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三毛及其作品 诸明远
2
主要作家 (一)三毛 (原名陈平,1943—1991)
3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mào)平。 三毛相册(19张) 1946年,因为觉得“懋” 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954年,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学习。 1955年,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年,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腹自杀获救。 1962年,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 1967年,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 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人生年表
4
1968年,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湾,任教於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年,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年,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年,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年,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5
1982年,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
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三毛的书(4张)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绕颈窒息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6
《我的快乐天堂》 《高原的百合花》 《亲爱的三毛》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作品 《倾城》 《温柔的夜》 《哭泣的骆驼》 《梦里花落知多少》 《雨季不再来》 《撒哈拉的故事》 《送你一匹马》 《背影》 《我的宝贝》 《闹学记》 《万水千山走遍》 《稻草人手记》 《随想》 《谈心》 文集 《我的快乐天堂》 《高原的百合花》 《亲爱的三毛》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7
其他 作品 剧本:《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诗:《朋友》 音乐专辑(填词):《回声》 其他 作品
8
三毛的歌 1、《说时依旧》,林慧萍演唱,收于专辑《说时依旧》歌林唱片,1990年9月
1、《说时依旧》,林慧萍演唱,收于专辑《说时依旧》歌林唱片,1990年9月 2、《橄榄树》,齐豫演唱,收于专辑《橄榄树》新格唱片,1979年12月 3、《轨外》、《谜》、《七点钟》、《飞》、《晓梦蝴蝶》、《沙漠》、《今世》、《孀》、《说给自己听》、《远方》、《梦田》,齐豫、潘越云演唱,收于专辑《回声-三毛作品15号》滚石公司,1985年 4、《一条日光大道》,齐豫演唱,收录于专辑《天使之诗》中。 5、《活泼的台北》
9
写给三毛的歌 1、罗大佑写给三毛的《追梦人》凤飞飞演唱,出自专辑:《告别的年代-情歌专辑》 2、罗大佑写给三毛的《滚滚红尘》罗大佑演唱,
1、罗大佑写给三毛的《追梦人》凤飞飞演唱,出自专辑:《告别的年代-情歌专辑》 2、罗大佑写给三毛的《滚滚红尘》罗大佑演唱, 3、腾格尔写给三毛的《三毛》腾格尔演唱,出自专辑《草原情唱》 4、眭澔平写给三毛的《蒲公英的哭泣-给三毛》、《三毛你快乐吗?(毛 最后的声音)》眭澔平演唱 5、轻音乐《橄榄树》、《滚滚红尘》、《红色的沙漠》、《惊梦三十年》、《哭泣的骆驼》、《流动的是沙漠》、《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东方女子》、《万水千山走遍》、《忘不了的三毛》、《温柔的夜》、《西风不相识》、《雨季不再来》出自文学音乐专辑《撒哈拉的故事》 写给三毛的歌
10
3 1 2
12
1 2
15
三毛的散文
16
1.“雨季”阶段 以《雨季不再来》中的早期作品为主,如《惑》《秋恋》《月河》等,带有青春期的迷惘、忧郁,甚至不无病态的心理投影。 “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它的确是一个过去的我,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二毛。”
17
2.“撒哈拉”阶段 《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形成“撒哈拉”与“加纳利”两大异国风情故事系列。充满浪漫洒脱、乐观豁达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3.“梦里花落”阶段 《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以追忆荷西和书写亲情为主要内容。 4.“万水千山”阶段 《我的宝贝》《闹学记》。风格向活泼风趣转化。
18
5.“滚滚红尘”阶段 沈韶华与章能才生逢乱世的生离死别。 昭示了个人在滚滚红尘中无法抗拒命运之轮的无情碾轧,弥漫着对人生无奈与悲哀的情绪。
19
作品特点 1.自叙色彩。 “我的文章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我写的都是记录性的,我只写自己的故事”。
“我”——潇洒浪漫,机智风趣,充满好奇,渴望冒险,不无任性。 完全不带一丝说教的成分。
20
自由而真实的抒写 三毛在散文创作中坚持抒写自我生活的方向,她有意疏离那司空见惯的政治诉求,摄取的全是自己从流浪到回归的五光十色的人生际遇和心灵悸动。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白手成家》172页.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 她追求“顺其自然”、“自由自在地写”,特别推崇孔夫子的“游于艺”,她认为“不能游的工作,做起来吃力,不能游的书本,也就不去念了”。(《送你一匹马·梦里不知身是客》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21
2.女性意识和自我意识。 塑造了女性流浪者的主体形象——主动地行走于世间,去认识世界。 充溢着女性的个性自由意识。 “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意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 《大胡子和我》:“我们虽然结了婚,但是我们都不承认有另一半,我是我,他是他。”
22
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共享,事实上也很难分享这绝对个人的珍宝……
——《黄昏的故事》 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方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怎么想便无足轻重了。 ——《荒山之夜》
23
