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一、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二、低纬度气候 三、中纬度气候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二、低纬度气候 三、中纬度气候
2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世界各地区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几乎找不出两个地方的气候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从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的基本特点来分析,可以舍其小异,取其大同,把全世界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和气候型。 世界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然后分低、中、高纬度带扼要说明各气候型的气候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还有高地气候同。
3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最早古希腊学者亚理斯多德(Aristotle)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把地球上分为五个气候带,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天文气候带。
4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他首先把全球气候分为五个气候带(A、B、C、D、E),其中A、C、D、E带为湿润气候,B带为干旱气候,各带之中又划分为若干气候型。(注意P201表7-1)
5
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斯查勒认为影响人类活动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气温和降水,这二者在气团的性质、锋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他首先根据气团源地、分布、锋的位置和它们季节变化将全球气候分成三大带:低纬度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和高纬度气候带。再按照桑斯维特(C.Warren Thorntwaite)计算可能蒸散量(或称需水量Ep)和水分平衡的方法,用午总可能蒸散量(Ep),土壤缺水量(D),土壤储水量(S)和土壤多余水量(月)等项来确定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界限(见图7-5),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气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副型,高地气候则另列一类。
7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一)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
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这是十分牵强的,实际上气候的干燥程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联并不那末简单。再者,干燥气候并不能与A、C、D、E等四带相提并论,后者是按照温度来分带的,大体上具有与纬线相平行的地带性。而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几种原因:有的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有的是因为处于信风带的背风面,受不到海风的影响(如热带沙漠);有的是因处在冷流海岸,逆温现象严重(如热带大陆西岸沙漠);有的是地处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如温带沙漠)。这些干燥气候在A、C、D几个气候带内都可出现。各种干燥气候的干燥程度虽然相似,但其昼夜长短、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和其他天气条件并不相同,因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带而异。因此,干燥气候只能作为A、C、D带内的一种气候型,并不能单独列为一个气候带。
8
(二)关于高度因素的问题 柯本在进行气候分类时只注意气温和降水量数值的比较,忽视了高地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性的差异。在柯本世界气候分类图上,除A类和E类气候完全适合纬度带原则外,其余的气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带状分布。例如,在图7-3中我国黄河下游、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云贵高原和印度德干高原等地都属于Cwa类,这样就把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不同纬度带的季风气候混为一谈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9
(三)斯查勒的气候分类法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在应用动力气候进行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是不容忽视的。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把我国的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北美东部的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等同起来,又把我国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与非洲、南美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等同起来,这都是不妥当的:就全世界范围的气候分类来讲,中国部分应分别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中纬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和高地气候等几个气候类型。对于印度和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原斯查勒气候分类图中的第3类应改为热带季风气候型。
10
四、周氏(常用)气候分类 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将世界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四大区,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类和气候型 。 分析着眼点; 1、天文气候 2、大气环流 3、海陆分布及热力差异 4、洋流 5、特殊地形
12
分布规律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规律一: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海区为中心,反气 旋型大洋环流。 规律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世界洋流模式图 规律一: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海区为中心,反气 旋型大洋环流。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规律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气旋型大洋环流。 规律三:40o附近海区,形成 环绕全球的西风漂 流。
13
