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NPO組織之定位與功能 楊秀川 公務人員社會行政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特考及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NPO組織之定位與功能 楊秀川 公務人員社會行政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特考及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NPO組織之定位與功能 楊秀川 公務人員社會行政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特考及格
東吳大學社工系、社研所碩士 宜蘭縣政府社會局福利服務課課長 宜蘭縣政府社會處社會合作科科長 宜蘭縣政府社會處社會救助科科長 宜蘭縣政府社會處社區發展及合作科科長 現職:宜蘭縣政府社會處副處長 執業社會工作師 國立空中大學面授講師 私立實踐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專業領域:志願服務、家庭政策服務、非營利組織、社會政策與社會行 政、直接服務

2 前言 面對社會環境迅速變遷,國內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的數量不斷成長,所關注的議題也日趨多元,近年來已蓬勃發展形成為公部門和私部門之外可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對民主社會的推進已產生相當之影響。近年來福利多元主義的催化下,在社會福利領域中,已有多個NPO組織逐漸取代政府角色在公共領域提供公部門更優質之服務模式。 然而國內非營利組織所扮演角色之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是有關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環境卻極不健全,如何讓非營利組織展現充沛的社會活力,並對社會公益作更多積極貢獻,有賴透過立法建構相關支持條件。

3 NPO規模,全球第七大經濟體 在美國,非營利組織是最大的雇主。而就全球規模來看,1995年~1998年,35個國家的非營利組織部們總共創造1.3兆美元的產值,堪稱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僅次於美、中、日、德、英、法。

4 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比爾蓋茲夫婦創辦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會:「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擁有290億美金,合台幣9600億的基金。 名列世界第二富豪的美國億萬富翁巴菲特捐出其440億美元財產中的85%(相當台幣1兆2千2百30億元),作為慈善用途,而且他大部分的慈善捐款將捐給世界首富蓋茲的慈善基金會,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

5 我國第三部門規模 台灣全國性人民團體計6,776個(其中社會團體有6,247個),地域性人民團體計 28,056個(其中社會團體有18,889個),二者合計台灣地區有34,832個人民團體 另外,在財團法人基金會方面,依江明修調查資料顯示〈2002年基金會調查初步成果〉,全台灣共有2,925個基金會。社會福利類將近600個基金會。 2005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11兆5059億元,第三部門產值所佔比例約5%,約 億台幣。

6 NPO與公共事務 地方發展(地方治理)

7 公私協力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 Contract Out BOT

8 環保、生態保育、解說志工

9 社區營造

10 社會福利

11 文化創意產業 地方文化產業、社區產業

12 觀光休閒

13 管理行銷 participants clients operations resource services

14 公益信託、環境信託 環境信託、信託環境: 「閒置果園捐作保育」獲「福特環保獎」

15 中國大陸NPO發展 法定民間組織:1、社會團體 2、基金會 3、民辦非企業 草根民間組織:1、工商登記(企業) 2、無法人地位之單位下
法定民間組織:1、社會團體 、基金會 、民辦非企業 草根民間組織:1、工商登記(企業) 、無法人地位之單位下 屬組織、社區公益組織、 農村NPO

16 非營利組織的定義 NPO’s(Non-profit Organization’s)
乃是一種自發性的自我奉獻,以利他、非營利為主旨,促進個人、團體和社會福祉為目標的結合體。 非營利組織為:「非政府且非商業性的組織,是獨立的部門,並具有慈善及公共服務等特性」。非營利組織一方面被視為「民間的」,因非源自政府的公權力;另一方面又被視為「公共的」,因其以提供公共服務為目的,且以反映公共利益而非個人利益為目標。

17 L.S.Salamon 對NPO 的定義 正式化(Formal) 私人的(Private)
非利潤分配的(Nonprofit Distributing) 自主管理的(Self-governor) 志願服務(Voluntary)

18 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非營利組織因為受到許多類似名詞的影響,造成定義上的混淆。1980 年一群專業性團體和非政府單位組織成為服務社區團體,這些團體雖然由政府和企業所支持,但是它們最重要貢獻與特性確是獨立的,所以此團體自稱為獨立部門。非營利組織係專以從事非營利目的事業,不以無目的累積結餘,不給予原創立人、組織成員或特定人特殊利益而成立的公益社團及財團法人,或者依法成立辦理政府指定事項之組織或團體。一般而言,當我們提到非營利組織時,實際上涵蓋了:鄰里組織、社區組織、公益團體、志願組織、慈善組織、獨立部門、第三部門、基金會、非政府與非商業的組織等。以「民間團體」總稱之。

