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乖茂 宋 Modified 7年之前
1
第十五章 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分析产业的竞争水平和指标之间的差距,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企业竞争力——主要分析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因素,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企业竞争力研究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提供指导。
2
15.1 竞争力理论的产生及其学派 竞争力理论的经济增长学派 理论: 1、哈罗德-- 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和多马 )
15.1 竞争力理论的产生及其学派 竞争力理论的经济增长学派 经济增长学派认为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竞争力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经济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发展经济学近期研究成果的综合。 理论: 1、哈罗德-- 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和多马 ) 2、资本--产出比可变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米德和斯旺) 3、新剑桥增长模型(卡尔多和罗宾逊 ) 4、丹尼森模型(丹尼森 ) 5、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罗默、卢斯卡) 6、 “竞争性寻租”理论(克鲁格 )
3
竞争力理论的市场结构学派 比较成本理论:不同国家和企业生产不同产品有劳动生产率或成本差异,
该学派认为,竞争力是产业在市场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并且具有良好市场绩效的能力。产业竞争力是该产业内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企业在市场中争夺有限的资源,竞争力的大小通过企业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表现出来,产业竞争力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受到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较成本理论:不同国家和企业生产不同产品有劳动生产率或成本差异, 通过分工,各国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均能获得市场 比较优势 收益。 来源于 资源禀赋学说:指国家间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劳动力、自然资源、资 本、技术等),通过分工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 产品,可以获得最大福利。 竞争优势理论—— 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但取决于 该国的要素状况,而且还取决于该国这个行业中的竞争环 境。虽然要素禀赋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政 策手段来影响和改变竞争环境,创造竞争优势。
4
产业的竞争优势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1、竞争性要素的水平。
要素禀赋论把生产要素区分为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市场要素首先具备资源的稀缺性,同时扩大了要素禀赋论的范围,它认为一国要素状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2)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3)工资率。由于资本可以方便地跨国流动,工资率不作为优势要素条件。 2、市场需求状况。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需求偏好论,该理论认为,企业采取现代营销观念,依据本国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生产其产品,这些产品能出口,是因为进口国存在同本国相似的需求偏好。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消费者需求存在竞争,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对手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对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影响到这一行业的竞争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是:(1)市场规模;(2)消费者偏好;(3)对产品促销力度,如舆论力量、企业广告。
5
3、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现代产业竞争中,竞争优势的产生需要多因素的协调和合作,行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要有相关产业来支持。相关产业根据它们的紧密程度有所分工,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改良、市场渠道建设、企业形象策划、广告宣传等方面必须相互协作和支持。 4、产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环境。 产业发展通常经过一段曲折的历程,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中企业的管理状况,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在温和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就会失去改进其管理状况的动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需要努力开发技术、培训人员、改进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影响竞争环境因素主要有:(1)同一行业内企业数目;(2)产品的差异程度;(3)产业内竞争或协作的历史。如果某产业具有竞争的历史传统,产业内的竞争程度常比较激烈。
6
竞争力理论的社会经济系统学派 该学派认为竞争力是区域内经济和社会系统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了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国家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竞争能力,以及国家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提供一种有效的环境支持能力。 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1990年他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根据对10个国家上百种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归纳了“钻石体系”,以分析国家如何在特定产业建立竞争优势。 在“钻石模型”中,产业竞争力由六个要素共同组成,它们是:生产要素;需要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政府。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国家竞争力体现了国家能够生产适应市场检验且扩大国民收入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或程度。
7
15.2 产业竞争力分析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因竞争范围不同,产业竞争力有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区域产业 竞争力之分。从目前的文献看,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国家环境说,主要代表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取决于“国家环境”。 生产力+市场力说,代表人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的金碚博士。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作了详细阐述:“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显然,这一定义包含了两个内容:生产力和市场力(“盈利的能力”)。 另外,有的学者认为产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一国产业与外国产业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上对市场份额的争夺能力;也有的认为,产业竞争力就是一定环境下产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8
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与分析模型 (一)波特的“钻石体系” 机会 生产要素 需要条件 政府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项关于支 持性产业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由生产要素;需要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政府六个要素共同决定。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见图15-1)。 机会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 项关于支 持性产业 需要条件 政府 图15-1 完整的钻石体系
9
“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如人工素质或基础设施的良莠不齐。
“需求条件”是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是指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是指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机会”是指一些突发性因素,包括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外国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等。 “政府”角色是指政府对其它要素的干预。
10
(二)波特——邓宁模型 机会 政府 为,波特没充分讨论跨国公司与“国家钻石”间的关系。在跨国公司的
