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陪孩子談心說性走過青春年少 亞洲大學 謝玉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陪孩子談心說性走過青春年少 亞洲大學 謝玉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陪孩子談心說性走過青春年少 亞洲大學 謝玉英

2 性別認同 Google圖片

3 性別與性別認同 性別(sex)是指一個人生理上的性別,即在生理上是男的或女的,因此染色體是決定性別的主要關鍵。
個體在心理上的性別,認為自己是男的或是女的,以及對性別的概念,則通稱為性別認同(genderidentity)。 性別與性別認同在概念上的區分,主要就在於生理上的性別特徵可能與心理上的性別認同不一致。

4 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上的認同(無論是將自己視為男性、女性、或某些非傳統觀點的性別)
也可以用來指人們根據他們所認為的性別角色現象(如衣著、髮型等等)而對個體所賦予的性別。 當一個人的性別身分不同於他們的生理特徵,他們可能會遇到性別焦慮症。

5 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會受到各種社會結構的影響,包括了個人的道德及政治立場、工作地位、信仰與家庭,會隨著時間和社會環境而改變價值觀。
男子氣的女生會喜歡與男生一起打球,或在行為舉止上作出男性化的行為;而比較陰柔的男生可能會對女性化產生認同,而終日與自己的「姊妹」在一起。一些中性打份的男性和女性,即使他們的行為舉止與同性不相似,但可能與其他異性戀者的性取向並無不同。

6 性別認同

7 性別認同發展 當兒童約兩歲時,就會以一個人的髮型、衣服等外表上的特徵來判斷對方是男的是女的。但還無法確定自己的性別。
對性別的基本認同(basic gender identity)大概要到兩歲半、三歲左右才開始,才知道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可是還不知道 「性別是無法改變的」這個事實。

8 性別認同發展 性別穩定期(gender stability)約出現在四歲左右, 此時雖然知道女生會變媽媽,男生會變爸爸,但卻認為只要一個人改變了髮型、外表或所從事的活動,還是可以從男生變成女生,或從女生變成男生。對他們而言,性別是可以依照個人的意願而改變的。 要到六、七歲左右後到達性別恆定期(gender constancy)開始明瞭性別是不會隨著一個人的外表或所處的情境而改變的。

9 性別認同發展 兒童性別認同概念發展是從認為性別可以 隨外表或個人意願改變到瞭解性質是無法改變的。
這種發展的過程是隨著兒童認知能力的成熟而來的。只有當他們的認知能力發展至一定的成熟度,對性別的認識與瞭解也才能發展到相對應的程度。 大人的教導也影響兒童的性別行為。通常父母會禁止兒童做不適合他們性別的行為, 而男孩子的不適性行為比女孩子的不適性行為更受到關注。

10 性別認同發展的四個層面 正確使用性別標誌 理解性別是穩定的 瞭解性別是恒定的 瞭解性別是有生殖器官基礎

11 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性別認同障礙 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Google圖片

12 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不安症(Gender Dysphoria),原稱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是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採用的病理學詞彙,泛指一些人正在經歷一種顯著的性別煩燥不安(gender dysphoria)。 因為當時人强烈地覺得自己錯生在一個異性的身體內,思想、行為、心態等都無法與自己的生理性別相配合。這描述通常與變性慾(Transsexualism)、易裝慾(Transvestism)、跨性別(Transgender)有關。

13 性別認同障礙 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出現同性戀的舉動後,就著急地認為孩子生病了,以為看過醫師,透過藥物或是心理治療,就能完全治癒,從同性戀「變回」異性戀。 許多父母表面上雖可認同同性戀並非疾病,但又一味認為只要強行介入必能改變其性取向 與其強行要求改變,不如先停下來聽聽孩子在性認同過程中所遭遇的委屈與無措吧!

