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資訊管理的環境與經濟面觀點 【第二次大面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資訊管理的環境與經濟面觀點 【第二次大面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資訊管理的環境與經濟面觀點 【第二次大面授】

2 表3-1 工業經濟體系與網路經濟體系比較表 課本Page:78

3 數位化的網路經濟體系 網路經濟體系的定義 所謂網路經濟體系,指的是:「一個以資訊化處理、數位化的產品/服務、網路化的全球連結、虛擬化的經營空間、知識化的競爭及電子化的商務與企業為主,所形成足以與傳統實體經濟體系相抗衡的一個新的經濟體系」 課本Page:79

4 數位化的網路經濟體系 網路經濟體系的定義與主要特色 產品數位化 處理資訊化 經營電子化 空間虛擬化 競爭知識化 全球連結網路化
課本Page:79

5 表3-2 各種新觀念的強調重點與典範轉移比較表
課本Page:80

6 網路經濟體系的主要促動力量 網路經濟體系(Network Economy)=節點(Node)+連結(Linkage)+內容(Contents) 課本Page:82

7 圖3-2 梅特卡夫定價

8 圖3-3 網路經濟體系主要的促動力量及其背後形成原因
課本Page:87

9 圖3-4 數位化產品產生的新經濟法則 課本Page:88

10 圖3-5 新IT對產品/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的影響
課本Page:91

11 網路經濟體系下的新市場供需法則:長尾理論
圖3-6 課本Page:94

12 圖3-7傳統市場需求曲線短尾/斷尾的分析圖 課本Page:96

13 圖3-8 長尾的三大主要促動力量 課本Page:98

14 圖3-10 正回饋的輸贏曲線 課本Page:103

15 圖3-12維基經濟學的四大原則與七大模式 課本Page:107

16 第四章 資訊管理的組織面觀點

17 資訊科技與組織的互動架構 課本Page:124

18 資訊科技對組織影響的主要構面: 鑽石模式的運用
課本Page:124

19 圖4-3資訊科技對組織設計影響的主要構面與議題
課本Page:126

20 圖4-4組織統理結構及外部連結機制關係圖 課本Page:128

21 圖4-6 交易成本、資訊科技與組織結構關係圖 課本Page:132

22 策略聯盟與資訊科技 策略聯盟的基本概念 就是「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企業,基於公司策略的考量,或兩方相互的需要,經由訂定合作的協定來分享彼此專長的能力或資源,以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並藉以達成雙方的策略目標」 課本Page:132

23 策略聯盟與資訊科技 策略聯盟的基本概念 企業間合作與互賴的夥伴關係。 策略目標的考量。 正式協定的契約關係。 重要資源的分享。
由上述這個定義可看出策略聯盟的四個基本特性: 企業間合作與互賴的夥伴關係。 策略目標的考量。 正式協定的契約關係。 重要資源的分享。 課本Page:132

24 策略聯盟與資訊科技 策略聯盟的主要目的與方式 專長互補型 資源分享型 產業標準創造型 採購力量結合型 擴大市場涵蓋型 供應鏈系統整合型
可分為下列六大類型。 專長互補型 資源分享型 產業標準創造型 採購力量結合型 擴大市場涵蓋型 供應鏈系統整合型 課本Page:133

25 委外與虛擬式組織 課本Page:135

26 虛擬式組織 虛擬式組織的特色 最優秀核心競爭能力的組合 提高各企業的彈性與資源利用率 機會主義者快速擷取市場的契機
虛擬式組織的特性 最優秀核心競爭能力的組合 提高各企業的彈性與資源利用率 機會主義者快速擷取市場的契機 虛擬式組織成敗在於不同企業夥伴間的互信合作,生命共同體。 課本Page:137

27 組織與價值網路 課本Page:138

28 資訊科技如何支援跨組織連結 資訊科技如何支援虛擬式組織或整個價值網路的連結與互動,其主要支援功能包括下列所謂的「5C」:
連結(Connection 溝通(Communication) 商務(Commerce) 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 社群(Community) 課本Page:138

29 圖4-8 資訊科技支援價值網路的5C 課本Page:139

30 圖4-9 資訊科技解釋代理成本影響組織架構圖 課本Page:141

31 圖4-13 資訊科技支援與改造組織流程的整體架構圖
課本Page:147

32 資訊科技支援與改造組織流程的整體架構圖 目前主要分析資訊科技影響組織流程的策略有下列幾個觀點: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企業經營模式轉型(Business Model Restructuring, BMR) 。 課本Page:147

33 資訊科技與全面品質管理 何謂TQM? 就是企業為了改善產品與作業流程的品質,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所進行一種全面性、持續不斷、漸進式的全面學習與改善的策略。 TQM強調主要的品質目標,包括: (1)無瑕疵的作業。 (2)進度上的掌握。 (3)降低產品發展的週期時間。 (4)降低成本等,這些不僅是所有員工的責任,也是一種長期的決心與承諾。 課本Page:148

34 資訊科技與企業流程再造 BPR的基本概念 即對企業流程徹底地重新思考或採革命性的、劇烈的、大幅度地重新設計,其目的在大幅度的改善品質、成本、速度及客戶服務等績效指標,其可對單一流程、數個流程或公司全面進行。 將十幾個步驟整合成一個步驟,以及把一、二十個報表整合成一個報表,這就是BPR的思考核心。 課本Page:149

35 企業e化對企業流程設計的衝擊 隨著網路經濟體系的到來及Internet等科技的普及,企業內部的價值鏈設計,也遭受到很大的衝擊及改變,如圖4-14。 課本Page:151

