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 主备人:谢栋梁 授课者:黄飞贞
2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2.知识目标:了解“然”“乎”等文言虚词的一些用法;
3.情感目标:领会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 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3
庄子: 《庄子》 共33篇 周 战国 宋 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 老子 老庄 道
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 老子 老庄 道 寓言和比喻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 来说明道理。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庄子》 共33篇 外篇(15)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杂篇(11)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4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句式。 2、学习庄子寓言的说理方法。 3、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培养初步 的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5
庖 丁 解 牛 《庄子》
6
解 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剖开,分解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 分解牛的肢体
7
赏 析 诗 歌: 一、把握大意 二、文言词汇和句式 三、能力应用
8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介词,替、给
9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字结构: 所+动词=所(动词)的事物或人
10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然:助词,用于词尾 中:合乎
11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引出(合)对象 于: 之: 乃: 结构助词,的 又,(表递进关系)
12
动作描写 触 倚 解 履 踦 技术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
13
第一自然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在这里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简直如入化境。
14
庖丁技艺高超的最主要的 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解牛的规律
15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 善: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盖:通”盍“,何,怎样
16
第 2自然段: 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过渡下文。
17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释:放下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字结构:所好=所喜爱的东西
18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 结构助词,的
19
依乎天理,批大郤 导大窾,因其固然 古今异义:天理 因:依照 然:…….的样子
20
技经肯綮之未尝, 而况大軱乎! 今:主语+谓语+宾语 古: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标志: “之”) 技经肯綮之未尝
21
得“道”的过程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全牛 三个阶段 三年之后: 未曾见全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方今之时: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22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23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岁: 月: 名词,年 每年 名词,月 每月 岁、月:名词作状语 更: 换
24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 之: 所解: 矣: 助词,的 所字结构 语气词,“了”
25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壮语后置: 形容或动+介(于或以)+名 发 于 硎 动词:出 介词 名词:磨刀石
26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 间: 而: 间隙 转折关系:但
27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以: 其: 成语: 介词,把 代词,刀 游刃有余
28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是以: 壮语后置: 以是;以:因;是:此 新发于硎
29
良庖岁更刀 写作手法 割也 族庖月更刀 折也 对比 臣之刀十九年 以无厚入有间
30
解牛之道 躲避矛盾 寻找空隙 保存自己
31
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 有益的启示?
32
作者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33
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虽: 然: 为: 即使 ……的样子 动词:做---解(牛) 动词:作为
34
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 为: 微: 介词,因为 微小,轻微
35
达 于 道 后 依然小心谨慎
36
謋然己解 如土委地 然: 省略句: 语气助词 如土委(于)地
37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而: 而: 之: 善: 表修饰关系 表承接关系 代词,此(这) 代词,刀
通”缮”,修治,在此 “擦拭”
38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39
第三段写解牛的三个阶段和良庖、族庖、自己的比较,以及达于道后小心谨慎的态度。三个阶段体现了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通过对比三者的不同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40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之: 得: 结构助词,的 获得,得到
41
文章以文惠君赞叹作结,既肯定庖丁言论的正确,又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
42
知 识 积 累: 一、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词类活用及句式。 三、翻译句子。 四、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43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介词:替、给)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动词:①解;②作为) 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动词:①解;②作为) (都是介词:因为) (都是介词:因为)
44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从) 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对于) (介词,引出对象)
45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 因其固然 (助词,象声词词尾) 虽然,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 (助词,象声词词尾) (……的样子) (代词:这样) (助词,形容词词尾)
46
通假字 “向” “盖” “善”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通“响” 通“盍” 通“缮” “岁”、“月”,名词做状语
47
古今异义: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依乎天理” 天理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因其固然” 固然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
48
书面翻译以上三个句子(注意句式的特点)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判断句,“……者,……也”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书面翻译以上三个句子(注意句式的特点)
49
从未(碰)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 (句式?成语?)
翻译下列几个句子: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所字结构)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从未(碰)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 (句式?成语?)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 (成语?)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成语?)
50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积累文中成语: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踌躇满志: 切中肯綮: 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51
能力拓展: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5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53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54
再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