1993年英国邓宁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批评与补充。他认 为,波特没充分讨论跨国公司与“国家钻石”间的关系。在跨国公司的 技术和组织资产受到“国家钻石”配置影响的同时,跨国公司会对国家 的来自资源和生产力的竞争力给予冲击,因此,他将跨国公司商务活动 (MBA)作为另一个外生变量引入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如图15-2所 示。 机会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 跨国公司 商务活动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与 辅助产业 政府 图15-2 波特——邓宁模型
11
我国有学者认为,对外开放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影响,因此波特的“钻石体系”中应加上一个“对外开放”因素,从而提出了发展的波特“钻石模型”,即对外开放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
12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指数合成法,单项指标的竞争力等于每项指标乘以它相对应的权重,得出竞争力指数,单项竞争力指数然后再加总,最后得到产业竞争力的总指数。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同一项指标选指标的最大值 (或最小值)等于1,其他指标与最大值 (或最小值)相比得到相应的指数,各类别指标乘以权重然后相加,形成每类指标的竞争指数,各类别指标的指数再进行一次指数合成,最后汇集形成产业竞争力的综合排名表。 设产业竞争力有j个项目 ,每个项目又有i个指标Xij,对于每个指 标进行无量纲转换,然后对指数相加,则每个项目的指数公式是: 然后加总形成区域竞争力指数,其公式为: 分别为某项指标的竞争指数、指标观测值、指标平均值和指标权重。 分别为竞争力总指数和指标对应的权重。
13
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产业竞争力与 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产品竞争力关系 各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关系,这就是: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
14
15.3 企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企业竞争力含义 ——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 企业竞争力包含五个基本含义: 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 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的生产率。 企业竞争体现在消费者偏好和企业自身利益两个方面。 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而且这些因素相互间经常发生作用。
15
由于研究的理论学派不同,在有关企业竞争力的学术研究上,不同的理论学派对企业竞争力获得的根本动因具有不同的理解,对竞争力形成的机理以及竞争力的表现存在着分歧。
——产业组织学派认为外部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对企 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能力学派则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是由企业本身 的能力决定的,市场外部结构则是企业能力演化 自然结果。
16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涉及到的各种要素。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自然要素条件、需求条
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及竞争 者、机遇以及政府行为等6个主要因素。 产业竞争的5种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 侃价实力、供方侃价实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涉及的关系可以包括: ①企业所在产业的状况 ②本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关系 ③企业活动与国家的关系 ④企业活动所处的国际经济关系 ⑤经济社会及政策环境
17
2、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 在竞争力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强调资源分配与使用并从企业异质性的假定出发,认为企业所控制的各种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是企业可以用来提升自身效率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基础。从不完全替代或不完全模仿的稀缺资源来解释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研究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土地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组织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区位优势、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等。
18
3、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实施战略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以竞争主体的身份参 与竞争以求取胜获利的能力。主要包括四 种具体能力: 第一,人才竞争能力。 第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技术竞争能力。 第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增长后劲以 及资产增值和效益提高的能力。
19
15.4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主要方法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单项指标评价法 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
单项指标评价法 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 直接用某企业单项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准期数值对比,或用两个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实际数值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 先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数值得出相应的结论
20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由表及里”的因素分析方
1、因素分析法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由表及里”的因素分析方 式,即从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入手,逐步深入到更为 内在的属性和因素。 一般来说,越是内在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深 刻、越长久,但其产生作用的逻辑因果关系可能非常复杂; 而越是表面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越直接、越短暂,但 其产生作用的逻辑因果关系也较简单。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将决定和影响企业 竞争力的各种内在因素分解和揭示出来。
21
2、对比差距法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企业与企业直接比较的方式:假定同类企业中最优秀的一家或几家企业的一系列显性特征对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可以通过本企业和最优秀企业的一系列显示性指标的比较来评估本企业在竞争力上存在的差距。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1)选取对比指标; (2)比较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各指标的差距; (3)进行综合汇总,评价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之间 的总体差距。 这种方法同前一种方法的共同之处是都要进行详细的因素分析和统计数值的计算,不同之处是后一种方法是一对一的比较,可以进行多指标的直接对比,而不必进行数值的加总比较,因此可以避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22
3、内涵解析法 内涵解析法的特点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重点研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于一些难以直接量化的因素可以采取专家意见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与前两种方法主要分析竞争力的外延性指标不同,这种方法重点分析竞争力的内涵性因素。这种方法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作用进行评价。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2)通过统计分析、专家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 (3)深入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剖析,发现企业核心理念,以判断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优点:可以深入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具有深刻性。缺点:难以全面计量化,可能含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而且,有些因素在性质上是难以进行企业间的直接比较的。
23
4、模糊综合评价法 美国控制论专家艾登于1965年创立。
理论依据: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具有模糊性。通常我们把竞争力强度分为很强、较强、一般和差4个等级,但很难界定每个等级的标准。这种等级的分类也只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分类本身就有“模糊性”。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一些因素因具有模糊性而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分数来评价。考虑到这些因素,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对企业竞争力做一定量的评价。 模糊评价法有单因素的模糊评价和多层次的模糊评价两种方法。由于企业竞争力受多因素的影响,宜采用多层次的模糊评价法。 评价步骤: 第一步确定因素集; 第二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集; 第三步建立评价等级集; 第四步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第五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利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进行企业竞争力评价,首先评价二级指标,其评价结果相对于一级指标构成一个模糊评价矩阵,与一级指标权重集相乘得到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的最终结果。
