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本章概述: 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基本特征: 三条基本线索: 一对主要矛盾 国 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 共 三个发展阶段
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一对主要矛盾 片面 正面 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 全面 敌后 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3 本 章 重 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本 章 重 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4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5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日本侵华的东方会议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6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

7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8 2.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日本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东北。

9 柳条湖 1931年9月18日夜

10 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总国策。 第二,在蒋介石看来,中国的力量弱于日本,不如妥协退让以保存自己,把东北让给日本,以换取日本不再侵略华北。 第三,国民党的政权害怕人民的力量在反侵略斗争中成长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 第四,幻想依赖国际联盟来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制裁日本。

11 华北事变 日军对华北的侵略 华北危机 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何梅协定》 蒋介石的妥协投降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12 华北事变后,日本开始着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在经济上,大力推行经济军事化,使以军事工业为主导的重工业急剧发展。 在军事上,大规模扩军备战。 在政治思想上,逐渐法西斯化。

13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14

15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军是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对占领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
经济上:从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产和掠夺劳动力。 文教上: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 域,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

16 被日本人屠杀后抛于野外的成堆的中国人尸体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押往屠场的中国人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野蛮的侵略者制造了一幕幕人间罕见的惨剧:   下面反映的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若干侧面...... 日军屠杀我同胞 南京惨案死难者 300000 被日本人屠杀后抛于野外的成堆的中国人尸体

17 日军731部队鼠疫患者尸体解剖 南京大屠杀 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将被俘的中国军人刺死。(印有日本军方“不许可”发表字样) 日军731部队冻伤实验

18 向井敏明(左)、野田毅(右) 潘家峪惨案

19 第一,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了正义的审判,它已成为历史证明。
第二,日本的自我暴露和战后陆续透露的事实也说明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 第三,国际舆论对日军暴行的揭露和谴责。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散布“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南京大屠杀人数没有30万”等谬论,并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辩护,为战争罪犯涂脂抹粉。那么,南京大屠杀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20 沦陷区大量的工矿资源被掠夺榨取,给沦陷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目的 内容 方式或手段 危害 农业 (1)强占耕地 (2)低价收购农产品 沦陷区大量的工矿资源被掠夺榨取,给沦陷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工矿交 通运输 (1)利用殖民机构直接控制: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2)“中日合办” 金融 (1)抢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 (2)开设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军用票(3)增加苛捐杂税 劳动力 疯狂掠夺劳工

21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人民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政治目的。

22 日本强迫学生们在饭前祈祷,感谢“皇军的恩赐”
幼年军校学生,奴化教育,从小灌输 日军侵华时期把日语定为“国语”,强迫中国学生学习

23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24 第二节 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 全国性抗战

25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宣言》,正式决定对日本帝国主义宣战。 中国共产党还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26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

27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人。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行进中

28 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29 三、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1.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实现第二次合作?

30 第一,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国共实现 再次合作的主要动力。
第二,国共两党都作了政策上的让步。 从中国共产党方面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转变经过了“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过程。 从国民党方面看,国民党政策的转变经过了由内战和对外不抵抗逐步转向和平、民主和抗日的方向。 “国共之再合作,就是从共同的利害中产生出来的。民族危机已到严重关头,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是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据。” “让步是两党的让步:国民党抛弃内战、独裁和对外不抵抗政策,共产党抛弃两个政权敌对的政策。我们以后者换得前者,重新与国民党合作,为救亡而奋斗。” -毛泽东 第三,全国人民一致对外的要求和同仇敌忾的决心,是国共合作的巨大推动动力。

31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32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北的红军。12日凌晨,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实行抗日,张、杨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

33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对事变的反应如何?
国际: 日本:极力怂恿亲日派实行武力“讨伐”,并以武力占领京沪相威胁 英美:力主和平解决 国内: 亲日派:杀气腾腾,积极部署,主张用武力来解决 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 地方实力派:虚虚实实,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

34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刘伯承后来说,共产党人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成最高的利益。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我们要把阶级的仇恨埋在心里,和国民党合作抗日。 共产党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主张呢?一是中国面临着“灭亡整个民族的外国威胁”;二是共产党“有了表示他们提出统一战线纲领具有诚意的机会”。-斯诺

35 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得到和平解决?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第二,国民党政府中占优势地位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奔走;
第三,张、杨的主要目的是逼蒋抗日; 第四,国内地方实力派和进步力量都主张和平解决; 第五,蒋介石在民族危亡和各种压力下,被迫对政策进行调整; 第六,国际上,英、美等的影响

