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2年人口变动调查工作会议 填表说明与编码规则 2012年9月·兰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2年人口变动调查工作会议 填表说明与编码规则 2012年9月·兰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2年人口变动调查工作会议 填表说明与编码规则 2012年9月·兰州

2 2012年调查表特点 调查对象与2011年保持一致:延用2010年人口普查的“现有+户籍外出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表项目也保持相对稳定,个别项目做调整:增加外来人口的居住时间,取消了身体健康状况,调整了R8标准答案选项。 调查对象与调查表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数据的延续性与可比性,方便调查员的培训与把握; 项目的调整,增加居住时间,是为满足社会对流动人口数据的更多需求。

3 《户主姓名底册》与《调查表》中的特殊户编号规则有所调整:
全户外出半年以上、全户寄挂户口的户,户编号从“601”开始升序编号(2011年998)。 全户死亡的户,户编号从“901”开始升序编号(2011年999)。

4 填表说明

5 调查表的组成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表》,简称《调查 表》,以户为单位填写。 本户基本情况:5项 本户人口情况:16项(2011年为17项)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表》,简称《调查 表》,以户为单位填写。 本户基本情况:5项 本户人口情况:16项(2011年为17项) 《死亡人口调查表》,简称《死亡表》,以小区为单位填写。 死亡人口情况:5项

6 人口变动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12年11月1日0时。调查员在掌握调查标准时间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2012年11月1日0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 2.2012年11月1日0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调查表》。

7 登记原则 应在本户登记的人,包括2012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户口在本户,2012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的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2012年10月31日晚住在本户的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包括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口,也包括所有的外来人口;二是户口登记在本户,但2012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户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均调查登记。 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的死亡人口要登记《死亡表》。

8 《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1.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填写顺序:本户地址 户记录 人记录。

9 2.有标准答案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圈填,每个问题圈填一个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情填写。
3.《调查表》以户为单位填写。每张《调查表》正反两面可以填写6人,超过6人的户,再增加《调查表》填写,并在左上角“户编号”处填写本户户编号,其他户记录不用填写,只填写人记录信息。

10 4.《调查表》填写顺序:首先填写本户地址, 然后填写户记录,再填写人记录,本户地4.址填写本户所在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调查小区的名称。
5.调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调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调查员分别签字。调查员还要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

11 H1. 户编号 原则上与《户主姓名底册》上的“户编号”一致,包括全户外出半年以上、全户寄挂户口和全户死亡等特殊户编号的处理。
每个调查小区的户编号有“连续性”与“唯一性”。

12 特殊的户编号 全户外出半年以上、全户寄挂户口的户,户编号从“601”开始升序编号。
全户死亡的户,户编号从“901”开始升序编号,除填写“H1.户编号,H2.户别”外,只填写“H 死亡人口”,其他户记录和人记录不再登记。 2011年全户外出与全户死亡用“998”、“999”,录入汇总时,户记录中的逻辑关系无法控制。

13 户编号的连续性与唯一性 为了保证每个调查小区内的“户编号”都是连续的,在登记时如果发现《户主姓名底册》中某一“户编号”位置上的户为空户,即2012年10月31日晚上没有人居住在本户,而且也没有户口挂在本户,则用《户主姓名底册》上最后一户占用该户“户编号”,其原来的“户编号”作废。全户外出半年以上、全户寄挂户口的户,从601开始连续升序编号,全户死亡的户,户编号从901开始升序编号。

14 如果登记时发现某户中实际居住着两户,其中一户使用原来的“户编号”,另一户的“户编号”续在本调查小区所有户编号(除600以上)的最后,按顺序编写;居住三户或以上的,依此类推。在一个调查小区中,每一户都必须对应一个户编号,且只对应一个户编号。 出租房屋的户,户口未迁走的,要按两户分别登记出租房屋的户和租赁房屋的户的人的情况。

