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现代日本政治 上海交通大学 翟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现代日本政治 上海交通大学 翟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日本政治 上海交通大学 翟新

2 参考书目 1、王新生:《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2、升味准之助:《日本政治史》第四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
3、蒋立峰等编:《日本政治概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 4、王振锁:《日本战后五十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5、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第一章、现代日本政治的起点 一、对日占领和民主改革 1、对日占领 对日间接统治(对德直接统治) 占领当局的地位 对日占领的本质和目的

4 2、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 (1)解除武装和撤消军事机关 (2)废除思想警察制度 (3)教育文艺宗教新闻改革 (4)政治机构调整 (5)解散财阀 (6)农地改革 (7)审判战犯

5 (8)解除公职 (9)战争赔偿 (10)组织工会 (11)赋予妇女参政权 (12)制定新宪法

6 3、民主改革的评价 作用: 第一,从制度和体制上铲除了军国主义的土壤。 第二,在相当程度上废除了日本社会和政治体制中的前近代性。 局限性: 第一,天皇制等旧制度保留下来,易使旧意识形态等复活。

7 第二,因美国占领政策的变化,使保守势力一直控制日本政治舞台。
第二,因改革是外力推动的,使民主化缺乏自律性,国民意识的变化滞后于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变化。

8 二、美国转变占领政策和对日媾和 1、美国转变对日政策 政策背景 政策内容: 经济上由削弱转向全面扶植,使其成为远东工厂;
政治上由彻底民主化转向扶植保守势力,使其成为反共防洪堤; 军事上由非军事化转向鼓励日本重新武装。

9 2、旧金山媾和问题 在战后处理上,盟国对德日政策的不同 美国的媾和政策变动 媾和条约对日本的作用: (1)日本重新恢复主权和独立;
(2)美日形成共同防卫体制和特殊盟国关系; (3)日本受制于条约,影响了和一些国家发展健全关系。

10 第二章、现代日本的天皇制度 一、天皇制的演变 1、关于天皇 天皇中国人说 “王”、“大王”、“天皇” 2、天皇制的五个形态
天皇制,即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

11 (1)神话虚拟天皇制(约1200年) (2)古代中央集权天皇制(约500年) (3)武士领主统治天皇制(约700年) (4)近代中央集权天皇制(约80年) (5)现代象征天皇制(约60年)

12 现代天皇的地位 现代天皇的权力 现代天皇皇位的继承 现代天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3 第三章、现代日本的议会内阁制度 议会内阁制,即内阁的存在依赖于议会信任的制度 特征: 内阁根据议会的意思而形成; 阁僚一般有议员资格;
议会对内阁具有 不信任权; 内阁对议会具有解散权

14 一、日本的国会制度 1、国会的一般情况 根据日本的宪法: 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 国会直接代表主权者即国民的意志,是所
有国家机关中最重要的 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 众议院(480议员),每四年改选一次 参议院(242议员),任期六年,三年改选一半

15 2、国会的主要职权 (1)制定和修改法律 (2)审议和通过国家预算、决算等议案 (3)审议和批准同外国缔结的条约 (4)提议修改宪法 (5)提名内阁总理大臣人选 (6)对法官提出罢免诉讼及审判权

16 3、国会的类型和形式 类型: (1)通常国会。每年一次,会期150天,审议预算案等。最为重要 (2)临时国会。处理紧急问题 (3)特别国会。大选后提名新总理人选 形式: (1)全体会议 (2)委员会会议

17 4、国会的立法活动及程序 5、两院的地位 众议院地位优先: (1)预算案优先审议; (2)被参议院否决的法案如以三分之二通过就可成立;
(3)预算案、条约等两院不一致时,众议院的决 议可以成为国会决议

18 6、日本立法的特点 (1)法案主要由内阁提出; (2)议案审议以委员会审议为主; (3)公务员的作用甚大

19 二、日本的内阁制度 1、内阁的产生和主要职权 内阁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 内阁成员为总理大臣和各省厅的国务大臣
总理大臣由国会议员依照国会决议产生 总理大臣的候选人一般为众议院多数党领袖 总理大臣任命后,内阁成员一般由总理从国会议员中选任 近年来,非国会议员者被选任为内阁成员的现象有所增加

20 内阁的主要职权 (1)总揽行政权 (2)执行法律、处理对外事务、编制及提出预算案、制定 行政法规、决定大赦等
(3)对天皇的国事行为予以建议和承认 (4)解散众议院,宣布大选 (5)召开国会 (6)提名最高法院院长人选,任命各级法官 (7)向国会提交国家决算等 (8)向国会和国民报告国家财政状况

