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民俗信仰 選修歷史(上)單元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民俗信仰 選修歷史(上)單元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民俗信仰 選修歷史(上)單元二

2 廟會祭典: 眾神與人 在空間(境)的交會

3  台灣醮典與道教 道教是特別注重儀式、聖事的宗教,道士是被信任的溝通鬼神之禮儀專家,用他們所擅長的齋醮儀式與道法,協助一家人、一社區乃至一整個國家通過各種關口,達成信眾獲得濟度與潔淨的願望。

4 道士在廟會活動的拼圖裡

5 道士右持帝鐘、左吹法角,召請公曹官吏前來受命

6  台灣醮典與道教 祭典的類別,則有齋醮,包括建醮、科儀,一般常見的法會為禮斗法會、水陸法會等。這些儀典由於形式鬧熱、過程精采豐富,構成台灣民俗宗教文化之嘉年華。這些儀典必須藉由道士主持完成。

7

8

9

10  台灣醮典與道教 臺灣的民間社會所保存的道教儀式,雖然在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來台後被限制發展。但這些道教科儀一直是常民社會表現其信仰理念的主要形式,道士與信眾、道壇法壇與聚落的宮廟、常民生活之間,形成一種彼此相互依存的紐帶關係。

11  酬神賽社活動之一 「建醮」是臺灣最熱鬧的傳統廟會祭典。通常由道長主持這些儀式聖事,祈求諸天庇佑,使合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為地方上沈淪無依的孤幽,進行普度施食,超拔苦爽,使幽明得濟,合境平安。

12

13  酬神賽社活動之二 在禳瘟王醮科儀中,通常以「送王船」來象徵請王爺帶走瘟疫災害。在臺灣史志中多有王船自大陸沿海漂遊至臺灣港口的記載,而著岸之地又復造船送行於海上,此即是「遊地河」的形式;目前南部送王船區域則多是採用火化的「遊天河」 方式。

14 昭和六年以來東港平安祭典遶境範圍變遷圖((東港迎王)學生書局p27)

15 王船繞境….. 道長主持之儀式 所在

16

17 送走火神疫鬼,代表掃除災害,合境平安

18 歷史中的境範圍: 三十六省燈籠

19  酬神賽社活動之三 「吃大拜拜」則是常民愉悅生活共有的集體記憶。
慶讚中元普度,搶法食是熱鬧有趣的活動之一,慶祝「合境平安」,各家各戶依例會大擺流水席,宴請親朋好友分享供獻神饌大吃大喝;酒足飯飽後廟前觀看歌舞聲色表演、陣頭爭綵,也都具顯此一節慶之歡的特質。

20

21 搶法食

22 生命禮儀: 眾神與人在時間 (生命階段)的交會

23 道教的生命哲學~自然之愛: 你知道為什麼每每在工程進行之初我們都要慎重其事地舉行動土典禮嗎?工程完成之後的落成儀式亦是不可少的部份,你知道其中代表的意義嗎?

24

25 求子

26 出生前-安胎

27 出生後-做契子

28 求考運

29 收驚

30 斬桃花

31 藥籤

32

33 求婚姻

34 冥婚 這是結婚儀式…… 但新郎手上的東西是什麼?你來看一看…… 這不是一般的婚姻, 是冥婚….
早夭女子透過儀式性的救濟,與男性生者結婚。女子如果不是自然死亡而且未結婚,魂魄會無依憑而又冤又怨,若要安定這樣不穩定的姑娘魂魄則得透過冥婚,使未能於生前延續正常生命並完成生命各種儀式的女子,得以「魂歸」及「婚歸」。雖然女子不婚即無所歸是傳統父權體制下造成的不公平,但道教儀式提供了可以將這樣的不公平與遺憾重新安頓與回歸正常、合諧的途徑。透過冥婚使「女魂有所歸」,終而能享祀血食香火、列入家譜、神主入籍於婚嫁之家而成先妣。

35 生命禮儀 在台灣傳統的習俗中,家人去世是家中,或族中重要的大事,圖中的家人正為死去者進行安魂超度的儀式。你經歷過這樣的儀式嗎?你知道這樣的儀式具有什麼樣的含意嗎? 你曾思考過關於生命的起源與終點嗎?一個生命從起源到終點,對於重視家庭與家族的中國文化系統而言,家庭成員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不只是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事。家庭及家族用什麼樣的方式或儀式來迎接(面對)家庭成員間,其生命不同階段的轉換?這些儀式又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36 歲時節慶: 眾神與人在季節 (大自然)的交會

37 台灣四時重要節慶舉隅

38 ▼春季:三月瘋媽祖 ▼夏季:霞海城隍祭 ▼秋季:中元普渡 ▼冬季:報謝、敬神、送神的季節

39 春季: 三月春來瘋媽祖

40 「報馬仔」,打扮怪異,頭帶花色斗笠,手拿銅鑼或綁著豬腳的紙傘,一腳赤足,另一腳則穿著草鞋,遠遠走在進香隊伍的前面,為媽祖聖駕的蒞臨預作通報。

41 媽祖進香期間,各式陣頭均賣力表演,所謂輸人不輸陣,尤其在這種盛大的廟會中,彼此間的較勁意味更濃。

42 「三十六執事隊」身穿古代兵卒衙役的服裝,手執各式傳統兵器,列隊於兩旁,擔任媽祖的部將。

43 媽祖聖駕「回鑾遶境」大甲鎮後,信眾們在鎮瀾宮前恭迎聖駕回宮的熱鬧場面。

44 夏季:霞海城隍祭 「三月瘋媽祖,五月看城隍」的俗語。台北俗諺:「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賽會甲天下。」描寫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廟會活動盛況。

