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产业经济学 第七讲 产业竞争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产业经济学 第七讲 产业竞争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产业经济学 第七讲 产业竞争力

2 本章内容 产业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了解国际竞争力研究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以及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了解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产业业绩(SCP)视角、产业价值链视角、企业对外支配程度分析视角、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国际竞争力动态(钻石模型)分析视角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国内对竞争力的研究

3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提供创造增加值和积累国民财富环境的能力。这一竞争力环境,既是一国传统、历史和价值体系变迁的结果,又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塑造国际竞争力环境中,存在着的四种力量,即吸引力(attractiveness)与扩张力(aggressiveness)、本土化(proximity)与全球性(globality)、资产(assets)与过程(processes)、个人冒险精神(risk taking)与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veness)。[16] 一国只有主动把握和平衡这四种力量,才能推动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4 首先,吸引力与扩张力的关系。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实行经济开放的模式,而这一开放过程是双向的。它既可以吸引国外的商品和资本,也可以对外输出商品和资本。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存在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的不平衡,它们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二者相互补充,其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5 第二,本土化经济与全球性经济的关系。本土化经济是限于国内市场的传统生产方式,而全球性经济是跨越国界的现代生产方式。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在不同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因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而异,开放的小国较多地依赖于全球性经济,而大国则较多地依赖于国内市场。在过去20多年,本土化经济受到来自全球性经济的强烈冲击。因而,对本土化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如何参与和适应全球性经济,是一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6 第三,资产与过程的关系。IMD的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是:竞争资产×竞争过程=国际竞争力。所谓竞争资产是指自然资源、土地、人口等继承的资产,竞争过程则是一国把资产转化为增加值的能力。一般说,过去的竞争过程所创造的产出会转化为现期的竞争资产。发达国家经过活跃的竞争过程,积累起雄厚的竞争资产;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经历这种活跃的转化过程,其竞争资产十分薄弱。因此,资产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必须依靠发展过程竞争力来实现竞争资产的扩张。

7 第四,个人冒险精神与社会凝聚力的关系。所谓“盎格鲁——萨克逊模式”(the Anglo-Saxon Model),强调冒险精神、废除管制、私有化和个人责任,追求社会福利体系最小化。与此相对立的“欧洲大陆模式”(the European Model),强调社会凝聚力、一致性和平等主义,追求广泛的社会福利体系。这两种社会发展模式虽难以评价其优劣,但近年来“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盛行而成为不少国家追求的目标模式。在塑造国际竞争力环境中,政府既要鼓励冒险精神和个人奋斗,同时也不能离开社会的协调与稳定。

8 一、国际竞争力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说比较优势说资源禀赋说 理论缺陷 只强调自然资源,忽略了其他社会经济因素.
以静态的视角来解释优势产业的选择,没有考虑优势产业的变动和转移. 解释自然禀赋差异很大的国家间不同产业间的贸易问题时,比较有效;但不能解释资源结构近似的国家之间在同一产业内的贸易现象.

9 2.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崭新阶段:创新竞争 成熟阶段:成本竞争 标准化阶段:价格竞争 本国生产 创新寡断 出口扩散 成熟寡断 从国外进口
弱势寡断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示我们,在研究国际竞争力时,需要考虑区位因素、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技术优势和垄断优势、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沟通等的影响作用。

10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跨国经营=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内部化优势是跨国公司将交易内部化,形成内部市场所产生的特有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选择上具有的优势。 同时国际竞争力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国内核心企业(跨国公司)的行为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

11 二、产业竞争力理论 1.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 波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总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value chain)。企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下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后勤服务等项活动;上部为企业的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等,这些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使基本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12 二、产业竞争力理论 1.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 企业价值链

13 他认为,在一个企业的价值链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企业在价值链战略环节上的优势。因此,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其他非战略环节则完全可以分散出去利用市场减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对于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还必须做出战略决策以决定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哪些该集中、哪些该分散。如果企业把价值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设在该环节的最佳地点,则可以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提高整个价值链的国际竞争力。

14 价值链的结构性调整和利润区转移,也为国际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产业价值链:将企业价值链根据企业与其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向前、后延伸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处于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一个产业环节。 价值链的结构性调整和利润区转移,也为国际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不同的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并不一定需要建立在对最终产品 或服务的比较上,可以只是就某几个价值环节的经济效益进行 比较或是对其中间品或半成品进行比较。

15 2.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 产业内竞争对手 上游企业 下游企业 替代品 潜在进入者