36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37 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8 2.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国民党政府当局开始走上抗日的道路。 第二、中国军队才能够一致对外,才能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第三、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为坚持抗日战争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 第四、这不仅为保证党对抗战的领导,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最后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9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许多军阀部队从南方或北方赶来参加战斗。……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安娜•雅各布(美国作家)描述武汉会战

40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1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 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42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43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什么退却、失败了呢?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什么退却、失败了呢?   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日本是强国,又作了长时期的侵华准备,中国是弱国,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没有进行认真备战,所以敌我在军力、经济力和组织力的对比上,日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 第一,从中日两国的工业基础远看; 第二,从中日两国开战前军事装备水平看; 第三,从中日双方作战部队的装备看;

44 主观原因是: 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第三,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为己谋。在战斗中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能协同作战甚至互相倾轧,常常因援军不能及时赶到而贻误战机。再加上国民党军队纪律松弛,内部腐败,部分高级将领畏敌如虎,毫无斗志,闻敌即溃,弃职而逃。 第二,在战略战术上,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由于兵力分散,又缺少强大的预备队,一旦被敌突破一道防线,就会引起全线动摇和崩溃。

45 评价: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毛泽东

46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的正面战场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38年10月~1941年12月),这个时期国民党对内加紧反共,对外比较认真地抗战。

47 这一时期,国民党是既抗日又反共,一方面制造了皖南事变等一系列反共摩擦;另一方面仍然继续抗日,并打了几个较有成果的战役。因此,从整体上看,国民党在这一时期还是以抗战为主。如日军当时主管情报的今井武夫说:“国民党军1939年冬起到第二年6月在汉口北部和南宁的两条战线上终于积极地、断然地进行了开战以来未曾有过的大规模进攻,冲击了日本军”。

48 2.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大反攻前,国民党集团不但积极反共而且消极抗日,中国抗战的主战场由国民党正面战场转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什么出现大溃退? 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内部腐败造成的。在抗战后期,国民党在后方大发国难财,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而前方将士忍饥挨饿,“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因而将士不愿在前方卖命,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

49 评价: 在相持阶段阶段,国民党军也进行过几次 较大的战役。但是,这个时期国民党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

50 三、战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由于此时的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因此,未能立即进入反攻作战。然而,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包围之中,因而全面反攻的任务,主要由敌后人民军队来完成。

51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2 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53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 为什么要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在毛泽东看来,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才能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才能弥补我之武器装备的缺陷与不足。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于大举进攻中国,是因为日本看到中国虽然人多,但没有组织起来,一盘散沙。一旦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全国人民齐声吼,日本侵略者便犹如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54 对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费正清评价说“只要日本一打起来,恐怕什么也挽救不了国民党中国的失败。有一个因素是确定无疑,就是国民党领导层采取的方针。”

55 2.为什么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56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这是全部问题的根据。
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日本: 强国 中国: 弱国 对比 中国不能速胜 对比 日本:小国、退步、寡助 中国:大国、进步、多助 中国不会亡

57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58 结论: 那么,当年这部著作的反响如何?它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有没有触动呢?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曾经在李宗仁身边工作过的程思远先生,在他写的《我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情况: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表示赞成。不久,即发给国民党每个军官一本《论持久战》。 傅作义认为,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在《论持久战》中找到了答案,他不仅自己翻阅研究,而且组织部队学习。

59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正面战场的抵抗遭到失败以后,勇敢地向敌人后方展开战略大进军。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机动灵活,神出鬼没,向日军后方和交通线频频出击,描绘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画面。

60 1. 到敌人后方去,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能有效地打击日军 到敌人后方去,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必要性 第二,能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 第三,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61 到敌人后方去,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可能性
第一,由于敌小我大,就决定了日军在中国占据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城镇,而广大农村则是日军统治的薄弱环节,如果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农村,钻进日军的心脏地带,则能够给日军以最有效的打击。 第二,在日军的进攻中,敌后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军队已经撤退,原来的统治机构已经土崩瓦解,而日军的力量尚未进驻,这些地方一时的无政府状态,为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创造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第三,沦陷区的广大群众是坚决要求抗日的。由于民族矛盾是主要的,除少数汉奸外,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都要求抗日,这样敌后抗日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 第四,抗战时期,敌后农村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怕敌人封锁,可以解决抗战的物资供应,在那里能站住脚跟。 第五,有一支经过长期战争锻炼的人民武装,它是敌后抗战的火种和骨干力量,它在敌后可以动员和组织强大的人民武装。 第六,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它有丰富的领导农村根据地的经验。

