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葛伟 安徽省卫生厅信息中心 2011.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葛伟 安徽省卫生厅信息中心 2011.1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葛伟 安徽省卫生厅信息中心

2 主要内容 一、区域卫生信息化定义及思考? 二、3521工程为指导的卫生信息化 建设发展规划

3 提纲 一、区域卫生信息化定义及思考? 二、3521工程为指导的卫生信息化 建设发展规划 3 3

4 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定义 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用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5 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回顾 1、狭义的居民健康档案建设阶段:2000年~现在 2、基于EHR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07年以后
局限于社区卫生中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 特点:狭义EHR(不包含二三级医院信息) 2、基于EHR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07年以后 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 与三类信息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和共享(二三级医院 HIS、社区卫生中心系统、公共卫生系统)。 特点:广义EHR,B/S结构

6 思考一:为什么建立区域医疗信息系统? “民生工程”需要?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卫生监管需要?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需求为驱动,
不盲目跟从 非典引起的对医疗信息化的反思:美国红十字会(American Red Cross)国际部高级技术顾问马克.格拉保尔斯基曾经很不客气地断言:“非典的爆发显示出中国的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还没有到位。”她说:“SARS危机教给中国和世界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在这个更加全球化的时代,需要更好的疾病监督机制。这一机制应该不仅包括收集和报道公告医疗卫生信息,而且要正确地分析这些信息,这是我们早期发现和干涉疾病、传染病,尤其是未知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唯一有效途径。”

7 思考二:如何来做? 管理方法 统一规划?先任其自由发展再集成? 技术方案 总体方案 标准选取 关键技术

8 提纲 一、区域卫生信息化定义及思考? 二、3521工程为指导的卫生信息化 建设发展规划 8 8

9 一、3521工程为指导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发展规划 地位与作用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整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推进步骤
一、3521工程为指导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发展规划 地位与作用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整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推进步骤 保障措施

10 (一)卫生信息化重要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支撑与保障;
是方便群众获得规范、便捷的医疗服务,以及安全、有效、 价廉的药品和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重要手段; 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的必要 保障; 对于强化政府与社会对卫生服务的监管,改善卫生服务体系 运行状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人享有基 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1 卫生信息化:医改重要任务和重要支撑与保障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法制建设 卫生信息化建设 人才保障 监管体制 价格形成机制 投入机制

12 (二)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卫生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法制建设开始起步,信息化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信息化已经成为卫生管理与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 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和应急反应信息系统建设力度 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  各地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

13 由于健康管理和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三)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健康管理和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 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政府投入不足,缺乏资金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卫生信息化法制建设滞后

14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发展理念。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卫生信息系统。 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15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总体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以居民健康为中心 ,以卫生业务为主线,服务居民,方便管理,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服务 。

16 总体思路:三个转变 一是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任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相结合转变,利用纵横交互的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二是在业务内容上,从单纯的卫生工作管理向综合管理与为公众提供服务相结合转变,一方面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 三是在实现路径上,从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各系统资源整合转变,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统的重复开发和数据的重复采集。

17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发展目标: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 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 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 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 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逐步建 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30%的 人口办理健康卡和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 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 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 一标准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

18 卫生管理部门的目标 实现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医疗设备资源等 信息的统一管理,区域内共享,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实现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医疗设备资源等 信息的统一管理,区域内共享,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实现数据采集与共享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向“管办分离”方向转变 监控区属医疗机构用药情况,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统 一定价,按计划配送 对区属医疗机构的收支进行监控,逐步实现“核定收支、 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的目标

19 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目标 通过信息系统,规范医疗业务流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 平
通过共享平台,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的目标 建立以个人健康档案及全程诊疗信息(电子病历)为基础的远 程会诊系统,将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延伸到基层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目标,包括预防、医 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医疗 卫生服务

20 对辖区居民的目标 通过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辖区居民一个主索引(一张 卡)在多个医疗机构共享
通过信息发布平台查阅本人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了解辖 区医疗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活动等 辖区居民逐步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监督

21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建设原则: 惠及居民,服务应用 政府主导,合力建设 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梯度推进,务求实效

22 (五)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总体架构

23 国家-省-地(市)三级平台系统架构

24 重点任务(1): 加强三级平台建设 建立国家级(卫生部)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支持跨省医疗卫生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国家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综合卫 生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建立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市(区域)医疗卫生 业务协同,实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的综合卫生管理与卫生 应急; 建立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以个人为单元的区域健康 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建立以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 和综合卫生管理为主体的一体化业务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不同 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互联互通、 数据共享和联动协同。

