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监测

2 人类健康要加强 防病措施需得当 蛇打七寸击要害 三级预防显能耐 一级预防防病因 二级预防抓三早 三级预防促康复 策略措施要用好 农村卫生是基础 初级保健有帮助 防病要有晴雨表 疾病监测是个宝

3 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制定策略的必要性 二、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三、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
四、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的宏观思想

4 策略 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如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组织机构等 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 行动方法、步骤和计划
两者关系 策略着眼全局,措施立足局部, 只有在正确的预防策略指导下,采用 合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

5 要明确3个问题 疾病的流行现状如何?哪些是 影响流行的决定因素? 针对该病的流行已经采取了哪 些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下一步 的工作

6 一、制定策略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既影响着个 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着疾病流行 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没有一个适合于
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通用的简单模式

7 有些疾病的流行具有迅速变化的特性 战略规划制定必须客观地考虑现有可利用的资源,寻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8 二、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形势分析 提供人口地理学资料、自然环境、卫生保健资料、社会环境和行为特点(宗教、民族、性行为、吸毒等)、政治经济和法律问题、社会服务体系等。

9 应对分析 制定策略的第二步,它与形势分析一起,全面描述疾病防制工作的整体格局。
防制工作是否与当前的形势相适应、防制工作效果如何、防制工作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哪些工作可以继续开展,哪些做法应改进,还应开展哪些新的工作等。

10 循证保健 循证思想在公共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体现,指导公共卫生保健领域中干预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无论在形势分析和应对分析中,都应当以“最佳质量证据”(best quality evidence)为主要依据。

11 三、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 1、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
以健康促进理论和实践为标志的新公 共卫生运动正方兴未艾 2、发展中国家 逐步顺应医学模式转变潮流,发展符 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社区行动计划

12 3、我国 始终把预防为主放在首位 基本指导思想 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 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农村为重点是卫生工作的特点

13 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4 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 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

15 四、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宏观思想 (一)医学模式
传统医学 健康即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 动态平衡状态。英国学者Mckeown(1976)对英格兰和威尔土最近三百年的公共健康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三百年里传染病死亡率的下降,只有10%可归功于医学上的发明创造(包括抗菌素),而绝大部分应归功于营养、环境和行为的改善。 20世纪末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 发展方向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 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是符合现 代医学模式的最佳服务模式

17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嗜好(吸烟、饮酒等)、性行为、营 养、风俗习惯、体育锻炼、生活节奏以及 心理压力

18 环境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卫生保健系统的缺陷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即除 了生物学因素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 经济、文化等因素
生物、遗传、生理、免疫 卫生保健系统的缺陷 医疗卫生设施、制度及其应用 把卫生工作的侧重点由疾病的治疗转移到疾病的预防。

19 健康是群众和政府的共同目标 卫生工作要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步 既靠“技术突破”又靠“社会突破” 既靠“医学技术”又靠“政治行动”
(三)社会大卫生观念 健康是群众和政府的共同目标 卫生工作要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步 既靠“技术突破”又靠“社会突破” 既靠“医学技术”又靠“政治行动”

20 (四)宏观流行病学思想 流行病学是宏观研究的学科 以群体水平分析为主 研究针对群体的宏观策略和措施

21 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模式 (Hancock 1985 )

22 人类健康的生态学模型(Green LW 1999)

23 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 面临的形势

24 1、人类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 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 生物恐怖威胁离我们并不遥远 心理或精神疾患正威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25 2、加入WTO对公共卫生的挑战 全球化的加快及WTO的建立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的挑战 国际贸易可通过一个复杂过程对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

26 3、应对生物恐怖及突发卫生事件 “9.11”事件后生物恐怖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影响面积大,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长、生产容易、成本低廉、难以防护、便于进行突然袭击 2002年11月16日出现的SARS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几个月内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 2003年5月9日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7 4、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二口恶英 欧洲 大肠杆菌0157:H7 日本 欧洲 美国 疯牛病 欧洲 日本

28 我国的不安全因素及食源性危害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仍十分突出 作物和农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超标
“菜篮子”的化学安全性问题以农药和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等的污染较为突出

29 5、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 全世界每年有700万人死于伤害和暴力
包括伤害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将由1990年的55%上升到2020年的73% 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5/10万,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 伤害并非意外,是可以预知和控制的。

30 6、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 青少年经历 身体发育方面的突飞猛进 一系列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 心理社会发展

31 青少年经历几个关键问题 接受身体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明显变化 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性别身份 了解自己性生理和心理发展,使之向健康正常的成熟目标发展
明白性人际关系的意义,既善于和同性相处,也要学会与异性友好往来 建立社会认同能力,为独立做好准备

32 7、老龄化 我国1999年进入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 目前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10.2%,并以年均3.32%的速度持续增长 2025年60岁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

33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出现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农村老龄化加速期
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影响 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34 8、艾滋病与结核病 艾滋病 截止2001年12月,我国累积报告感染者30736例,其中病例1594例,死亡808例
目前感染者人数约为85万人,占总人口的0.06% 预计到2010年感染人数将达1000万人

