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邀譽」的世界:六朝士人的名聲、交遊與仕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邀譽」的世界:六朝士人的名聲、交遊與仕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邀譽」的世界:六朝士人的名聲、交遊與仕宦
趙立新 2009年5月14日

2 六朝士族的性質與歷史意義 陳弱水(臺大歷史系教授) .在政治和社會上長期居於領導地 位。 .跨越地域或全國性的聲望和地位。 .由社會結構而言,統治階層為少 數家族長期壟斷,此種家族性質 接近於「貴族」(aristocracy)。 .實質意義的「貴族」:士族無法 律制度的完全保障,依賴自身擁 有的社會力量與聲望維持。 .前三世紀以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 次出現的貴族階級。

3 六朝士族建立與維繫門第之因: 內在價值──清識 錢穆( ,中央研究院院士) .門第之所賴以維繫而久在者,則必在上有賢父兄, 在下有賢子弟,而能使門第能繼續存在不弊不敗 之故。 .賢父兄子弟的品質:清識。 .內在價值:外顯的標度與風格。

4 川勝義雄( 1922-1984,故京都大學人 文科學研究所教授)
士人門第社會形成的契機 川勝義雄( ,故京都大學人      文科學研究所教授) .燃點: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 .「清流」對抗「濁流」的運動 .清流意識到魏晉「貴族」體制 《六朝貴族制社會の研究》書影

5 .北方的「鄉論」:鄉里社會的輿 論與儒家理念結合(清),由漢 代鄉舉里選的基礎,朝向全國性 的輿論發展,「清議」。
「鄉論」與「貴族制社會」的形成 川勝義雄: .北方的「鄉論」:鄉里社會的輿 論與儒家理念結合(清),由漢 代鄉舉里選的基礎,朝向全國性 的輿論發展,「清議」。 .重層的鄉論結構:縣鄉(基層) →郡(中層)→中央(上層)。 .上層鄉論的獨自發展與九品官人 法。 《魏晉南北朝》講談社學術文庫本書影

6 名聲與官制的結合:九品官人法 宮崎市定( ,故京都大學名譽      教授) .九品官人法的創設 .鄉品:  中正品評,反映鄉論,對未來任 官的預測。 .官品與鄉品的對應 .名聲與起家

7 宮崎市定 《九品官人法の研究》: .九品官人法下的獵官活動 社交工具:清談 .早熟的「貴族社會」 士人「弱冠」以前即「起 家」
 社交工具:清談 .早熟的「貴族社會」  士人「弱冠」以前即「起 家」 《九品官人法の研究》中公文庫本書影

8 陳郡謝氏五代父兄子弟的交遊: 賢父兄子弟、人物品評、談論、交遊 陳郡謝朏,為謝安玄孫。祖父謝弘微,父謝莊,並有名前代。 朏幼聰慧,莊器之,常置左右。年十歲,能屬文.莊遊土山賦詩,使朏命篇,朏攬筆便就。 琅邪王景文(王彧,王羲之族曾孫)謂莊曰:「賢子足稱神童,復為後來特達。」莊笑,因撫朏背曰:「真吾家千金。」 孝武帝遊姑孰,勑莊攜朏從駕,詔使為〈洞井贊〉,於坐奏之。帝曰:「雖小,奇童也。」

9 謝混(謝安孫)與族子謝靈運、謝瞻、謝曜、謝弘微以文義賞會,居處在烏衣巷,故稱之為「烏衣之遊」。謝混評論四子:
.「阿遠(謝瞻,謝安兄曾孫)剛躁負氣,阿客(謝靈運,謝安兄曾孫)博而無檢;曜(謝曜,謝弘微兄子)恃才而持操不篤;晦自知而納善不周,設復功濟三才,終亦以此為恨;至如微子(謝弘微,謝混兄子),吾無間然。」 .「微子異不傷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輔。」 .「康樂(謝靈運)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宣明(謝晦)體遠識,穎達且沈儁,若能去方執,穆穆三才順。阿多(謝曜)標獨解,弱冠纂華胤,質勝誡無文,其尚又能峻。通遠(謝瞻)懷清悟,采采摽蘭訊,直轡鮮不躓,抑用解偏吝。微子(謝弘微)基微尚,無勌由慕藺,勿輕一簣少,進往將千仞。數子勉之哉,風流由爾振,如不犯所知,此外無所慎。」

10 謝太傅(謝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謝重,謝安次兄子)「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謝道韞,謝安長兄女,王凝之妻)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世說新語》古抄本

