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尋找生命的共鳴與感動 欣賞台灣當代劇場風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尋找生命的共鳴與感動 欣賞台灣當代劇場風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尋找生命的共鳴與感動 欣賞台灣當代劇場風景
謝謝楊院長的邀請,錦平、楠楠、泳欣的促成,能有機會與汕大的師長、同學交流分享我對台灣戲劇發展的一些看法。 徐亞湘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 於百齡高中

2 媒介之一 戲劇 劇本與演出 我想有高頻率的生命共鳴與感動我需要不斷地照映與提醒自身 我試著尋找生命的出口 你(妳)想創造幸福的相遇嗎?

3 我們一起 認識與學習 從歷史脈絡中瞭解台灣當代劇場

4 從戲劇史中理解這段 從工具化到純藝術的崎嶇道路 話說從頭 三點預先說明 (在 [投影片放映] 模式中按一下箭頭)

5 日治時期1895-1945 台灣戲劇景觀 與中國話劇史的起點幾近同步 ●文化劇依附在台灣近代民族運動與社會運動之中 業餘、工具性色彩明顯
日治初期推動台灣電影戲劇甚力的高松豐次郎 ●川上音二郎與貞奴 與中國話劇史的起點幾近同步 川上音二郎的正劇演出(1911) 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正劇訓練所與同仁社 天一、天勝、天華等日本通俗演藝團體來台 上海民興社文明戲班來台演出及影響 留日、留中之戲劇愛好者的戲劇作為(文化劇) 戰爭期之皇民化劇與青年劇(也談「厚生」) 日治時期 台灣戲劇景觀 日本、中國共同影響下的台灣新劇;戰爭期的「禁鼓樂」及台灣演劇協會之戲劇統制。 ●文化劇依附在台灣近代民族運動與社會運動之中 業餘、工具性色彩明顯 ●戲劇成為皇民煉成的工具手段 ●戰爭期強力國策下的戲劇普及假象

6 台灣光復了1945-1949 日治新劇傳統的斷裂 中國話劇的單一聲響 國府話劇的殘缺繼承 「去日本化」與「再中國化」的文化施政
戰爭期台灣的日語普及率為75%,戰後延續一年的報紙日文版;甫光復台灣人熱中學習中文、國語;戰後四年台灣戲劇三現象。 戰後初期台灣人語言及文字的使用與適應

7 日治新劇傳統的斷裂 短暫的學生業餘演劇 實施劇團登記、劇本審查 文化劇的最後悲鳴 ●黃榮燦的「二﹡二八事件」木刻版畫
●東京帝國大學學生王育德甫光復即於台南推動學生演劇

8 中國話劇的單一聲響 1946-1949 超過40位中國劇作家的60個以上的劇作透過職業劇團、業餘劇團、軍中劇隊、校園演劇等在台演出
熱情地推動「台灣」劇運? 優秀劇作的示範、彼時比地與此時此地 ●新中國劇社於台演出《日出》之報紙廣告 ●1946年新中國劇社於台北演出《日出》劇照

9 國府話劇的殘缺繼承 全面去赤化 1949年中「四六事件」後,左傾、「附匪」劇作家作品陸續遭禁 國語話劇劇本荒的漸進與變通
●1949年11月成功劇團於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周彥的《桃花扇》 1949年中「四六事件」後,左傾、「附匪」劇作家作品陸續遭禁 國語話劇劇本荒的漸進與變通 陳誠對校園為共黨滲透擔慮所進行的校園(省立台灣師範學院及台灣大學)肅清 全面去赤化 ●1949年業餘實驗劇社演出楊村彬的《清宮外史》,左二李行

10 1950-1980 殘缺的「自由中國」 劇本荒的過渡/短暫的搬演舊戲 改編換名的因應
陳銓《野玫瑰》、李健吾《以身作則》、陳白塵《結婚進行曲》、秦瘦鷗《秋海棠》、張道藩《狄四娘》等 改編換名的因應 陳白塵《群魔亂舞》→《百醜圖》 夏 衍《歲寒圖》→《歲寒知松柏》 沈 浮《重慶廿四小時》→《台北一晝夜》 殘缺的「自由中國」 主要集中於1950年代;來台劇作家真正有影響者為李曼瑰。

11 1950年之後 殘缺的「自由中國」 外省青年戲劇人開始創作劇本 國立劇專畢業生擔任台灣戲劇教育主力 吳若、雷亨利、鍾雷、張英、王生善等
●在台推動莎劇演出甚力的王生善教授(四川江安國立劇專畢業) 外省青年戲劇人開始創作劇本 吳若、雷亨利、鍾雷、張英、王生善等 國立劇專畢業生擔任台灣戲劇教育主力 王生善、彭行才等 1950年之後 殘缺的「自由中國」

12 1950-1980 殘缺的「自由中國」 戲劇導師:李曼瑰 戰鬥文藝反共抗俄劇的創作演出主調 戲劇教育的開展:政工幹校影劇系、國立藝專
話劇科/影劇科、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 劇運的推動:新世界劇展( )、小劇場運 動(1960)、青年劇展、世界劇展( ) 殘缺的「自由中國」 1950年成立「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獎勵「發揚國家民族意識、蓄有反共抗俄意義」的文藝作品,高額獎金誘發反共抗俄劇的創作熱潮,七年間投稿近萬件。

