居民:印第安人(Indians)
2、英属北美殖民地上的居民类型 (1)原始居民:印第安人(Indians) 1492年前是印第安人开发北美时期。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居民,他们是开发北美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活动构成了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前的古代历史。印第安人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其开发北美的进程也是十分缓慢的。

9

10 1492年——17世纪初,是欧洲列强在北美探险、发展和殖民时期。印第安人仍是北美大陆的主要居民。欧洲列强主要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格兰人,他们先后闯入北美大陆建立了自己的据点。
1607——1733年,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时期。居民大多数是英国移民。还有不少爱尔兰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瑞士人及少数犹太人等。除少数是地主贵族和特权商人外,大部分是下层劳动人民(异教徒、穷人、罪犯、黑奴等)。这些欧洲人来北美的目的各异。P266第二段

11 “腓力普王之战”: 1675—1676年北美洲印第安人反抗英国殖民者侵略的战争。由于领导者为望潘诺格部落酋长美塔科姆,被英国人称为腓力普王,故名。英国殖民者强迫印第安部落交出武器,并强占土地,激起印第安人的反抗。1675年6月,腓力普王联合纳拉甘西特、奈普蒙克斯等印第安人部落一万多人,发动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正义战争。印第安人力量曾扩展到康涅狄格和罗得岛,消灭了许多殖民村落。后英军得到增援,全力镇压。1676年8月,腓力普王遇难,抗英战争失败。英属北美殖民地是在镇压印第安人反抗,侵占印第安人土地,并野蛮屠杀大批印第安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2 1620年,五月花号,朝圣者之父

13 清教徒移民先祖

14 《五月花号公约》 为了上帝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因此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1620年普利茅斯

15 《五月花号公约》,宣告要建立一个公平社会。这实际上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最早实践。北美东北部的马萨诸塞等四个殖民地,基本上都是由这些民主主义者们建立的,它们统称“新英格兰”,后世的人们称之为“美国民主传统的摇篮”。

16 3、多种经济成分

17 资本主义关系与前资本主义关系并存 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新罕布什尔、罗得艾兰、康涅狄克和马萨诸塞):资本主义经济。工商业和捕鱼业比较发达,其中以造船业的发展最为显著。P

18 中部(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和特拉华):封建、半封建经济不占主导,主要普遍存在的是自由小农所有制(自耕农);
中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号称“面包殖民地”,经济中心是费城和纽约。

19 南部(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和马里兰):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黑人奴隶是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种植园的主要作物是烟草和蓝靛,这些产品大量输往英国,而南部殖民地生活中所需要的工业品则大部分从英国购买。

20 1751年弗吉尼亚新建的码头

21 “白奴”与黑奴 白奴:强制契约奴、自愿契约奴、被拐骗的乞丐、儿童和英国的罪犯。来源看p267倒二段。 黑奴:黑人奴隶是欧美奴隶贩子从非洲贩运进来的。1619年,第一批黑人奴隶被运到弗吉尼亚,此后,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黑奴数目日益增加。十八世纪初共有黑奴六万人,到1775年就增加到50万人。

22 在生产关系上,这种种植园奴隶制与古典的庄园制区别不大,是奴隶制经济,但它是嫁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上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部分。
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与北部资本主义自由雇佣经济的矛盾是美国社会一个重要矛盾。

23 南部的种植园经济,在北美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孪生物。其所从事的商品生产,为北方资本主义和欧洲市场提供粮食和原料,对资本主义发展起着一定配合作用。因此,奴隶制在当时还没有构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没有达到不相容的地步。这种从事商品生产的奴隶制经济并不是古代奴隶制的简单重复,而是种植园主为获得稳定劳动力从事商品生产,从古代借用的野蛮方法。

24 在殖民地经济发展中资本主义成分占主导地位,奴隶制经济对资本主义有一定的配合作用,封建、半封建经济力量微弱,虽然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是小农,但它是自由的小土地所有者,而且也在不断产生资本主义。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运动必然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 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立战争的领导者——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为独立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5 4、殖民统治机构 (1)双重统治机构 英国 贸易局 北美 总督及参事会;民选产生的议会及市政机关。 (2)北美殖民地可分成3类: A.王家殖民地(The crown colonie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English king, governor) (8个): 弗吉尼亚( Virginia )、马萨诸塞( Massachusetts )、北卡罗来纳( North Carolina )、纽约( New York )、新泽西( New Jersey )、南卡罗来纳( South Carolina )、新罕布什尔( New Hampshire )、佐治亚(Georgia ) 。

26 B.业主殖民地(The Proprietary colonies )(3个):
马里兰( Maryland )、宾夕法尼亚( Pennsylvania )、特拉华 (Delaware) C.自治殖民地(Charter colonies) (2个): 罗得岛( Rhode Island )、康涅狄克(Connecticut) 。 总督具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但总督及其参事会成员的薪金又由议会决定,相互制约。这种特殊的政治结构,有利于殖民地形成较为民主和自由的社会风气。