45 歌曲:台北迎城隍/葉俊麟詞 叮噹噹鼓聲做頭前 陣頭迎過來 也有弄龍也有弄獅 滿街路鬧猜猜 有一個田庄阿伯藏在人縫內 頭抬抬看甲嘴仔離西西 啊……北部最出名的台北城隍爺 男女老幼一直來 站在路邊排歸排 相爭看熱鬧 你來挨我我來推你 笑咳咳笑咳咳 滴搭搭鼓吹長聲 連續一直鬧 七爺在前八爺在後 搖擺擺出風頭 有一個鄉村姑娘生做白泡泡 無采伊粉抹規面汗直流 啊全省最熱鬧的台北迎城隍 男女老幼一直來 站在路邊排歸排 相爭看熱鬧 你來挨我我來推你 笑咳咳笑咳咳 夏惜惜一頂神明轎 沿路搖搖弄 信男信女手提清香 一直拜心輕鬆 有一個庄腳阿婆規身金冬冬 頭黎黎嘴內祈禱叨一項 啊……大家快樂的台北迎城隍 男女老幼一直來 站在路邊排規排 相爭看熱鬧 你來挨我我來推你 笑咳咳笑咳咳

46 霞海城隍廟的由來~ 大稻埕與迪化街 該廟創建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現 列為三級古蹟。
霞海城隍爺原為福建泉州同安縣的守護神,1821年,百 餘名泉州同安人,搭船遷移至台北艋舺。順利到達目的地 後,新移民中的其中一位商人陳金絨,於艋舺八甲庄(今之 松國小附近)自宅供奉攜自同安故里的城隍神像以方便該地同 安人祭祀。咸豐三年(1853年),艋舺一場頂下郊人大規模的械 鬥。衝突中,含蓋著晉江,惠安,南安這三個縣的泉州三邑居 民(頂郊)聯手攻擊同安人。因而落敗的同安人(下郊),不得不 放棄艋舺居住地,在林右藻率領下,帶著城隍神像,遷移至大 稻埕避禍,並建立市街,街民並且共同捐款興建供俸「霞海城 隍廟」和供奉媽祖的「慈聖宮」,大稻埕的市街便以這兩座廟宇為中心發展開來的。

47 霞海城隍廟 慈聖宮

48 「三月瘋媽祖,五月看城隍」 日治時期的「霞海城隍祭」的遊行活動
台北俗諺:「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賽會甲天下」,描寫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廟會活動盛況。 日治時期的「霞海城隍祭」的遊行活動

49 「迎城隍」場面熱鬧,在台北的街頭,扛著「大神偶」的陣頭遊行遶境。

50 秋季:祭鬼神讚中元

51 基隆中元祭時,老大公廟前掛滿了「普渡公燈」,用來普照往來的孤魂野鬼。

52 農曆7月12日,位於基隆中正公園的主普壇舉行「送燈敬獻」的點燈儀式。

53 7月14日晚上進行水燈遊行,前往八斗子的望海海巷灣。

54 (一)綁孤棧~中崙的魚蝦棧

55 港口保的粽棧

56 打馬煙保的魚魷魚棧

57

58 (二)抬孤棧

59 (三) 擂孤棧

60 (四)抹孤柱~增加攀爬困難度

61 各宗姓在水燈首前焚燒冥紙,氣氛悽然肅穆

62 普渡祭品中豬隻口含鳳梨,腹中燃燭,招引好兄弟前來享用,保佑家庭興旺。

63 看桌、看牲 以蔬果雕刻的供品及全套米食捏塑的「看桌」及「看牲」,插塑的供品包括了海、陸、空各種水族飛禽走獸、蔬果等 。

64 (五)送孤   在搶孤普渡之後,為了防止孤魂野鬼留在人間,因此要舉行「跳鍾馗送孤」,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來個逐客令,嚇走這些好兄弟。所謂「送孤」就是送走孤魂野鬼之意。搶孤活動至此,才算是完整圓滿的落幕,而鬼門亦關閉,普渡儀式完成。

65 跳鍾馗抓雞鴨驅鬼

66 冬季:送神、敬神,報謝的觀念

67 下元節 十月十五日俗稱「下元節」,是三官大帝中水官的生日。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這一天除了是感謝水官為民解厄消災,祈求平安外,也是答謝天公眾神一年來的庇佑的日子,所以要演平安戲或稱為年尾戲、冬尾戲。新竹東寧宮例行遶境活動,是台地最熱鬧最盛大的下元節慶祝活動了。下元節前後或冬至日是民間舉行謝平安、謝斗、謝燈等儀式法會的時節,都是表現對神明崇敬感恩。

68 新竹東寧宮水官遶境

69

70

71 做尾牙 台灣習俗上每月的初二、十六是作牙的日子,也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二月初二稱為「頭牙」,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牙」。作尾牙算是感謝土地公一來對信眾的農作收成與事業生意順利的庇佑,所以會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而且各公司行號的老闆會在公司、家中或餐廳犒賞員工,做為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勤,或是宴請親友聚餐,聯絡感情。尾牙除了祭拜地公外,也要祭拜地基主,感謝地基的庇佑,事業才能順利開展。

72


Download ppt "台灣民俗信仰 選修歷史(上)單元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