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組 報告人: 何冠諭 組員: 盧瑄. 王璒琪. 許沛恩. 鄭伊淳. 郭于甄. 譚凱丞. 林玟勻. 賴薏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組 報告人: 何冠諭 組員: 盧瑄. 王璒琪. 許沛恩. 鄭伊淳. 郭于甄. 譚凱丞. 林玟勻. 賴薏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組 報告人: 何冠諭 組員: 盧瑄. 王璒琪. 許沛恩. 鄭伊淳. 郭于甄. 譚凱丞. 林玟勻. 賴薏如
道 教 第一組 報告人: 何冠諭 組員: 盧瑄. 王璒琪. 許沛恩. 鄭伊淳. 郭于甄. 譚凱丞. 林玟勻. 賴薏如

2 目錄 一、道教 二、宗教的目的 三、道教的源由 四、道教的教義 五、道教有五大派 六、道教的信仰 七、道德經 八、道教的民間崇道習俗
九、道教的影響 十、道教需要改進的地方

3 一、道教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于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所以,胡適先生說:「中國根底在於道!」

4 二、宗教的目的 宗教的目的是在撫慰人心,提高生活品質!唯一能獲得的是心靈的寄託!

5 三、道教源由 道教的淵源,以長生不老為目的,但真正有組織卻晚於佛教。道教真正的創始人是東漢晚期<<張陵>>,他在四川傳教,自號為天師,要入他的教的人必需付五斗米,所以又稱五斗米道,張陵的曾孫<<張盛>>,又繼續傳此道,一般人都叫他「張天師」,後來道教受到佛教的刺激才慢慢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論。 中國封建社會中地位僅次於佛教﹑儒學的傳統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因以“道”為最高信仰﹐故得名。所謂“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無處不在﹐可知而不可見。道教產生於東漢﹐延續至今﹐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

6 四、道教的教義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道"或"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 A.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其奉行者為天道。 B.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 地道。 C.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 D.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 E.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

7 五、道教有五大派 1.積善派: 旨在以積善為重,故守「做好人」、「行好事」的本份,安身立命,以增其造詣。主張「忠、孝、和、順、仁、信」六字真訣。 2.經典派: 能知行「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3.丹鼎派 重在修煉,用吐納、胎息、內丹、道引…,以達其養生延年本老之目的,與我國醫學有密切關係。 4.占驗派 重在吉凶禍福與各種應驗,常用五行、八卦、乾坤、陰陽、生剋制化、天人感應。 5.符籙派: 重在科儀、法術兩門,一則保存敬神,祈禱諸科教,以祀天祭祖之指導,正一派天師教以此為主。

8 六、道教的信仰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圖騰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 道教是多神信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提倡「偶像崇拜」!(佛教和基督教皆反對),外來宗教傳入中國後,一方面打壓反對道教的「偶像崇拜」,另一方面又塑起了大大小小的佛像、神像!

9 七、道德經 『道德經』,不只是一本道教氣功的經典,而是所有道教弟子都必須了解尊奉的經典之一。 道德經為道教氣功的必修經典,大致是因為經中所言『自然無為』的思想而衍生的。自然即是真常之道,由道而生神明、太和,進而化生天地萬物,這種思想,在後世東漢時期衍生為治生養身之道,倡導以除情去欲,懷道抱一,內以守五臟之神氣,呼吸精和之氣,存神養性,是為自然長生之道。

10 八、道教的民間崇道習俗 燒香與拜神 接玉皇 迎財神 送灶和接灶 上元張燈 中元節 掛鍾馗和雄黃酒 太平清醮 延生醮 道門葬禮

11 九、道教的影響 1. 包容力特強:不毀謗其他宗教,不否定其他宗教 。 2. 愛護自然。 3. 信道不一定上天堂。 4. 神明職務分門別類。 5. 對醫學、科學、音樂、藝術....的貢獻音樂、道教藝術 人可成神,鼓勵了世人透過修為來實現對於永生天堂的理想。

12 1. 包容力特強 不毀謗其他宗教,不否定其他宗教;只有
別的宗教攻擊道教的偶像崇拜,道教的教義裡卻沒有批評任何宗教的敬拜形式,沒有宗教戰爭的疑慮。

13 2. 愛護自然 道教教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再說明了道教要人敬重自然、愛護自然、學習自然。

14 3. 信道不一定上天堂 道教不是信了就上天堂,而是要靠人自己努力於言行、生活、濟世利人,累積功德、遠離慾望....才有機會升天,否則,必須針對在世時的言行來做審判。

15 4.神明職務分門別類 道教是男女平等的信仰,有以男相顯聖的神,例如 玄天上帝,也有女相顯聖的神例如 天上聖母,宇宙萬物、諸天神聖神都由道教最高信仰 三清所化,女信徒可拜女神,男信徒可拜男神,求愛情有月老,求學業有文昌,道教主張萬物有靈,落花流水皆學問。

16 5.對醫學、科學、音樂、藝術....的貢獻 從呼吸吐吶到太極拳,道教在七百年前就透過呼吸與氣功發現人體的經絡,不管是針灸、方劑、按摩、養生氣功....不勝枚舉。道教也研究礦物、煉丹術、冶金等科學技術,天文、地理、道教音樂、道教藝術....

17 6. 人可成神 道教對於神明的論點是人只要透過修為即可成仙,拉進了人與神的距離,也鼓勵了世人透過修為來實現對於永生天堂的理想,而不是信了什麼宗教就能白拿天堂門票。

18 十、道教「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般人觀念相反,導致祭祀重於修為:要找出〝道教徒〞很難,因為現代人對於道教已經沒有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物質祭祀來換取願望實現的習俗,所以衍生出鋪張的祭祀方式,浪費食物也浪費資源。

19 參考資料 玄武道門 道教研究中心


Download ppt "第一組 報告人: 何冠諭 組員: 盧瑄. 王璒琪. 許沛恩. 鄭伊淳. 郭于甄. 譚凱丞. 林玟勻. 賴薏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