16 波特认为,影响产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外部因素和产业内部因素两大类。产业外部因素对于产业内部所有企业的影响通常是相同的,因而产业外部因素只是在相对意义上起作用,关键在于产业内的企业对外部影响的应变能力。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竞争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砍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些作用力汇集而成的合力,决定了特定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

17 他认为,一个产业的进入威胁,主要体现于进入壁垒及准备进入者可能遭到的已进入者的报复。
替代产品设置了产业中企业可谋取利润的定价的上限,从而限制了一个产业的潜在收益。 买方的产业竞争手段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这些都会降低产业的潜在利润。 供方可以通过提价、降低所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等手段来向产业中的企业施加压力,这些压力可以迫使一个产业因无法使价格跟上成本的增长而失去利润。 此外,一个产业内竞争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行为也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

18 3.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波特教授认为,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政府、相关机会六个要素决定的。但从产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有竞争力,主要是由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资源、产业政策和市场规模五个因素决定。

19 3.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机会 政府

20 生产要素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由于基本要素的普遍可供性,因而高级要素的优劣是一国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主要决定因素;
国内需求可分为细分的需求、老练挑剔的需求、前瞻性需求三类; 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 支持产业则通过低成本的原料和中间产品的提供、信息的传递、提供合作机会等为主导产业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包括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环境。 除了这几种主要影响因素外,机遇和政府也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

21 产业竞争力理论总结: 分析视角 理论来源 代表人 优点 缺点 产业绩效 SCP理论 1970 谢勒 展现产业业绩的因果关系
不能解释因果关系的逆向表现;无法量化 产业内部环节分解 价值链理论 1985 波特 动态性,符合产业进化特征;突出产业主体的积极选择;强调利用相对优势…… 难以确定产业价值链环节;无法处理产业融合情况;受分析者主观影响 产业对外支配程度 产业扩散效应模型 1941 里昂惕夫 系统观念;强调产业对一国整体发展目标的从属性和带动作用 难以量化判断支配程度 产业吸引力 五力模型 1980 分析的结构性;可量化 割裂性分析;量化指标体系复杂;指标主观、静态 产业国际竞争力 钻石模型 1990 结构性、层次性、可量化 量化指标体系复杂,指标主观

22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早在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首次提出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它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企业能够提供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1991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和世界经济论坛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在世界范围一国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性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23 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 1.IMD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国内经济实力要素(7个方面) 国际化程度要素(8个方面) 政府作用要素(6个方面)
金融环境要素(4个方面) 基础设施要素(4个方面) 企业管理要素(5个方面) 科学技术开发要素(5个方面) 国民素质要素(7个方面)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要素 缺陷:缺乏对典型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特征的分析

24 :(1)国内经济实力,包括增加值、投资、储蓄、最终消费、生活成本、适应性等子要素;
(2)国际化,包括经常项目差额、商品与服务进出口、汇率、证券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国家保护、开放度等子要素; (3)政府管理,包括国债、政府支出、财政政策、政府效率、政府参与、公平与安全等子要素; (4)金融体系,包括资本成本、金融效率、股票市场活力、银行部门效率等子要素;

25 (5)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商务基础设施、健康基础设施、能源自足、环境等子要素;
(6)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率、劳动成本、公司绩效、管理效率、公司文化等子要素; (7)科学与技术,包括R&D支出、R&D人员、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等子要素; (8)国民素质,包括人口特征、劳动力特征、就业、失业、教育结构、生活质量、态度与价值观等子要素。

26 IMD2010年度世界竞争力排行榜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加坡 香港 美国 瑞士 澳大利亚 瑞典 加拿大 台湾 挪威
马来西亚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卢森堡 荷兰 丹麦 奥地利 卡塔尔 德国 爱尔兰 中国大陆 芬兰 新西兰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7 22 29 18 17 15 20

27 中国内地竞争力2007上升较快的原因: “经济表现” 其他经济体的排名第 3升为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 “政府效率”从排名17升为排名第8;
“经济表现” 其他经济体的排名第 3升为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 “政府效率”从排名17升为排名第8; “企业效率”从排名27升为26; “基础设施”从排名33升为31。就“基础设施”而言,中国内地过去历年分别排名第36、35、36和33