11 士人交往生活:群居終日,言談酣酒 甘懷真(臺大歷史系教授) .東漢後期以來形成的全國 性士大夫社交圈。 .京城士大夫社會 .「群居終日」:聚會談論 的社交生活,士人的普遍 生活型態。 .三世紀名士孔融的理想生活:  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12 談論之一:地域意識與人物評論 祖納(祖逖兄)與梅陶、鍾雅談論: 「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 梅、鍾二人回應: 「有神錐,不可得槌。」 祖納三覆: 「假有神錐,必有神槌。」 祖約郡望:幽州范陽。鍾雅郡望:豫州潁川。

13 談論之二:談玄與語言遊戲 .東晉習鑿齒(?-383)與釋道安( )的語言遊戲 《金樓子.捷對》: 習鑿齒詣釋道安,值持缽趨堂,鑿齒乃翔往,眾僧之齋也,眾皆舍缽斂衽,唯道安食不輟,不之禮也。 習甚恚之,乃厲聲曰:「四海習鑒齒,故故來看爾。」道安應曰:「彌天釋道安,無暇得相看。」 習愈忿,曰:「頭有缽上色,缽無頭上毛。」道安曰:「面有匙上色,匙無面上坳。」 習又曰:「大鵬從南來,眾鳥皆戢翼。何物凍老鴟,腩腩低頭食。」道安曰:「微風入幽谷,安能動大材。猛虎當道食,不覺蚤虻來。」 .東晉明帝( )年幼時說太陽與長安遠近事。

14 江南文制,欲人彈射,知有病累,隨即改之……。山東風俗,不通擊難。吾初入鄴,遂嘗以此忤人,至今為悔;汝曹必無輕議也。
談論之三:文義賞會 「彈文」:鑒賞與評品文學作品 .顏之推(531-c.595)《顏氏家訓.文章》: 江南文制,欲人彈射,知有病累,隨即改之……。山東風俗,不通擊難。吾初入鄴,遂嘗以此忤人,至今為悔;汝曹必無輕議也。 .習鑿齒文章為桓溫賞譽,習氏敬謝: 「不遇明公,荊州老從事耳!」 〔東晉〕習鑿齒圖

15 梁朝宰輔沈約(441-513),為永明文學的代表人物,與梁武帝在前代為僚友,號稱「竟陵八友」。
談論之四: 語言遊戲 王羲之〈蘭亭集序〉 梁朝宰輔沈約( ),為永明文學的代表人物,與梁武帝在前代為僚友,號稱「竟陵八友」。 梁初入宮參加皇帝的宴會。席間,梁武帝以豫州進獻栗子,與沈約以此為題,逐條寫下有關的典故,相互較量。沈約故意讓皇帝三條,以示不如,出宮後卻對人提及此事: 「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 引起梁武帝極度不悅,幾乎因此而將沈約入罪。

16 〔晉〕王沈,《釋時論》 京邑翼翼,群士千億, 奔集勢門,求官賣職。 童僕窺其車乘, 閽寺相其服飾, 親客陰參於靖室, 疏賓徙倚於門側。
〔梁〕沈約,《選舉論》選賢於野,則治身業弘;求士於朝,則飾智風起。……漢世登士,閭黨為先,崇本務學,不尚浮詭……自魏氏膺命……選賢進士,不本鄉閭,銓衡之寄,任歸臺閣。以一人之耳目,究山川之險情,賢否臆斷,萬不值一。由是仕憑借譽,學非為己,崇詭遇之巧速,鄙稅駕之遲難,士自此……各從所務,早往晏退,以取世資。 逯家莊東漢墓壁畫.城樓圖

17 士人社交生活中的名謁 .漢末名士郭泰(128-169,字林宗) 享有當代高譽,為名士社交領 袖。 「士爭歸之,常載刺盈車」。
 享有當代高譽,為名士社交領 袖。  「士爭歸之,常載刺盈車」。 .梁武帝時何思澄(約 ):  重交結,分書與諸賓朋校定,而終日 造詣。每宿昔作名一束,曉便命駕, 朝賢無不悉狎…… 投晚還家,所齎名 必盡。 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功曹作揖圖

18 .東晉元帝(四世紀初):  「欲賜諸吏投刺勸進者加位一等,百姓投刺者賜司徒吏 凡二十餘萬」 。 .南朝宋代(五世紀後期) :  桂陽王劉休範舉兵包圍首都建康,「士庶惶惑,詣壘投 名者千數」,領軍將軍蕭道成「隨得輒燒之」,登城對 群眾喊話:「君等名皆已焚除,勿有懼也」。 .南朝齊代(五世紀末):  「永元中,崔慧景舉兵圍都(首都建康),衣冠悉投名  刺。」