15 H2. 户别 这里的“户别”与户口本上的“户别”无关。
家庭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或者还有其他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居住生活在同一家庭户的人,不论其工作性质如何,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有无正式户口,都应登记为一户 1.家庭户。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或者还有其他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居住生活在同一家庭户的人,不论其工作性质如何,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有无正式户口,都应登记为一户。 2.集体户。指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工厂、矿山、工地、农场、公司、商店、医院、托儿所、敬老院、寺院、教堂等单位内集体宿舍及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从事各种流动作业、集体居住的人口,也作为集体户登记。 集体户以居住在同一房间的人作为一个集体户进行登记。

16 集体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工厂、矿山、工地、农场、公司、商店、医院、托儿所、敬老院、寺院、教堂等单位内集体宿舍及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从事各种流动作业、集体居住的人口,也作为集体户登记。 集体户以居住在同一房间的人作为一个集体户进行登记。

17 H3.应在本户登记的人数 即调查对象,应包括两部分人 : 2012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数 现有人口(见人就登原则)
户口在本户,2012年10月31日晚未住在本户的人数 户籍外出人口(见户口就登原则)

18 H4.本户 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 10月31日出生人口 填写本户在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出生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

19 H5.本户 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 10月31日死亡人口 填写本户在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死亡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

20 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不要漏掉出生时有某种生命现象(如在胎儿脱离母体时,有呼吸或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不久即死亡的婴儿 ,要填写出生数 ,同时也要填写死亡数 。
H5所填数据与《死亡表》中相同户编号所填的死亡人口数一致。

21 逻辑关系 1.H3项应在本户登记的人数,应与《调查表》中填报的人记录条数相等。

22 本户人口情况 项目的填写:抽中调查小区的现有人口和户籍外出人口均需填写人记录。
按人填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人口基本情况项目,调查时点居住地及居住时间等判断迁移流动情况的项目,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生育情况等项目,共16个。

23 人记录填写顺序 人记录填写顺序: 家庭户:户主→户主的配偶→子女和其他人 集体户:户主→其他
每张调查表可以填写 6条人记录,超过6人的户,再增加一页调查表,并填上本户户编号,其他户记录可以不用填写,只填写人记录信息。

24 人口基本情况 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R1-R10 R1.姓名-填写被登记人的正式姓名,未起名的填写“未取名”。

25 R2.与户主关系 与户主关系:指被登记人与本户户主的关系。调查员根据申报人的回答据情圈填。申报人不是户主的,注意不要将该人与申报人的关系,当作与户主的关系。

26 本项目设有十个标准答案: 0.户主:按家庭日常生活习惯确定户主。 1.配偶:指户主的妻子或丈夫。 2.子女:指户主的子女。 3.父母:指户主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指户主配偶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 5.祖父母:指户主或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 6.媳婿:指户主子女的配偶。 7.孙子女:指户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媳婿、外孙媳婿、重孙子女、重孙媳婿、重外孙子女、重外孙媳婿。 8.兄弟姐妹:指户主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 9.其他:指本户除以上九种人以外的成员。

27 家庭户的户主登记为第一人,圈填“0”;如果户主的配偶也在本户登记,应登记为第二人,圈填“1”;然后再登记该户的其他成员。
在登记集体户时,第一人登记为户主,圈填“0”,本户其他成员与户主关系一律登记为其他,圈填“9”。

28 户主与其配偶的年龄差,一般不应大于30岁;父母双方与子女的年龄差,至少一方应大于15岁;祖父母双方与孙子女的年龄差,至少有一方应大于30岁。如不相符,应加以核实。
与户主关系中圈填 “2.配偶”的人,该人与户主的 “R15.婚姻状况”都应圈填“2.初婚有配偶”或“3.再婚有配偶”。 子女应与父母双方或一方所填民族相同。如与父母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相同,应加以核实。

29 R3.性别:指被登记人的性别,男性圈填“1”,女性圈填“2”。
R1至R5必须圈填相应内容,不得空项。

30 人口迁移流动情况 (R6-R11) R6.调查时点居住地 R7.户口登记地及居住时间 R8. 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 … R11 1.本调查小区
2.本乡(镇、街道)其他调查小区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 请填写下面地址 5.港澳台或国外 5.户口待定 R11 在本乡(镇、街道)居住时间: 1.不满半年 2.半年至一年 3.一年至三年 4.三年至五年 5.五年至七年 6.七年及以上 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R10 2.不满半年 3.半年至一年 4.一年至三年 5.三年至五年 6.五年至七年 7.七年及以上 ____省(区、市)____地(市)____县(市、区) R8标准答案分组与R7辅项居住时间相对应,便于后期数据比较。