13 關鍵的1980年代 解嚴前後的劇熱迸發 1987 暗夜掌燈人:姚一葦 舉辦實驗劇展(1981-1985)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成立(1983)
●臨界點劇象錄創辦人田啟元 暗夜掌燈人:姚一葦 舉辦實驗劇展( )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成立(1983) 成立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國家戲劇院 劇團紛紛成立:蘭陵、表坊、屏風、果陀、優劇 場、臨界點劇象錄等 關鍵的1980年代 解嚴前後的劇熱迸發 1987 第一代小劇場,帶動年青人參與戲劇創作及觀賞,培養一批至今仍活躍於劇場的戲劇工作者。 ■觀賞表演工作坊之《這是真的》 ■觀賞屏風表演班《女兒紅》片段

14 反抗的1990年代 小劇場時代來臨 思想、訴求的多元迸發 反政治、體制、與社會議題的高度結合 劇場形式、美學的多元實驗與追求 劇團數量激增
戲劇專業與業餘愛好人士攜手並進 台灣大學戲劇系成立 反抗的1990年代 小劇場時代來臨 ■ 觀賞金枝演社《祭特洛伊》片段 ■ 觀賞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最美的時刻》 ■ 觀賞創作社《西夏旅館‧蝴蝶書》

15 2000年迄今 從劇團、劇人、劇場、觀眾、文化政策談起

16 劇團 我們從未抵達,但, 我們從未放棄 ----鍾喬
沒有任何意識形態及政策的顧慮 想做就做,沒有什麼不可以 劇團數量龐大但集中於台北都會 至少300個以上的社會業餘劇團 商業、藝術各有堅持 分眾色彩明顯,各自爭取觀眾 自我品牌明確 各自發展出演出及劇目特色 劇團 我們從未抵達,但, 我們從未放棄 鍾喬 沒有公立劇團的好處

17 例舉 差事劇團:小劇場的社會觀察家、民眾劇場 無獨有偶工作室:現代偶戲的掌舵手 同黨劇團:一人團的代表,從同志議題到結合偶戲、面具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國民戲劇)、世界劇場、台文劇場 台南人劇團:台語演繹西方經典、劇場「影集」 沙丁龐克劇團:從身體出發的小丑劇場 萬華劇場:小劇場中的非主流、關懷多元性別及流浪漢 ■台南人劇團新戲訊息 果陀劇團:音樂劇、經典戲劇、商業戲劇 表演工作坊:原創且於藝術商業能得平衡 飛人集社:也談超親密小戲節

18 賴聲川 表演工作坊 《暗戀桃花源》 國立藝術館的場地問題發想 大時代的離散 金士傑/江濱柳的經典角色形象 已然的臺灣戲劇經典: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

19 梁志民 音樂劇的先行者 青年的震撼:《動物園的故事》 七、八版的意義 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清澈 過去的殘酷,當珍惜現在 果陀劇場 《淡水小鎮》

20 信任,當遇到考驗的時候! 你……太「草率」了! 感情,能加以應(求)證嗎? 說不出口的愛,只能體會感受 綠光劇團 《求證》

21 《晚安母親》 Night Mother 「晚安母親!」之後 十年來我一直在一輛擁擠不堪的公車上,現在只是到站了
簡單(兩個演員一個場景)卻如此深刻(情感) 《晚安母親》 Night Mother

22 《推銷員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
關於夢想與自我定位 當我從十一樓跑下來,在中間我停住了…… 威利心象的舞台呈現 現實與回憶,何者為真? 《推銷員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

23 《化妝師》 The Dresser King Lear/Sir 的生命疊映 我的名字在門上 年青!這才對嘛! 我並不快樂但值得
好戲/好演員的滿足與幸福 《化妝師》 The Dresser

24 名劇與好的演出 的價值 名劇是藝術學習、追求的典範 名劇是人生的折射鏡與心靈撞擊 名劇是認識自己的窗口,一粒種籽
藝術詮釋的高標示範讓我們虛心與滿足 名劇與好的演出 的價值

25 你有願意等待的健康心理準備嗎? 給自己時間與名劇、好的演出相處 善待自己的知識、經驗準備狀態 如果你願意並開始,一定會越來越好

26 劇人 沒有職業劇團的劇人們 一門藝術或一行飯? 夢想與現實間的拉扯
■新銳劇作家簡莉穎 演員 導演 編劇 舞美設計(舞台、燈光、服裝設計)及劇場技術 策展人 劇評人 劇人 沒有職業劇團的劇人們 一門藝術或一行飯? 夢想與現實間的拉扯 搞劇場既然不會有錢,那起碼也要做得爽

27 劇場 浪漫的存在 無邊的想像 中大型劇場皆為公設 台北劇場集中且多元
兩廳院、台中歌劇院、衛武營、城市舞台、大東藝術中心等 台北劇場集中且多元 從國家劇院到水源劇場、文山劇場到實驗劇場、牯嶺街小劇場,再到咖啡廳、書店劇場 劇場 浪漫的存在 無邊的想像

28 觀眾 必然但堅定的小眾 以大專學生、藝文愛好者為主 分眾、大眾的嘗試與前景 新社員、金枝、綠光之例 ■再拒劇團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劇照

29 文化政策 全面多元但仍有改善空間 牽牛花精神
相對健全的藝文補助機制 文化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各縣市政府文化局對於劇團演出製作經費、排練場租賃、國際交流、影音出版、年度營運等之獎補助 文化公部門的主動策展 台北國際劇場藝術節、高雄春天藝術節、新人新視野 文化政策 全面多元但仍有改善空間 牽牛花精神

30 結語 能與戲劇、劇場相伴是何等的幸福 一個熱情澆灌的自我實現場域(自我的碰撞、突破與嘗試) 沒有主流、自成圓滿、安於小眾的藝術創作與堅持
永遠在變永遠有可能/永不止息的藝術對話 能與戲劇、劇場相伴是何等的幸福 結語 一段被遺忘的戲劇史。

31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歡迎交流


Download ppt "尋找生命的共鳴與感動 欣賞台灣當代劇場風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