14 性別認同障礙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生理性別≠心理性別

15 亦稱性別偏見,是人們對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徵的固有印象。這種印象時常造成工作上或社會上對於性別的歧視。
性別刻板印象 亦稱性別偏見,是人們對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徵的固有印象。這種印象時常造成工作上或社會上對於性別的歧視。

16 性別刻板印象 可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可能正確的,兩性確實有差異的,第二類是有待證實的,兩性也許是有差異的;
第三類是所謂的文化迷思(culture myth),毫無根據的偏見。

17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差異 隨著性別認同的發展,兒童除了開始偏好不同的玩具、玩伴或遊戲外,對不同性別的人應該會做什麼行為、會有什麼樣的特質也開始形成一個固定、刻板的看法,即所謂的性別刻板印象(sex-role stereotype)。 刻板印象的強弱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大致上年齡愈長,其性別刻板印象也會較有彈性一些。

18 中性風潮 現代正流行雌雄莫辨的「中性風」? 當「少女系男孩」及「少男系女孩」成為趨勢時,對青少年性別認同的發展是否會產生影響?

19 帥氣的短髮、中性的打扮、中性的聲音、豪邁外表下有著一顆纖細女兒心的「超女」成為眾多女孩追逐與效倣的對象。
中國女歌手李宇春,2005年參加湖南衛視《超級女聲》選秀節目,引領了一股「中性美」的風潮。 選秀節目《超級偶像》第一屆冠軍—張芸京,一身雌雄莫辨的形象,吸引不少青少年的喜愛,更有女生說想要嫁給她。

20 有點陰柔、撫媚、女子氣的「好男兒」成了不少青少年對男性角色的期待。
2006年韓片《王的男人》,李準基長髮、丹鳳眼、櫻桃小口、彎彎的眉毛、陰柔、俊美、撫媚,一個標準的美女造型就這樣在一個男子身上出現,頓時形成一股陰柔炫風。 鄭元暢是台灣演藝圈「陰柔男」的代表。

21 性別角色的變遷

22 性別角色的變遷 傳統的性別角色強調男女各具不同的特質,男性具備的是工具性特質( instrumental traits ),比較目標導向、有進取心、有邏輯與富攻擊性; 女性擁有的則是情感性特質(expressive straits),較會照顧人、溫柔、有愛心與富同情心。 兩性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不同,導致社會認為他們所適合扮演的角色與職業也不同。

23 兩性化人格 兩性化人格強調的是彈性(flexibility)與整合性(integration),是剛柔並濟的,可 以根據情境有彈性的表現工作特質與情緒特質,即使是男人也是可以哭、可以不安、可以表達感覺,可以溫柔;而女人也可以表現勇敢、可以果斷、可以剛強,可以主動。 許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具有此種性格的人心理較健康,對壓力有較大承受力,較有能力形成及維持親密關係,在婚姻中也有較大滿足。

24 是指一個人在情感、浪漫、與性慾上對男性及女性有何種型態的耐久吸引。
性傾向 是指一個人在情感、浪漫、與性慾上對男性及女性有何種型態的耐久吸引。 Google圖片

25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
性傾向可以看成是刻在腦中神經迴路的偏好,異性戀與同性戀皆然。 同性戀被看成異端,施以強制治療最慘痛的歷史經驗,是英國的天才數學家杜林,他是電腦原理的發明人,但生不逢時,在同性戀被視為違法行徑的五十年代,被迫注射荷爾蒙化學去勢。

26 性傾向 性傾向的形成,不管是異性戀或同性戀,都牽涉基因、荷爾蒙、腦功能,以及一部分社會文化因素,性傾向不是個人選擇來的,絕大部份人的性傾向是無法主觀變更的。 金賽博士把人的同性戀與異性戀傾向看成連續光譜,有中間地帶,也就是有人可能大部分時候是異性戀,有時是同性戀,但那不代表可以自己選擇。

27 性別傾向 不等於 性別認同

28 性別傾向障礙 性向與主流性向不同 EX.同性戀、二禁戀 雙性戀 同性戀 無性戀

29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sexual orientation disorder
差異比較表(以男性為例) 性別認同障礙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性別傾向障礙 sexual orientation disorder 生理性別 心理性別 性傾向

30 LGBT的意涵 L是Lesbian,女同性戀者; G是Gay,男同性戀者; B是Bisexual,雙性戀者;
T是Transgender,跨性別者。 LGBT是目前對於非異性戀者的通稱,取代原同性戀者一詞,因為已不足以涵蓋所有非異性戀者。