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模式图 太平洋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15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气流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由于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0毫米以上。
16
一、赤道多雨气候 赤道多雨气候位于赤道区域和赤道的两侧,大约向南、向北伸展到纬度5°-10°左右,各地的宽窄不一,它是在赤道低压带中形成的。在赤道低压带中,水平的风力很小,南北两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这一带海洋面积宽广,陆地面积小,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大,一年有两次受到太阳直射,全年昼夜长短差别小,基本上昼夜平分。这类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流域、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与大洋洲间的从苏门答腊岛到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一带,其主要气候特征如下:
18
二、热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南北纬10°一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加勒比海中诸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的沿岸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地带等。这里长时期受信风影响,正当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Tm,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对比不显著,所以没有热带季风现象,其主要气候特征如下:
20
三、热带干湿季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出现在热带多雨气候区的外围,纬度位置一般在5°_15°左右,也有伸达25°左右的,主要分布在上述纬度的中美、南美和非洲。由于一年中赤道低压槽的南北移动(图7--12),一年中有干、湿季的区别。其主要气候特征如下:
22
四、热带季风气候 在热带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特别是在我国的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表现如下:
24
五、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带以及信风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在南北半球各约以回归线为中心南北伸展,平均位置约在纬度15°_25°间。因干旱程度和气候特征不同,可分三种亚型:5a热带干旱气候型、5b热带西岸多雾干旱气候型和5°热带半干旱气候型。 (一)热带干旱气候型5a 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西、南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些地方具有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的控制,又当信风带的背风海岸,是热带大陆气团的源地,离赤道低压槽和极锋都很远。在沿岸地带亦因冷洋流的影响,空气稳定,雨量也极为稀少,荒漠面积一直延伸到海岸地带。这里的气候特点如下:
25
1.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在北非的阿斯旺经常是连续多年无雨;在南美智利北部的阿里卡,在连续17年中仅下过三次可以量出雨量的阵雨,三次总量仅0
1.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在北非的阿斯旺经常是连续多年无雨;在南美智利北部的阿里卡,在连续17年中仅下过三次可以量出雨量的阵雨,三次总量仅0.51毫米;又如智利的伊基克曾经连续4年无雨,但在第五年的一次阵雨中就降了15毫米的雨,在另一年伊基克有一次阵雨竟降了G3.5毫米的雨。由此可见热带干旱气候区中的降水量极少,而变率却极大,在全年世界雨量变率图(图7-14)上,其年雨量变率皆在40%以上,在这里所谓多年的平均降水量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一般讲来在这种地方年降水量小于125毫米。降水性质多属暴发性的阵雨,雨时极短而强度大,往往引起水土流失,冲刷成灾,对农业并无好处。
26
(二)热带西岸多雾干旱气候型5b 在热带大陆西岸,有冷流经过的海滨地带如图7-16所示,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冷流、南美的秘鲁冷流、北非的加那利冷流和南非的本格拉冷流的沿岸地带,纬度在20°一30°附近,个别地区可伸至10°左右,出现一种热带多雾干旱气候。这里降水量极为稀少,如非洲的诺洛斯港(图7-17)年降水量仅58.4毫米,南美秘鲁的卡亚俄年降水量仅30.5毫米,比热带内陆干旱气候区的降水量还要少。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位于副热带高气压的东部边缘,盛行着下沉气流,再加上冷流的影响,使空气下层气温减低,有明显的逆温现象,空气层结稳定,所以多雾而少雨,如非洲西南部的斯瓦科普蒙德一年中有150天以上的雾日。
28
(三)热带半干旱气候5c 在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为热带半干旱气候。热带半干旱气候有一短暂雨季,年雨量比干旱气候较多。一般讲来,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年雨量小于250毫米,而热带半干旱气候区的年雨量却介于 毫米,它是干旱气候和湿润气候间的过渡地带。它的雨季出现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如北非的凯斯(图7-18),在5-10月,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时,因赤道低响,使得本带气候更加错综复杂。
29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六、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六、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位于热带干旱气候的向较高纬度的一侧,约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出现在北非、近东(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澳大利亚南部、阿根廷(潘帕和巴塔哥尼亚)以及南非部分地区。它也是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信风带背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因干旱程度不同可分副热带干旱气候(6a)与副热带半干早气候(6b)。
31
※副热带干旱气候6a 副热带干旱气候是热带干旱气候的延伸,它亦具有少雨、少云、日照强、气温高、蒸发盛等特点。但由于纬度位置稍高,与热带干早气候相比有以下两点差异: 1.凉季气温较低,年较差比热带沙漠大:副热带干早气候区在盛夏期间烈日高照,又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其酷热程度与热带沙漠相似,如美国西部干旱区亚利桑那州的尤马,曾经出现连续80天(只有一天例外)白昼最高气温在38℃以上,最热月乎均气温达33℃(见图7-19)。但因凉季正勺: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有时又有源自高纬度的极地大陆气团侵入,1月份个别日子的最低气温可降至0℃以下(见图7-20)。1月平均气温为13℃,气温年较差达20℃,比热带沙漠为大。 2.凉季有气旋雨,土壤蓄水量比热带沙漠大:在凉季温带气旋路径偏南时,这里有少量的气旋雨,在8月份当热带海洋气团侵入时,有少量的对流雨。
32
