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一)神经系统及神经元 1、神经系统包括: 人体的神经系统 许多条成束 2、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许多条成束 神经 2、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髓鞘 轴突 神经纤维 突起 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3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轴突末梢 神经元细胞体 髓鞘 树突 突起 轴突 神经纤维 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包在外面的髓鞘 神经元功能:
神经细胞核 髓鞘 树突 突起 轴突 神经纤维 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包在外面的髓鞘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功能:

4 1、反射的概念及类型: 反射: 反射: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界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先天 例子 练习 反射: 后天 例子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5 2、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6 3、反射的进行: 感受器 一定的刺激 兴奋 传入神经 反射弧 兴奋 神经中枢 兴奋 传出神经 相应的活动: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兴奋
效应器

7 二、兴奋及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概念: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的传导:

8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膜电位:外正内负 传双向性
静息状态 刺激 产生兴奋 1: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膜电位变化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 兴奋区,未兴奋流向兴奋 未兴奋区, 兴奋流向未兴奋 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 兴奋因此向前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传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9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神经兴奋传到轴突小体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扩散到后一级神经元,引起后一级神经元也兴奋。

10

11 由于只有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因此神经兴奋是单向传递的。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 突触间隙 兴奋抑制 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特点: 传导单向性 由于只有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因此神经兴奋是单向传递的。

12 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 经 纤 维 上 的 传 导 细 胞 间 的 传 递 信 号 形 式 电 信 号 化 学 信 号 传 导 速 度 传 导 方 向 双 向 单 向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13

14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5 五、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16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3.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受伤的中枢应是下列哪项 A. 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17 B 6.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B

18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19 人体内的主要激素

20 概念 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 CO2 )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21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22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神经系统与其它激素参与)

23 血糖平衡的意义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含量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1)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2)血糖含量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24 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做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反馈调节有正负反馈之分,其中负反馈在日常生活及人体的生理活动中都很常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冰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如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等都是负反馈调节的最好例子。正反馈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正反馈的实例,如某位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

25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1)促进新陈代高谢,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并增加产热。因此,寒冷可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往往基础代谢率增高,喜凉怕热。(2)促进生长发育,对长骨、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婴儿期。此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6 寒冷等刺激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反馈调节 垂 体 甲状腺 新陈代谢,抵御寒冷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
垂 体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 新陈代谢,抵御寒冷

27 甲状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垂体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8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9 【例1】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
【例1】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 A甲状腺素 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答案】D 【解析】解答该题需从如下步骤入手分析:小白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说明其缺少能量,而大剂量注射能导致缺少能量的激素是胰岛素,因其大幅度降低血糖浓度,使各组织尤其是脑组织葡萄糖供给不足,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减少。上述症状实际是低血糖症状。

30 1.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 )
A、甲状腺 B、垂体 C、唾液腺 D、卵巢 2.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   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    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    C、生长激素、侏儒症     D、生长激素、呆小症  3.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B C B

31

32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 调节的关系

33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区 别 地位 结构基础/物质基础 调节方式 反应速度 作用时间 作用范围 联 系
 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又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主要是激素 反射弧 反射 通过体液运送 迅速、准确 比较缓慢 短暂 较长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34

35

36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 人的体温调节及其意义 1.定义: 2.临床测定: 口腔: 36.7~37.7 (37.2) 腋窝:
(一) 人的体温调节及其意义 1.定义: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在37.5℃左右 2.临床测定: 口腔: 腋窝: 直肠: 36.7~ (37.2) 36.0~ (36.8) 36.9~ (37.5)

37 3.体温变动 (1)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 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新生儿、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

38 体温的调节 1.体温的来源 2.体温恒定的原理 产热: 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散热: 主要靠皮肤实现 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产热: 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散热: 主要靠皮肤实现

39 (2)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变动 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特点:

40 4.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低温麻醉: 用药物和人工方法降温,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则可以在不损害大脑的前提下延长阻断脑部血流的时间.

41

42 (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

43 炎热环境 刺 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散热量增加

44

45 思考: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 害而无益吗? 思考: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误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撤减衣被 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A

46 3.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C

47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 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发生 的变化是( ) A.均增加 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C.均减少 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 D

48 - + 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增加 饮水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 过多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产生
渴觉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 + - +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大脑皮层 垂体后叶释放 - + 抗利尿激素 +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增加 尿量减少

49 5、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50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51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免疫的类型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二、免疫的类型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免疫的类型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专一性)

52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53 体液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效应 B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与抗原结合 抗体

54 2、细胞免疫的过程   (1)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一部分侵入组织细胞内部,另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将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释放出来呈递给T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T细胞 吞噬细胞 抗原

55 二次免疫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体数量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56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不同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抗原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57


Download ppt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