19 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志願組織:係由一群有志一同的人組成,並以志願人員為主﹙強調成員志願性﹚的團體,稱為志願組織。
獨立部門:1980年一群專業性團體和非政府單位組織成為服務社區團體,這些團體雖然由政府和企業所支持,但是其特性與貢獻卻是獨立的,所以此團體自稱為獨立部門(Independent Sector)。 非營利部門:非營利部門的存在,強調並非是為組織擁有者生產利潤;不過,即便如此,這些組織卻不排除營利的行為,只不過非營利部門嚴禁將所有剩餘收入與利潤分配給股東或特定對象(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第三部門:此一部門指的是相對於政府部門、市場部門而存在的第三種社會力量,其本身兼具有市場的彈性和效率以及政府部門的公平性和可預測性多重優點,同時它又可避免掉追求最大利潤與科層組織僵化的內在缺失。此外,O’Connell(2000)在「公民社會的定義與特徵」一文中,認為公民社會構成的要素包括:個人、社區、企業、政府、第三部門(志願、非營利、獨立部門等),尤其第三部門更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功能。

20 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慈善組織:為救濟弱勢者所提供的慈善性服務,此一部門雖然強調接受私人及團體的慈善性質捐款,不過這些捐款並非是主要的收入來源,而是強調慈善服務。就如同Wolch(1990)的界定「非營利組織是一種私有的法人組織,並且採取慈善活動為設立之目標」。 公益基金會:一種為廣義的公益目的而設立,隱含著解決社會問題或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行動,本身較具有前瞻性、規劃性、系統性、持續性以及發展性,因此,它所贊助支持的對象,包括執行公益業務的非營利機構以及相關的個人和政府機構,公益基金會所扮演的角色是非營利組織經費的贊助者或提供者。

21 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在歐美民主社會中,以各種不同議題與社會任務而組成,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這些組織有的以監督政府施政為己任,有的以喚醒民眾對公共利益的重視為基礎。而且非政府組織不但具有非官方和民間等性質,其組成動機亦源自於民間的一種自發性行為,所以是非營利的組織。此外,非政府組織的功能,並非是要取代政府在國際社會所扮演的原有角色與功能;反之,其卻是要在傳統政府官方溝通管道之外,另行建構在國家層面之下,一種由民間社會所發起,「以人為本」的民間交流活動。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非政府組織所發揮的國際合作功能日益擴大,例如,「無疆界醫師聯盟」於1999年、「國際反地雷組織」在1997年,由於他們對國際合作與和平的貢獻,分別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台灣有中華救助總會、董氏基金會、台灣性別人權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等。

22 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營利或商業組織 非營利或獨立組織 慈善組織 公共服務組織
歸納而言,非營利組織就是:「一個非政府且非商業性的組織,因此是一個獨立的部門,並具有慈善及公共服務等特性」。非營利組織一方面被視為「私有的」,因其不具有政府的公權力;另一方面又被視為「公共的」,因其以提供公共服務為目的,且以反映公共利益而非個人利益為目標。

23 NPO的國際分類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非營利組織國際分類」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文化與娛樂 教育與研究 3.健康 社會服務 5.環境方面 發展與供給 7.法律、擁護者與政黨 慈善與志願工作的宣傳 9.國際性 宗教 11.企業與專業學會、協會 其他

24 非營利組織的特性 一種道德良知的啟發 服務組織型態的實踐 滿足社會需求的服務模式 社會公益領域的介入 社會資源的多元充分結合

25 希望(HOPE) H(Help Yourself ) O(Open Your Mind) P(Prepare Yourself)
E(Expectancy)

26 非營利組織五項特質 有服務大眾的宗旨及公共服務的使命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結構 有一個不致令任何個人利己營私的管理制度 本身具有合法免稅地位
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減(免)稅的合法地位

27 非營利組織的功能 先驅者:非營利組織能敏感的體驗社會需求,以組織多樣與彈性的特質發展具有創新的構想,適時地傳遞給政府。
在價值多元變遷急速社會,非營利組織之所以存在並展現獨特的功能,實因為其扮演各種積極的社會角色所致。 先驅者:非營利組織能敏感的體驗社會需求,以組織多樣與彈性的特質發展具有創新的構想,適時地傳遞給政府。 改革與倡導者:非營利組織深入社會層面,實際瞭解政府政策的偏失運用輿論或遊說等具體行動,促成社會變遷並尋求政府改善或建立需要價值。 價值維護者:以倡導、參與改革精神以改善社會並主動關懷弱勢團體。 服務提供者:發揮彌補(gap–filling)的角色,經常選擇政府未做不想做或較不願意直接去做的,但是卻符合大眾所需要的服務來做。 社會教育者:利用刊物、舉辦活動透過媒體的宣傳等方式,負起傳遞特定人群需求的資訊,藉此嘗試提供新的觀念,改革社會大眾或決策者對社會的刻板印象或漠視態度,並補充正規學校教育體系之不足。

28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開拓與創新的角色功能 改革與倡導的角色功能 價值維護的角色功能 服務提供的角色功能 擴大社會參與的角色功能
監督與制衡的角色功能 提醒與諮詢的角色功能