七、副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副热带大陆东岸。约以纬度30°为中心向南向北各伸5°左右,它是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它是在副热带季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这里的气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33
八、副热带湿润气候 东亚大陆因海陆热力对比显著,所以季风发达,形成特殊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在北美大陆东岸美国25°_35°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岸都盛行副热带湿润气候。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陆东岸)来讲,它们和东业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的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这里气候特点与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行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别。
34
九、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 在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一40°之间的地带,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南美智利中部海岸、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这里是热带半干早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间的过渡地带。这里的气候特征和相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副热带季风气候及副热带湿润气候有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
36
十、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约以50°纬度为中心向南、向北伸展10°左右。在欧洲占据的面积很广,包括英国、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等,在北美则分布在太平洋海岸的阿拉斯加南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等。在南半球则分布在南美40-60°S两岸,澳大利亚的东南角,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1.终年盛行西风,受温带海洋气团控制,冬暖夏凉,年较差小:这一带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最冷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上,像爱尔兰和法国沿海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能达到7℃以上。例如,法国的布勒斯特(48.25°N),最冷月平均气温为7.2℃(图7-28)。夏季,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下,如布勒斯特为18.3℃,气温年较差为11.1℃,和同纬度其他大陆性气候地区比较起来则显得很小(对比图7-28、29)。就一般情况而论,这类气候的年较差约在6-14℃之间。
37
2.气旋多,全年湿润有雨,冬雨较多:这里正当温带锋面气旋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丰沛。这种气旋从长距离的洋面而来,多半已进入锢囚阶段,云和降水区相当宽广,特别是冬季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强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中所占比例稍大,夏季因受副热带高压北移影响,气旋活动较少,因此夏雨相对来讲比较少。全年没有干季,相对湿度比较大。土壤储水量高,在平原地带年降水量一般在 毫米左右,在迎风坡山地如挪威沿海山地,阿拉斯加山地和智利沿海山地的西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38
十一、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纬度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的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分,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的一部分远东地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39
十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对比图7-30和32),但是在风向、风力上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有明显的季变。从成因上讲,它的冬季寒冷少雨不是由于大陆季风的作用,而是由于从海洋吹来的西风入陆已深,经过大陆变性作用,气温不像温带海洋气候那样暖和。空气湿度已大大减小,所以虽有锋面气旋经过,但冬雨也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那样多,但比温带季风气候的冬雨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40
十三、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温带干旱气候和半干旱气候区包括温带的草原和荒漠,在北半球占有广大的面积,分布在35°-50°N的亚洲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这里因位居大陆中心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的影响,终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十分干燥。夏季在其南部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日射强,且又得不到海风调剂,在大陆强烈增温的作用下,形成浅热低压,成为热带大陆气团的夏季源地。冬季在其北部因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大陆强烈冷却,形成冷高压,又成为极地大陆气团的冬季源地。亚洲大陆由于面积辽阔,东西向延伸范围更广,再加上西藏高原的屏障作用,所以中纬度干旱气候区面积很大,
41
有:西南亚干旱气候区,苏联的中亚干旱气候区,我国的西北干旱气候区等。北美大陆面积较小,中纬度干早气候分布在美国西部,包括内华达州、犹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东南部。在南半球只有南美洲南端伸入到温带纬度,在阿根廷的大西洋沿岸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巴塔哥尼亚干旱气候区。它的形成原因和上述北半球情况不尽相同,它不是因为:大陆面积广大,在大陆中心形成的,而是因为正当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西岸有安第斯山脉屏峙,西风过山后下沉,绝热增温,空气干燥. 又因沿岸有冷流经过,空气稳定,又不在气旋活动的路径上,因此全年少雨。然内陆面积狭小,又滨临海岸,却仍然是干早气候。
42
海洋在大气形成中起什么作用: (1)洋是大气运动的直接能源:海洋吸收了进入地表的太阳辐射的80%,且其中的85%贮存在海洋表层,这部分能量以长波有效辐射、潜热、和显热交换形式输送给大气。 (2)既是大气巨大的热量贮存库。又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 (3)是地球上CO2的贮存库:以缓解人类活动排放CO2产生的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 (4)洋流在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输上起重要作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