27 5、民主因素p 部分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政策的压迫下,殖民地人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而言,社会生活中也没有任何政治民主。虽然殖民地内部产生了资产阶级,但是面对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往往同殖民政府互相妥协甚至合作,共同剥夺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 这些学者认为,各殖民地之间也存在有一些差别,北部殖民地建立的是商人、地主的政权,南部是种植园主和贵族政权,但二者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但黑人和白人契约奴,而且由于严格的财产限制,就连广大白人工人和小农,也被剥夺了选举权利,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也不能参加选举。(黄绍湘:《美国史纲,1492~1823》,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28 第一,比较民主化的议会。 议会不但由选举产生,而且选民比英国选民范围更广 ; 北美选区制度比英国更为合理; 作为立法机关的下院是代表殖民地居民利益的,它从一开始就与总督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29 第二,经济生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民主。 第三,北美不存在传统的封建特权,没有等级制度。 “美国没有童年” 第四,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新英格兰,“美国民主传统的摇篮” 自由平等的风气p

30 法国历史学家A•托克维尔是向欧洲介绍美国式的民主的第一人。他成名作是1835年面世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于1840年,是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根据托克维尔的研究,美国的民主大约起源于三个要素:一是英国特有的地方自治传统,二是富有民主精神的清教教义,三是新英格兰地区特殊的环境条件。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民主的民情扎根于历史上形成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它是英国地方自治传统的一种移植。英国的自治传统是在英国长期的宗教纷争中形成的,中世纪的英国乡村生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自治性。17世纪初移民来到北美后,又融入了基督教新教的地方教会自治思想,乡镇自治传统成为人民主权和自由原则的根源。

31 根据托克维尔的观察,早期到北美开发的英国移民有两类,分别定居在北方和南方。北美殖民地社会的许多重大差异由此发展而来。定居南方的移民(最早的定居点是弗吉尼亚,1607年)素质较差,大都出身于有劣迹的家庭,在建立新制度方面既无高尚的观点,也没有深思熟虑的设想;在后来不幸地引进了奴隶制,结果造成了普遍的好逸恶劳。而来到北方的移民多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是讲道德守秩序的清教徒;他们来到新大陆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一种民主的理想。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就是这些清教徒民主理想的写照。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开端。随后,在英王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又有大批大批同样的清教徒逃出英国投奔到这一带,并按类似的社会契约建立起一些英国殖民地,由此形成了北美的新英格兰地区。

32 由此看来,早在美国革命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新英格兰地区就已经孕育出了一种极富现代精神的民主政治文化。包括: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平等权、言论自由权。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旨在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政治革命而非社会革命。

33 殖民地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北美没有欧洲那样的封建传统和强大的封建势力,也没有国家教会的约束,所以在英国遭到压抑的民主思想传播到北美后得到了发扬。 第二,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西部的荒野生活培育了美利坚人的“粗扩而果断的性格”和反对阶级差别的“造反精神”,同时,边疆荒野远离殖民政府的权威,居民们习惯于自治,从而生长出自由平等的思想及人民主权观念。 第三,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一些创立殖民地的业主不得不以比欧洲更为宽松的方法统治殖民地,实行一些民主措施(刘祚昌:《美国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34 6、宗教自由 北部 清教徒 “公理会” 南部 国教徒 “圣公会”
北部 清教徒 “公理会” 南部 国教徒 “圣公会” “巫觋事件” :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xí),合称巫觋。巫觋是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该事件指17世纪末,新英格兰的宗教集团“公理会”利用巫觋制造迫害异派教徒的事件。 18世纪30—40年代的“大觉醒运动”

35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一个民族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是经济交往。 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共同的地域; 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共同的经济生活);
英语成为共同的语言;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英国文化成为主体文化(共同语言文化)。 特有的性格——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共同心理特征)。

36 法国重农学派的杜尔哥曾预言了美国的革命,他说:“殖民地就像水果一样,只有未成熟时才会依附着树木,一旦自足了,总有一天美洲会步迦太基的后尘”。

37 (三)启蒙思想的传播 启蒙思想在北美洲得到传播,深入到人民群众中; (1)传播形式: 英法学者的著作;
北美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人的宣传。 (2)主要思想: 反对殖民统治,要求独立,提倡人民主权,反对奴隶制度。 (3)传播作用: 民族民主意识、民族自觉增长,摆脱殖民统治的愿望强烈。

38 富兰克林( ),生于波士顿。兄妹10人,排行第8。一生仅读书两年。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1726年秋,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法尼亚报》,积极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思想。 1727年秋,创办了“共读社”。 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 1754年6月召开的北美各殖 民地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在 不列颠帝国范围内实行殖民 地联盟和民族自治的议案。

39 参与北美独立战争和宪法起草工作 墓碑:“印刷工富兰克林”。 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名言:“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40 托马斯·杰斐逊( ) 1773年,创立通讯委员会; 起草《独立宣言》; 1776年10月,提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 年,任弗吉尼亚州州长; 年联邦政府国务卿; 1793年底辞去国务卿职务,建立和领导民主共和党,抗衡联邦党 年,美国总统 1812~1825年,亲自筹划并建成弗吉尼亚大学。