21 总理大臣的主要职权 (1)代表内阁 (2)任免国务大臣 (3)对起诉国务大臣的同意权 (4)法律及政令的连署权 (5)主持内阁会议
(6)宣布紧急状态或调动自卫队,但事后须 由国会承认

22 2、内阁组织机构 内阁官房 文部科学省 人事院 厚生劳动省 内阁法制局 农林水产省 内阁府 经济产业省 总务省 国土交通省 法务省 环境省
内阁官房 文部科学省 人事院 厚生劳动省 内阁法制局 农林水产省 内阁府 经济产业省 总务省 国土交通省 法务省 环境省 外务省 防卫省 财务省

23 第四章 现代日本的司法制度 战后日本参照英美司法体系制定了司法制度 日本国宪法规定:
第四章 现代日本的司法制度 战后日本参照英美司法体系制定了司法制度 日本国宪法规定: 一切司法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不得设置特别法院。行政机关不得施行作为终审的判决 以此强调日本司法机构的统一性和独立性

24 一、法院 日本的法院分两大类: 最高法院 在审级上具有上下级关系,上级法院的裁决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
下级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简易法院) 各级法院在审判程序和审理过程中是彼此独立的 在审级上具有上下级关系,上级法院的裁决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

25 (1)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拥有广泛的司法权力: 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等各类案件的终审法院,即 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
最高法院是日本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在形式上与国会、内阁保持相互制衡的关系 最高法院拥有广泛的司法权力: 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等各类案件的终审法院,即 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 具有违宪审查权: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 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 全国司法机构的最高管理机构 提名下级法院法官

26 大小法庭的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为终审判决
最高法院由1名院长和14名法官组成 法庭设两类: 1个大法庭(审理违宪案件、变更判例) 3个小法庭(审理下级法院判决的上诉案件) 审判方式为合议制 大法庭以15名法官组成合议体(有效法定人数为9名) 小法庭以5名法官组成合议体(有效法定人数为3名) 大小法庭的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为终审判决

27 (2)下级法院 (一)高等法院 主要负责二审; 受理“|内乱罪”等的一审 一般由3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内乱罪案件需要5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日本全国共设8个高等法院和6个高等法院分院

28 (二)地方法院 主要负责审判一审案件 一般由1名法官单独审判,比较重要的案件 由3名法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审判 日本全国共设50个地方法院

29 (三)家庭法院 家庭法院和地方法院并设 但受理的主要是审理家庭纠纷和少年问题的案件 一般以调解为主 无权判决监禁以上的刑罚 审理原则上由1名法官进行

30 (四)简易法院 主要处理轻微的民事刑事案件 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无权处以监禁以上的刑罚 对盗窃罪有特别审判权 由1名法官进行审判

31 二、法官 作为司法权行使主体的法官,地位特殊 任职条件
最高法院法官:40岁以上;至少10名担任过高等法院法官10年以上、或简易法院法官或大学法学教授等20年以上

32 职务任命 最高法院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 其余法官经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 身份保障 法官除因身心故障经法院决定为不适于 执行职务者外,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 免; 法官的惩戒处分不得由行政机关行使; 对法官不能进行违反其本人意愿的免职、停职及调动等 处理

33 待遇 报酬在任期中不得减额 最高法院院长薪酬同首相 最高法院法官同内阁大臣 任职限制 禁止担任议员和参加政治活动; 禁止担任最高法院许可之外的有报酬职务; 禁止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经营活动;

34 法官的弹劾 弹劾法院(7名国会议员组成) 法官起诉委员会(10名国会议员组成)

35 三、审级制度 四级三审制 控诉 上告 抗告 再审

36 四、现代日本司法权独立的特征 (1)法官独立 行使职权不受立法和行政权干预。法官的身 份被保障。 (2)法院有制定规则权
宪法赋予法院制定包括诉讼、律师、法院内 部规则的权限。该权有立法的性质。 (3)法院拥有司法行政权 法院职员的任免、]配置、监督、物资的配分和使 用等均权在法院。

37 (4)法院预算独立 从司法省独立。和国会同样单独预算。 (5)和检查厅分离 和属于行政权的检查厅分离。 (6)禁止设置特别法院 带有行政性质的军事法庭等已被禁止。 (7)具有对法律和命令的违宪审查权

38 第五章、现代日本的政党政治 一、自民党执政前的政党政治 数党为中心展开政治运作的方式 现代民主制度一般以政党政治的方式展开
1、 何谓政党政治 在宪法下通过选举确立多数党地位,以这个多 数党为中心展开政治运作的方式 现代民主制度一般以政党政治的方式展开