29 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服務功能 擔任政府與民眾之間溝通的橋樑。 屬行動導向,針對其服務對象直接提供服務。 為公益服務導向。
組織結構比商業團體或政府更少層級節制的限制,也比較有彈性。 經常採取較具創新和實驗性質的觀念和方案。 許多非營利組織如消費者或環保團體等,其關心範圍包括了公\私部門的產品與服務品質良窳,以及其對社會和民眾的影響。因此,非營利組織也扮演著維護公共利益之角色。 總之,在公民社會所孕育強大社會力影響下,透過非營利組織來提供公共服務,當可避免私有化可能造成的一些負面效應。一方面實踐公共行政的公共目的;另一方面透過政府與民間資源整合,來提昇整體公共生產力與民眾福祉。

30 NPO的發展 公私協力 信任是公私協力的核心關鍵,其目的不僅是將民間「創業精神」與「成本效益分析」,帶入政府服務功能之中,更重要在於邀請民間組織,基於「公共性」、「公民參與」和共同承擔公共責任的自覺,與政府共同從事公共事務執行和公共建設工作,亦即「責任網絡」的建構。

31 NPO接受政府補助的負面效果 官僚化(bureaucratization) 不當管制(inappropriate regulation)
依據Salamon(1995:90-93)的研究,在政府的資源中,政府的補助經費通常是非營利組織收入的最主要部份。加以政府常以契約委託的方式,與非營利組織協力提供公共服務,因此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間之互動關係,不僅表現在公共服務之傳送方面,在財源資金方面更是往來密切。倘若非營利組織過度依賴政府經費之挹注,對非營利組織之自主發展恐有負面之影響,Knapp等人(1990: )即提出如下說明: 官僚化(bureaucratization) 不當管制(inappropriate regulation) 自主性的威脅(threats to autonomy) 財務不穩定(financial insecurity) 由此可見,非營利組織的出現,雖替代了政府的部份職能,然而政府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與補助,則是維繫非營利組織自主與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換言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兩者以往被視為是各自獨立的部門,現今則因資源互依而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

32 非營利組織的理論 市場失靈理論 政府失靈 第三政府理論 志願主義 社群主義 福利多元主義的發展 購買式服務的發展

33

34 私部門 公部門 第三部門 提供社會服務

35

36

37 台灣社會的NPO 高齡化的問題 少子化的問題 家暴問題 身障照顧問題 政府與能量 問題與需求 政府能量式微 支持資源不足 家庭道德價值低落
經濟環境變遷 NPO 政府與能量 問題與需求

38 項目 公部門(政府) 非營利組織 私部門(企業) 哲學基礎 公正 慈善 營利 代表性 多數 少數 所有者與管理者 服務的基礎 權利 贈與 付費服務 財源 稅收 捐款、獎勵的報酬、補助金 顧客與團體所支付的費用 決策機制 依法行政 領導群﹙董事會﹚決定 所有者或管理者決定 決策權威的來源 立法機關 依組織章程所成立的董事會 所有者或董事會 向誰負責 選民 擁護者 所有者﹙老闆﹚ 服務範圍 廣博的 有限的 只限於付費者 行政架構 大型的官僚結構 小型﹙彈性﹚的官僚結構 官僚結構或其他特許的運作層級 行政的服務模式 一致的 變化的 組織和方案規模 小至中

39 營利部門、NPO及政府財源 傳統上:營利部門靠販售、政府部門靠稅收、NPO則靠捐贈。
對營利部門而言,收益與成本有單一的衡量尺度–組織的利潤。 對NPO與政府而言,使命的衡量尺度較複雜。 NPO享有補助、免稅等優惠。

40 影響 民意機關 民主政治 選舉制度 提供服務 社會之需求 政府 人與物的結合 愛心與關懷 提供服務 自願行動 非營利組織 非成本概念、市場機制、滿足需求提供服務 財力的結合 利潤動機 市場機能 企業 提供服務 成本概念、市場機制、創造盈餘

41 政府與企業是非營利組織的合作者也是競爭者
自設機構而提供服務 補助 社 會 需 求 NPO NPO 捐助 NPO 企業 爲追求利潤而提供服務

42 非營利組織也可以是民意與政策的橋樑 民意機關 民主政治 選舉制度 形成 社 會 需 求 公共政策 影響 NPO 了解

43 政府 社 會 需 求 志願服務組織 NPO 企業

44 非營利組織與其他組織之區別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第三部門(Third Sector)
公益團體(Public Benefit Organization )