41 杰斐逊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倡导“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人民主权”论。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国,自由发展小农经济,他提出人人都有反抗暴君统治和参政的权利,又提出了用革命方法争取民族独立的激进主张。

42 由于那里的居民普遍钟爱自由平等,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又有力地抑制着各种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生长,故而所有那些不民主、反民主的因素在北美毕竟是处于劣势的,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爱好自由平等的北美人民自然不能长期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因为任何殖民统治都是以不平等、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不过在1763年以前,英国由于一直忙于同荷兰和法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无暇他顾,北美的工商业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也正是在这种发展的基础之上,一个崭新的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了。同时,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这个新兴民族的独立意识也在迅速觉醒。因而,当英国在七年战争后开始蛮横地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的时候,一场独立革命便在所难免了。

43 (四)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激化 1、英国对北美的统治和掠夺 (1)经济限制: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限制北美工业、限制殖民地贸易。
《列举商品法》、《主要商品法 》、《制帽条例 》、《制铁条例》等。

44 (2)禁止西移(“山禁政策”) (3)强制征税 1764:《食糖法》(Sugar Act)和《货币法案》(Currency Act)
1765:《印花税》(Stamp Act ) 1767:《汤森法案》(Townshend Acts) 1773 :《茶叶法》Tea Act

45 “印花税”:规定在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新闻纸、小册子、执照、商业文件、广告、历书和合法文书,甚至毕业文凭,都必须加贴印花,交纳沉重的印花税。印花税是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全面征税的恶劣先例,同时,它涉及的范围又非常广泛,直接威胁殖民地每个人的生活。

46 《汤森法案》规定对输入殖民地的玻璃、纸张、颜料、铅、茶等征收关税。为了防止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同时又颁布了《驻兵条例》,并派出两团正规军进驻波斯顿。《汤森法案》直接损害了殖民地资产者的利益,沉重打击了殖民地的工商业。

47

48 (4)稽查走私 (5)制造惨案 1770年3月5日,驻波斯顿的英军开枪打死了五名手无寸铁的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波斯顿惨案”。

49 (6)高压法令 ①封锁波士顿港,绝对禁止它与外界的一切往来; ②取消马萨诸塞殖民地自治权,由英王派总督直接管辖,任命驻军总司令盖治为新总督; ③英国人在当地犯罪,应送往英国或其他王室殖民地审判; ④强化驻军,英军可以占用民房; ⑤实行《魁北克法案》,规定俄亥俄河以北地区归加拿大魁北克省管辖,任何公司和个人所占土地一律无效。这一法令引起资产阶级、种植园主和广大劳动者的极大愤慨,史称“不可容忍的法令”。

50 2、北美人民的反抗 (1)反税收斗争 《食糖法》和《货币法案》——没有代表不能征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印花税》——“自由之子”(the Sons of Liberty)、“自由之女” 《汤森法案》——“波士顿屠杀”事件(Boston Massacre)(1770废除) 1773 :《茶叶法》Tea Act——“不饮茶运动”

51 (2)组建革命组织 通讯委员会 (3)波士顿倾茶事件 Tea Party 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塞缪尔·亚当斯

52

53 3、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 费城

54 在会议上,大多数代表仍然反对与英国决裂。会议草拟了致英王的请愿书,最后宣布支持马萨诸塞商人发动的抵制英货运动;会议通过了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和消费关系的决议;会议希望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冲突能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

55 起因: 2. 英国的殖民压迫 1.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形成美利坚民族 严重阻碍 北美人民的反抗 严重破坏 3. 殖民地的自治权

56 美国革命的传统解释受到了挑战。 针对美国革命被解释为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反抗英国暴政并争取独立的传统观点,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H•T•迪金森发表《美国革命在英国的反响》,指出传统解释不仅在逻辑上和事实上都存有缺陷,而且忽略了英国在美国革命中的作用。他指出:美国革命是英国内部的一场内战,是殖民地与宗主国围绕宪政问题展开的斗争。 (1)、18世纪60-70年代英帝国的虚弱和北美殖民地精英力量的增长迫使双方关系作出新的调整。 (2)、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为数众多的殖民地居民一直效忠英国而且更多的人保持了中立。黑人和印第安人则宁愿受英国统治而不愿受当地殖民地精英的统治。 (3)、向繁荣的殖民地征收的赋税按照英国标准是非常低的(印花税每年计划征收10万英镑,唐森税每年4万英镑,茶税1.2万英镑,均作为北美的防务开支)。

57 二、独立战争的进程(武装斗争的开始) 建立地方革命政府—公安委员会 组建民兵—一分钟人 1、莱(列)克星顿枪声(1775.4.19);
The Battle of Lexington

58 列克星顿枪声的标志着北美人民武装斗争开始。

59 《康科德之歌》 简陋的拱桥边下, 河水流淌, 旗帜迎着四月的微风飘扬, 从戎征战的农夫, 在此打响了声震全球的一枪 从戎征战的农夫,
爱默生

60 2、第二届大陆会议(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1775.5)
建军:任命华盛顿组建大陆军;通过“必须采用武力的宣言”;通过关于发行纸币,征募志愿兵,改编民兵为“大陆军队”的决议。