39 2、日美政党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日本: 特定政党以在国会的多数席位为 背景而控制政权(执政党),国 会实际上也以该政党为中心运作
日本: 特定政党以在国会的多数席位为 背景而控制政权(执政党),国 会实际上也以该政党为中心运作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分别选举,政府和国 会分别受政党控制和影响,国会由多 数党控制

40 3、1955年以前的政党政治演变 1874年,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成立,反对征韩论 1881年,最早的全国性政党自由党成立
1882年,立宪改进党成立,主张立宪 1898年,宪政党成立,同年组成最早的政党内阁 20世纪20年代,政党内阁时代,但受元老、 军部、枢密院、贵族院制约甚大 20世纪30年代,军方对政党政治家频频暗杀,致政 党政治弱化 20世纪40年代,一般政党被禁止,政党政治终止 战前日本很长时期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社会党也有发 展,但处于非法地位

41 不仅保守政党,革新政党也获有合法地位 日本共产党(1945年12月) 革新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日本战败后,经民主改革恢复政党政治 不仅保守政党,革新政党也获有合法地位 日本社会党(1945年11月) 革新党,建代表工农利益的政权 日本共产党(1945年12月) 革新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日本自由党(1945年11月) 保守党,清除军国主义和保存天皇制 日本进步党(1945年11月) 保守党,维护国体和消极反省战争问题 1946年4月,战后首次大选结果: 自由 进步 社会 共产5 自由党为第一大党,组织战后首届政党内阁

42 1947年4月第二次大选结果: 社会143 自由131 民主126 共产4 由社会党组成联合内阁。社会党右派领袖片山哲任首相 史称中道政权
社会 自由 民主 共产4 由社会党组成联合内阁。社会党右派领袖片山哲任首相 史称中道政权 背景为美国占领当局不满自由党内阁的保守性,又反感共产 党和社会党左派的激进,故作此选择

43 革新政党内阁仅执政九个月总辞职 遂开始自由党的长期掌政局面 自由党对美国占领政策的全面配合 媾和后自由党分裂:吉田茂 自由党、 鸠山一郎 民主党

44 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同异 共同点: 反共、维护旧金山和约体制、 代表财界利益 不同点: 自由党:维护宪法、逐步发展军力、日美协调;
民主党:修改宪法、重整军备、自主外交 美国的立场:在宪法、军备问题上近民主党; 在外交、亲美感情上又倾向自由党

45 二、一九五五年体制 1、五五年体制的背景 (1)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前夜,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和政策的连续性
(2)革新政党尤其是社会党左右两派在五五年实现了统一,并稳据众议院三分之二席位,对保守政党形成了政治压力

46 2、五五年体制的含义 面对革新政党的挑战,执政党的民主党与自由党于1955年11月合并成立自由民主党即自民党。此后至20世纪90年代,自民党长期执政,并和革新政党处于对峙的状态,即谓五五年体制 具体包含三层意思: (1)此后四十年的众议院里,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一直维持了1:0.5的席位比率,故五五年体制也指由自民党一党长期独掌政权的状态。 “一党优位政党制”

47 (2)在这个体制下,保守、革新政党在内政外交所有问题上都保持对立立场
(3)在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上,执政党经常地扮演建设者的角色,于是形成以自民党为中心,政界、官界、财界、劳动界、产业界、地方自治体参与的博弈、协调体系

48 3、五五年体制的演化 冷战结束后,五五年体制趋于瓦解 (1)革新政党分裂和弱小化 (2)自民党也出现分裂,一度还失去政
权,至今和其他政党联合组织内阁 (3)出现了新的保守党民主党 (4)民众期待形成类似美国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 政的局面

49 三、现在日本主要的政党 1、自民党 国会第一大党(议员363名) 民意支持的第一大党 世界上执政经验最丰富的政党之一 两个特点:存在派阀
议员是党的主导力量

50 2、社会党 长期为第一革新政党。几分几合 70年代前,左派主导,主张日本进行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80年代后,放弃革命,趋于现实路线,为争取执政党地位,关注社会经济福利问题 现有国会议员13名,党员10万余

51 3、共产党 战后一直孤军奋战,不与其他革新政党协作 60年代以前,受中苏影响较深,中苏分裂后 支持中共。文革后日共和中共决裂。
70年代后,将指导思想由马列主义改为科学 社会主义 冷战后,摸索政治路线改革,试图摆脱孤立 状态 90年代中期后,和中共恢复关系 现有18名国会议员,党员几十万名

