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課題2 健康觀念的轉變及疾病趨勢 2.1 健康觀念的轉變 1. 傳統衛生概念 (課文頁數:P.28)
課題2 健康觀念的轉變及疾病趨勢 2.1 健康觀念的轉變 1. 傳統衛生概念 (課文頁數:P.28) 不論中外,古代社會的習俗、知識、規條多以宗教為中心,常 以宗教來解釋日常生活的種種現象。時至今日,仍有小部分民 族仍深信疾病與宗教有莫大關係。 2. 醫學模型 (課文頁數:P.28-29) 在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西方的醫學知識迅速發展,加上科 技發展,歐洲人對疾病的理解已逐漸過度至醫學模型。 解剖學、病菌論等醫學知識既促進人類對疾病的理解,又改善 防治疾病的方法,對現代醫學仍影響深遠。 個案分析 2.1 3. 公共衛生概念 (課文頁數:P.29) 時至今日,人類對健康的觀念已過渡至公共衛生概念,個人健 康不只牽涉身體和疾病,也與環境衛生、居住環境、社會發展 、經濟、政治等有關,以全面的角度分析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 完善醫療系統、推廣健康生活習慣、改善供水和排污系統等都 是以公共衛生概念為本的公共政策。
2
2.2 何謂健康? 世衛對健康的定義涵蓋身體、心理、社交三個層面。 1.健康的定義 (課文頁數:P.30) 應試訓練 2.1
3
2. 影響健康的因素 (課文頁數:P.30-31) 影響健康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其 中外在因素又可分為個人和社會層面,能影響人的 生理、心理和社交健康。 外在因素包括社會保障、個人生活習慣等。這些因 素多來自後天的環境,會在不同層面影響健康,可 隨個人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而改變。 內在因素包括年齡、遺傳、種族、性別和性格等, 後天方法未必能根治它們引起的健康問題,大多只 能以藥物或療法等舒緩病情。
4
2.3 傳染病的趨勢 1.傳染病的趨勢和現況 (課文頁數:P.33-34) 原有傳染病的威脅減小 創新的藥物和醫療儀器,加強人類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能 力,當中的疫苗和抗生素更是人類對抗傳染病的強力武器。 已發展國家人口的公共衛生意識提升,結合廣泛而有效的傳染 病防控工作,使傳染病的威脅大減,有些傳染病在部分國家甚 至全球更已幾近絕跡。 新型傳染病出現 病菌變種可能製造出高致命性的新型病菌,或改變病菌的習 性,引發跨物種傳播的問題。近年,愈來愈多動物疾病如禽 流感、沙士等傳染人類,並發展為重大公共衛生事故。 抗藥性問題惡化 人們濫用抗生素,加速了細菌出現抗藥性,令藥物不再有效,或需增加劑量。要解決抗藥性問題,科學家需要 研發更強的抗生素。
5
2. 影響傳染病蔓延的因素 (課文頁數:P.34-36) 科學與科技因素 重大醫學發明有助控制傳染病蔓延,但濫用 科研成果,卻會導致反效果。 接種疫苗能提高個人免疫力,更可減低傳染 病在社區大規模爆發的機會。 為對抗疾病,科學家積極研發和改良現有藥 物,以提升治療成效和減低副作用。不當使 用藥物會令病菌發展抗藥性,減弱藥物的威 力。若任由情況惡化,有效的藥物將愈來愈 少,傳染病將再次成為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 。
6
2. 影響傳染病蔓延的因素 (課文頁數:P.34-36) B. 社會因素
社會環境對公共衛生的影響相當大,即使只是有關出入境、 基建、居住等民生政策,也能影響公共衛生水平。 全球化下,傳染病能藉四通八達的交通傳播至世界各地,不 再受地域限制,增加疫症在全球爆發的風險。 歷史上的大規模疫症,如鼠疫和沙士等,都與環境衛生有密 切關係。隨着人類對傳染病的理解增加,各地政府均明白預 防疾病的最佳方法是保持環境衛生,以締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防止傳染病爆發。 C. 個人因素 衛生意識水平愈高的人愈能理解保持個人和社會衛生,對 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只要注重保持個人和環境衛生,就能 阻止傳染病傳播,從而避免疫症在社區爆發。
7
3. 防治傳染病的對策 (課文頁數:P.37-38) 預防是處理公共衛生問題的理想方法,預防 疫苗、篩檢技術和公共衛生措施都能有效防 止傳染病蔓延。 研發醫藥科技 新型疾病的出現和舊有藥物逐漸失效,均增 加診斷和防治疾病等工作的困難。為提高應 對傳染病的能力,科研界正致力發展新的醫 藥科技。
8
3. 防治傳染病的對策 (課文頁數:P.37-38) B. 制定公共衛生指引
各地的公共衛生機構都會定期發布公共衛生指引,向市民和 相關機構提供專業的建議,以提升公共衛生水平。 為保持城市衛生,衛生防護中心為市民、醫護人員、院舍、 學校和相關行業從業員提供公共衛生指引,以集合社會大眾 之力防範傳染病爆發。 為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水平,世界衛生組織和無國界 醫生等國際性公共衛生組織都會向這些國家提供公共衛生政 策指引,提高醫療機構的效率,以防範未然。 在應對新型傳染病方面,世界衛生組織亦會向成員國提供指 引,促請各地的衛生部門對疾病保持警惕,並提供不同範疇 的公共衛生指引,以提高各地的公共衛生水平,防止傳染病 有機可乘。
9
現代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打破地域和時間的界 限,促進了國際間的公共衛生合作和醫學知 識的交流,是維持全球公共衛生必不可少的 工具。
3. 防治傳染病的對策 (課文頁數:P.37-38) C. 加強國際合作 現代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打破地域和時間的界 限,促進了國際間的公共衛生合作和醫學知 識的交流,是維持全球公共衛生必不可少的 工具。 互聯網通訊方便各國向全球通報當地的公共 衛生問題,讓其他國家能提供適時協助,並 把握時間採取防疫措施,提高各地的衛生水 平和抵抗疫症的能力。 國際合作能整合全球資源, 提高防控大型疫症的能力。 應試訓練 2.2