61 华盛顿检阅大陆军

62 我不知道别人会怎麽做,但是,对于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
----帕特里克.亨利 ( )

63 3、舆论发生变化p282 原因:①英国对北美的残酷镇压 ②潘恩发表《常识》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1737 —1809) 1775年:《在美洲的非洲奴隶》; 1776年:《常识》; 1791年:《人权论》; 1794年:《理性时代》 1796年:《土地正义论》

64 《常识》(Common Sense) 1776年1月10日
该书用通俗的语言,犀利的笔锋,控诉了英王乔治三世对殖民地的种种暴行,揭露了英国君主制度的腐败。潘恩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天赋人权思想,指出了独立的迫切性和与英国彻底决裂的必要性,号召人民起来建立民主共和国。

65 (1)“乔治三世只不过是大不列颠皇家畜牲”,他是北美事件的首恶之源。英国王室并不神圣,因为据英伦三岛征服史记载,英王的“始祖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恶多端的魁首”。

66 扭转了北美的舆论,彻底摧毁了英王在殖民地人民心目中的优美形象。切断了心中残存的对英王和英国的最后一根感情纽带。
(2)“和解与毁灭密切相关”,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 “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 “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3)独立之后,实行共和政体,而不是恢复英国留下的制度。 扭转了北美的舆论,彻底摧毁了英王在殖民地人民心目中的优美形象。切断了心中残存的对英王和英国的最后一根感情纽带。

67 北美斗争三个阶段: ①经济斗争阶段“无代表不能征税!” ②民族斗争阶段“不自由,勿宁死” ③民主革命阶段“让我们为宪章加冕”,
“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们”。“只是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政权形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

68 “死难者的鲜血、大自然的哭声都在高喊,现在是分离的时候了
“死难者的鲜血、大自然的哭声都在高喊,现在是分离的时候了!辩论时期已经结束,应该用武器来解决与英国的争议。”“任何一个老实人在社会上的价值胜过有史以来所有头戴王冠的坏蛋;一个新的天地将在美洲降临,人民有力量使世界重新开始。”华盛顿承认,《常识》“引起了许多人内心的巨大变化”;杰佛逊也称:“你说出了我们大家所想的和要说的话”。

69 当时英国一家报纸惊叹《常识》“无人不读,而且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那怕在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杰弗逊更坦率对潘恩说,“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一件伟大事情,他说出了我们大家所想的意思,也是我们所讲的意思。” 在独立宣言发表以前,《常识》成为独立战争的唯一的重要思想武器,其民主主义思想在《独立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70 4、《独立宣言》全称为《北美十三国联合一致的共同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 ) 建国

71 《独立宣言》的内容:出于杰弗逊的手笔,体现了他个人的民主思想,也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内心愿望。
内容(1)指出天赋人权和政府建立的原则。“所有的人是受造而平等的,他们都有造物主赋予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及对幸福的追求;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2)论述了人民起义和革命的权利。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是人民的权利,也是人民应尽的义务,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3)宣言指控英王乔治三世的罪行,并郑重宣布:北美各殖民地已经建立起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具有结盟、贸易、宣战、媾和以及作为独立国家应获得的一切外交地位,解除与英国的隶属关系。

72 哲学基础:利用了欧洲启蒙思想家一再阐述的自然权利学说。
规定的政治原则: 平等理论、自然权利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

73 政治意义: 第一,他体现了杰弗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主要内容基本是反映了1776年由潘恩写的《常识》一书的基本观点,是一篇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献。 第二、它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屈从于种植园奴隶主的压力,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人权的局限性。

74 第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对发动群众进行独立战争,对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对利用法国等国与英国的矛盾开展外交斗争并最终组成反英联盟,都起了重大作用。宣言对推动后来的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对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标志着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75 它向世界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这份文件中表达出了“美国理念”: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英国的统治。他们同时把自己看成是世界反独裁斗争的先锋。“我们为人类的尊严和幸福而战。天意让我们站在这个岗位上,这是美国的荣誉。”本杰明·富兰克林( )这样写道。这种“使命感”至今在美国人的自我意识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76 “哥白尼使天文学革命化,杰佛逊则使政治理论革命化了。”(H. Aptheker:《美国革命史》)

77 《独立宣言》发表时的国旗

78 1777 ,America Has a Flag

79 贝特西-罗斯将国旗赠送给华盛顿

80 1878年使用的美国国旗

81 1960年以后使用的美国国旗

82 现在保存下来的独立宣言只有25份,其中21份为博物馆或公共机构收藏。2000年6月,美国人莱尔和海登在英国伦敦索斯比拍卖行的网上拍卖会上,以814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幸存下来的一份1776年原件。独立宣言成为美国历史文件中拍卖价最高的文件。

83 关于美国诞生的标志 传统观点认为,美国诞生的标志应当是《独立宣言》的发表,这一说法直到现在仍被绝大多数论著和教材所接受和采纳。(黄绍湘:《美国史纲,1492~1823年》,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杨生茂、刘绪贻主编:《美国的独立与初步繁荣,1775~1860》,人民出版社1993年)