62 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在《华北前线》中写道: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真正力量不在沿海的大城市,而是在乡村、市镇;在农民群众中,乡村将变成抗战的真正核心。一个崭新的中国将从艰苦抗战的暴风雨中产生,这将是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中国。

63 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茨曾哀叹道:华北敌后战场是谜一样的战场,这里有谜一样的组织,谜一样的军队,谜一样的战役,是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
冈村宁茨在战犯法庭

64 2.为什么游击战成为人民军队作战的主要形式?
在反侵略战争的各个阶段,敌后游击战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了全局性的意义,成为人民军队作战的主要形式。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战争的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65 施拉姆说,共产党军队的抗日战争,不是靠正规军打阵地战,他们却能够以游击战极有效地打击侵略者。他们在敌后化整为零,分成许多一两千人的小部队,连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都不可能。
“用常规的阵地战是打不败日本军队的,只有用游击战法才能消耗他们的实力。”--费正清

66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和原则 1.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还在抗战前夜,毛泽东就强调,“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

67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目的,“一方面是在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阵地”。因为“这是我们的战略出发地,丧失了这个阵地就一切无从说起了。但是主要的目的还在另一方面,这就是为了发展阵地,为了实现‘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积极的目的”。

68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针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针对国民党采取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方针和妥协倾向,为了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即自卫的原则、胜利的原则和局部的原则。

69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毛泽东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

7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 进步势力 争取 中间势力 顽固势力 孤立

71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72 开明士绅李鼎铭先生说:“我原本不愿出来做事的,是受到毛主席在参议会上的演说的感动才出来的,在党外人士有职有权的鼓励下出来的。”
查默斯·A·约翰逊这样评价共产党实行的“三三制”:“这样成立的政府,当然还达不到多数人统治意义上的民主,在那种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但它大体上是廉洁正直的政府,得到很大一部分人民的爱戴--日本人也无可奈何地看出这一点。”

73 2.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毛泽东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为了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74

75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6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访问边区时赞扬说,共产党实行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比美国的民主还要好。
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的人员在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也承认:“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共产党人将成为最强有力的和最有建设性的统一中国的力量。”

77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7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第一,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极大特殊性,对理论发展的特殊需要。 第二,它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异域文化相互交融这一发展规律的自觉体认。 第三,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加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79 2.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 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等。

80 3.开展整风运动,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1 为什么要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继续前进的现实需要,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断受到“左”倾或右倾思想路线影响。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但还没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清理。另一方面,由于中共长期处在农村环境,党员中绝大多数出自农民,还没来得及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82 为什么把反对主观主义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
第一,它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第二,它是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 第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都是从主观主义派生出来的,所以要根除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就必须彻底反对主观主义。

83 正因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坚强有力的捍卫者,所以,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仅有了空前的壮大,党在人民中的政治威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毛泽东说:“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先后开始的带普遍性的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

84 周恩来在当时就说过:“1944年,不仅小资产阶级,连民族资产阶级也靠拢了我们。”这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但却是历史的事实。
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的“中国通”谢伟思、戴维斯在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也曾经公正地指出: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自私的目的,而在牺牲着中国民族的利益”;而“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受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据此,他们断言:“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将占有确定的和重要的地位。

85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9月3日,被命名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受降仪式。这一天,被命名为“台湾光复日”。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 志。

86 1945年8月14日,日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颁投降诏书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何应钦接受日军递交投降书 日军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

87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88 二战风云人物评价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大规模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通道。” 斯大林曾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中国)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89 在世界庆祝二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英国《卫报》发表评论说,如果不是中国牺牲二千万人的代价,在亚洲战场拖住日本军队,日本军队如果侵占控制了中国后,就会转而进攻苏联后方,或者进一步进入太平洋地区,否则历史将会重写。

90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抗战胜利后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

91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92 苏联空军志愿队 苏军挺进东北 美国陆军航空队 来华作战“飞虎队”成员照片

93 白求恩大夫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中毒,不幸殉职
一个外国人, 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___毛泽东 白求恩大夫在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中毒,不幸殉职

94 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95 结束语: 历史不容忘记:抗战回望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96 那些牺牲的英雄 …… 那一段悲情的历史…… 那一胜利的时刻…… 那一幕浴火中重生……

97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今天,我们再度回首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辈们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地今天的和平 。


Download 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