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章 精神分析治療理論與技術 指導教授 林美蓉老師 組員: 吳伶玫 簡家燕 林雨潔 蕭淳方 侯洽守
2
佛洛伊德
3
親子圖
4
佛 洛 伊 德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美國心理學史家波林曾寫道:「誰想在今後三個世紀內寫出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佛洛依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學通史了」。 不止在心理學,對於整個西方社會歷史 ,佛洛依德也是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歷史人物 -- 他的「夢的解析」一書,曾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之一。他在心理學史乃至於整個西方社會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乃是無庸置疑的。
5
佛 洛 伊 德 1856年生於捷克摩拉維亞的弗萊堡一個猶太 毛織品商人家庭 1873年以優異成績考取維也納醫學院
佛 洛 伊 德 1856年生於捷克摩拉維亞的弗萊堡一個猶太 毛織品商人家庭 1873年以優異成績考取維也納醫學院 1881年以優秀成績畢業於醫學院,一直擔任 教職與研究工作 1885年留學法國,見到催眠術的神奇現象; 1882年轉業當醫生,是其生命的轉捩點 開始探討精神因素對身體的種種作用
6
佛 洛 伊 德 1886年在維也納開設醫治精神病的私人診所 1887年開始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催眠術;應用 「滌清法」治療歇斯底里症
佛 洛 伊 德 1886年在維也納開設醫治精神病的私人診所 1887年開始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催眠術;應用 「滌清法」治療歇斯底里症 1889年向本漢學習「暗示法」 1894年提出壓抑學說 1896年開始使用「精神分析」的觀念 1897年確立了戀母情節級戀父情節
7
佛 洛 伊 德 1900年《夢的解析》 1909年論證「歇斯底里症」與"性"有關 1921年開始有系統地研究“自我”
佛 洛 伊 德 1900年《夢的解析》 1909年論證「歇斯底里症」與"性"有關 1921年開始有系統地研究“自我” 1922年撰寫《自我與本我》,將心理結構 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1939年下顎癌復發,於倫敦逝世,享年83歲
8
一、猶太人的家世 二、父母雙親的啟蒙教育 三、所處的社會環境
影響日後性格形成的因素 一、猶太人的家世 二、父母雙親的啟蒙教育 三、所處的社會環境
9
重 要 人 物 一、 夏可 Jean Martin Charcot ——催眠法 二、 布洛爾 Joseph Breuer ——說話治療法
10
理 論 觀 點 一、 人格基本結構 1. 本我 2. 自我 3. 超自我 二、本能論 三、性慾論 四、夢的解析
11
理 論 觀 點 五、心理防衛機制 六、嬰兒期 七、戀母戀父 八、自殺 九、人非高高在上
12
著 作 一、 《夢的解析》 二、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 三、 《少女杜拉的故事 》 四、 《圖騰與禁忌》 五、 《文明及其遺憾》
著 作 一、 《夢的解析》 二、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 三、 《少女杜拉的故事 》 四、 《圖騰與禁忌》 五、 《文明及其遺憾》 六、 《愛情心理學 》
13
著 作 七、 《自我與本我》 八、 《精神分析綱要》 九、 《本能及其變化》 十、 《超越快樂原則》 十一、《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
著 作 七、 《自我與本我》 八、 《精神分析綱要》 九、 《本能及其變化》 十、 《超越快樂原則》 十一、《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 十二、《精神分析學引論 》
14
貢 獻 一、以潛意識為基礎的人格結構學說 二、提出本能論以及童年經驗對於人格 的影響 三、對於心理治療的貢獻 四、性慾論 五、夢的解析
15
批 評 一、理論以病態學角度的詮釋,有失偏頗 二、充滿自然決定論的悲觀看法 三、採取泛性詮釋觀點 四、對於許多現象做幻想式詮釋