84 近年来,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过去一直把《独立宣言》的发表作为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不恰当的,也不应把7月4日为庆祝《独立宣言》发表而规定的“独立日”说成是美国的“国庆节”。首先,从《独立宣言》内容来看,文件所提到的并不是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而仅仅是英属13个殖民地中每一个具体的殖民地的独立,它所说的新国家也仅仅是由13个殖民地脱胎出来的13个新国家,至多提出13国之间建立一种联合的关系。此外,从发表的动机来看,当时殖民地还没有正式独立,尤其是英国还没有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在此情况下,革命者所考虑的只是如何将本殖民地从英国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不大可能一下子就提出将全部 13个殖民地联合成一个统一国家的想法。

85 直到 1777年11月制定的《邦联条例》才提出13个国家间实行“永久联合”,即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的《联邦宪法》方规定了“更加完善的联合”。所以,《独立宣言》只是建国的前奏。
(齐文颖:(独立宣言)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吗?》,载《世界历史》1985年第1期)

86 英美力量对比表p287-288 国别 英国 美国 经济 老牌殖民国家 年轻国家 人口 本土六七百万,连同殖民地人口共3000万 不到300万
建制 有强大舰队 无海军 装备 军需品充足 物资奇缺 性质 非正义 正义

87 法国士兵

88 第一阶段(1775年4月—1777年10月)处于防御被动地位;
第二阶段(1777年10月—1781年10月)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89 5、法国的参战p290 1778年2月,法国与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并向英国宣战,法国海军开往西印度群岛和美国海岸,又派陆军进入北美,协同美军作战。 不久,西班牙、荷兰也先后参战,俄国、瑞典、丹麦等国也组成所谓武装中立同盟。美国人民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争取到广泛的国际支援,从而孤立了英国,加速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先后参战,英美战争扩大为国际性战争。 法西荷是争夺商业殖民霸权的战争;英国是反革命的战争;美国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90

91 6、萨拉托加大捷1777.10 The Battle of Saratoga
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同时开始得到法国的援助。

92 北美独立战争图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1777--萨拉托加大捷 1775 来克星顿枪声 1755. 5 大陆军 华盛顿 费城 纽约
波士顿 1775 来克星顿枪声 大陆军 华盛顿 1777--萨拉托加大捷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萨 拉 托 加 萨 拉 托 加 萨 拉 托 加 哈 得 孙 河 萨拉托加纪念章

93 萨拉托加纪念章

94 柏高英投降

95 北美独立战争图 胜利——英军约克镇投降。 1777--萨拉托加大捷 1775 来克星顿枪声 1755. 5 大陆军 华盛顿
波士顿 1775 来克星顿枪声 大陆军 华盛顿 萨 拉 托 加 胜利——英军约克镇投降。 费城 约克镇 约克镇 约克镇 1781—英军投降 英军投降

96 7、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

97 8、《巴黎和约》 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1783年的美国

98 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 A.战争性质决定的,是一场正义战争,人心的背向 。 B.采取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全民皆兵,采取散兵战、游击战,使英军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 C.以革命的手段打击效忠派。许多州对站在英国方面的王党分子(称效忠派或者托利党)进行打击,没收封建大地主的土地,废除代役租。

99 D.在北部、中部废除了奴隶制、长子继承权等封建残余,调动了各阶层的革命热情。
E.大陆会议派遣了非常有政治影响的人物到欧洲,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法、荷、西参加战斗;俄普奥丹瑞典的武装中立。 F.华盛顿的个人作用也不可忽视。他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军队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经他整编后,战斗力迅速提高。作为军事统帅,他沉着指挥,随机应变。

100 三、杰斐逊与民主改革 反英战争期间取得的民主成果
首先,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使得州政府受到成文宪法的约束。  其次,各州的政治进一步民主化了,这在州宪法的内容中有所表现。

101 再次,各州的社会进一步民主化了。P A.首先,废除了限嗣继承地产权和长子继承制。前者规定指定继承人的土地不能在本家庭以外出售,后者则要求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它们的目的是保证大地产的完整。《独立宣言》发表10年后,除两个州外,每个州都废除了限嗣继承地产权,宣言发表15年后,所有的州都废除了长子继承制。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十分有利于民主化的后果,即由农民本人经营的小地产而不是由少数人控制的大地产成为新生美利坚合众国的经济基础。美国的这个“耕者有其田”的做法,被列宁称作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102 其次,公民权扩大了,尽管男公民普选权只是在50年后才确立,但革命后不久,九个州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有州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普选制,宾夕法尼亚则一切纳税人都有权投票。州议会也提高了民主程度,有些州还实现了比例代表制,改变了以往小农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的状况。同时奴隶制度也开始受到扼制,一个接一个的州政府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原有的奴隶也在逐步获得解放。