45 NPO與政府的互動 NPO執行了某些在傳統上是界定於政府的公共功能,例如:幫助弱勢、提供社會服務、環境保護…..

46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夥伴關係 公民型非營利組織(civic nonprofits)
非營利組織介入公共政策運作,已成為現代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由於其深入民間追求公益的特質,往往能將民眾實際的需求與建議,反應給政府並作為政府制定或執行公共政策之參考。Ferris(1998: )認為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應該跨越擔任服務傳送者角色,而進入扮演社會治理(self-governing)的功能,他並指出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政策的過程,可以分成三大類: 公民型非營利組織(civic nonprofits) 此類型非營利組織從關心政府政策的制定過程,以督促政府施政的品質與績效,而透過資訊的傳播,公民可以有效的參與政治過程,並且強力監督政府的公共事務與議題。例如:婦女議題投票者聯盟(the League of Women Voters)提供政府資訊和非正式的公共論壇建議等;共同使命組織(Common Cause)監督政府政策制定過程,以及建議政府決策過程的革新等。

47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夥伴關係 政策倡導型非營利組織(policy advocacy nonprofits)
此類型非營利組織關心特殊性政策議題,例如,教育、環境、家庭與兒童、貧窮等議題;亦可能包括經濟性議題,在多元民主社會中,有時政策制定是屬於零和遊戲(zero sum game),即政策的產出可能對某一方有益,而對另一方則無益,例如:商業聯盟、專業團體利益等。因此,政策倡導型非營利組織可扮演壓力團體角色,遊說政府官員支持其政策立場,亦可透過教育方案建立其支持群眾。 政策執行型非營利組織(policy-implementing nonprofits) 此類型非營利組織可以兩種型態呈現,包括:透過公私合產/公辦民營方式,承接政府服務方案的非營利組織;監督政府政策執行效能的非營利組織。第一類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是夥伴關係;而第二類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是扮演支持者或敵對者的角色。

48 政府與NPO的關係模式 政府主導模式:政府為經費與服務提供者,此為一般所謂福利國家模式。
Girdon and Kramer & Salamon(1992)探討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時,認為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政策,可以從兩個層面加以區分,一是服務經費的提供與授權,另一是實際服務的輸送者,並發展出四種的關係模式。 政府主導模式:政府為經費與服務提供者,此為一般所謂福利國家模式。 雙元模式: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各自提供福利服務的需求,兩者並無經費上的交集,而是處於平行競爭的範圍(各有其範疇),同時由政府和第三部門提供資金與傳送服務,但是各有其明確的範圍。 合作模式:典型的合作模式是由政府提供資金,第三部門負責實際的服務傳送。但是相反的情形亦有可能(即第三部門提供資金,政府負責服務傳送),此種模型後者較常見於美國。 第三部門主導模式:在此情形下,第三部門同時扮演資金提供與服務傳送的角色。

49 政府與NPO的關係模式 政府必須創造有利於建立合夥關係的行政結構、流程與機制,並建立與非營利組織政策對話或溝通的管道。
Brinkerhoff(1999)認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時,必須建立以下五點共識。 政府必須創造有利於建立合夥關係的行政結構、流程與機制,並建立與非營利組織政策對話或溝通的管道。 政府必須提供資源與刺激雙方互動的誘因,展現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誠意,並發展適當的監督機制,以偵測政策執行的品質。 給予非營利組織完善的訓練,並培養其良好的團隊能力與士氣。 建立兩者合夥關係的合法性,並給予非營利組織參與的正當性、參與決策權利與資源的共享等。 透過資訊的公開化透明化,讓非營利組織了解政府的施政方針,以及確保知的權利。

50 台灣現有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現況 福利多元主義 分散化、私有化 市場機制與購買服務 津貼支持與福利服務提供的兩極發展
優:效率、增長私人投資、增加消費選擇、減少公部 門支出、民間優於公部門服務 缺6C:競爭(competition)、搾取(creamin)、貪污(corruption)、成本(cost)、控制(control)能力不足、社區疏離(community) 市場機制與購買服務 津貼支持與福利服務提供的兩極發展

51 非營利組織的營運管理 組織的規劃與籌設 人力的結合 社會資源的取得 組織的營運 組織的行銷與計畫的推動 目標對象的服務 經費預算的控管

52 Simple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sources Tractable 分工、合作、金字塔結構 專業 久任 行政
庶務 概念、技術及人群 行政官僚 技術官僚 規範的訂定與行使 危機處理的能力 效益 評估

53 P、R、O等資源的多少決定組織使命的大小而強化資源累積資源是長期策略成功的基礎。
志工 P C S 專職人員 志工或義工? O CORPS Clients Operations Resources Participants Services R 社區? 慈善團體機構? 政府?