31 R6.调查时点居住地 指被登记人在2012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何处,设有五个标准答案: 1.本调查小区 2.本乡(镇、街道)其他调查小区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 其他县(市、区) 5.港澳台或国外

32 1. 本调查小区 :指调查标准时间前一晚(2012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的人。
如果本户在本调查小区有一套以上的住房,可确定一处进行登记。

33 2-5: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调查小区,调查标准时间前一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以外的其他地方,据情圈填。
圈填“4.其他县(市、区)”的人还需填写居住地所在省(区、市)、地(市)、县(市、区)的具体名称。

34 R7.户口登记地及居住时间 指被登记人的常住户口登记地情况,设有五个标准答案: 1.本调查小区 2.本乡(镇、街道)其他调查小区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 5.户口待定 R11

35 1.本调查小区 :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调查小区的人,包括原户口登记地在本户,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的人。
2-5:指现住本调查小区,常住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小区以外的其他地方(或没有常住户口),据情圈填。

36 圈填“1.本调查小区”和“2.本乡(镇、街道)其他调查小区”的人口,跳过R7的辅项,直接填报R8项。

37 圈填“4.其他县(市、区)”的人还需填写常住户口登记地所在省(区、市)、地(市)、县(市、区)的具体名称。
5.户口待定:指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的人。包括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的人。圈填此答案的人直接跳填R11项。

38 R7辅项.在本乡(镇、街道)居住时间 外来人口填报,即户口登记地在本乡(镇、街道)以外其他地方(R7=3,4)的人口填报。
在本乡(镇、街道)居住时间:指到调查标准时间为止,被登记人在本乡(镇、街道)的连续居住时间。设有六个标准答案,据情圈填。

39 1.不满半年: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的人。
2.半年至一年: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一年的人。 3.一年至三年: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一年以上(含一年),不满三年的人。

40 4.三年至五年: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不满五年的人。
5.五年至七年: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五年以上(含五年),不满七年的人。 6.七年及以上: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七年以上(含七年)的人。

41 居住时间的设置目的 从流动人口在各居住时间段的分布;居住时间与离开户口登记时间的比较等方面,反映流动人口(二、三款人)的居住稳定性。
通过一款人(人在户在的)一年常住地的选项,可以判断各地区外出人口一年间的回流情况。

42 R6与R7的逻辑关系 R6和R7必须且至少有一个选1: 若R6为2-5,则R7只能为1,户口在本户的外出人口。

43 R8.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 指到调查标准时间为止,被登记人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时间,设有七个标准答案。

44 …… 2.不满半年:指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的人。 3.半年至一年:指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一年的人。
7.七年及以上:指离开户口登记地七年以上(含七年)的人。

45 对R7辅项与R8的时间界定 对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连续和多次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情况,在填报R7辅项和R8时,以最近一次居住(或离开)为始点计算时间,即连续居住(或离开)时间,对短期(少于半年)离开的情况,视为未离开,从上次开始计算。

46 R8与R6、R7的逻辑关系 R6、R7均圈填“1”的人,R8只能圈填标准答案“1”。

47 R9.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 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原因,设有九个标准答案:
1.务工经商:指十五周岁及以上因从事各种劳务活动或商业贸易活动,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 2.工作调动:指十五周岁及以上因工作调动、毕业分配或工作招聘而离开户口登记的人。复员转业军人由部队迁来的,也圈填此项。

48 3.学习培训:指六周岁及以上因考入各级各类学校或参加本地各单位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而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
4.随迁家属:指随同家人务工经商或工作调动而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 5.投亲靠友:指因投靠亲属或朋友而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

