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 学习本组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 学习本组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 学习本组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2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3

4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5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北京的春节 脉络 填表 板书

6 北京的春节

7 北京的春节历史 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遍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8 北京的春节习俗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9 北京春节的庙会 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10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1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12 xun旬 初旬(上旬) 中旬 下旬 ao 熬药 熬粥
suan腊八蒜 大蒜 蒜苗 cu 醋 吃醋 jiao饺子 fei cui 翡翠 ban杂拌儿 zhen 榛子 li 栗子 板栗 zheng 风筝 mai麦芽糖 麦子 小麦 bian 鞭炮 鞭子 si寺院 寺庙 guang 逛庙会 逛街

13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14 色如翡翠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万不得已 张灯结彩 有声有光 各形各色

15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
听读课文: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16 1、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说说)?
整体感知: 1、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说说)? 2、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 (腊八—腊月十九—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3、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17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正月十五。

18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0节):描述北京市民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1--12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3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19 整体感知: 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上年货 ◆儿童放假 ◆春节的“彩排” ◆除夕以前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上年货 ◆儿童放假 ◆春节的“彩排” ◆除夕以前 ◆除夕 ◆正月初一光景 ◆初六开张 ◆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20 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时 间 主 要 事 例

21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放鞭炮 大扫除 准备年货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22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23 思考3:作者如何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插进行的?
举例: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祭祖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作者将传统旧俗赋予时代内涵。 送灶: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有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动刀剪不吉利的迷信”,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

24 思考4:作家采用什么手法说明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通过与元旦的对比来说明元宵的热闹非凡:“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先肯定除夕的热闹,再跟元宵节比,说出它的缺陷。因为除夕没有月光,元宵节则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可是它还不够美”,作者先说元旦好,因为元旦“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尽管如此,元旦还不够美,由此可见元宵节是何等美丽。

25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思考5:文中说:“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那么元宵节美在何处呢?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26 思考6: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
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写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商店里、大街上、家中庭院、到处是灯,真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再写灯的用材: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还有“制成各样的冰灯”。然后写灯的形状:“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最后写灯的种类:有“悬灯”、“花盒”、“火判”、“天灯”等。

27 一是通过对比说明旧社会的女人们平时没有自由; 二是说明新社会元宵节的热闹非凡。
思考7:“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这句话有何含义? 一是通过对比说明旧社会的女人们平时没有自由; 二是说明新社会元宵节的热闹非凡。

28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新社会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思考8:“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新社会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29 主旨   通过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北京市民生活与风尚,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显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的力量。

30 统领全文材料,是选材的标准,是散文的“神”。
画出文中能表现对新社会春节喜爱之情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统领全文材料,是选材的标准,是散文的“神”。

31 场面描写 [重点段落分析]( “元宵上市----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① 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家庭,店铺,广场,城隍庙,公园,男男女女,小孩等多方面来描写。 ② 描写的特色:具体,形象,逼真,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

32 腊月→ 除夕→ 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33 叙事与写人往往密不可分,优秀的叙事散文不但生动地告诉人们某件事情,而且事件中地人物也是个性鲜明的。
说说散文中写人与记事的区别 叙事与写人往往密不可分,优秀的叙事散文不但生动地告诉人们某件事情,而且事件中地人物也是个性鲜明的。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43 拓展延伸 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44

45

46

47

48

49 过年的滋味 一进入腊月,年味就一天天地浓了。灰蒙的天空,太阳若有若无,我看见那么多的人行色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那脸上落满尘埃,那心中藏满了喜悦。

50 从这时候开始,我就掰着指头,一天天地数,数那渐渐逼近的脚步,听那一天天热闹起来的喧嚣。先是有一户两户的人家将自家养了一年的猪杀了,留足了全家过年的猪肉以后,剩下的都被乡亲们买了去,准备过年的时候美美地吃上一顿。那时候,乡亲们一年到头吃的是瓜果、蔬菜,很少有吃上肉的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两三斤肉,让全家人在年三十的中午饱餐一顿。