54 C CORPS Clients Operations Resources Participants Services P S O R 社區? 慈善團體機構? 政府?

55 志工與專職人員的不同 志工 P C S 專職人員 O R

56 專業人員與行政人員之潛在矛盾 專業人員 提供服務 P 尊重 C 支援 S 行政人員 O R

57 專職人員與志工的分工 志工 P C S 專職人員 O R

58 非營利組織間應相互交流經驗,並將經驗書面化成為管理個案
P P P P P

59 非營利組織行銷理念的市場 買方市場(payer markets):非營利組織主要經費來源,可從政府部門計劃補助收入、民眾捐款收入、基金會或企業的補助收入、使用者付費,以及非營利組織提供的心理諮商、社會工作等的收入。 服務市場(service markets):非營利組織可從不同的年齡層、性別、社經做服務的市場區隔。 內部市場(internal markets):非營利組織急需優秀與堅強的員工,以及董事會成員,如此才能有效地達成組織的使命。

60 「人」是影響服務品質的主要因素 無形性:服務是無形的,購買前或購買的同時,無法看得到、品嘗、觸摸等,例如: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
不可分割性:服務常是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提供者與顧客互動是服務業行銷中的一大特色,亦即提供服務與服務來源密不可分。服務人員在其服務過程中顯露出的忠誠、誠懇與專業技巧等不同程度的精神與行為,攸關服務品質的良窳。 變化性:由於服務提供者、服務時間與地點等因素,造成服務變化性很大。因此,服務業者應採取三步驟來進行品質管制,一是投資心力在甄選優秀的人員及訓練;其二是組織上下有標準化的服務;第三是從建議與抱怨系統、顧客調查中,監看顧客滿意程度作為改善的參考。 易逝性:服務無法儲存,若需求穩定時,服務的易逝性並不是一個問題;但是需求變化大時,服務業者問題就大。 有關非營利組織行銷的理念,除了要掌握服務的無形性、不可分割性、變化性與易逝性等四大特性外,更必須透過買方市場、服務市場與內部市場的強化,以有效行銷策略凝聚力量,達成實踐非營利組織公共利益的使命與願景。

61 NPO的行銷關鍵 界定目標市場:非營利組織尋求最佳的顧客或團體,而這些是非營利組織財源與人力的最佳來源;此外,透過買方市場、服務市場,以及內部市場的有效運作發揮非營利組織的效益。 評估市場需求:強調透過詢問(ask)方式,了解顧客的需求,亦即經由調查(survey)如蓋洛普調查等,以及焦點團體(focus groups)等方式評估市場真正的需求。 發展產品或服務:經由調查與評估市場真正需求後,非營利組織修正各種服務的內容,或者發展出新的服務項目,以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 服務的價格:非營利組織的價格是多變化的,也無法完全掌控的,而且常常是價格低於其所提供的服務。因此,非營利組織服務的定價是藝術的也是科學的,是流動的而非靜止的。 服務的推廣/促銷:非營利服務的促銷方式不下數十種,包括:廣告、人員的直接接觸、提供諮商/社會服務、社區團體的引薦,而且還必須仰賴預算、或透過與當地人員建立的情誼,以及宣導小冊子等方式來建立組織的形象與知名度。

62 NPO的行銷關鍵 服務的提供/通路:非營利組織可以透過彈性的方式,例如:撰寫故事、書籍報章的報導、提供服務的媒介等方式,有效地進入顧客需求的市場,滿足顧客需要。 行銷結果的評估:非營利組織必須透過資訊的掌握,作為評估組織運作的情況,例如:員工的工作情況、董事會議的召開、廣告策略或諮詢工作等,並要認清實際的市場需求與變化狀況,且能夠及時的處理與掌握。 當非營利組織採取行銷導向時,除了可以有效的完成組織的目標外,亦將產生四項效益,包括:最大的顧客滿意度;增加顧客的參與度;吸引充分的市場資源(人力與財源);發揮非營利組織的市場綜效(synergy)。

63 非營利組織行銷的組合 產品(product) 價格(price) 通路(path or channel) 推廣或促銷(promotion)
人員(person)

64 認識你的非營利組織 組織的使命是甚麼? 甚麼是標的市場? 你的顧客需要甚麼? 募款的績效指標為何? 主要的競爭者是誰? 組織的優勢與劣勢?

65 如何開源節流? 開源 節流 -募款 -行銷(SWOT) -接受補助 -創造績效以增加支出 -組織管理(目標、時間、人事、經費、資訊)
-制度建立以減少成本支出

66 決定機構使命、整體目標及標的 使命:組織的使命有三個 (一)顧客群 (二)顧客的需求 (三)滿足的技巧 使命應包括三種:意圖、事業、價值
有三種指標可以衡量組織使命的正確性

67 決定機構使命、整體目標及標的 目標與標的: -目標是概略性的陳述 -標的則是明確可以測量的成果陳述 使命、目標、標的的關係: 使命 目標
  -目標是概略性的陳述   -標的則是明確可以測量的成果陳述   使命、目標、標的的關係: 使命 目標 標的

68 NPO為何要募款 機構生存 機構擴張與發展 機構自主性 創造有生命力的機構(規劃組織的未來) 培養支持者與贊助者(永續經營)

69 非營利組織的募款市場 個人捐助 企業贊助 慈善團體捐贈 政府補助 國際贊助

70 評估外在環境的要素 整體環境:發展與趨勢對使用者的影響 市場狀態:使用者、捐款人、志願服務者所形成的狀態 競爭者: (一)直接與間接的競爭者
(二)競爭者的優勢/弱點 (三)什麼競爭會對服務對象構成威脅 (四)必須在使用者與捐款者市場做檢定

71 評估外在環境的要素 其他公眾: -對其他公眾的影響 -服務資源的選擇,有利與無利的哪一 種會被選擇? -公眾如何評鑑組織?如何選擇?