28 2.世界经济论坛的评价体系(World Economics Forum,WEF)
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开始关注国际竞争力问题。到1986年,WEF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并在当年发表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报告。 从1989年起,WEF开始与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合作出版《世界竞争力年鉴》。自1996年开始,WEF独自出版《全球竞争力报告》。 WEF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论、竞争优势理论等为基础,科学界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系统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从而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29 近10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变化,WEF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30 2003年开始,WEF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由增长竞争力指数和企业竞争力指数两大指数系统组成。
前者主要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前景,后者主要衡量一国当前的生产潜力。 其中,增长竞争力指数由技术指数、公共机构指数和宏观经济环境指数构成,技术指数包括了技术创新、技术转让、信息和通讯技术三个子指数,公共机构指数包括了合同与法律、腐败两个子指数,宏观经济指数包括了宏观经济稳定、国家信用排名、政府浪费两个子指数;企业竞争力指数由公司运行和策略指数、微观经营环境质量指数构成。

31 从1998年开始,WEF采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来衡量和比较一国一系列复杂的环境变量,这些变量决定了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生产力能否高速可持续发展。两个次指数都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变量和一般的因子分析来描述与人均GDP(根据购买力评价)的统计关系,它们所占的比重是由人均GDP的次指数多重回归的系数决定的,分别为0.37和0.63。

32 WEF与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比较 WEF与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相比较,在理论原则上,WEF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保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增长的能力,它侧重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IMD则定义为一国创造使企业有竞争力环境的能力,它强调创造和积累国民财富的能力。 在评价方法上,WEF注重从国际竞争力的来源评价一国的竞争力,更多体现的是动态分析;IMD则着重于从一国竞争力的结果来评价各国的竞争力,更多体现的是静态分析。 在指标构成上,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大量使用定性指标,软指标占全部指标的绝对多数;而IMD使用了2/3的硬指标和1/3的软指标,且硬指标的权重大于软指标。

33 3.荷兰格林根大学的评价体系 用于进行产业产出与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强调产业竞争力可以由价格水平、生产率水平及质量水平等三方面因素反应。
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参数: 相对价格水平 生产率 质量水平 品牌竞争力

34 4.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关于各国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选择4个指标测量国家或地区生产和出口制成品的 竞争能力:
出口能力的指标构成,综合反映一国生产工业制成品 的竞争能力。 选择4个指标测量国家或地区生产和出口制成品的 竞争能力: 人均制造业增加值 人均制成品出口 制造业增加值内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 制成品出口内中、高技术产品比重

35 与IMD和WEF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相比较,UNIDO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专注于产业竞争力的层次。由于UNIDO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的时间较短,指标系统尚未成熟,缺陷也十分明显。例如,按照制造业增加值进行技术水平分类仍不完善,主要原因是缺少进行细致的技术水平分类所必需的连续的国别数据序列,而且不能区分在单一的技术能力基础上的和在高低技术水平混杂基础上的工业或出口结构,这一问题在处理出口数据时更加突出。

36 UNIDO《工业发展报告2005/2006》 测算了1985-2004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竞争力指数
2004年工业竞争力排名世界前10位:新加坡、瑞士、爱尔兰、日本、德国、美国、瑞典、芬兰、比利时和英国 我国的工业竞争力世界排名从1985年第61位上升至2004年第25位,居世界中等水平,是所有国家中工业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 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和人均制造业出口额在世界的位次分别从63位和74位提升至34位和26位。

37 5.中国国内对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主要行业的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农产品——竞争力较弱
由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差,加工设施落后,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从而使我国很多农产品无论内在品质还是外在品质都缺乏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工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精加工产品数量小,出口农产品加工工艺粗糙,摆脱不了手工作坊式的简单生产模式,形成不了工厂式规模生产。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在电力、冶金、机械、交通运输等部分成套装备上,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在化工等许多领域,许多大型成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38 造纸业——不具竞争优势 我国可用木纤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纸业装备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纸及纸板品种相对较少,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还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纸张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纺织工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建立在大量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和上下游配套生产体系较完备的基础上,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 竞争力还明显弱于意大利、日本、韩国,甚至低于泰国和土耳其 出口的是一般性大宗产品,而进口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和“紧缺”产品

39 汽车工业——尚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汽车工业的价格、规模、品牌、研发、营销服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汽车配套产业集中度低,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规模经济要求。 钢铁工业——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 钢铁工业先后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 部分国民经济急需的钢材品种如重轨、造船板、集装箱板、镀锡板等生产能力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总体上,尚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稳定、未形成产业聚集。

40 2010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公司评选

41 谢 谢


Download ppt "产业经济学 第七讲 产业竞争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