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2 定义(definition)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

3 定义(definition)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在体内积蓄造成皮肤粘膜黄染。

4 黄疸

5 黄疸 -- 胆红素代谢过程 肝脏摄取 + 白蛋白 肠肝循环 珠蛋白血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血红蛋白 肝脏 胆绿素 经肝、胆管分泌和排泄
Y、Z 蛋白 胆绿素 + 白蛋白 转移酶 葡萄糖醛酸 肠肝循环 经肝、胆管分泌和排泄 结合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苷酶 肠道 粪胆原粪胆素 排出体外

6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红细胞破坏) 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肝脏功能不成熟(摄取、结合和排泄) 肝肠循环增加

7 新生儿黄疸分类(classification)
可分为: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 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8 生理性黄疸 很常见,50%足月儿,80%早产儿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而产生 主要原因: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和生后短时内红细胞破坏过多
临床一般情况好,纳佳,无病理征象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是早产儿需要区别对待

9 *时间: 出现:生后2~3天 高峰:4~5天 消退:足月儿 7~14天 早产儿 3~4周 *水平: 峰值足月儿: <205.2mol/L (12mg/dl) 早产儿: <257 mol/L (15mg/dl) 上升幅度: <5mg/dl *性质: 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10 病理性黄疸 出现过早(24h内) 程度严重 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足月儿: >205.2mol/L (12mg/dl)
消退延迟(足月儿>2W,早产儿>4W) 退而复现 血清直接胆红素>26mol/L (1.5mg/dl)

11 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 95年~99年,调查876例正常足月母乳喂养 Tbil 204±54.7mol/L (11.9±3.1mg/dl)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分并非绝对 如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时

12 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
足月儿: >205.2mol/L (12mg/dl) 早产儿: >256.5mol/L (15mg/dl) 生理性黄疸 病 理 性 黄 疸 高胆红素血症

13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代表性疾病 常见病因

14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代表性疾病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新生儿溶血病(母子血型不合,同族免疫性溶血) 红细胞酶缺陷(G-6-PD缺陷症等)
红细胞结构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感染

15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新生儿溶血病(同族免疫性溶血)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母子血型不合 85.3% O A或B 相对轻 14.6% 比较重 Rh(-) Rh(+) 红细胞 抗体

16 Rh溶血病 ABO溶血病 频率 不常见 常见 黄疸 重度 中-重度 苍白 显著 轻 水肿 较常见 罕见 肝脾肿大 较轻 第1胎受累 很少
约半数 下1胎更重 大多数 不一定 母血型 Rhd,e,c(汉0.5%) O(多数) 婴儿血型 RhD,E,C A或B 贫血 直接Coombs’试验 阳性 改良法阳性 抗体释放试验 血清游离抗体

17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诊断? 母亲有不良分娩史,母亲和婴儿有溶血病的血型特点 病史 症状 新生儿生后很早出现黄疸,且进展很快 体征
可有水肿、苍白、肝脾肿大 母、子血型 辅助检查 血常规(Hb、HCT、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查

18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病
地域特点: 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地发生率高。 遗传特点: 本病为性联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男性多发。 发病特点: 起病可早可晚,大部分于生后2~4天出现黄疸;部分患儿因感染或接触氧化剂而发病

19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病
临床特点: 有时会出现急性溶血(浓茶样尿、贫血) 贫血轻重不等且不一定与黄疸相平行。 进展较迅速,严重者在1周内发生核黄疸甚至死亡。 若及时治疗黄疸多于7~10天后逐渐消退。 化验特点: 除红细胞形态和网织红细胞异常外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是常用的筛查方法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是确诊方法

20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有明显的家族史 一般于48h内起病
主要表现是贫血和黄疸,黄疸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并需要换血。部分患者经常发现脾脏增大。 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见小球形红细胞,数目多少不等(1%-30%)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红细胞脆性:增高 若轻症患者特别球形红细胞数目少、红细胞脆性正常时,需要做红细胞孵育后脆性试验和自身溶血试验才能确诊。

21 黄疸 -- 胆红素代谢过程 肝脏摄取 + 白蛋白 肠肝循环 珠蛋白血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血红蛋白 肝脏 胆绿素 经肝、胆管分泌和排泄
Y、Z 蛋白 胆绿素 + 白蛋白 转移酶 葡萄糖醛酸 肠肝循环 经肝、胆管分泌和排泄 结合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苷酶 肠道 粪胆原粪胆素 排出体外

22 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 肝细胞性 胆管性 混合性 肝外胆管性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性胆汁淤积 感染性肝病 代谢性肝病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内胆管缺如 感染性肝病 代谢性肝病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 Caroli病 硬化性胆管炎 朗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23 * 新生儿肝炎 肝细胞受损 对胆红素代谢异常

24 宫内病毒感染引起(TORCH)