72 組織內在環境 了解組織的優缺點 -陳述使命:組織的使命為何?使命如何發展 以及如何挑選的?如何讓成員都知道?
-目標與標的:如何指定目標?組織的目的是 否全部成員皆了解?有效評估的考量?

73 組織內在環境 -資源:人力、財力、技術、競爭力、應變 計畫;組織的主要資源與其限制為何?怎 麼支配?如何競爭資源?未來改變的所有 計劃為何?
-策略:使用者、捐款人、資源分配策略; 針對上述成員有哪種核心策略?資源的分 配與行銷是否一致?

74 行銷與非營利組織行銷 非營利組織需要行銷的理由 非營利行銷與營利行銷之差異 非營利與營利行銷的收入與費用之差異

75 發展核心行銷策略 市場區隔與市場目標: 需確定本身所在的市場,做好市場定位,正 確順序為: (一)顧客調查 (二)想要打交到的的族群
(三)制定政策、活動範圍 (四)向市場傳播

76 發展核心行銷策略 區隔市場可分三大類:人口、地理、心理 (一)市場區隔 (二)使用者特質的區隔 (三)市場區隔的標準
(四)目標市場與策略規劃

77 發展核心行銷策略 市場定位: 需尋求一獨特的地位 行銷組合:  分為四項:產品、價格、通路、促銷四種方式的組合進行行銷

78 募款行銷導向 產品導向階段 銷售導向階段 策略性行銷階段 顧客滿意導向階段

79 募款的發展階段 最早形式是乞求 次一階段是『收集』 近年出現『計畫性募款運動』 最近更進一步將『募款』重新解釋為『發展』

80 認識募款的行銷環境與募款的發展 募款的行銷環境 -外在總體環境 -內部環境 -相關組織環境 -競爭與市場環境

81 認識募款的行銷環境與募款的發展 認識募款發展的三角錐 -一般募款 -主要募款 -財產及遺產捐贈

82 行銷管理用於募款之操作過程 (一)分析募款市場 甲、個人市場 個人是慈善捐款的主要來源 大眾捐款>政府補助
企業界捐助>民間基金會、會員或董事會捐款 瞭解個人捐款的動機,才能設法增加勸募工作的效力 ◎行銷學大師科特勒(Philip Kotler):人之所以願意『給』是為了『受』

83 行銷管理用於募款之操作過程 (一)分析募款市場 乙、企業市場
在我國稅法規定企業捐贈全年收入的10%可以抵扣營業所得稅,因此減稅是企業捐贈主要動機之一。 另外非營利組織也會根據以下條件,自行尋找合適的企業組織對象:(1)本地公司、(2)關聯公司、(3)企業形象所宣稱的公司、(4)私人關係或接觸所得的線索、(5)特殊資源、(6)長期合作對象

84 行銷管理用於募款之操作過程 丙、基金市場:
(一)分析募款市場 丙、基金市場: 在美國的稅法裡規定「基金會」須有最低的捐獻求,因此基金會固定會在毎年的總資產額裡捐獻出5%以上給非營利機構。相較於台灣這部份並不明顯,明顯比美國差很多。

85 行銷管理用於募款之操作過程 (一)分析募款市場 丁、政府機構
無論是「公辦民營」「委託辦理」「申請補助」等,想要獲得政府的相關補助,就得要詳細瞭解政府補助的方式及標準,進而在政府預算內取得資源,以利非營利組織的運作。

86 行銷管理用於募款之操作過程 (一)分析募款市場 戊、聯合募款機構
聯合勸募的宗旨是統一募款合理分配,因此非營利組織也可向聯合勸募組織尋求資源。惟在台灣,「聯合勸募組織」是以「社會福利」為主要募款目的,因此未能普及所有非營利組織。

87 行銷管理用於募款之操作過程 (二)成立募款組織
因為募款是非營利組織裡重要的資源來源,所以須經由規劃,並請專人負責來辦理募款的活動。小型組織通常只有一個人設置半個人,大型的組織則可能設專責部門與專任人員加上成群的志工來負責募款。

88 行銷管理用於募款之操作過程 (三)設立款項目標 非營利組織在募款之前必須釐清募款的用途,才能設定年度的目標及長期目標。
行銷學大師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了三種募款目標設定的方法: (1)漸進增加法 (2)需要法 (3)機會法

89 台灣的非營利組織 社團法人 人民團體 職業團體-工商業團體、自由職業團體 社會團體-慈善、學術文化、宗教…… 財團法人 機構法人
法人機構(基金會)

