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学经典与现代人生 《边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学经典与现代人生 《边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学经典与现代人生 《边城》

2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 1902-1988)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原名沈岳焕,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30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3 关注点 A、“乡下人”的自我定位: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代知识分子” B、“砍头”意象分析:不同于鲁迅“看/被看”模式下的“砍头”事件

4 沈从文一生创作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5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6 《边城》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 写远古的、蛮荒时期的一些湘西的小说 以《边城》为代表的比较唯美的湘西世界的塑造
第三类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五四时期启蒙话语。在展现湘西世界的时候,沈从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了湘西存在着的愚昧、落后的景观 还有一类是很单纯的描写湘西世界中简单的、带着一种道义倾向的人的欲望的故事。 少量是写都市生活的

7 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作品主要塑造了独特的“湘西世界”。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

8 “湘西世界”包含的几种形态 A、远古的、蛮荒时期的湘西,比如《龙朱》等,这类小说带着一种野性的、原始的特色,体现出了作者对原始的力与美的向往。 B、比较唯美的湘西世界。《边城》、《长河》等作品。在这类作品里,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都是和谐相处的,人性的淳朴与风景的优美构成了一幅非常完整的乡村画卷, C、湘西存在着的愚昧、落后的景观。有《萧萧》、《丈夫》等。这也是成就比较高的一类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五四时期启蒙话语。 D、欲望化的湘西。有《月下小景》、《阿黑小史》等。这类作品很单纯的描写湘西世界中简单的、带着一种道义倾向的人的欲望的故事。

9 《边城》解读 1.《边城》的中的“风景” 作者凡是描写人,都是把人作为自然中的一部分来加以表现的;凡是来描写风景,都是把风景作为人类活动可以延伸的东西来进行描绘的。

10 1.《边城》中的“风景” A、风景何以成为风景?引进柄谷行人《日本文学现代性的起源》中的解释。 古代风景: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风景:崇高(人对自然的克服) B、风景与中国传统文人文化。 风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的外化—-王维的山水诗

11 1.《边城》中的“风景” C、《边城》与风景: 1)呼应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程式,回应民族审美心理。
2)人性化的自然,自然化的人性:凡是描写人,都是把 人作为自然中的一部分来加以表现的;凡是来描写风 景,都是把风景作为人类活动可以延伸的东西来进行 描绘的。 3)人文景观: 上层:船总顺顺,任侠仗义,道德完美 中层:家庭主妇,沉静安稳,知足内敛。 远离时代 硝烟的现代“桃花源”的形成 下层:妓女,“道亦有道”

12 湘西人家

13 《边城》: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边城》要在讲故事之前进行大段的描写风景?你认为它有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样的考虑在里面?
第二个问题: 298页上面,老船夫内心的一种疙瘩,隐隐体会到一种悲哀——“因为害怕而勉强地笑了”。这个地方,是整个小说里故事发生转折的地方。老船夫为什么会这么想,他这么想对于整个小说来讲有什么样的意义? 最后一个问题:怎么样来理解《边城》的悲剧性?《边城》里找不到明显的一个坏人,也找不到明显的矛盾冲突。那为什么最后还是一个悲剧?

14 2.《边城》的“命运”观念 自在的生命与自为的生命 自在的生命(传统性,无为而治,顺应天命) 自为的生命(现代性,个人主义,进步论)
沈从文的创作对五四以来的建立在现代性基础上的“生命”观念的反省 人际交往观念:基本上弃绝了利益的一种纯粹的人际关系;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建立在某种感情的联系之上的

15 3.《边城》的悲剧内涵 “社会悲剧” “性格悲剧” 1)邻里之情:顺顺——老船夫——杨马兵 2)伦理之情: 老船夫——翠翠母亲
顺顺——大老,二老 大老――二老 3) 重点:爱情 母亲一代的爱情(责任与自由的矛盾) 翠翠的爱情:大老(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二老(对碾坊的放弃,对世俗利益的放弃) “命运悲剧”:《边城》还没有完全到人类性的高度

16 老船夫的悲哀 不完全认同自然的无为的人生观,希望翠翠走出母亲的悲剧,有干涉的一面 湘西世界的特质,不完全采取现代性的自为的观念
处在历史变动时期个人“命运抉择”的艰难


Download ppt "文学经典与现代人生 《边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