25 TORCH Toxoplasmosis 弓形虫 Rubella 风疹 Cytomegalovirus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Herpes simplex 单纯疱疹 Other 乙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李司忒菌、金葡菌 梅毒螺旋体

26 宫内病毒感染引起(TORCH) 黄疸出现晚,大便色浅,尿色深 肝脏增大,重者脾脏也增大、皮肤暗黄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肝功异常
以CMV感染最多,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黄疸出现晚,大便色浅,尿色深 肝脏增大,重者脾脏也增大、皮肤暗黄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肝功异常

27 * 胆道闭锁 3个月后肝硬化,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 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 可能与宫内病毒感染有关 症状与肝炎相似 黄疸:持续不退且加重
大便:胎便颜色正常,不久即排白陶土样便 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后期出现肝功能异常 3个月后肝硬化,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 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

28 临床有时与新生儿肝炎很难区分 生化指标 腹部超声 同位素 剖腹探查 腹腔镜下胆管造影 肝门肠吻合术肝移植

29 Crigler-Najjar综合征I 型和II型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生后1~2天就出现严重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快速上升256.5~598.5mol/L(15~35mg/dl),并持续存在。 无尿、便颜色均改变,无溶血性贫血和肝脏疾病等。 光疗和肝酶诱导剂治疗无效,需换血;很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目前国内已经开展该病的基因诊断―UDPGT1基因连锁分析

30 II型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部分缺乏所致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 黄疸程度较I型轻,胆红素可到85~340 mol/L,偶可发生核黄疸,用肝酶诱导剂-鲁米那治疗有效。

31 * 早发型(breast feeding jaundice)
母乳性黄疸 * 早发型(breast feeding jaundice) 哺乳不足;肠肝循环增加 * 晚发型(breast milk jaundice) 肠道中-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多

32 早发型 晚发型 病因 喂养量不足 母乳中的特殊成分 出现时间 生后3~4天 生后6~8天 高峰时间 生后5~7天 生后2~3周 消退时间
(breast feeding jaundice) 晚发型 (breast milk jaundice) 病因 喂养量不足 母乳中的特殊成分 出现时间 生后3~4天 生后6~8天 高峰时间 生后5~7天 生后2~3周 消退时间 6~12周

33 发病率逐年上升 临床上除黄疸外,无其他症状和体征 治疗 预后较好 早发型(鼓励喂养、监测的红素、必要时光疗)
晚发型(<15mg/dl,>15mg/dl,>20mg/dl) 预后较好

34 新生儿黄疸诊断步骤

35 黄疸 24h内发病 24h以后发病 间接胆红素增高 直接胆红素增高 测总、直胆 非免疫因素感染(…) 轻,中度同族免疫性溶血
HCT,网织红,血型,血涂片Coombs’试验(直接和间接) 24h内发病 24h以后发病 Coombs’试验阳性 HCT,网织红 抗体阳性(Rh,A,B等) 有核红细胞 或球形红细胞 Coombs’试验阴性 HCT或 网织红或 Coombs’试验 弱阳性 Coombs’试验 阴性 非免疫因素感染(…) 轻,中度同族免疫性溶血 严重同族免疫性溶血

36 Coombs’试验阴性 HCT 网织红 血涂片有溶血改变 HCT或 网织红或 HCT 网织红 血涂片正常 HCT 
药物 红细胞酶缺陷 红细胞膜缺陷 血红蛋白病 感染 一般因素 生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代谢因素 其他 红细胞增多症

37 直接胆红素增高 感染史 感染灶 感染中毒症状血常规、CRP血培养 SGA 多系统受累 检测TORCH
肝/脾增大,便白,尿黄;ALT、TORCH B超、核素检查、腹腔镜 家族史 多系统受累 测定血激素水平 败血症 宫内感染: 巨细胞病毒 风疹病毒 弓形体病 单纯疱疹病毒 梅毒 肝胆疾病 胆道闭锁 新生儿肝炎 胆汁粘稠综合征 胆总管囊肿 遗传代谢疾病 半乳糖血症 酪氨酸血症 高蛋氨酸血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囊性纤维性变 内分泌疾病 垂体功能低下 肾上腺功能减低

38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神经毒性 胆红素脑病

39 Schmorl在1903年第一次系统全面的描述了胆红素脑病,特别是核黄疸
蓝光治疗、换血疗法、应用抗Rh免疫球蛋白或IVIg等治疗措施以及使得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大大降低。但是,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常常持续存在

40 发病机制 未结合胆红素 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 (早产、缺氧、酸中毒、感染) 游离未结合胆红素梯度 胆红素浓度 神经元的易感性分布 血脑屏障 脑
基底核 其他脑区 神经元 氧化磷酸化 解偶联 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 (早产、缺氧、酸中毒、感染) 游离未结合胆红素梯度 胆红素浓度 神经元的易感性分布