31 LGBT的意涵 性傾向是在性方面,喜歡男生或女生; 性別認同則是認為自己是男生或女生。
女、男同性戀或雙性戀,是性傾向方面的表現,這類人在性方面喜歡與自己同性別的人,或者男女都喜歡 跨性別則是性別認同或性別表現,與天生的生物性別不同,譬如被認定是男生,卻喜歡穿女生衣服,或者想要變成女生。

32 LGBT的意涵 LGBT在這個社會上屬於少數,而且與傳統文化裡的性別成見有所衝突,於是幾千年來,LBGT族群受到極大打壓,許多人不敢公開性傾向或性別認同,以免遭到歧視、騷擾與攻擊,直到這幾十年進步思潮開展,社會變得更加多元開放與包容以後,他們的權益才逐漸受到保障。

33 LGBT的意涵 依據英美統計LGBT人數大約佔總人口的3-5%,其中以同性戀居多,雙性戀與跨性別較少。
但如果詢問一生中曾與同性發生性行為,這個數字會跳到10%,也就是說,有的人曾與同性發生性行為,但並非同性戀,因為性行為的發生跟環境與資源因素有關。

34 同性戀

35 同性戀 同性戀指的是性方面的偏好傾向,也就是性慾的挑起、性幻想,或者浪漫情感的出現,只在同性身上發生。
一般來說,同性戀者大約在12歲左右開始對自己的性傾向產生好奇或困惑,大約在17歲左右確認。 出櫃,也就是公布自己的性傾向,是同性戀者必須面對的最重大挑戰之一,但一般在青少年階段大都還不會選擇出櫃。

36 同性戀 同性戀則沒有「性別認同」上的困擾,他們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受同性所吸引,愛戀或慾望投注對象的「性取向」是以同性為主。 同性戀除了曾被視為違法行為以外,也曾被當成精神疾病,直到1973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才將同性戀移除,視之為正常。 目前「性取向」較廣為接受的概念是視為一連續光譜的變化,大多數受同性/異姓/雙性吸引程度的不同

37 同性戀 同性戀跟異性戀一樣,都不是疾病,不必因為這樣的性傾向去看醫生。至於雙性戀,也是性傾向的一種,不是疾病。
對於同性戀傾向的學生,不應以異樣眼光看待,也不能當成行為異常來輔導,而是協助學生冷靜探討、確認自己的性傾向,釐清困惑。 很多同性戀青少年對於自己與眾不同的性傾向有了疑問與情緒反應,卻不敢向人啟齒,很可能找老師求助。

38 同性戀 這類青少年在同儕之間容易遭到訕笑、騷擾、霸凌,甚至肢體攻擊,他們發生精神疾病的比率,比異性戀青少年高了許多。尤其自殺率,LGBT青少年的自殺風險,比其他青少年高了好幾倍,這完全是社會歧視的壓力所造成。 1994年北一女兩名學生林青慧、石濟雅,因為女同性戀情不被容許,選擇自殺,促成了台灣同性戀平權運動的興起。

39

40 跨性別 跨性別是一個廣義的詞彙,用來描述一些個體、行為及族群偏離了主流社會對性別的固有規範,同時意味著他們需承受從社會而來的反對、偏見所構成的生活壓力。 是個人處於一種自我性別認同(自我認同為男、女或兩者皆不是)不符合自己的生理性別的狀態。 包括: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多性戀或無性慾者等,亦有一些人會覺得傳統的性傾向標籤不足夠或不適用來描述其獨特的性相(sexuality)。

41 變性慾(transsexual) 指的是身體性別與主觀心理認定不一樣,而且想要改變性別,這類人通常對於自己的性別表現感到困擾,如果嚴重到已經影響日常活動,醫學上稱為性別不悅症(gender dysphoria),或者性別認同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一般想要施行變性手術者多歸類於此。

42 易服 有一些人其穿戴的服飾與社會主流的性別規範有相當大的差距,甚至使用偽裝來達到一些個人慾望上的滿足或投射,例如表演藝術、性興奮或令外人錯認其為另一性別的人等等。 易服行為只是形容一些人的行為習慣,有時巧合地有此習性的人是跨性別人士。並不是所有有此種挑戰主流兩性服飾規範的人都必然是易服者,好此道之人亦不必然是為了想活在異性的身份中,可能只是自我對衣著的改革或創作。