51 无论手头多么拮据,也很少有在春节的时候不买上一点肉回家过年的。记忆中,我最盼的就是过年了。而一年又是那样地漫长,就像走在一条长长的路上,无法看到那尽头。我兄妹四人,年迈的父母在队里挣的那点公分,年年透支,所以,我们家的生活一直是紧巴巴的。即便这样,过年的时候,父亲也会变魔术一样,为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做上一件新衣裳,不管布料怎样,只要是新衣服,我们都会高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是老大,父亲有时会为我搞一些特殊,除了每人都有的上衣以外,有时我还会得到一件新的裤子或者鞋子,而弟弟和妹妹也并没有为此而眼红。穿着新衣服,走在过年的氛围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52 我觉得真正的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吃完精心准备的年三十的午饭以后,天很快就黑了。这时候,父亲坐在锅前烧锅,母亲就站在锅台边,用锅铲一下一下地炒着锅里的花生。炒花生,火候很重要,火大了,花生很容易炒糊,火小了,花生又炒不熟。所以,过年炒花生的时候,都是由父亲烧锅,母亲用锅铲不停地翻炒花生。我看见父亲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朝锅灶里续着草,那年就慢慢地近了。在风箱呱哒呱哒的节奏里,我的童年一片迷茫。花生炒好以后,就放在簸箕里,然后放上小果子,好大年初一的早上给拜年的人吃。一会儿,父亲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先是几毛,后来发到了几块,母亲照例也会得到一份。这时,父亲就会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我们懵懵懂懂,不住地打着哈欠。上床睡觉之前,母亲一遍遍地嘱咐我们,年三十晚和大年初一的早上,千万不要乱说话,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我们就一遍遍地点头,说记住了。

53 我们睡下不久,父亲就把小果子和年糕每人包上一份,放在我们的床头,说明早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要吃这些小果子和年糕,这样吉利。然后,父亲就到门外放上几支高升,我看见父亲嘴里叼着的烟在黑夜里一闪一闪。父亲回到屋里的时候,就从准备明天早上放的鞭炮上取下一小节放在桌子上,好让我第二天早上放。大年初一,天还蒙蒙亮,我就被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惊醒。我赶紧爬起来,吃了一点年糕和小果子,然后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嘴里叼着一枝烟,把父亲留给我的一节鞭炮一个一个地放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不停地响着,我看见鞭炮的纸屑在灰蒙蒙的天空纷纷扬扬,持续了很长时间才落到地上。那浓浓的火药味虽然有些刺鼻,却又是那样地芬芳,在空气里飘了很久才四散而去。

54 这时候,父亲正在用芝麻秸引火,一会儿就把火烧得旺旺的,父亲说,这叫“元宝火”,我就把冻得通红的手放在火上烤,渐渐地我的有些麻木的手脚开始暖和起来。然后,母亲就会叫弟弟和妹妹都起来,全家坐在一起吃“元宝”,所谓元宝也就是饺子。母亲说,把饺子叫做元宝是为了吉利。父亲一边吃着“元宝”,还会喝上两盅“元宝酒”呢。有时,我会从饺子里吃出一枚一分或者二分的硬币,母亲便会笑着说,小二子要发财了。哥哥十三岁夭折,我这小二子的乳名一直被母亲叫了许多年。

55 当我们一家一边吃着“元宝”的时候,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于是,我便又会在漫长的等待里迎来又一个新年。如今,在渐渐淡远的年味里,我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雪花飘落,纷纷扬扬,就像岁月深处那无法说出的怀念。我看见父亲和母亲相互搀扶着,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停地寻找着什么,那满头的白发,就像这雪花一样,洁白,柔软。而那一阵阵吹来的北风,送来了那呱哒呱哒的风箱的声音,还有父亲那因为烟抽得太多剧烈的咳嗽声。此时,年的滋味便又会慢慢地撰住我的心。


Download ppt "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 学习本组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