90 區別標準 社團法人 財團法人 成立之基礎 以人為成立基礎 以捐助財產為成立基礎,無需社員 目的 目的較廣泛,可以營利或公益,或既非營利又非公益 以公益為目的 機關構成 有意思與執行機關 僅有執行機關 設立人與法人關係 社員有社員權 捐助人無權利 目的與組織性質 可隨時變更(富有彈性) 捐助行為確定,故不得隨時變更(富有固定性) 法人資格之取得 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依特別法人之規定,其取得法人資格採準則主義;而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採許可主義 採許可主義 法人之解散 經全體社員三分之二以上之決議可為解散 捐助人無解散財團法人之權

91 基金會的分類 教育文化類基金會:包括獎勵學術研究、發放獎學金、捐助學術機構研究經費、發行學術刊物及舉辦學術座談會等。
社會慈善類基金會:包括貧困救助、照顧孤兒等。 研究發展類基金會:成立研究中心從事特定項目的研究發展。 國際交流類基金會:以國際學術交流、互訪、拓展民間外交等為主。 營業活動類基金會:例如設立醫院等。

92 基金會的分類 由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基金會。政府機關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目的,往往以國家財務捐助成立基金會以執行政府的事務,一方面規避立法院預算的監督、另一方面人才的任用不受公務人員法規的限制。例如,華航基金會、海峽交流基金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各縣市文化基金會等。 政治性、政黨或個人累積政治資源的工具。例如,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福爾摩沙基金會、青年發展基金會等。 慈善救濟、社會福利為宗旨的慈善福利基金會。例如,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行天宮文教基金會等。 重大社會事件所成立的文教基金會。例如,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白曉燕文教基金會、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等。 企業財團回饋社會而成立的文教基金會。例如,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會、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金車教育基金會、張榮發基金會、信誼基金會等。 針對專門議題的基金會。例如,董氏基金會、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智庫)、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智庫)等。

93 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運作模式 執行長的設置 宗旨目標的落實及使命之達成 管轄所屬機構 對外之聯繫 經費之募集 公共形象之建立

94 非營利組織的組織態樣 以主席為主型 以執行長為主型 權力分散型 權力分享型 無權力型

95 非營利組織組織架構模式 行政一體 分支機構 中央集權 機構分權 委員會之設立

96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困境 利他或公益的質疑 非營利與機構經營的困境 專才的加入 社會資源的整合

97 非營利組織面臨的困境 微利時代所帶來的孳息降低衝擊 民間募款不易 企業主的支持不穩定 人員流動率高,經驗傳承困難
民主政治下政府的扶植政策不穩定 因資源依賴造成組織的定位與目標的更替

98 非營利組織面臨的操作困境 政府法令的輔導與管理不健全:非營利組織由於範圍廣泛,並且角色功能複雜,再加上民主化的趨勢、政府對公共事務推動的觀念逐漸在轉型之中(包括逐步推動公辦民營制度、某些機構將朝向「行政法人化」規劃等等),因此,有關非營利組織的法令尚未健全,雖有相關的「志願服務法」,以及管理基金會等法令,但是,尚缺乏指導非營利組織健全發展之系統化法令。

99 非營利組織面臨的困境 使命上的困境:由於時代的改變和社會趨勢的轉變,非營利組織領導者最重要的是為新的組織尋找使命,建立使命與任務的共識,一般非營利組織在這些使命的定位上,往往會出現搖擺不定,甚至出現理想崇高卻無法落實的窘境。

100 非營利組織面臨的困境 財務上的困境:非營利組織由於組織比較小巧,通常在成立之初,需要很多財務上的資助,政府的補助、企業的捐助、民間的募款,甚至會員的捐款等等,都是非營利組織增進財源的管道,非營利組織需要有效的規劃財務,並且訂定系統性的策略來為組織進行有效的募款。

101 非營利組織面臨的困境 權力上的問題:某些非營利組織可能是因為政治因素而成立,由於和政治的牽扯過於複雜,甚至涉入黨派的鬥爭之中,可能無法維持中立、清新,以及彈性的角色,此對組織的發展可能是一項大的阻礙。

102 非營利組織面臨的困境 效能與績效的困境:非營利組織由於人力和經費的不足,或者不穩定,可能影響組織運作的績效,甚至,由於非營利組織的目標比較具有彈性或者過於抽象,或者由於組織的服務對象不明確等,以致於無法發揮出組織的具體績效。

103 非營利組織面臨的困境 管理上的困境:非營利組織由於和政府部門的角色不同,因此,在法制化方面有其限制;又由於和企業組織不同,因此在經費和人力方面都有可能面臨問題。因此,非營利組織的管理首重在非制度化中找出正式化的經營策略,並對人力資源的培養要提出具體對策,對於專業人員和志工的培訓尤其需要運用有效的領導與激勵措施。