35 结核病 我国属于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人数位于世界第二位 现有活动性肺结核451万 2000年活动性肺TB患病率为367/10万

36 第三节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1、卫生保健策略 2、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3、新公共卫生运动

37 1、卫生保健策略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安乐地死去

38 全体社会成员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 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

39 2、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概念 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40 总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
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地方病,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41 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4和1/5 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2岁

42 主要任务 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和其他重大疾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防止各种意外伤害。稳定计划免疫接种率,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人口覆盖率。预防、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老年保健

43 提高乡、村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44 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结合小城镇和文明乡镇建设,创建卫生乡镇,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入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45 依法加大对公共卫生、药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控制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劳动卫生
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 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实行区域性大病统筹,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46 实施策略 分级管理 分步实施 分类指导 社会参与 协调发展

47 3、新公共卫生运动 健康促进 涉及领域 促进人们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建支持的环境 加强社区的行动
发展个人的技能 调整保健服务方向

48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发病前期 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或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 2、二级预防:发病期 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发病前期 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或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 2、二级预防:发病期 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 3、三级预防:发病后期 痊愈、死亡、后遗症、残疾

49 1、一级预防 (1)定义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50 (2)基本原则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3)内容 健康促进 健康保护 合理膳食

51 ①健康促进 定义 形式 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
健康教育 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目的

52 自我保健 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环境保护和监测 旨在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 的污染

53 ②健康保护 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54 (4)双向策略 定义 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效率 前者称为全人群策略 后者称为高危策略

55 目的 全人群策略旨在降低整个人群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它是通过健康促进实现的
高危策略旨在消除具有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的特殊暴露,它是通过健康保护实现的

56 定义 方法 2、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 普查 筛检 定期健康检查
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

57 3、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58 三级预防与疾病自然史的关系

59 第五节 疾病监测 一 疾病监测的定义 二 疾病监测的种类 三 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四 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五 疾病监测系统
第五节 疾病监测 一 疾病监测的定义 二 疾病监测的种类 三 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四 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五 疾病监测系统 六 信息技术在监测中的应用 七 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 八 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应用

60 一 疾病监测的定义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61 二 疾病监测的种类 传染病监测 世界卫生组织将 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我国卫生部已把艾滋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

62 非传染病监测 出生缺陷 职业病 流产 吸烟与健康 营养监测 婴儿死亡率监测 社区和学校健康教育监测 围产期监测
食品卫生、环境、水质和医学气象监测

63 三 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被动监测 主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 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 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

64 常规报告 哨点监测 指国家和地方的常规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哨兵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

65 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分布,这样确定的病例

66 直接指标 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
个别情况下,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对每一个流感病例都给以确诊常很困难,而且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美国长期以来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67 静态人群 动态人群 疾病频率指标计算 在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和迁入的人群 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如果有人口频繁迁出、迁入
静态人群采用平均人口数作分母 动态人群采用人时数做分母

68 四 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信息资料的收集 发病报告、死亡登记资料 疾病流行及个案调查资料 病原和血清学监测资料
疾病在人、时、地的动态变化资料 社会学资料 人口学资料 气象学和生物学资料

69 2.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确定疾病自然史 发现疾病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确定疾病流行的薄弱环节
揭示不同地区人口构成、出生和死亡频率、婴幼儿及孕产妇的健康指标

70 描述不同疾病的发病水平和人群图像以及城乡居民的死亡谱
反映重点人群计划免疫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并对主要预防措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71 3.监测信息的交流及其反馈 交流情报开发信息 评价对策,考核防制效果 ★对策是否正确 ★经济效益评价

72 4、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费用—效益差度 费用—效益比值 用货币现值表示的对策或措施的效益减去费用(成本)消耗后节余的全部资金。
为对策、措施实施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所消耗费用即成本的倍数

73 五 疾病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工作,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综合疾病监测网 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74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医院为现场开展工作 主要是对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以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

75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利用实验室方法对病原体或其它致病因素开展监测 不但开展常规的流感病毒的分离工作,而且有信息的上报、流通和反馈制度

76 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从宏观上监测主要传染病的动态变化 有法律或强制性的制度做保证

77 信息资源网络

78 六 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 监测中的应用 特点 监测系统数据的网络共享更加便捷 促进监测系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六 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 监测中的应用 特点 监测系统数据的网络共享更加便捷 促进监测系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使数据更形象化 在线收集数据的应用 为卫生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 监测系统间的数据交流 向社区传递数据

79 七 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 1、行为学监测 既适用于传染性疾病,也适用于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监测指标主要是可能导致传播途径实现的各种行为
非传染病监测主要是监测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行为

80 2、 第二代监测 以血清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测,以达到提高敏感性和监测效率的目的

81 八、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监测系统数据的网络共享更加便捷 促进监测系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使数据更形象化
在线收集数据的应用 为卫生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 监测系统间的数据交流 向社区传递数据

82 信息资源网络

83 结 语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本身的规律,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才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最终消灭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Download ppt "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