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附錄一2 登樓賦 王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附錄一2 登樓賦 王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附錄一2 登樓賦 王粲

2 作者 1蔡邕 字伯喈,博學多才,後董卓專政, 累遷為左中郎將,卓死,被王允所 捕,死於獄中。 2掾(ㄩㄢˋ) 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
 字伯喈,博學多才,後董卓專政,  累遷為左中郎將,卓死,被王允所  捕,死於獄中。 2掾(ㄩㄢˋ)  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

3 3建安七子  曹丕典論論文中提出此七人後,他  們便成為當時文壇的代表性文人,  也可以說是以曹操父子為中心形成  的文學集團,他們的詩歌充實剛  健,更形成所謂的「建安風骨」。

4 4七子之冠(ㄍㄨㄢ)冕 劉勰文心雕龍才略謂王粲:「文多 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 子之冠冕乎。」 少有瑕疵或累贅之處,若讀他的詩
 劉勰文心雕龍才略謂王粲:「文多  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  子之冠冕乎。」  意為王粲各方面皆擅長專精,文辭  少有瑕疵或累贅之處,若讀他的詩  賦作品,可說是建安七子之首。

5 王粲軼事 比喻熱情款待賓客 1.蔡邕倒屣相迎 漢獻帝西遷,王粲家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為當時文壇領袖,在朝廷位尊權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他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倒穿著鞋子就急忙出去迎接。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非凡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裡的書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給他。」

6 2.驚人的記憶力 王粲跟人一起閱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說:「你能夠背誦出來嗎?」王粲說:「能。」於是大家讓他背對著碑文背誦,一字不差。
曾看人下圍棋,棋局亂了,王粲替他們恢復原來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頭巾蓋住棋局,讓他用另一副棋擺棋局。用來互相比較,一子不差。他的記憶力就是這樣的好。

7 3.好聽驢鳴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已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傷逝第一則】

8 1王粲避亂投依劉表,應超過十五年之久。劉表幼時曾師王粲之祖父王暢,他們有此淵,這或許是王粲避亂而投依劉表之由。
       王粲投依劉表 1王粲避亂投依劉表,應超過十五年之久。劉表幼時曾師王粲之祖父王暢,他們有此淵,這或許是王粲避亂而投依劉表之由。 2粲依劉表期間,由於劉表以貌取人,故粲不為重。→

9 王粲未受劉表重用之因 (劉)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ㄊㄨㄛ,簡易也 。太醜、氣質柔弱又不拘小節 】,不甚重之。
(1)《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劉)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ㄊㄨㄛ,簡易也   。太醜、氣質柔弱又不拘小節 】,不甚重之。 (2)張華《博物志》卷四:  劉表有女。表愛粲才,欲以妻之,嫌其形陋周率  ,乃謂曰:「君才過人,而體貌非女婿才。 」 (3)《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注引《博物記》    :初,王粲與族兄凱俱避地荊州,劉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

10 3其時劉備亦依於劉表,深得劉表之倚重,且有漢室宗親之誼,故視之如手足,尤其劉表嫡長子劉琦對劉備敬之如父,因此王粲不免有不遇之感。
4而時人動輒以四世三公推崇袁紹,且袁紹又擁有河北一帶基業之資,王粲或許自思也是四世三公豪閥之後,何以竟流落異鄉寄人籬下?原冀參贊劉表,有以施為,反不為所重。

11 5故不免有失落之慨,這種悲情、孤憤、離愁、不遇、無助,失落種種的思緒與感懷,無以宣洩,於是發之於辭賦,故成其絕妙之文,這也許是詩文「窮而後工」的道理。

12 諸家評論王粲 1曹丕〈與吳質書〉: 「仲宣獨自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2曹丕〈典論.論文〉:
 「仲宣獨自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2曹丕〈典論.論文〉: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雖張(衡)蔡(邕)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

13 「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植)、劉(楨)間,別構一體。方陳思(曹植)不足,比魏文(曹丕)有餘。」
3曹植〈與楊德祖書〉:  「昔仲宣獨步於漢南。」 4鍾嶸《詩品.魏侍中王粲》:  「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植)、劉(楨)間,別構一體。方陳思(曹植)不足,比魏文(曹丕)有餘。」 列為上品

14 題解 1昭明文選 a原名:【 】 b編者:南朝梁昭明太子【 】 c價值:為我國現存最早的 【 】,四庫全書總目列為 【 】總集之首。
a原名:【  】 b編者:南朝梁昭明太子【  】 c價值:為我國現存最早的 【    】,四庫全書總目列為 【  】總集之首。 文選 蕭統 詩文總集 集部