25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是信息共享、业务互动的枢纽

26 重点任务(2):完善基于平台的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重点任务(2):完善基于平台的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信息系统 建立和完善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医学教育,科研

27 基于三级平台的业务应用系统部署 服务监管系统:各业务主管部门 服务点系统: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8 重点任务(3):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 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建设
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居民电子健 康档案数据库。 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 设,建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数据库。

29 两大基础数据资源库 居民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概念:是对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 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
作用:档案内容持续更新、积累、发展,为个人、机构、国家 等各类用户的个人保健、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研究、决策 支持等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电子病历 概念:即电子化的病历,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健康状况及相关 医疗服务活动记录。 作用:依托医院信息平台,为每位患者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电 子病历数据资源库。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实现医疗机构 之间的信息共享。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最基本、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医 药卫生基础数据资源。

30 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架构

31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 居民健康档案 儿 童 保 健 个人基本信息 主要疾病和 健康问题摘要 妇 女 主要卫生 服务记录 新生儿疾病筛查
出生缺陷监测 学生健康监测 婚前保健服务 免疫接种 传染病报告 结核病防治 门诊诊疗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出生医学登记 妇女病普查 计划生育 技术服务 体弱儿童管理 儿童健康体检 五岁以下儿童 死亡报告 学龄前期 幼儿期 婴儿期 出生 学龄期 孕产期保健服务 与高危管理 产前筛查与诊断 孕产妇死亡报告 慢性丝虫病 病人管理 职业病报告 职业性健康监护 伤害监测报告 中毒报告 成人健康体检 高血压病例管理 糖尿病病例管理 肿瘤病病例管理 精神分裂症 病例管理 艾滋病综合防治 血吸虫病病人管理 个人基本信息 主要疾病和 健康问题摘要 主要卫生 服务记录 老年人健康管理 住院诊疗 死亡医学登记 死亡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32 卫生部标准中“居民健康档案”不同于以下:
1. 社区健康档案 2. 农民健康档案 3. 妇女健康档案 4. 儿童健康档案 5. 电子病历 6. … … 业务档案/ 工作台帐 农民 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 健康档案 孕产妇 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儿童 健康档案 …… 健康档案 职工 健康档案 数据集成系统/ 卫生数据中心

33 电子病历建设 病历概要 EMR不是独立系统,它建立在临床信息系统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临床信息系统构成了EMR的信息源,也是EMR的主要载体。
数据 医疗业务 患者基本信息 基本健康信息 卫生事件摘要 医疗费用记录 身份登记 电子病历 病案编目 EMR不是独立系统,它建立在临床信息系统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临床信息系统构成了EMR的信息源,也是EMR的主要载体。

34

35 重点任务(4):国家卫生信息专网 国家卫生网络平台由三级网络构成:
一级网络(国家级主干网) 由国家统一组织建设,以高速宽带连接中央(国家级卫生信 息平台)和各省(省级卫生信息平台)。 二级网络(省级主干网) 以高速宽带连接各省(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各省管辖的地 级行政 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三级网络(城域网) 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所管辖的医疗卫生单位,由地市卫 生行政部门负责建设。

36 国家卫生信息专网--总体结构 网络运行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网络安全中心、网络应用服务中心,实现与其他网络的互联。
一级网络 (国家级主干网) 1Gbps 省中心 国家中心 地市中心 社区中心 普通医院 安全网关 三级网络 (公网) 其他机构 个人 授权医院 卫生机构 (专网/虚拟专网) (1Gbps) 公网 二级网络 用户接入网 网络运行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网络安全中心、网络应用服务中心,实现与其他网络的互联。 与国家中心和其他省中心连接构成国家主干网;对本省地市中心和授权医院提供接入服务。 155Mbps

37 重点任务(5):加强标准化建设 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制订符合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架构和业务活动 实际的卫生信息参考模型、共享电子文档信息模型,完善卫生信 息平台及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术语规范。 完善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与共享电子文档规范。 制定重点业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 规范。 制定卫生信息标准测评指标体系及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开展标 准化测试和认证工作。