10
傳染病不再是人類的主要死因,取而代之的是與 生活模式關係密切的慢性病。
2.4 生活模式與疾病趨勢 傳染病不再是人類的主要死因,取而代之的是與 生活模式關係密切的慢性病。 2011 年全球十大死因
11
1.何謂生活模式病? (課文頁數:P.40) 生活模式病指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癌症和 第二型糖尿病等由不健康生活模式引發的慢 性病。 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吸煙、酗酒、缺乏運 動及高脂低纖的飲食等。 生活模式病令患者的體質逐漸轉差,並削弱 工作能力。生活模式病除影響患者的生活素 質外,更因需要長期接受治療而加重當地醫 療系統的負擔,加上勞動力大量損失,最終 會損害社會的經濟發展。
12
2. 現代人的生活模式 (課文頁數:P.41) 不健康生活模式 對健康的影響 缺乏運動 容易患上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 不良飲食習慣
增加患上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的風險 生活壓力沉重 引發各種與壓力有關的生活模式病,包括高血壓、癌症、糖尿病和精神問題等 損害健康的物質流行 增加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生活模式病的風險
13
3.生活模式病的趨勢 (課文頁數:P.42-48) 肥胖 人體積存過量脂肪以至影響健康,便是肥胖。 肥胖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 以往肥胖只屬於已發展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 但近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急速發展,使肥胖問 題惡化。 世衛指肥胖將成為全球未來沉重的醫療負擔。 教育宣傳、政府政策可改善問題。
14
3.生活模式病的趨勢 (課文頁數:P.42-48) 香港小學學童過重及肥胖率 個案分析 2.2 ✦資料來源:衛生署(2014)
香港小學生的過重和肥胖問題有惡化趨勢,即使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學童健康飲食,仍未能解決學童肥胖的問題。
15
提高個人健康意識、教育宣傳、改善公共衛生 政策可協助預防癌症。
3.生活模式病的趨勢 (課文頁數:P.42-48) B. 癌症 癌症是全球人口常見的死因,風險因素包括不 良飲食習慣、吸煙、酗酒、缺乏運動、休息不 足、壓力過大、環境污染和遺傳等。全球每年 死於癌症的人持續增加。 提高個人健康意識、教育宣傳、改善公共衛生 政策可協助預防癌症。 個案分析 2.3
16
3.生活模式病的趨勢 (課文頁數:P.42-48) 香港首五位常見癌症的統計數據 1983年 2005年 2011年 癌症
發病率(每十萬人) 1. 肺癌 54.7 60.7 1. 大腸癌 62.9 2. 大腸癌 29.8 54.4 2. 肺癌 62.2 3. 肝癌 25.1 3. 乳腺癌 34.1 48.6 4. 鼻咽癌 20.8 4. 肝癌 25.7 26.3 5. 胃癌 17 15.1 5. 前列腺癌 23.2 ✦資料來源: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病資料統計中心(2013) 本港五大常見癌症的變化雖然不大,但病發率卻愈來愈高,以大腸癌發病率的增長最為嚴重。專家認為,飲食習慣改變和運動量減少是港人大腸癌發病率顯著上升的原因。
17
3.生活模式病的趨勢 (課文頁數:P.42-48) C. 精神健康問題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容易誘發精神 健康問題。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容易誘發精神 健康問題。 精神健康問題會影響患者的情緒、思想或行為,甚至性格, 損害患者的社交生活和人際關係。現代醫學相信神經系統分 泌失調、腦部受損、創傷、生活壓力、藥物、遺傳、環境和 心理因素等,都能引發精神問題。 精神病患者面對的問題: * 誤解、渲染、歧視和標籤化,令患者飽受歧視,部分人因 而諱疾忌醫,使病情惡化; * 康復者未必能融入社區; * 政府的支援追不上愈來愈大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以致延 誤病情。 社會政策、教育宣傳、公共衛生政策 有助舒緩市民的精神健康問題。 個案分析 2.4
18
本港公立日間醫院的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就診人次
3.生活模式病的趨勢 (課文頁數:P.42-48) 本港公立日間醫院的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就診人次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2013) 港人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醫療需求有上升趨勢,政府需投放更多人力物力,以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
19
生活模式病患者需長期接受護理,發病率上升和年 輕化的趨勢,長遠令醫療開支大增。
4. 生活模式病的影響 (課文頁數:P.48) 公共衛生方面的影響: 生活模式病患者需長期接受護理,發病率上升和年 輕化的趨勢,長遠令醫療開支大增。 生活模式病患者大增,會對公立醫院構成龐大的資 源壓力,甚至影響其他醫院服務,間接影響本地公 共衛生。 生活模式病患者體質較差,患併發症和其他疾病的 機會較常人為高,增加各方面的醫療需求。 社會方面的影響: 政府需同時面對勞動力減少和資源需求增加的問題 ,最終妨礙社會和經濟發展。 應試訓練 2.3 跨單元研習 1 通識議題 2.1, 2.2, 2.3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