104 NPO經營重要策略 人力資源發展:非營利組織強調的是每一個員工對自己的工作職責和範圍非常清楚,並且依據自己的專長被分派相關工作,也知道如何與人合作,建立工作團隊。非營利組織平時要懂得開發員工的潛力,培養他們獨當一面的勇氣。而決定非營利組織成敗的最終關鍵,乃在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上。 組織溝通與領導:領導的關鍵並不在於領袖魅力,而是使命。因此,領導者首先要為所屬的組織制訂出本身的使命。而使命必須具備三項條件:(一)注意本身的優勢和表現;(二)時時注意外界的機會和需要;(三)確認自己的信念。身為非營利機構的主管,其職責就是要將使命中的說詞轉換成更精確的目標。 組織資訊系統的建立:針對組織中各種管理的要項和基本特質,應該有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並建立必要的資訊系統,以為組織思考和策略行動的依據。 財務與募款制度:非營利組織需要擬訂「基金發展策略」,而籌款策略的目的就是要讓非營利機構可以順利地實現自己的使命,而不是反將使命置於籌款目標之下。其次,理事會或董事會要將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制好,確保資源的應用與募款制度相配合。另外,基金的籌募需要動之以情,也要服之以理,甚至試著建立與大眾間的持續關懷。也就是說,非營利機構的主管要向贊助者報告成果,並使他們體認並接受該有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去尋找一些「長期的擁護者」,因為這些擁護者支持機構的目的是自我實現,這才是機構發展的終極目標。

105 NPO經營重要策略 組織的策略規劃與行銷:針對一個組織的經營,一般管理的理論有所謂的「策略規劃」,簡而言之,乃是利用SWOT 的原理進行分析,以瞭解組織內部的優點(Strength)、缺點(Weakness),以及組織外部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至於行銷,應該注重研究市場、區隔市場、鎖定你想要服務的目標市場、做好自己的市場定位,並創造出與需求相契合的服務。 組織的公共關係:非營利組織有太多重要的公共關係,董事、員工、義工、社區民眾、捐助人士、政府機關和舊有捐助者都是擁護群,需要和他們建立好的關係,建立關係的重要原則是,讓這些關係保持雙向互動。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應該是管理者、贊助者和親善大使,而非營利組織要善於利用董事會的這種角色。另外,聰明的非營利組織會把志工訓練成為自己在社區中的代表,同時也應該讓志工更容易去反映社區對組織工作的各種疑問。

106 NPO的兩難 財源之不確定性 契約與慈善使命之間 契約之自主性之間 走向市場化趨勢? 另類的無效率

107 NPO發展困境可能解決之道 聯合行政運作,以降低營運成本 經費與計畫的合併執行 文化公益信託機制的運用 善用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
確實強化非營利組織之核心競爭力 強化非營利組織的行銷及募款作業

108 非營利組織的未來發展 福利多元主義的主導者 福利產業的發展 福利為主兼採營利方向討論
社會行銷SWOT(strong、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en)

109 非營利組織的未來發展 專業化。 社區化。 全球化。 資訊化。 聯盟化。

110 非營利組織的最新趨勢 高度關切對於傳統政府效率和滿足社會需求的慈善方法 航向永續發展並追求更多的創新解決之道
增加NPO在市場基礎方法實驗的開放性,以及類似企業的手段 公共服務逐漸轉向私有化,邁向政府和營利與非營利企業提供者契約的時代 在私人慈善及政府機構兩者均以成果為基礎(比需求為基礎更為重要)的方式下同步轉變 在社會和社區議題上以全新、更投入與策略性的方法共同參與

111 NPO的出路 廣闢各種財源管道 與政府和其他機構建立真正的伙伴關係 尋求組織管理之道 以社會企業家為志業

112 結語 現行法令中有關以財產為設立基礎之財團法人,主要係依民法相關規定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管理權責個別制定之相關財團法人之監督準則或要點。但民法僅為原則性規定,而各該監督準則或要點,內容繁簡不一,標準寬鬆有別,在法律位階上,依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五十條第二項規定:「法規命令之內容應明列其法律授權之依據,並不得逾越法律授權之範圍與立法精神。」,顯然缺乏法律授權。 雖財團法人法草案送行政院審查,將來可作為財團法人設立、組織及運作之共通性法律,為目前尚未通過施行。該法律規範對象,係以財產為設立基礎之財團法人,包括政府預算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在內,這類組織其捐助者多為管理者,並無意思機關負責決策,故宜採高密度的監督管理。惟以人為設立基礎之人民團體,係人民自發性的組合,強調內部治理,故宜採低密度規範管理,俾與財團法人有所區隔,並得依據不同之組織特性,在各相關法律體系規範下發展運作。

113 第三部門管理 治理、招募 募款、行銷 培訓 志工管理 績效管理 策略聯盟

114 工作.生活.學習.觀念 差事 工作 職業 事業 志業

115 謝謝指教


Download ppt "NPO組織之定位與功能 楊秀川 公務人員社會行政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高考及格 專門職業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特考及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