103 再次,废除了一些州的州教会(13个殖民地中九个原来有州教会)。这种州教会有压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性质,因为州教会以外其它教派成员和没有加入任何教派的成员都必须为维持州教会而纳税。但革命开始后,马上就有五个州废除了州教会,由此扩大了信仰自由。 最后,进行了刑法改革、教育改革等。 美国的民主改革进程极大地鼓舞了欧洲的民主主义者。他们由此看到,启蒙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于是,一场将深刻改变欧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政治面貌的伟大革命势在难免了。

104 美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第二,西部土地问题未能解决。 美国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P 首先是人民群众推动的结果。 其次是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的领导。

105 四、美国宪法 1、《邦联条例》 于1777.11.15年由大陆会议通过,1781.3生效。特点如下:p300 各洲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
中央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 中央权力极小,

106 地理独立战争胜利后,邦联制越来越不适应美利坚合众国发展需要。
缺 陷:p A.没有规定统一的关税,对外使国家蒙受损失。 B.松散联盟不利于统治,使政府软弱无能。 C.无财政权,无法维持军队。 D.欠下的外债,无法统一偿还。 E. 在国际上不能保卫国家安全。 F. 在人民起义面前,中央政府显得苍白无力。 使邦联政府失去了对违抗行为的制裁手段。美国俨然是一个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散的国际联盟。

107 曾经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不得不向人们发出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

108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邦联条例》制定的基础有三个:p301第二段
资产阶级民主派根据殖民地时代的经验,害怕中央权力太大会压制人民的自由,侵犯人民的权力,会产生暴政,反对中央权力过大; 南方种植园主害怕中央权力太大,会为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控制,推行不利于自己的政策; 小州反对中央权力太大,害怕大州压制小州。 《邦联条例》的通过是地方分权主义的胜利。(州权主义的胜利)中央政府形同虚设。麦迪逊把这种状况比喻成“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用沙子拧成的绳子。”

109 2、谢斯起义 1786年9月,谢斯领导一部分农民在马萨诸塞发动起义。起义发生以后,立即得到了城市平民的同情和支持,很快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起义军把势力从马萨诸塞扩大到了新英格兰。他们到处开展游击战争,包围法院,禁止法官进入院内办事,并打开监狱,释放无辜的人民。他们提出了平均财产权的要求,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占领了马萨诸塞的许多城镇,建立了政权。

110 谢斯起义的发生和发展,使美国资产阶级和奴隶制种植园主深深感到邦联政府的软弱和无能,感到这一政权不能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迫切要求废除邦联条例,强化国家机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谢斯就义前与亲人告别

111 3、《1787年联邦宪法》 1787年5月25日,在费城召开了制定宪法的会议。各州代表意见分歧很大,但是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上一致。在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也是一致的,普遍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必须加强中央权力来抵消州宪法中的民主成分。9月17日,经过与会代表16周的辛勤劳动,最后通过了新宪法——《联邦宪法》。1788年6月生效。

112 (1)宪法制订的现实要求:p 邦联政府的软弱,权力在州; 谢斯起义的冲击; 《邦联条例》一开始就遭到反对。

113 (2)制宪会议上的矛盾与高智慧的妥协: A.各种政治性问题: 关于政体:既担心“多数人的专制”或“过分的民主”,也担心产生君王式的总统或新的贵族阶层。 代表们都不主张建立专制政府,君主专制政体,对政府权力的大小程度有争论。特别主张加强政府权力的汉密尔顿说,虽然不主张建立专制政府,总统应该选举产生,但这个总统应该是终身制,以保障政策的延续性。这就避免“多数人的专制”或“过分的民主”的出现。一位弗吉尼亚的代表特别担心政府权力过大,不能搞一个总统,至少行政上有三个人,且相互牵制,避免政府专政。也不赞成总统终身制,应该定期换届。 有的代表担心议员会组成新的贵族阶层。

114 代表制:小州希望立法机构由一院组成,每州一票,照顾自己利益。大州则希望两院组成,代表按人口比例选出,争夺优势。
立法机构成员的产生:两院的参议院议员由各州立法机构产生,任期6年;众议院议员由各州人数普选产生,任期2年。 总统的产生:只有少数代表主张普选产生,有的主张由议会产生,但担心总统成为议会傀儡;有的主张由各州立法机构产生,但与邦联时期邦联政府与各州立法机构关系不愉快,也放弃。还有主张各州州长选出,也很快被否决,担心出现利益集团。最后达成一致就是先在各州选出总统选举人或复选人,人数与在国会中的议员数相等。奉行“赢着通吃”原则。

115 B.关于奴隶制问题:一些人反对奴隶制,一些人坚持奴隶制。这涉及到税收和国会代表名额问题。佐治亚和卡罗莱纳州提出要废除奴隶和奴隶贸易就退出制宪会议。妥协:宪法中加进一条:国会无权在1808年前废除奴隶买卖,每个奴隶按3/5个人统计(1783年武断决定)。 C.此外各州在西部扩张、交通运输等问题上有争议。

116 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从左至右: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 威尔逊, 詹姆斯•麦迪逊,本杰明•富兰克林)