52 4、公明党 1964年,以宗教团体创价学会为母体结成 支持者多为创价学会信徒、中下层工人和自 营业者
1970年,宣言政教分离,从政纲中去除宗教 内容 长期主张中道立场(东西之间),但和社会 党保持距离 近年来政治倾向偏右,和自民党联合执政 但始终坚持对华友好 现有国会议员55名

53 5、民主党 1996年成立,成员主要来自社民党、新党先 驱,新兴的保守政党 党内有左中右三派,基本政治理念为实现市
民政治,主张以市民运动来取代传统的政治活动, 在城市中受广泛阶层注目,今后有望与自民党对 抗,甚至取代其执政地位 现有国会议员250多名

54 第六章、现代日本的官僚制 一、官僚制的含义 1、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定义 有人格的自由、致力于非人格性职务; 为阶层制中间的一员;
具有明确的权限; 基于自由选拔的原则和专业资格被任用; 有金钱报酬; 官职为其唯一或主要的职业; 服从于严格的服务规则和统制

55 2、日本官僚制的含义 二、日本战前的官吏制 战后指其公务员制度 形成于1885年至1899年之间 主要背景:宪政施行期间,国家为适应近代化的
战前指其官吏制度; 战后指其公务员制度 二、日本战前的官吏制 形成于1885年至1899年之间 主要背景:宪政施行期间,国家为适应近代化的 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近代知识基础的官僚 1886年,东京帝国大学设法科大学(法学部) 其毕业生可以免试任用为高等文官

56 近代官吏制度的形成 1893年废止东大生免试制度 至1899年,颁布文官任用令、文官考试规 则、文官惩戒令、文官分限令及外交官与
司法官考试制度

57 近代官吏制度的特性 一方面,以近代制度广开门路,将广大优秀青年通过学力考试进入官僚队伍;另一方面,在天皇主权之下,官吏必须对天皇尽忠,故而其不是国民国家的“公仆”,而是天皇的仆从 日本社会上的“官尊民卑”风气,即折射出这一制度的特征 在履行职务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国家发展迷失方向起了负面的作用

58 近代官吏的类别 文官、武官 文官中可分为 亲任官:大臣、大使、大将、总督等 赦任官:次官、局长、公使、总长、中将 少将、知事、教授等
奏任官:课长、少尉至大佐、教授等 判任官:文秘和技术官、普通警察、小学教师等

59 三、日本战后的公务员制度 1、官僚制性质的转换 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标志:国家公务员法(1947年) 官吏变为公务员 天皇的仆从,变为国民的公仆
官吏制度下的等级制度被废除 形成公务员内部的平等制度

60 根据日本国宪法 公务员是全体日本国民的服务者,选定 和罢免公务员,是国民固有的权利 2、公务员的类别 (1)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 分别为中央政府和地方公共体的公务人员

61 (2)一般职公务员和特别职公务员 一般职公务员指各省事务次官以下的公务员 特别职公务员指首相、大臣、副大臣、政务 次官、知事、自卫队员等
主要区别: 一般职适用于国家公务员法 特别职不适用于该法

62 一般职入门须经公务员录用考试 特别职通常入门经选举 一般职是常勤,“无过失不免职” 特别职是非常勤,取决于选举成否 外国人任公务员问题

63 四、战后日本官僚制评价 绩效: 廉洁高效 成为立法主体 维护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战后社会经济 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问题: 官僚主义 利益集团
公务员改革动向

64 第七章 现代日本的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的演变 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日本国民有史来首次获得选举权
第七章 现代日本的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的演变 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日本国民有史来首次获得选举权 性别、财产限制(15日元——3日元) 1925年 取消财产限制 实现男子普选

65 战前选举仅限众议院议员 贵族院议员和地方政府首长由天皇任命 战后女子获普选权 参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66 1950年 《公职选举法》 规定选举权、被选举权、议员名额、选举程 序和规则等 1993年 《政治资金规正修正法》 《政党助成法》 规定选举经费问题

67 二、选举制度的内容 1、选举的类别 众议院大选(总选举) 期满或解散 参议院大选(通常选举) 任期6年,3年 改选一半
众议院大选(总选举) 期满或解散 参议院大选(通常选举) 任期6年,3年 改选一半 统一地方选举 选举地方自治体行政长官 和地方议会议员

68 2、选区划分的演变 战前:小区制 1945年:大区制(54选区) 1947年:中区制(117选区)
1994年:众议员选举:小区制(300选区、300名)和比 例代表制(11选区、180名) 参议员选举:大区制(都道府县选区、152名) 和比例代表制(全国选区、100名)