49 6.拆迁或搬家:指因房屋拆迁或搬家而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
7.寄挂户口:指户口登记地与居住地不一致,户口落在集体户或落在其无直接亲戚关系的家庭户中的人,以及没有在户口登记地居住,只在户口登记地落户口的人。

50 8.婚姻嫁娶:指十五周岁及以上因结婚而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
9.其他:指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原因。 凡具有两种以上原因的,按其主要的原因选填一个标准答案,被登记人有多次迁移的,应填报其离开户口登记地时的原因,而不应填报到现住地的原因。

51 R10.户口性质 指被登记人的户口性质,设有两个标准答案:1.农业、2.非农业,按其户口簿上常住户口的农业、非农业性质据实圈填。
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按照取消前的性质圈填。 农民进城已办理了小城镇户口的,圈填“2”。

52 2011年11月前出生者填报的项目: R11.一年前常住地 指被登记人在调查标准时间的1年前,即2011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地,设有五个标准答案: 1.本乡(镇、街道) 2.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3.本地(市)其他县(市、区) 4.本省其他地(市)_____地(市) 5.省外: ____

53 圈填“4.本省其他地(市)”的人,同时填写一年前常住地地(市)的名称。
圈填“5.省外”的人,写出一年前常住地的省名,一年前居住在我国大陆以外地方的,据情填写“香港”、“澳门”、“台湾”或“国外”。

54 受教育情况项目 (R12-R14) 2006年11月前出生者填报 R12.是否识字 R13.受教育程度 R14.学业完成情况 1.是 2.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在校 2.毕业 3.肄业 4.辍学 5.其他 1、小学在校学生都圈填“1”。 2、 在R10圈填了“2”的人,只能圈填本项目标准答案“1”或“2”。

55 R12.是否识字 R12.是否识字:指被登记人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脱盲标准。
登记时可询问,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读懂简单的书或书写简短的句子。如果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便条就认为具有识字能力。 凡具有一般读写能力的人,圈填“1.是”;没有达到脱盲标准的人,圈填“2.否”。 小学在校学生都圈填“1.是”。 (城市居民和乡、镇企业职工识字2000个,乡村居民识字1500个) 本项目设有两个标准答案。

56 R13.受教育程度 指按照国家教育体制,被登记人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
通过自学或成人学历教育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的,分别归入相应的受教育程度。

57 1.未上过学:指从未接受过国家或其他办学机构实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包括参加过各种扫盲班或成人识字班学习,且以后再没有接受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圈填此标准答案的,跳填R15。
2.小学: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小学,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 3.初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初中,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相当于初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4.高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相当于高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58 5.大学专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专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专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都圈填此标准答案。
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专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通过自学,经国家统一举办的自学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59 6.大学本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本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本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
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通过自学和进修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60 7.研究生: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
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肄业生和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凡是没有按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培训或只学单科的人,不能圈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或“研究生”,一律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61 R14.学业完成情况 1.在校:正在接受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并有学籍的人。 2.毕业:已修完全部课程,并经过考试鉴定合格者。
具有小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填报: 1.在校:正在接受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并有学籍的人。 2.毕业:已修完全部课程,并经过考试鉴定合格者。 3.肄业:修完全部课程,但考试不及格或因种种原因未取得毕业资格的人。 4.辍学:指未能修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中途退学的人。 5.其他:指私塾、自学等其他方式获得某种文化程度的人。

62 1997年11月前出生者填报的项目R15.婚姻状况 15岁及15岁以上的人填报,指在调查标准时点每个人的实际婚姻状况。
设有五个标准答案,据情圈填。 圈填答案“1.未婚”的人,项目填报结束。 1.未婚:指从未结过婚的人。 1.未婚:指从未结过婚的人。 2.初婚有配偶:指有妻子或丈夫,且为第一次结婚的人。   3.再婚有配偶:指有妻子或丈夫,且为结婚二次及以上的人。 4.离婚:指已经离婚,到调查标准时间仍未结婚的人。 5.丧偶:指配偶已去世,到调查标准时间仍未再婚的人。