117 (3)内容: ①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获得了征兵、征税、发行纸币、规定度量衡、制定工商业政策、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觉得对外和战、管理邮政及对外贸易等等。但是仍不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②国家元首为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不但享有行政大权,而且在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他和他的内阁不向国会负责,国会的不信任票不能促成总统极其内阁的辞职。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出,可以连选连任。

118 ③国会由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各州一会选出,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认输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众议员任期位年。法律只要由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即可生效。国会有权直接向国民征税,包括关税及国产税,国会有权调整国外及州际之间的贸易,这样就可以清楚州际关税壁垒,从而有利于创立一个全国性的市场。国会也有征兵的权力。有权在紧急时调动民兵。 ④设置最高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法官由同任命,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其任职是终身的。最高法院还有解释一切法律几条约的权力。

119 ⑤宪法贯穿了三权分力的原则。国会中参议院限制众议院;总统限制国会;高等法院限制国会、总统的权力;三权分立是三机构均衡、彼此牵制,防止专权,可以有效防止独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所以美国建国300年来,没有发生军事动荡。

120 (4)评价: ①宪法还包含了大量的民主要素,如:(1)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2)较为恰当地处理了中央(联邦)和地方(各州)的权力分配关系,创造了现代联邦制国家形式,这是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3)确立了共和制,“这是近代史上全世界第一个在幅员广阔的国土上建立共和制的国家,因而开创了很好的先例”;(4)实行民选政府制度;(5)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6)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程序。 p306

121 ②这部宪法是“妥协”的产物,它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小州之间、南北方之间、民主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P307-308

122 ③进步性: 它加强了联邦政府的力量,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调解了各个利益集团的矛盾,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使美利坚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这不仅加强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而且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确定了共和国,在资产阶级宪政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成功地实践和丰富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制衡原理,对防止专制制度和个人独裁、巩固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重要意义。

123 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为其他国家宪法提供蓝本。
总之,1787年宪法是一个进步的历史文件。使美国成为真正的以联邦主义和三权分立两大基本原则为基石的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国家。

124 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 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 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125 局限性: 宪法具有明显的反人民性质。主要体现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资产阶级所提倡的言论、人身自由等人民民主权力未提 歧视妇女:无选举权; 种族歧视:黑人奴隶、印第安人无选举权 年龄、财产:21岁以上,财产、纳税资格

126 1787年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这主要表现在《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美国宪法则允许奴隶制存在,并不承认所有成年人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大大倒退。

127 1787年制定的宪法没有把独立宣言和当时许多州宪法中所列举的民主权利包括在内,没有提及言论、出版、信仰及其他公民自由。因此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反对。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和纽约等 5个州在批准宪法时就曾强调必须修正。以后在广大人民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强烈要求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经J.麦迪逊等人的倡导,提出10条修正案。

128 1789年9月25日国会通过10条修正案,交由各州批准。从1791年12月15日这些修正案得到批准起,开始生效。这10条修正案通称“人权法案”。主要内容是宣布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宗教信仰等自由,规定非依法律不得扣押人、捕人、搜查及没收财产以及刑事诉讼案中的被告有权要求迅速公审和律师辩护等等。在当时的情况下,附有“人权法案”的10条修正案的1787年美国宪法,确认了民主共和、三权分立与人民的权利自由等制度和原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对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宪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有重要的影响。

129 这部宪法以后陆续附有其他16条修正案。其中较重要的有:1865年生效的关于废除奴隶制的第13条修正案;1920年生效的关于美国妇女享有选举权的第19条修正案;1964年生效的关于选举时取消人头税限制的第24条修正案;1971年生效的关于降低公民选举年龄为18岁的第26条修正案,迄今这26条修正案均已成为1787年宪法的一部分正式生效。1972年国会通过的关于男女权利平等的第27条宪法修正案,在得到 3/4的多数州议会批准后,也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130 1789年,华盛顿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9年,华盛顿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联邦政府

131 八年的独立战争为华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征。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坚决地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位,并拒绝了一些军官希望拥立他做国王的建议。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约翰·默瑞: 其中有一个人,好像出生在意大利,他寄给华盛顿一封信,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华盛顿的回复很有讽刺意味,他说,再也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为国王,更令我觉得受到冒犯和谴责。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华盛顿,如果他不做国王,就不可能有国王。   华盛顿谢绝了所有的邀请,返回弗农山庄修剪花园,打理农庄,像从前一样过着农场主的生活。不愿当国王的华盛顿,不经意间为这个新国家预留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举动,也使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132 评价华盛顿: 建国初期,受苏联史学的影响,国内史学界对华盛顿的评价是比较低的,认为华盛顿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并未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做出什么杰出的事迹。相反,他在军事上指挥失当,屡战屡败,造成了不应有的严重损失;政治上,更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所以,对华盛顿不应有很高的评价。(参见严钟奎、杨增书《论苏联史学界对华盛顿的评价》,载《山东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