69 3、选民和议员候选人的资格 选民:20岁以上;在该地连续居住3个月 众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25岁以上 参议员:30岁以上

70 4、选举程序 选举公告 候选人申请登记 竞选活动投票(地点:公立小学校内) 开票和公布当选者

71 5、选举管理机构 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正式委员和候补委 员各5人、任期3年) 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正式委员和候补委 员各4人、任期4年)

72 三、选举制度的评价 1、取消了对性别和财产的限制;年龄限制放宽,体现历史的进步;
2、小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的结合,兼顾地域和人口比例分配议员人数,体现一定的公正性和代表性; 3、选举过程较为透明,监督体制较健全,尤其是对选举资金管理的制度比较完备 4、选举地点设立于小学校内,利于培养国民的民主和选举意识

73 四、日本人的投票行动 投票行动:选民通过投票表达自己利益要求 并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政治行为 投票是国民参与政治最基本的政治活动
战后日本众议员选举的投票率:59%至77% 参议员选举的投票率:40%至74%

74 个人后援会 政党后援会 自民党:农林渔业者、自营业者、企业 经营者 民主党:白领、企业管理层、知识界、市民 社会党:工会 公明党:创价学会 共产党:教职员工会、青年和妇女团体

75 投票率最低的阶层 影响投票的其他因素: 工薪阶层 第三产业工作人员:对现实政治不信任 气候恶劣、投票地点远、身体不好、有要紧私事等
学生:对政治关心度低 工薪阶层 第三产业工作人员:对现实政治不信任 影响投票的其他因素: 气候恶劣、投票地点远、身体不好、有要紧私事等

76 第八章 利益集团、传媒、舆论和日本政治 一、日本的利益集团和政治 在公民参与政治过程中,一些有某种共同 利益要求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 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即谓利 益集团

77 利益集团的政治功能: 第一,影响选举 第二,影响决策 第三,进行政治监督 第四,对公民进行政治动员 利益集团既是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也能提高政治参与的层次和效能

78 利益集团的种类 1、经营者团体 (1)财界团体: 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财界总理 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日经联) 日本商工会议所(日商) 经济同友会(同友会)

79 (2)业界团体 日本钢铁联盟 日本矿业协会 日本纺织协会 日本造船工业会 日本汽车工业会

80 (3)中小企业团体 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 商店街组成联合会 2、工会团体 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联合) 全国劳动组合总联合会(全劳联)、日共系统 全国劳动组合联络协议会(全劳协)、社会党 左派系统

81 3、农业团体 农业协同组合(农协) 4、宗教团体 创价学会 立正佼成会 灵友会

82 5、专家团体 日本医师会 日本律师联合会 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

83 利益集团的运作方式 1、提供政治资金 自民党的政治资金的50%以上来自于财界 1970年代后,财界每年向自民党提供的政治资金在1000 亿日元以上 1991年国民政治协会的财政支出175亿日 元中,有167亿是提供于自民党的政治资金

84 2、聚集选票 与财界的金钱优势相比,工会、农协、 宗教团体有集票优势 工会:社会党 农协:自民党 创价学会:公明党

85 利益集团参与政治的利弊得失 积极作用: 促进政治多元化 利益表达合理化和扩大决策信息输入 补充政党功能和完善代议制

86 消极作用: 造成政治不平等 使政治变成密室交易 助长金钱政治 容易出现局部利益泛滥

87 二、传媒、舆论和政治 1、日本的传媒 (1)报业 发行率和普及率一直居世界第一 发行占世界前三位的报纸: 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
特点: 发行规模大、全国发行、没有高级报纸和 大众报纸的区别

88 (2)杂志业 数量多、专业分工、时效强 (3)电视业 两大特点: 贴近生活并成为民众与政治生活联系的桥梁
民营占居主导地位(NHK、东京广播、日本电 视广播、富士电视、全国朝日广播)

89 2、传媒的政治参与 以报道和评论在三个阶段发生作用 (1)利益表达阶段 报道评论各社会团体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 (2)利益决定阶段
报道分析决定制度政策主体的行为和思想矛盾 (3)利益实现阶段 报道评论政策施行的成效和影响及问题

90 3、传媒和日本的舆论政治 舆论政治是指政策决定者对社会舆论保有敏感度,而社会舆论对政策决定能产生具体影响的状态 形成于1960年代 民意调查事业的发达和影响之巨

91 终章 现代日本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文化 一、民主主义 二、自由主义 三、保守主义 四、平等主义 五、民族主义


Download ppt "现代日本政治 上海交通大学 翟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