15 d內容:選錄【 】至【 】 的詩文。包括詩、賦、 文、書、論等三十七類, 按時代編排。原為三十 卷,後【 】析為六 十卷。
d內容:選錄【  】至【  】     的詩文。包括詩、賦、     文、書、論等三十七類,     按時代編排。原為三十     卷,後【  】析為六     十卷。 先秦 齊梁 李善

16 e選文標準: 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 藻】。經、子的著作一律不選, 史書只選錄論、贊。→
 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  藻】。經、子的著作一律不選,  史書只選錄論、贊。→

17 f注本:  以唐.李善為之注,注釋音訓最  詳盡,最是善本。  開元時,又有五臣注。南宋以  後,取【李善】和五臣注合刻,  稱【六臣】注文選。  今版本為<六臣文選注>&。

18 課文 1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交代登樓目的-銷憂 2挾清漳之通浦兮,… ,西接昭丘 a挾清漳之通浦兮:
 開門見山點題,  交代登樓目的-銷憂 2挾清漳之通浦兮,… ,西接昭丘 a挾清漳之通浦兮: 此言城樓所在之地,正臨於漳水別支 之上,宛如挾帶著潔淨的漳水一般。→

19 此言城樓修築在曲折的沮水邊上, 宛如倚長洲而立。 表示這座樓所在的方位,且顯出景 色之遼闊、氣勢之盛大,地靈人 傑。 b倚曲沮之長洲
 此言城樓修築在曲折的沮水邊上,  宛如倚長洲而立。 C用「挾、倚、背、臨、彌、接」,  表示這座樓所在的方位,且顯出景 色之遼闊、氣勢之盛大,地靈人 傑。

20 的嚮慕。 以美景反襯心憂。 d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藉范蠡、昭王暗示自己對明君賢臣
 藉范蠡、昭王暗示自己對明君賢臣  的嚮慕。 3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意謂異鄉再美,終不如故鄉可親。  以美景反襯心憂。  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悠悠涉長  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  物,焉得不速老。 」

21 第一段 段落大意: 寫登樓遠眺,美景而引發故鄉之思。 1韻腳:憂、仇、洲、流、丘、疇、     留    屬廣韻下平聲尤韻 2為銷憂→→登樓→→四望→→  荊州信美而非吾土→→思鄉(憂)

22 意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心戀故土 極目眺望,故鄉為荊山所蔽,終不 復見。 4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思念北方的故鄉。 意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心戀故土 5平原遠而極目兮 ,蔽荊山之高岑 。 極目眺望,故鄉為荊山所蔽,終不 復見。

23 8《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 6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路長而川深,歸途遙遠而艱難。
 路長而川深,歸途遙遠而艱難。 7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感嘆有鄉歸不得的悲哀。 8《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  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  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以孔子喻自己,以見思歸之情。

24 引 用 1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 2鍾儀幽而楚奏兮
引  用 1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 語出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鍾儀幽而楚奏兮 出自左傳成公七年及九年。楚人鍾儀身陷囹圄,囚禁在晉國,撫琴仍演奏楚國的樂曲。

25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越人莊舄仕宦楚國,官位顯達,可病中還操著鄉音。
3莊舄顯而越吟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越人莊舄仕宦楚國,官位顯達,可病中還操著鄉音。 4俟河清其未極 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26 5懼匏瓜之徒懸兮, 出自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6畏井渫之莫食 語出周易井象:「井渫不食,為我心惻」

27 不論際遇通達(莊舄)或者困厄(孔子、鍾儀),思鄉之情並無二
Q:第二段使用了三個典故,孔子困  於陳、鍾儀幽於晉、莊舄顯於楚,  請問作者主要想表達什麼? A:  不論際遇通達(莊舄)或者困厄(孔子、鍾儀),思鄉之情並無二  致。

28 第二段段落大意:  承前段末二句,進一步申論淪落異鄉的原因與無奈。 1韻腳:今、任、襟、岑、深、禁、音、吟、心→           屬廣韻下平聲侵韻

29 2十二年客居異鄉 →→北望故鄉 →→為荊山所蔽 →→為迥路大河所阻 →→引用孔子、鍾儀、莊舄的思 歸為例以證人情同於懷土, 不因窮達而異心

30 藉昏暗慌亂的景象暗示心境的苦 悶悲涼。 10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愁苦之境。 原野闃無人影,只有征夫而已。
9風蕭瑟而並興兮,… ,征夫行而未息  原野闃無人影,只有征夫而已。 藉昏暗慌亂的景象暗示心境的苦  悶悲涼。 10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謂憂煩的心緒因外物的觸發而陷入  愁苦之境。

31 登樓不僅無法銷憂,反而添憂 顯示愁緒的糾結難解。 11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12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登樓不僅無法銷憂,反而添憂 12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傍晚的情緒延續至夜半而失眠,  顯示愁緒的糾結難解。