批 評 一、理論以病態學角度的詮釋,有失偏頗 二、充滿自然決定論的悲觀看法 三、採取泛性詮釋觀點 四、對於許多現象做幻想式詮釋 五、濫用潛意識
16
精 神 分 析 理 論 一、意義 基本上是以心理動力的觀點去 探討人的問題,強調生物決定論,並且 重視個人早年生活經驗的影響,而且特 別注重潛意識歷程在問題形成與診療上 的作用。
17
精 神 分 析 理 論 二、 其哲學基礎與基本假定: 1.認為世界受制於自然法則 2.認為人也受制於自然法則
精 神 分 析 理 論 二、 其哲學基礎與基本假定: 1.認為世界受制於自然法則 2.認為人也受制於自然法則 3.治療者「客觀的觀點」是治療關係 的要件 4.早年的生活方式與經驗通常隱藏在 個體的潛意識中
18
精 神 分 析 理 論 二、其哲學基礎與基本假定: 5.人受制於外在因素 6.透過傾洩與邏輯處 理的歷程,治療者 可以協助當事人面 對問題
精 神 分 析 理 論 二、其哲學基礎與基本假定: 5.人受制於外在因素 6.透過傾洩與邏輯處 理的歷程,治療者 可以協助當事人面 對問題 7.人是動態的,人格 的能源是會轉換與 交流的 8.人格的發展基礎在 於性心理的發展
19
第二節 精神分析法的人格理論 壹、人格結構
20
佛洛伊德認為人格主要由三個部分所構成 〈一〉、本我【 Id 】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與生俱來, “本我”的構成是被稱爲“力比多”(libido)原始的生命本能,是個人心理能源、本能的泉源。 本我之中以性及攻擊兩種力量作用最大。 本我是一個無道德的、非理性的、與生俱來的實體,按照“快樂原則”行動,無所顧忌地尋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滿足和心理刺激。 本我是透過本能、想像〈如夢、幻想、想像〉在運作,因此是人格的「初級歷程」 。
21
〈二〉、自我【Ego 】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中為一理性的成分,也是人格與外界接觸的部分,因自我能與現實接觸,故能夠控制意識,並為個體提供現實、邏輯思考與計畫的基礎。 自我的最大功能是使本我與超我能趨向於現實,並使個體較能符合現實與外界溝通。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爲本我服務。 自我一方面在引導內在能源朝著個人目標前進,同時也在維持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和諧。是個體思考的「次級歷程」。
22
〈三〉、超我【Superego 】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理性與道德的部分,個體接受了來自於父母及社會中的道德規範,而形成了「自我理想」,並發展個人的「良心」,約束個人的行為與意識。 超我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 超我也代表著個人的道德與價值觀,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爲,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23
貳、人格發展
24
*人格發展會經歷的五個階段 口腔期 肛門期 性器期 潛伏期 兩性期
25
口腔期(0~1歲) 此時兒童以口腔為滿足中心,兒童的嘴與唇接受較多的外在刺激,吸吮成為兒童基本滿足。 ☆五種功能模式: 吃進 含住
咬 吐出 閉 弗洛伊德認爲,每個人都經歷口唇期的階段,流露出較早階段的快感和偏見。往後的發展階段直至成人,出現的吮吸或咬東西(如咬鉛筆等)的愉快,或抽煙和飲酒的快樂,都是口唇快感的發展。
26
肛門期2-3歲 此時兒童的肌肉控制與胃腸能力增加,自主的排泄使 兒童有了滿足的感受。 肛門期的排除、保留、骯髒或清潔等活動也會和日後
的性格類型有關。
27
性器期3~4歲 兒童經由性器官的操弄,而發現有快 樂。此時最重要的心性發展,乃是「伊底 帕斯情結」 這一早期的親子依戀主要是指出現男
孩的戀母情結轉換期,女孩也産生戀父情 結。也就是說,到了這個階段,兒童變得 依戀于父母的異性的一方。
28
潛伏期6歲-青春期之間 此時兒童的本能消失,其性的發展便 呈現一種停滯的或退化的現象,也可能完 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
性的本能受到壓抑,兒童有較強烈的 自戀傾向。
29
兩性期 由於性器官日漸發育成熟,兒童轉而愛 慕異性,並渴望與異性接吻、擁抱與性交此 階段會持續至終老。
30