38 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技术类标准 数据元标准 数据类标准 分类与代码标准 共享电子文档规范 数据集标准 系统功能规范
基础类标准 标准体系表与标准化技术指南 管理类标准 技术类标准 数据元标准 数据类标准 分类与代码标准 卫生信息模型 术语标准 共享电子文档规范 数据集标准 系统功能规范 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信息安全与 隐私保护规范 测试与评估 其他管理标准 监理与验收

39 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分类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标准名称 基础标准 总体框架 卫生信息标准体系 术语标准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术语规范 信息模型 卫生信息参考模型 卫生信息共享电子文档信息模型 数据标准 数据元标准 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编制规范、卫生统计指标数据元目录编制规范、卫 生信息数据元目录 分类与编码 标准 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编制规范 个体标识代码、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特征代码等13类卫生信息数据元值 域代码(试行) 其他编码 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记录的常用LOINC代码 数据集标准 指导性 卫生信息数据集编制规范 健康档案 个人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服务、疾病管理 等相关的34类基本数据集标准 电子病历 门诊、住院、转诊等相关的17类基础模版数据集(试行) 其他 卫生监督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 共享文档规范 总则、转诊记录、疾病报告、实验室检查用药记录、用药记录等5部分 卫生信息共享文档规范 技术标准 系统功能规范 妇幼保健信息、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监督、远程医疗、新农合等5类 信息系统功能规范 系统建设技术 规范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省部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建设、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等3类技术解决 方案 医学数学成像和通信(DICOM)标准 V 3.0

40 重点任务(6):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等级保护工作 技术和管理规范,建立电子认证与网络信任体系,完 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 通报制度。 加强信息系统数据灾备体制建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 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41 重点任务(7):进一步提升卫生机构 信息化水平
公共卫生机构要着重加强业务整合与系统融合。 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共享为基础,加快医院信息平台建 设,推进临床路径应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服务 水平,实现跨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社区和乡镇、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以居民健康档案为 基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与 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 化发展。

42 以推进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为例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的内涵
是以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联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 医院信息平台也是在区域范围支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初稿)》

43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考虑 加强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资源规划和系统总体设计,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院内业务系统高效整合、互联互通。 加强以电子病历和运营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业务系统建设,支撑医疗服务和运营管理高效运转。基层和偏远贫困地区重点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医疗服务信息化全覆盖。

44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体系架构 内部系统 外部系统 医院信息整合平台 医疗保险 公共卫生 区域卫生 社区卫生 财务管理 门诊病历
人事管理 物流管理 绩效考核 门诊病历 住院管理 检验检查 报告 护理记录 1.5 区域卫生 社区卫生 44

45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架构

46

47 重点任务(8):提高卫生队伍信息技术水平 推进各类医药卫生院校普遍开设卫生信息化相关课程,通过专业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列入岗位技能达标考核

48 (六)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2010-2011年) 加强标准与基础建设,实施2010医改信息建设专项, 实现重点应用突破。
第一阶段( 年) 加强标准与基础建设,实施2010医改信息建设专项, 实现重点应用突破。 第二阶段( 年) 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第三阶段( 年) 夯实基础,全面推进。

49 (七)保障措施 1. 加强法规与机制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法规与机制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研究制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用和远程医疗的政 策法规,数字签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公 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通过制度与法规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为信息化建设 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50 (七)保障措施 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进一步发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总体规划和综合协调管理,统筹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切实落实职责。 明确卫生信息化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的职能,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工作。

51 (七)保障措施 3. 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工作 以标准贯彻落实和行业管理为重点,制定国家卫生信息标准测试管理办法,指导企业开发符合标准的产品。
建立部、省两级卫生信息标准工作管理的常态机制,促进标准的监管和应用。 开发国家卫生信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标准的动态管理和更新。

52 (七)保障措施 4.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强国家、省、地(市)卫生信息机构和卫生医疗单位信息机构建设。
建立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并重的专业队伍和业务管理体系,加强卫生信息化的业务规划、整体设计、标准制定、系统运维以及逐级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53 (七)保障措施 5.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 6.加大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
研究制定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战略,扶持一些有条件的院校 建设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 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大力抓好卫生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和普及工作。 6.加大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 覆盖全国、面向公众服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由中央和 地方政府共同投入,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采取倾斜政策。 各级政府要将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列入财 政预算。

54


Download ppt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葛伟 安徽省卫生厅信息中心 2011.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