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杜甫诗歌的现实性。 2,律诗的开拓。 3, 沉郁顿挫的风格。 4,即事名篇的创制。. 1,杜甫诗歌的现实性。 2,律诗的开拓。 3, 沉郁顿挫的风格。 4,即事名篇的创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杜甫诗歌的现实性。 2,律诗的开拓。 3, 沉郁顿挫的风格。 4,即事名篇的创制。. 1,杜甫诗歌的现实性。 2,律诗的开拓。 3, 沉郁顿挫的风格。 4,即事名篇的创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1,杜甫诗歌的现实性。 2,律诗的开拓。 3, 沉郁顿挫的风格。 4,即事名篇的创制。

3 杜甫(712~770), 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4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以前)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杨。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壮游》

5 (二)困守长安(35岁---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官定后戏作》)

6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怜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垂老别》)

7 (四)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忧。(《卜居》)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8 杜诗内容博大精深,安史之乱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都在他的诗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他的诗歌堪称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史,又有同时的史书所不及者。

9 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是杜甫爱国思想的突出表现 描绘山水,题画咏物

10 咏物诗继承了托物言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杜甫还有一些咏物诗讽谕时事,揭露诛求。
爱子心切,伉俪情笃,友朋谊深

11

12

13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14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15 解题:此诗的诗眼是“哀”字,主要描写作者身陷叛军之中,春日独自潜行于曲江,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之事,遂发出的哀伤之音。可分成三层。

16 第一层: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内心无限哀伤与悲痛。

17 第二层:用追叙的手法极写昔日曲江之繁盛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的生活。诗歌以乐衬哀。

18 第三层: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前四句直接承继第二层,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后四句总结全篇,写杜甫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19 杜甫的《哀江头》,实际是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国破家亡的巨恸。“哀”字是全诗的灵魂,以乐衬哀。

20 诗歌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意境深邃的特点。

21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唏。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22 一,善于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瞬间感受。 二,以一己之遭遇见天下之情状。

23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杜甫得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后,即从长安往奉先县探视妻小。途经骊山,遇李隆基偕杨贵妃在山上行乐。诗人满怀忧愤,写下了这首诗歌。

24 (一)申述生平怀抱及其感慨。①正面述志。起始12句。②反面述志。中14句。③借酒销忧。后6句。
(二)沿途所见所感。①岁暮6句写出发时的情景。②凌晨20句写途经骊山。③况闻12句写强烈感慨。④北辕10句叙路途艰辛。 (三)到家后的所见及感叹。

25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①高度概括,一语破的。 ②形象鲜明,对立尖锐。 ③随情而出,情感强烈。 ④语言精练,易于吟诵。

26 一,申述生平怀抱,四句一转,一起一落,激荡回旋。
二,郁勃不平,意欲爆发时,却转而叙述探视妻儿的行程,写途中所见愤懑至极时,又转入深长的叹息。 三,写入门所见家中的惨状时,转而想到失业徒,忧愤深广,不可收掇。

27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8 钱谦益《钱注杜诗》:“秋兴之发端也。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末二句结上生下。”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首从秋入,见因秋起兴,为八章发端。” 仇兆鳌《杜诗详注》:“首章对秋而伤羁旅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

29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0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上四句登高所见,下四句登高所感。八句皆对,而一气贯串,全以神行。”
施补华《岘佣说诗》:“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 罗大经《鹤林玉露》:“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胡应麟《诗薮》:“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31

32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33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34 写作背景 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赴洛阳,二年春从洛阳回华州,途中遇老友卫八处士,久别重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遂赋此诗以赠。

35 思想内容 这首诗写一别二十年的老友在战争乱离中忽然相见,乍惊乍喜,如梦如幻,“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真有九死一生之感。

36 烛下相看,鬓发俱苍,询问旧友,半死为鬼,真是可悲可叹。眼前所见,昔日小友,今已儿女成行,且极懂礼貌;
旧交情真,倾其所有,盛情款待,又令人可喜可感。

37 久别重逢,悲喜交集,谊厚情深,十觞不醉。但想到明日相别,后会无期,又不禁凄然茫然。

38 艺术特色 娓娓叙来 平易真切 质朴无华 生动自然

39

40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1 此诗作于至德元载(756)八月初陷贼时。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长安。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

42 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思新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真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

43 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后四句又纯为预拟之词,通首无一笔着正面,机轴奇绝。(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二)

44

45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6 此诗为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到成都后初游诸葛亮庙时作。诗借咏丞相祠堂,而深寄缅怀之思,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47 前四句写丞相祠堂,一、二句点题,交代祠堂所在,而已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三、四句写祠景,而景中寓情。

48 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五、六两句,从大处着笔,言简意赅,括尽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才德。
末二句,对诸葛亮的大业未竟,赍志而殁,深表痛惜。

49 因谒祠堂,故必写祠景,后半方入事,唐贤多如此,不特少陵为然,此方是诗中真境。曰“自春色”,曰“空好音”,确见入庙时低回想像之意,此诗中之性情也。不得其性情,而得其议论,少陵一宗安得不灭!(〔清〕黄生《杜诗说》卷八)

50 吊古诗,须具真性情,乃能发真议论,三、四是入祠堂低回叹息之神。唯五、六二句,始就孔明发论,结仍归自己。直将夔州血泪,滴向五丈原鞠躬尽瘁之时。此诗人之性情也。不得其性情,而贪发议论,则古人自古耳,于诗人何与?(〔清〕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

51

52

53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4 杜甫大历三年(768)正月中旬离开夔州乘舟出三峡,经江陵,过公安,舟抵岳阳,已是岁暮,这一年他全是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的一叶孤舟中度过的。诗人以年老多病之身,登上岳阳名楼,放眼八百里洞庭,自是感慨万千。

55 诗的首联抚今追昔,正寓无限感慨。颔联极写洞庭浩瀚无际的壮阔景象,语虽雄浑豪健,但亦寓家国身世之感。

56 诗的下半自怜身世,举目无亲,老病孤舟,忧怀国事,戎马关山,涕泗横流,可谓泣尽继之以血,令人感叹嘘唏,不能自已,体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57 黄生评曰:“前半写景,如此阔大,转落五六,身事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不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杜诗说》卷五)

58 唐庚云:“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馀诗虽大而小。”(〔宋〕强幼安《唐子西文录》)

59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沉厚;顿挫,是感情的跌宕起伏,反复低回。

60

61 1. 试比较《梁甫吟》、《远别离》与《哀江头》、《宿府》,说说李、杜诗歌风格的不同点。 2
1. 试比较《梁甫吟》、《远别离》与《哀江头》、《宿府》,说说李、杜诗歌风格的不同点。 2. 联系中小学学过的课文,说说杜甫诗歌前后期有何不同(可以安史之乱为界)。

62


Download ppt "1,杜甫诗歌的现实性。 2,律诗的开拓。 3, 沉郁顿挫的风格。 4,即事名篇的创制。. 1,杜甫诗歌的现实性。 2,律诗的开拓。 3, 沉郁顿挫的风格。 4,即事名篇的创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