19 .謁:「詣也,詣告也。書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
〔東漢〕劉熙,《釋名.釋書契第十九》: .謁:「詣也,詣告也。書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 .刺:「書姓名於奏上,曰書刺,作再拜起居,字皆達其體,使書盡邊,徐引筆,書之如畫者也。 」 .下官刺:「曰長刺,長書中央一行而下之也。 」 .爵里刺:「書其官爵及郡縣鄉里也。 」 劉熙《釋名》書影

20 豫章郡海昏縣都鄉吉陽里騎都尉周涉年五十六字子常
楊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謁(木牘)、刺(竹簡) .下官刺 .爵里刺 .其它:東晉周涉名刺 豫章郡海昏縣都鄉吉陽里騎都尉周涉年五十六字子常 安徽出土孫吳朱然墓的三種名刺 .弟子朱然再拜問起居字義封 .故鄣朱然再拜問起居字義封 .丹陽朱然再拜問起居故鄣字義封 〔吳〕朱然名刺三種 〔東晉〕周涉名刺

21 「弟子」刺 格式: 弟子+姓名+再拜+問起居+字+爵里 「弟子朱然再拜 問起居 字義封」 「弟子高榮再拜 問起居 沛國相,字萬綬」

22 謁:通行於漢代,不同於刺。 格式 中央:「謁」 右上側: 「官職」+「爵位」 「籍貫」 「姓名」 「再拜」

23 〔持〕節右軍師左大司馬當陽侯丹楊朱然再拜
朱然木謁示意圖

24 .梁武帝(蕭衍,464-549)於齊朝末年上表論選舉:
 名不素著,絕其階緒,  必須畫刺投狀,然後彈冠。 .《魏名臣奏.荀閎》:  今吏初除有三通,爵里刺、條疏  、行狀。

25 近來貴宰,于二品清宦進,不假手作書,而筆跡過鄙,無法度……真本流傳,合朝恥辱。
社交中的禮儀:書儀 〔梁〕庾元威〈論書〉: 近來貴宰,于二品清宦進,不假手作書,而筆跡過鄙,無法度……真本流傳,合朝恥辱。 梁制:與平吉人牋書。有壞懷語者。不得荅書。許乃告絕。 私弔荅中。彼此言感思乖錯者。州望須刺大中正處。入清議。終身不得仕。 盛名年少。宜留意勉之。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唐人十二月友朋相聞書儀序

26 .〔劉〕穆之與朱齡石並便尺牘,嘗於高祖坐與齡石答書。自旦至日中,穆之得百函,齡石得八十函,而穆之應對無廢也。
作為社交媒介的尺牘 .劉裕(宋武帝, )書素拙,劉穆之( )曰:「此雖小事,然宣彼四遠,願公小復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稟分有在。穆之乃曰:「但縱筆為大字,一字徑尺,無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勢亦美。」高祖從之,一紙不過六七字便滿。 .〔劉〕穆之與朱齡石並便尺牘,嘗於高祖坐與齡石答書。自旦至日中,穆之得百函,齡石得八十函,而穆之應對無廢也。 宋武帝圖(明人歷代人物圖書影)

27 世風改變下的名聲與交遊 .士族平流進取的影響 王、謝等大家族的衰微 .南朝文學的興盛與皇室的愛好 .士人文學交遊與賞譽 軍府生活
 王、謝等大家族的衰微 .南朝文學的興盛與皇室的愛好  宋孝武帝、明帝、齊竟陵王、梁武帝、 昭明太子、簡文帝、元帝、陳後主 .士人文學交遊與賞譽  軍府生活   士人領袖:任昉「龍門之遊」與  「蘭臺聚」 .重視學問與才藝的風氣  聚書活動 〔北齊〕楊子華,北齊校書圖(宋代摹本)

28 梁武帝官制改革的意義 .官序的重整:秩祿、官品、班位 .才能主義與貴族主義的綜合: 流內、流外 .重振學校與察舉 .新制度「科舉」的萌芽:
 流內、流外 .重振學校與察舉 .新制度「科舉」的萌芽:  明經試策 〔唐〕杜佑《通典》明刊本書影


Download ppt "「邀譽」的世界:六朝士人的名聲、交遊與仕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