63 2.初婚有配偶:指有妻子或丈夫,且为第一次结婚的人。
3.再婚有配偶:指有妻子或丈夫,且为结婚两次及以上的人。 4.离婚:指已经离婚,到调查标准时间仍未再婚的人。 5.丧偶:指配偶已去世,到调查标准时间仍未再婚的人。

64 1961年11月至1997年10月出生的妇女填报的项目(R16) R16.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生育情况
1.未生育→结束 2.有生育 生育月份: 月 婴儿性别: 1.男 2.女 属于第 胎 (12个月内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第二个孩子的状况) 生育月份: 月 婴儿性别: 1.男 生育项目的设置, R 的生育情况-此项目登记调查标准时间前12个月以内是否有过生育。 圈填“1.未生育”的,此人个人填报此项目结束。 圈填“2.有生育”的,还要填写生育孩子的月份和所生孩子的性别。 一年内生育过两次或生育双胞胎的,第二个孩子的生育月份和性别填在该项的右侧。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可忽略不计。

65 R16.2011.11.1-2012.10.31 的生育情况 调查登记15-50周岁妇女调查标准时间前12个月以内是否有过生育。
圈填“2.有生育”的,还要填写生育孩子的月份和孩子的性别,及所生孩子属于第几胎。 一年内有两次生育或生育双胞胎的,第二个孩子的情况填在右侧。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可忽略不计。

66 《死亡表》填写说明 以调查小区为单位进行填写 。
凡是调查表户记录“H5. 本户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死亡人口”不为“0”的,要登记《死亡表》。

67 《死亡表》填写注意事项 登记死亡人口时,一般以死亡人口死亡前的常住地为其登记地,而不以死亡发生时的地点(如医院等)为登记地。
本户常住人口中有死亡的,不论其与该户有无亲属关系,都应该作为该户的死亡人口予以登记。 对于无法确定死亡人口常住地,或调查登记时与死亡人口的常住地联系不上的,如孤寡老人、流动人口死亡的,一律在死亡发生地登记。

68 编码规则 编码分类 编码中要注意的问题 编码方法 编码工作的审核

69 编码分类 非专项编码:指对调查表中设有标准答案和填写数字项目所做的编码,由调查员负责填写,调查指导员对编码工作进行抽查和验收。
专项编码:指对调查小区封面、死亡表上的地址项目及调查表中的迁移地址和民族项目所做的编码。在调查员完成非专项编码工作后,移交到县级统计机构后,由县级统计组织专项编码员进行。

70 注意的问题 每个码格只能填写一个数字,书写工整,避免草书,大小适中。 对调查表后面划线不登记的项目和中间划线跳过不填的项目,不编码。
编码员未经查询核实,不得随意修改调查表的填写记录,要妥善保管调查表,对调查表内容严格保密。

71 非专项编码 “圈填项”直接落码,“填数项”和“排序项”,高位补“0”,不能留有空格。

72 “圈填”与“填数”混合项编码,圈填部分直接落码,登记的数字填写在后面的编码格内,当其中小项不需要填写时,要在相应编码格内补“0”。

73 专项编码 民族代码,按照《各民族名称代码》进行填写。
地址代码,六级,共15位码,省、地、县三级各2位码,乡、村、调查小区三级各3位码,地址代码库全国统一下发。 小区封面上的地址代码为专项编码,由县级统计机构组织专项编码员进行编码。

74 R6或R7圈填“4”的,对省、地、县进行编码,未圈填“4”的,不进行编码,编码格空。

75 编码工作的审核 检查有无漏表、漏码;非专项编码的数字是否与调查登记的数字一致。 已登记的项目的编码要填写全。 划线不登记的项目一律不编码。

76 小区封面 专项编码员对封面的地址代码进行编码。 调查员填报本小区的户数、登记人数、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
登记人口,为四位码,不足四位,高位补“0”。

77 封面上户数、登记人口和出生、死亡人口包括全户外出、全户寄挂户口和全户死亡的户。
调查员、编码员和审核人均要签字。

78 谢谢!


Download ppt "2012年人口变动调查工作会议 填表说明与编码规则 2012年9月·兰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