24
5、灰色多层次评价法 人们常用颜色深浅表示信息完备的程度,将系统分为3类: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完全不明确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系统、生态系统等都是灰色系统。 1982年,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有灰色聚类、灰色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 依据:企业竞争力评价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 因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太多而且复杂,人们在评价时,只能选取有限的主要指标来进行分析。 所选取的评价指标的数据,有些是已知的——可以从现有的统计资料中获得,有些指标的数据却是未知的——无法从统计资料中获得。因此,该系统具有信息不完全,或者“灰色”的特征。鉴于该系统的灰色特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此系统是非常适宜的。
25
6、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是一种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 评价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评价项目的权数。
第二步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平均指标。 第三步对各子系统的平均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平均指数。 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 评价的标准: 如果综合平均指数接近于1,则说明甲乙两企业的整体无明显差别;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大于1,则说明甲企业优于乙企业;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小于1,则说明甲企业劣于乙企业。综合平均指数与1的离差越大,说明不同企业的差异越明显,故各企业能依据综合平均指数的大小,进行企业间的比较,确定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26
15.5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目的性和实用性原则。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有关原则: 2、可比性和适应性原则。
15.5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有关原则: 1、目的性和实用性原则。 2、可比性和适应性原则。 3、科学性和操作性原则,由这一原则所确立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应是综合评价方法。
27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实的生存能力和潜在的发展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指标体系不仅要包含反映企业实力的“硬”指标,还要包括企业其他竞争优势的“软”指标,这样才能全面如实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
28
1、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环境评价 企业的经营环境:
——宏观环境:在对竞争力环境的评价中,可以考虑外部经济环境,而不考虑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要素。对环境要素的评价涉及到规范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问题,这种判断的相对优劣存在很大的偏差。经济环境可以从国家的金融、税务及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的完善程度,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要素市场的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产业环境:主要是评价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通常产业的竞争程度越激烈,则企业的生存空间越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越艰难。产业竞争环境可以通过产业的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产业的价格变化情况,产业资源的利用状况,产业内企业的平均规模等指标来衡量。
29
2、产品市场竞争力评价 竞争力的市场指标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衡量: 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
——企业产品销售的获得情况,可以通过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加以反映 ——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方面,可以通过企业的市场份额及其增长状况反映,同时也反映在企业产品竞争的区域分布上。 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 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现有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30
3、企业的战略能力评价 企业的战略能力是指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的适宜性。
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的决策机制的良好程度。同时这种战略能力可以反映在企业过去长期经营业绩方面。战略能力的必然结果是企业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经营业绩来衡量,可以通过几年的平均利润率加以反映。
31
4、企业的生产能力评价 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时,我们应该从生产的效 率、生产的柔性和产品的质量特性三个方面来进行衡量。
效率性指标可以采用劳动生产率,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以及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 柔性化程度可以通过转产的时间耗费以及企业的跨组织的参与性这一定性指标来衡量。 质量指标反映了企业生产的一种能力,在相同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质量越高越能代表企业的优秀的生产能力。可以采用优等品率和产品合格率来反映。
32
5、企业的市场能力评价 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不仅反映企业在营销资源方面的丰裕程度和管
理水平上,同时也反映在企业的营销效果方面。对于企业的营销系统 首先,具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的体系,其可以通过企业销售合同执行情 况,货款回收的状况,内部制度的完善情况和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 进行定性衡量。 其次,在资源上可以通过营销资源的投入强度方面的指标来衡量, 如营销方面的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企业营销的效果可以通过企业在市 场中的品牌声誉,市场占有率,新产品的增长率,以及产品分销促销及 定价效果等方面加以定性衡量。
33
6、企业的技术能力评价 对企业技术能力的评价应该从技术的投入和产出两 个方面评估。 技术的投入方面主要在经费投入强度、人员结构等
方面加以度量。 技术的产出则可以通过企业拥有的专利数、产品和 技术领先程度和新产品产值率指标加以衡量。
34
7、企业的营运能力评价 企业的营运能力综合反映在企业资产的 应用效率方面,这种效率可以通过企业的财 务数据表现出来,比如说存货周转率、三年
以上应收账款周转率、积压商品物资比率、 固定资产闲置率、流动比率等。
35
8、企业财务能力评价 财务能力是企业在融资数量和成本方面的能力。 一个企业的融资渠道越多,融资成本越低则说 明该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能力。
负债比率指标衡量企业在对外债务方面的能力。指 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债务筹资能力越强。 投资效果系数衡量企业在债券和其他股权收益方面 的投资效果,采用投资收益率来度量。 企业资产总额表明企业资本的总体规模,资本的规 模越大,则企业的资本营运能力越强。
36
9、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随着企业的发展,确保企业竞争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是竞争力的形成前提,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是否能够顺利地获得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企业对稀缺资源的控制程度。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竞争力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消费者、信息等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占有这些资源就能保持持续发展能力。
37
15.6 本章小结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
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大体可以分成三类: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涉及到的各种要素;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实施战略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内涵解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多层次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环境评价,产品市场竞争力评价,企业的战略能力评价,企业的生产能力评价,企业的市场能力评价,企业的技术能力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评价,企业财务能力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