參、潛 意 識 歷 程 佛洛伊德的另一個創見,是建構了潛 意識的概念,他認為潛意識是心靈的 真正實體,也是人格活動的中心。
32
肆、 自 我 防 衛 自我防衛機轉可以保護一個人‧使他可以經由情境的適應或把事件扭曲與否定,免除過度的焦慮。自我防衛機轉通常在潛意識歷程中運作著。
33
主要的自我防衛機轉有下列各項: 壓抑 投射 反向作用 替代 昇華 退化 合理化 否定 認同 內化
34
第三節 精神分析諮商目標、助人關係與歷程 壹、精神分析諮商與心裡治療的目標
一、主要目標:在於使個體的潛意識題材意識化,以便當事人能洞察、統整與心理重組,並能免於焦慮。 二、次要目標:包括五點。
35
(一)建立治療的關係,以引發移情歷程, 使當事人早年與他人的激烈情緒衝突再現,並將 這種情緒轉移至治療者身上,治療者再以反移情 方式解決當事人衝突的情緒。 (二)教導當事人作自由聯想,以便將潛意識 題材提升到意識的層次,以探索當事人現在困境 的根源。
36
(三)教導當事人作自由聯想,以便將潛意識題材提
升到意識的層次,以探索當事人現在困境的根源。 (四)強化自我的功能,以使自我能更與現實切合。 (五)幫助當事人經由移情的過程來重新審視自己, 能成為比以前更負責任與獨立的人。
37
貳、治療者與當事人的角色與關係 一、治療者的角色:包括五點。 (一)治療者的主要任務是 擔任被投射的角色,使當事 人能將過去對重要人物的一
切感受投射到治療者的身上。 (二)治療者如同一位分析 者,要能客觀、中立,並能 相對地解析其他與當事人症 狀相關聯的其他症狀、內在 衝突與隱含的挫折、慾望與需求。
38
(三)治療者要能協助當事人自我覺察、了解自己內在衝突的根本原因,以便加以改變,使當事人進而更能理性地掌理自己的生活。
(四)治療者也必須重複地解析當事人的潛意識內容,並且能夠處理當事人的抗拒,使他們有意願作自我分析與繼續接受治療。 (五)可以教導當事人認識治療的過程,讓他們也能了解自己問題的可能解決辦法。
39
二、當事人的角色:包括四點。 (一)當事人在治療過程中就是主角,他必須有意願停留在治療過程中,並且願意面對自己、對自己作剖析,否則治療就無法發揮效果。 (二)相對於治療者在治療中擔任被投射與解析的角色,當事人則是投射者與被分析者。
40
(三)為了挖掘出潛意識中的事物,當事人應透過自由聯想,將自己對過去人、事、物相關的一切情緒、感受、記憶、幻想與慾望等隨想隨說的呈現出來。
(四)相對於治療者在治療中較為被動聆聽的角色,當事人應該要主動地展現自己,但是當事人不需要立即為目前或過去的問題作下決定。因為治療的目的只是在於促進當事人的自我了解與解決內在衝突。
41
參、精神分析的治療歷程 一、開放階段 二、發展階段 三、處理移情階段 四、移情解決階段
42
肆、結語 精神分析治療法著重於當事人的內在心理歷程,治療者則是在移情情境中對當事人的潛意識衝突加以解析,治療者並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當事人身上,治療者處理移情的能力與意願成為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唯有當事人能確實掌控了自己內在的思想,並增加自主性之後,精神分析治療才能視為成功。
43
第四節 精神分析策略與技術 壹 傳統精神分析技術與策略 貳 現代精神分析技術與策略 參 個案示例
44
壹、傳統精神分析技術與策略 一 自由聯想 二 解析 三 夢的解析 四 抗拒的處理 五 移情與反移情
45
貳、現代精神分析技術與策略 一 成熟處遇法或成熟溝通法 二 書寫式自由聯想 三 反映潛意識中自我負向部分 四 支持性處遇 五 大量時間治療法
一 成熟處遇法或成熟溝通法 二 書寫式自由聯想 三 反映潛意識中自我負向部分 四 支持性處遇 五 大量時間治療法 六 短期治療法
46
參、個案示例 一 個案描述 二 治療歷程 1 夢的解析 2 自由聯想 3 心理想像治療
47
參考文獻 魏麗敏 黃德祥(2004) 諮商理論與技術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魏麗敏 黃德祥(2004) 諮商理論與技術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48
第五節、精神分析治療的應用、貢獻與限制 一、理論的應用與貢獻 (一)精神分析法是第一個有系統的心理治療理論
(二)重視潛意識的研究,擴大人格心理學的範圍 (三)重視行為的歷史原因 (四)改變心理疾病的研究方向 (五)注重幼兒保護與教養的問題 (六)提供父母正確的管教方式 (七)帶動學習動機理論的研究 (八)啟發對個案研究的重視
49
二、精神分析法的限制 (一)人格理論難以驗證 (二)重視病態甚於常態 (三)過度相信潛意識與夢的作用 (四)治療耗時與費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