133 七八十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评价华盛顿的热潮,有一大批论著问世,并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对华盛顿问题进行了讨论,出现了两种观点。
一是华盛顿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面对强大的英军,以极大的胆识和为独立事业献身的精神,率领一支武器装备落后的军队,出生人死,转战南北,最后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和华盛顿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他仅是个杰出的军事家。而且,在政治上,他具有资产阶级的保守性,在他就任美军的统帅之后,仍然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担任总统后,他站在联邦党人一边。政治上属于右翼。(黄绍湘:《美国史纲,1492~1823》,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134 第二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对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奠定立下了功绩。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与英国决裂的革命道路,他高举民族独立的大旗,以“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为座右铭,领导人民和军队斗争不息,直到胜利。他在政治上反对君主政体,力求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共和制度。他是制宪会议的成功主持者,共和制度的维护者,宪法的第一名忠实执行者。他在第二届总统任职期满后,自动引退,排除了总统终身制,堵塞了反民主势力在美国建立君主制的企图,给美国人民留下了一个宝贵的民主传统。所以,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

135 (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载《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5期;余志森:《华盛顿与美国宪法》,载《世界历史》1983年第5期;聂守志:《论独立战争时期的华盛顿》,载《史学集刊》 1982年第3期;艾芹:《华盛顿H任引退研究》,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李景治:《评乔治·华盛顿政治生涯中的两次引退》,载《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136

137 美国国旗

138 美国国歌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The StarSpangledBanner" 于1814年由Francis Scott Key作曲,Woodrow Wilson总统于1916年下令于军中场合演奏,于1931年由国会立法通过成为国歌。 歌词大意 啊 ! 在 晨 曦 初 现 时 , 你 可 看 见是 甚 么 让 我 们 如 此 骄 傲 ?在 黎 明 的 最 后 一 道 曙 光 中 欢 呼 ,是 谁 的 旗 帜 在 激 战 中 始 终 高 扬 !烈 火 熊 熊 ,炮 声 隆 隆 ,我 们 看 到 要 塞 上 那 面 英 勇 的 旗 帜在 黑 夜 过 后 依 然 耸 立 !啊 ! 你 说 那 星 条 旗 是 否 会 静 止 ,在 自 由 的 土 地 上 飘 舞 ,在 勇 者 的 家 园 上 飞 扬 ?

139 自由女神像

140 五、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双重性: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本质:资产阶级革命
部分学者认为,独立战争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消灭了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代役税法和契约奴制等封建残余,但是,这次革命基本上没有解决资产阶级民主的任务,所以对其社会意义不应过分强调。(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3~77页)

141 国内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列宁
国际影响:推动了欧洲各国反封建斗争,直接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马克思说:“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响了警钟。” 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提供一个成功的先例,在它的影响下,拉美人民从1790年起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极大冲击了以欧洲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在美洲的殖民体系第一次受到致命打击,为19世纪初出现的美洲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

142

143 参考书: 1.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美国早期发展史》,人民出版社。 2.艾里逊、康玛杰等:《美利坚合众国的成长》 3.谢沃斯季扬诺夫:《美国近代史纲》三联书店 4.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5.刘祚昌:《杰佛逊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沈宗灵:《美国政治制度》 7.余志森:《华盛顿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44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同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具有一系列共同特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称为早期,是因为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刚刚产生的手工工场时期。 ①由于没有机器生产的大工业,因而也就没有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在当时的工业发展中,商业资本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远不如工业革命以后大工业生产时期的资产阶级成熟。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改造整个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145 ②这一时期的工场手工业工人也不同于后来的产业工人。由于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自己占有生产工具和一小块土地,因此,在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上经常与一般的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相一致。这样,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虽然他们构成了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他们提不出真正明确的革命口号,没有明确的反资产阶级的意识,没有强烈的财产共有的要求,因而只能在资产阶级的口号和旗帜下进行与他们自己敌人的敌人的斗争。 ③在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发展得最快,经济实力最为雄厚,通常将从事金融业的资产阶级称为大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由于经济力量强大,政治上也就最为成熟。因此,在革命中总是首先掌握政权。

146 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完成了这一使命,早期资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就已达到,这是衡量一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所达到的目标,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因为资本主义较之封建制度的进步就在于它所解放的生产力和对生产力的容纳程度,要大出无法想象的程度。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一切,从后来的英、美、法、德等国的工业革命及其成果中得到了证明。

147 ⑤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后,资产阶级所进行的第一个政权建设的步骤就是制宪和立法,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都证明了这一点。用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权利代替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是政治领域上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专制的—个最重要的成果。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只是确立了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民主、法制,私有财产不得侵犯等。 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曲折、斗争复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要推翻千年封建王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之处大家为一个反封建共同目标,协力合作作战,使革命获得很大的进展。最初掌权是大资产阶级,预定的革命目标基本实现。但封建势力必然作拼死反抗,要彻底打击封建势力,巩固已取得的革命成果,必须从人民那里获取力量,必须满足群众要求,这使得革命比预定目标走得更远。

148 恩格斯说:“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
随着胜利的到来,那些特定条件下迈出的更远的步骤就必须再退回来,退到真正成熟的基点上去。这种超过和退回都符合历史规律。如果退过了头,危及革命的成果,那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和斗争。经过几次反复,终于在成熟的基点上稳定下来,至此,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彻底完成了。


Download ppt "美国革命(北美独立战争)p26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