36 第五章 資訊管理的策略面觀點

37 圖5-1 組織主要的IT策略管理理論與其演進 課本Page:166

38 市場定位的觀點:波特的策略理論 波特利用三種理論來解釋與分析企業競爭優勢的壓力來源與主要策略的作法,其認為企業要達到競爭優勢必須: (1)有效的擊退來自市場的五大壓力。 (2)有效的強化本身內部價值鏈(Value-Chain)上的各個活動與活動間的整合。 (3)必須能形成成本領導、差異化與集中的三大競爭策略。 課本Page:167

39 波特的競爭力模式與IT 企業競爭的五大壓力來源:波特認為企業的生存受到下列五種壓力的威脅: 現存產業內的競爭對手 潛在的進入者 潛在的替代品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課本Page:167、168

40 波特的競爭力模式與IT 網路經濟體系下競爭力模式的演變
由於Internet所形成的全球化網路經濟體系,組織(尤其是EC廠商)所面對的五個壓力來源與特性亦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變化如下: 潛在進入者無所不在 賣方的議價能力 買方的議價能力 潛在替代品的壓力 產業內的競爭對手 課本Page:168、169

41 圖5-2 波特的價值鏈模式 課本Page:174

42 圖5-3 RBV的基本模式架構 課本Page:175

43 圖5-4 IT形成競爭優勢的主要條件 課本Page:178

44 圖5-5 IT開發環境的演變與對SIS存在的影響
課本Page:178

45 圖5-6 支援IT的互補性資產 課本Page:181

46 權變理論的觀點 核心能力理論 所謂的核心能力,指的是:在組織中少數幾種長期培養、居於產業領導的地位、對手難以模仿,並可與其他資產產生槓桿作用的一種綜效能力。 課本Page:183

47 表5-2 成功企業及其主要核心能力 課本Page:183

48 圖5-7 RBV的兩個演進DCT與網路型組織 課本Page:184

49 圖5-8 傳統與超競爭時代的產品生命週期 傳統的產品生命週期 超競爭時代的產品生命週期 時間 銷售量 課本Page:186

50 網路型組織為基礎的策略觀點 IT的投資要形成策略優勢要有下列三個思考重點: IS的投資必須要有策略性的思考 IS的投資要有權變的思考
50 課本Page:190

51 第六章 資訊管理的應用系統觀點

52 資訊系統的主要分類架構 企業具有不同的功能、面臨不同的問題、要支援不同的層級、要提供不同類型的資訊/知識。因此IS便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設計與呈現,其分類架構也會因此而不同。 IS主要分類可分為下列四種: 1.以支援的不同功能來分類 2.以支援的不同層級來分類 3.整合功能別與層次別的分類 4.以支援不同問題的結構性來分類 Page:

53 資訊系統的主要分類架構 Page:203

54 整合功能別與層次別的分類 Page:205

55 整合功能別與層次別的分類 企業四大基本類型資訊系統:TPS、MIS、DSS、ESS。 Page:205

56 交易處理系統與管理資訊系統 交易處理系統的系統架構 Page:208

57 交易處理系統與管理資訊系統 交易處理系統的特性 大部分為結構性高的基層操作性工作。 資料處理大部分為定時、例行性、重複性(Routine)。
輸出入大部分為細節的資料,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 需要高度的正確性、可靠性與安全性。 處理的資料量大必須提供快速的處理功能。 Page:208

58 交易處理系統與管理資訊系統 MIS的特性 支援中階管理階層的規劃與控制。 大部分為結構性、例行性問題的支援。 彈性不大。
不需複雜的決策運算模式。 需要交易處理系統提供資料。 MIS雖然極為傳統,但其對規劃與控制的支援,仍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管理工具。 Page:209

59 決策支援系統 DSS的系統架構 Page:210

60 決策支援系統 DSS的主要特性及與MIS比較 Page:213

61 決策支援系統 群組決策支援系統(Group DSS, GDSS)
指的是:支援散布各地的決策參與者來共同規劃、產生、組織、分析、評估、選擇、記錄各種決策問題與可行方案的一種決策支援系統。 Page:212

62 決策支援系統 Page:215

63 企業智慧:e化時代的決策支援系統 企業智慧的基本概念 何謂企業智慧
即企業利用快速、即時、整合的資訊科技,來蒐集、分析、企業外部環境的競爭資訊與內部經營的重要關鍵指標,來提供即時、多維度的資訊,以支援決策者的判斷,提升企業競爭能力的一種流程與資訊系統。 Page:216

64 企業智慧:e化時代的決策支援系統 企業智慧的IT架構 Page:218

65 高階主管支援資訊系統 ESS的基本概念 是指利用資訊科技來快速地蒐集、整合、分析企業內外的資訊,並以高度親和性的圖形介面呈現,以及向下探究(Drill Down)的功能來輔助高階主管瞭解外部的市場資訊,監督內部的關鍵指標,達到策略層次決策支援的目的,此項系統原本稱之為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IS),後來又結合了DSS的模式庫、OLAP等支援決策的功能,而合稱為ESS。 Page:218

66 高階主管支援資訊系統 ESS的主要特點 為高階主管的資訊需求特別設計 公司外部資訊的蒐集整合與分析
公司內部關鍵績效指標(KPI)的監督與分析 需有良好的繪圖功能與容易使用的輸入媒介 要有易用的建模與分析的DSS工具 要有向下挖掘(Drill Down)的功能 Page:219

67 高階主管支援資訊系統 Page:220

68 企業資訊系統的架構與平台的演進 Page:223

69 第六章 資訊管理的應用系統觀點 第二次大面授結束


Download ppt "第三章 資訊管理的環境與經濟面觀點 【第二次大面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