32 第三段段落大意:  更進一層,抒寫亂世中懷才不  遇的苦悶及返鄉無望的悲涼。 1韻腳:極、力、食、匿、色、     翼、息、惻、臆、側           屬廣韻入聲職韻

33 2希冀天下清平  →→馳騁才力  →→然河清未極  →→氣交憤於胸臆  →→夜半輾轉反側,悵恨不已

34 課文賞析 1登樓賦寫思鄉之情、憫亂之慨,  有生不逢時之嘆,時光易逝之  感,其景蕭瑟疏曠,其情淒惻哀  惋,全文迴蕩著一股悲涼之氣。  →

35 課文賞析 2這篇作品中,王粲以深刻的人生  體驗和卓越的藝術表現,對懷鄉  主題進行了深入的開拓。這與他  在動亂不寧的時代中坎坷不遇、  異鄉飄零的身世遭際,有密切關  係。

36 3以「憂」字貫穿全篇。  開頭寫希望以登樓借覽勝以「銷憂  」,結尾寫下樓卻「氣交憤於胸臆  」,前後呼應,首尾相連。 4王粲所「憂」者為何? 有家難歸 懷才不遇 河清無期

37 a首先,是懷土思歸的強烈願望與 久淹異地有家難歸的深切痛苦。 b其次,是抱負不展、懷才不遇的 一己之悲與遭逢亂世、河清未極 的家國之痛。
王粲的高樓客情主要由幾個方面構成: a首先,是懷土思歸的強烈願望與  久淹異地有家難歸的深切痛苦。 b其次,是抱負不展、懷才不遇的  一己之悲與遭逢亂世、河清未極  的家國之痛。

38 c王粲登樓賦中的飄零之嘆,將才力不騁、異鄉淪落的一己之悲與河清未極、王道未施的社稷之憂聯繫在一起。
d在懷鄉之思中,包蘊著憂國之情;在個人的回家之念中,渾融著關懷天下的博大情感。→

39 e作為第一篇登樓懷鄉之作,中國傳統的懷鄉文學中所固有的濃烈厚重的憂患意識和深沉博大的人文品格,被王粲從一個特殊的視角點化而得到了集中的表現。

40 課文賞析 5全賦在三個段落中都有景物描寫,在情和景的組合交融方式上循著「景──情──景──情──景──情」程序,把情、景緊緊地交織在一起,寫景的成分較多,在景物的刻畫上仍留有漢賦鋪張的痕跡。→

41 6第三段寫昏暗悲涼的日暮之景。西  沉的落日,蕭瑟的秋風,慘慘無色  的天空,求群狂顧的野獸,相鳴舉  翼的飛鳥,交繪成一幅蒼茫昏暗、  淒慘悲涼的秋日暮色圖,從而有力  地渲染了王粲無法排遣的憂思。

42 7王粲登樓成了典故 文人常以此抒寫自己登樓憂時  感國之情、羈旅漂泊之感、有  志難伸之嘆。 鄭光祖有雜劇《醉思鄉王粲登樓》

43 綜論 登樓賦屬於騷體賦,以六言、七言為主,多帶有「兮」字尾,形式上似楚辭﹙離騷﹚,故稱此體為「騷體」。就其篇幅內容而言屬於「抒情小賦」,其用韻方式為二句一韻,一段一轉韻。整體布局自登樓遠望,進而抒懷,風格慷慨悲涼。

44 〈登樓賦〉情感結構示意圖 登臨- 觀望-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
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 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 丘,華實敝野,黍稷盈疇。

45 見- 不見- 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 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 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46 情境的 覺知- 感傷-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唯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氣交憤於胸臆兮,悵盤桓以反側。

47 〈登樓賦〉在文學史的地位 1登樓賦是中國文學中最早以登樓為題,抒寫懷鄉之情的詩賦。
2登樓之舉,源於登高之習。登高是一個由小空間向大空間的伸張與亢進,是人類精神力量的一種大幅度提升。所以登高絕不是一種簡單的行為,而映射著人類的文化心理。

48 3在漢代,登高能賦是士大夫的一  個人格要求。在這種集體無意識  心理的作用下,登高賦詩,成為  古代文人士子的一種風氣,登高  之作遂形成中國文學中的一片重  要風景。

49 4他在荊州淹留十餘年,一直鬱鬱  不得志。在歲月的流逝中,他時  常自我品嘗寂寞的煎熬。滿懷痛  苦,他登上麥城城樓(今湖北當  陽東南)。「登茲樓以四望兮,  聊暇日以銷憂」,王粲是從苦難  的現實中抽身而出,登臨高樓。

50 5在高樓上,他騁目四望,為的是「銷憂」──實質是為了安頓充滿匱乏的、騷亂的生命。所以王粲的懷鄉,就決不僅僅局限於懷鄉的本身,而交織著極複雜極豐富的情感內涵。

51


Download ppt "附錄一2 登樓賦 王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