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2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3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4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进雕赋表》)的家庭,十三世祖杜预是晋代名将,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5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 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公元735年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诗风浪漫豪放,与盛唐气象合拍。

6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壮游》)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百忧集行》)

7 房兵曹胡马 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杜甫 胡马大宛( yuan)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 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2.胡:此指西域。大宛:汉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国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3.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6.骁腾:健步奔驰。

8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 天宝五载(746)杜甫入长安求仕,次年,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以上者”到京城应试,结果李林甫搞了一个“野无遗贤”的骗局,使应试者全部落选。这是杜甫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机。

10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屈辱生活,使他开始透过社会表面的繁荣认识到朝廷的黑暗腐朽。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便始于此时。在屡遭挫折之后,直到天宝十四载(755)他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这一时期杜甫既周旋于上层,又接触下层,开始用诗歌反映现实,富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11 兵车行 车辚辚(lín),马萧萧,行(xíng)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gān)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xíng)人,行(xíng)人但云点行(hang)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hái)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qǐ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 è ),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jiū)!

12 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但《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
2. 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但《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 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 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13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匎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写上巳日曲江边游春丽人之多 )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還实要津。(这层着重写饮食车马的豪华,以及明皇宠赐的优厚,趋炎附势者的众多。)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写杨国忠威势煊赫,炙手可热 )

14 三月三: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 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也称女儿节 。在诗经中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西方的情人节复活了中国人的浪漫细胞,过情人节,送玫瑰花,已经成为恋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时下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尽管有牛郎织女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七夕拉开的是一个哀伤的日子,一个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日子。中国原本有自己的情人节,它不在秋天,而是在春天。情感丰富的华夏先民在《诗经》时代就曾举办过自己的情人节——“上巳节”,也有表达爱意的花朵——“芍药”: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诗经·郑风·溱洧》)

15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为右相。这首诗当作于十二载春,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16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寄家鄜州,只身投奔朝廷,中途被叛军掳入长安,写下《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留下了反映“安史之乱”的第一手最珍贵的资料,进入他一生中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密切注视时局发展,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次年冒险逃出长安,到陕西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任左拾遗(从八品上),为营救房琯,触怒肃宗,后终因房琯事件牵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作品,标志着他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17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8 四、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去秦州,从此远离朝廷,走上与人民接近的路。是年末,入蜀,于成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其间因军阀混战避难至梓州、阆州等地。大历三年(768)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他寄身田园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邃,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绢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妨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 【杜甫与“诗史”】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忧国忧民。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到大历年间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以及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在揭露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表现民生疾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誉为“诗史”。

21 【杜甫的律诗与艺术风格】 在诗体运用上,杜甫众体兼长,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尤以律体为佳,七律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并使题材大为开扩,如《秋兴八首》便表现了深沉博大的历史和现实内容。 杜诗“沉郁顿挫”的主要风格。

22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如果说李白是将诗歌的浪漫主义推进到一个高峰,杜甫则是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提高到一个自觉的、成熟的阶段,使诗歌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并直接开启了中唐新乐府诗的创作。在艺术上,杜甫掌握运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充分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同时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方面也为后人开了无数法门。 精读作品篇目:《兵车行》、《自京赴奉天县咏怀五百字》《春夜喜雨》、《登高》、《秋兴》(其一)


Download ppt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