3.博爱精神和悲悯情怀。 《搭车客》:“那一只只与我握过的手,那一朵朵与我交换过的粲然微笑,那一句句平淡的对话,我如何能够像风吹拂过衣裙似的,把这些人淡淡的吹散,漠然的忘记?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
24
三毛作品的主题 生命的本性:真性情 生命本真的追寻:自由 生命的底蕴:爱
25
生命的本性:真性情 纵观三毛一生起落,她始终是一个秉持真性情之人,一生亦执着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三毛少年时代因受老师侮辱而退学在家,虽心情烟雨凄迷,可对文学绘画等艺术的挚爱却有增无减;长大后几次情殇,始终坚持“我不能放弃赤子之心。” 谈到为人处事,步人中年,顿悟前半生辗转经历中重重叠叠的积累, 三毛告诉自己,不论走到哪里, 不分性别年龄国籍季节宗教场合,都要做一个有“牛仔裤精神” 的人, 一个真诚的人。回台后应酬电话多的使三毛无暇写作思考, 曾在文中坦言这是打扰了她的生活。父亲怕她得罪人,让她改写。她却不愿为讨好父亲改变自己,执拗的“真诚的面对读者,流畅的叙说自己。” 三毛就是这么坦荡率真任性,从不愿虚与委蛇, 在娓娓述说斑斓多姿的异国风情和人生故事时不加任何掩饰的宣泄着自己的哭笑爱憎。正如三毛那张不施粉黛明净素朗的脸。 她在《一生的战役》中写道:“只需写心里诚实的情感, 写在自己心里受到感动的生活和人物。那就是我。” 在物欲横流真情巧饰的滚滚红尘中,不论为人为文,三毛这种真性情弥足珍贵。
26
生命本真的追寻:自由 她总在追寻那遥不可及的精神家园, 执迷不悔的流浪远方。
三毛特别喜欢道家的“万物作而不辞焉”,迷恋中国传统文化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田园意境,这也许是存在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自然情节在其心源中的根深蒂固。三毛纵情自然山水,似乎总有一种前世今生的归乡之感。荒凉寂寞的撒哈拉因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矫饰,成了她追求生命自在本性的精神乐园。 对自由的执著, 对生命和谐而完美的向往, 以及她深切意识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难以契合,她说极喜欢孤独和寂寞, 因为那象征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27
台湾著名作家司马中原对三毛的评价 “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 处处是无声的歌吟⋯ ⋯被文明捆绑的人,大多习惯于世俗的烦琐, 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 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象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勇气的。”
28
生命的底蕴:爱 三毛是一个可以为爱而生,亦可以为爱而死的性情女子。三毛说过她的写作生活就是她的爱情生活。她的一切作品都是一个女人真实的经历。
爱情让三毛再次灵思泉涌,她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等许多精彩的篇章。爱情也改变了三毛的性情,她变得乐观开朗洒脱勇敢而坚毅,她从那朵自恋的水仙中解脱出来而放眼自然世界和人类, 她爱一切美的人事景物。 三毛作品中更有如梦似幻的海市蜃楼,那铺彩馏金变化万千的大漠奇景,这些迥异于现代人生活场景的异域风光,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给人极大的美的享受。那些被现代文明视为愚昧荒蛮的民族在三毛笔下亦充满了一种单纯而质朴的原始人情风俗美。她让读者从新奇的惊讶中感受当地人生命力的强韧。 三毛还善于从平凡的琐事中用她清亮的眼睛发现日常生活的美, 沙漠中简陋的棚屋被她从拾荒中捡来的废品改头换面后成了“沙漠中最美的宫殿”,条件恶劣物质贫乏的大漠, 她居然开起了“中国饭店”, 吃“春雨”. “鲍鱼翅”, “嫩笋炒冬菇” 一道道美味征服了荷西还有他的朋友们 这其间充溢着的是她浓浓的爱意,宽容理解以及富有魅力的东方智慧
29
超越爱情的爱 —— 人间大爱 三毛说, 我不爱景,我爱人。
她并非不爱景, 只是更爱生活在那方土地上的人而已。三毛用自己的真情捧出一颗善良真诚仁慈的爱心。她爱人,就给人以尊严,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三毛的博爱似一个温暖的光源,辐射给了她周围的每一个人。 对父母亲人的怀恋牵挂愧疚还有小草报春晖的情感时常在她的作品中流淌。 香港的黄南翔评三毛时说: “在她的真性情中, 体现的最鲜明的就是爱,她爱天地间的一切,爱身边每一位朋友, 爱得深时常常掩不住笑和泪,在公共场合也如此。” 这该是对三毛那颗拳拳之心最精当的理解了吧。
30
三毛的风格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31
三毛的风格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边看守着每一脚步是否踏稳。 事实上,三毛的作品,特别是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便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 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彷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然而,自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却一下子「黑暗」起来,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无尽的悲伤,这时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个哀伤过客的形像。
32
评价 三毛的自我评价 亲人朋友的评价 作家对三毛的评价
33
三毛说三毛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三毛是一个最简单、通俗的名字……我要自己很平凡,同时,我也连带表明我的口袋只有三毛钱。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我做任何事都是用生命去做。 我喜欢的男性素质中,智慧应该占第一位。可是在另外几方面我的要求绝对严格,那就是道德和勇气。 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三毛说三毛
34
人物评价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父亲陈嗣庆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三毛母亲缪进兰 有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的最高表现,她既能升华出这样的情感,就表示她有这样的层次,这比起很多作家,我觉得她在灵性上要高出很多。 ———演员胡茵梦
35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作家梁羽生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作家司马中原
36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贾平凹
37
别了,三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