41 患儿尸解发现,在基底节、海马、黑质、脑干核团区域有胆红素染色

42 临床表现 病史 高胆红素血症病史,尤其是溶血性疾病,特别是母婴间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红细胞异常者(如G6PD缺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的高危人群容易发生 近年来发现在国外主要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大多数不伴有明显的高胆

43 临床表现与病变受累部位和脑的成熟度有关 足月儿多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5%无肯定的神经系统表现 20%~30%表现不典型 分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慢性胆红素脑病

44 急性胆红素脑病分三期 警告期(12~24h): 嗜睡,肌张力减弱,吸吮反射减弱,精神萎靡
痉挛期(1~2d):痉挛,伸肌张力增高出现角弓反张,80%患儿出现发热 恢复期(1~2W):吸吮力和反应,呼吸好转,痉挛减轻,肌张力从增高发展到肌张力减低 后遗症期(2m后):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落后

45 慢性胆红素脑病 继发于高胆之后的慢性胆红素脑病 1岁内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活跃,持续强迫性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矫正反射,运动发育落后
1岁后可出现 锥体外系运动异常 (几乎均有) 注视障碍 (多数) 听力受损 (63%) 智力障碍 一般不严重 无明显高胆的早产儿核黄疸主要遗留听力损伤,较少出现锥体外系运动障碍

46 痉挛,角弓反张

47 功能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早期检出胆红素的神经毒性 表现为各波的域值异常,I 波的潜伏期延长,I、III、V波之间的传导延迟
如果仅有诱发电位异常,一般不会继发永久性听力受损 视觉诱发电位

48 正常 严重黄疸 听通路受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49 影像检查 颅脑超声、CT、MRI对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价值不大 对慢性胆红素脑病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

50

51 * 高直接胆红素血症 肝脏损害 胆汁淤积

52 治疗(treatment) 1.治疗原发病 2.退黄 3.减轻神经毒性 白蛋白,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减轻或阻断免疫反应;抗感染;保肝;暂停母乳
光疗:促进胆红素排出 酶激活剂:增强肝细胞代谢(苯巴比妥) 换血:快速移出过多的胆红素 中药:? 3.减轻神经毒性 白蛋白,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53 光疗(phototherapy) 最常用,比较有效的退黄措施 Z型胆红素E型胆红素和光红素 波长450nm左右的蓝光效果最好 指证:
足月儿6mg/1d,9mg/2d,12mg/3d,15mg/3d后 早产儿放宽指证 相对安全(皮疹、发热、不显失水)

54 光疗(phototherapy)

55 换血疗法(exchange transfusion)
主要是针对溶血病 短时间内换出大部分胆红素、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 指证: 1. 产前已明确诊断溶血病,胎儿水肿,Hb<120g/L 2. 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上升每小时>0.75mg/dl; 总胆红素20mg/dl或达体重(g)的1% 3. 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早产儿或上一胎溶血者,伴有缺氧、酸中毒等放宽指征

56 换血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且血源困难,一般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大医院才可进行。
术前准备: 换血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且血源困难,一般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大医院才可进行。

57 1 家长谈话、签字、手术意外、感染、胆红素再升高,可能需第二次换血,不能保证不发生核黄疸后遗症。
2 监测指标: 血常规网组织红细胞、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血糖、血培养,G-6PD活性、T、R、HR、BP、SaO2、TCB。 3 术前积极光疗(双面) 4 术前禁食一次,插胃管抽空胃内容物,并予10%水合氯醛0.5ml/kg,鼻饲镇静

58 5 术前2小时用白蛋白1g/kg静滴 6 物品准备:辐射台,多功能监护仪、10%葡萄糖、生理盐水、肝素、钙剂、注射器、输液架、废血缸、留置针头、三通接头、无菌纱布、氧气、复苏囊 7 备血型、交叉合血:血量为 ml/kg。

59 选择双通道快速同步换血方法 头部静脉供输入血 脐静脉、肱、桡或股动脉供放出血
3、具体方法: 选择双通道快速同步换血方法 头部静脉供输入血 脐静脉、肱、桡或股动脉供放出血 置患儿于辐射台上,兰光毯光疗下,动、静脉置好管,多功能监测及鼻导管吸氧下,进行双通道快速同步换血术,以5ml/分钟的速度,开始以10ml/次导量交换,以后以20ml/次等量交换,术前、术中、术后测TCB、血常规、肝肾功能、E4A。

60 4、术后处理: 继续多功能监测,测BP Q1/2h×4次。正常后致Q4h,测血糖1-2次/日,TcB Q4h,术后禁食一次,继续光疗,如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症,术后加用IVIgG mg/kg iv by drip Qd×2-3次,白蛋白1g/kg/次,血常规1-2天复查一次,防治晚发性贫血

61 换 血 现 场

62 高直接胆红素的治疗 保肝:强力宁、肝泰乐 利胆:熊去氧胆酸、思美泰 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
促进肝细胞再生:肝细胞生长因子

63 谢 谢 !


Download pp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