43 變裝慾者(transvestite fetishism)
幾乎都是男性,他們喜歡做女性打扮,但對於自己的性別沒有混淆,也不想變成女性,這類人如果把變裝當成挑起性慾的最好方法,醫學上稱為變裝戀物癖。 性別酷兒(gender-queer)泛指難以用男女二分法歸類的性別種類。 雙性人則是同時具備男女兩種生物性別者。泰國人妖的變裝表演者,也歸類於此。

44 性別表現不一致 (gender noncomformity)
很多同性戀者在小時候,男孩子喜做女孩打扮、玩女孩遊戲,或者女孩子喜歡穿褲子、剪短頭髮,但這並非絕對,而且很多異性戀者也有性別表現不一致的狀況 性別不一致者,特別是男生,在同儕之間容易被歧視,被譏為娘娘腔,造成心理創傷。研究發現,同性戀青少年受到同儕霸凌,經常是因為性別表現不一致,而非性傾向方面的偏好。學校老師對於這類男同學,應該特別予以關心。

45 陪孩子談心說性

46 協助時宜注意的事項 目前研究對同性戀與性別認同障礙的成因尚無定論,親子教養也沒有絕對性影響,多數學者仍同意先天體質為主要影響
若家長發現子女仍於混淆摸索階段時,勿過度驚慌或亂貼標籤(如:會址上愛滋病等),批評與責難只會給他們更大壓力,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會讓認同更艱難。 試著採取開放態度、同理接納與不預設立場,協助他們一起面對,而這樣的過程通常是需要時間等候與耐心陪伴。

47 協助時宜注意的事項 若性別認同或性取向已較為明確時,需要協助青少年度過祕密被揭開的擔憂與適應難關,協助化解家庭中連帶引發的危機感或緊張衝突,以持續維持家庭結構運作。 藉由專業人員意見,提供家人訊息及管道(如:同志成長團體等),並考慮安排家庭治療來協助雙向溝通。

48 協助時宜注意的事項 身為父母親也無須自責或澳惱,是否自己在孩子童年時做錯什麼?關心不夠才害他變這樣?甚至期待醫療「可以把他變回?」。
目前學界已瞭解到性別認同與性取向很難改變,治療主要在於協助他(她)以自己所認同的性別或性取向適應生活,調適其心理與社會壓力所引發的情緒反應,而不是改變他們的同性戀性向或是企圖更換「腦袋」來迎合生理性別。

49 協助時宜注意的事項 青少年自我接納的過程中常伴隨別人混雜的反應,不論同性戀或性別認同混淆,他們的價值觀跟一般人無異,也渴望與某一特定對象保有親密關係。 個體一旦開始接受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是代表「我」這個人的一部分,就比較能接受自己的感覺、較能夠視自己為一完整、複雜又獨特的個體,也較容易以正向健康的方式認同自己,並達到較為適應良好的狀況。

50 兒童性侵害 是指「加害者以權威、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18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與其發生性活動。包括:猥褻、亂倫、強暴、性交易、媒介賣淫等。 兒童性侵害不同於身體被虐待者,不會有明顯的外傷顯露,若孩子不主動表達,侵害事實就不易被發現。 案件的加害者若為親人或熟識者,往往伴隨以愛為名義,對孩子以進行哄騙、秘密約定或是給予賄賂等手法,以達成目的;在此情形下,被侵害的孩子更因害怕被指責與不信任,而愈加不敢將事實表達出來。

51

52 拒絕騷擾與性侵害4R反應 1.推開(Reject):用力推開、掙脫、踢、 打 2.口頭反制(Rate):口氣要凶悍;語氣強度漸增 的喊
3.跑掉(Run):迅速朝明亮且人較多的地方跑 4.報告 (Report):一定要把事實說出來,持續的說,直到有人相信為止 臺北啟智學校周春芬老師

53 兒童自我保護 兒童一旦遭受侵害,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身心發展將嚴重受創。父母和老師是兒童最為信任以及最容易發現問題的人,更應將保護兒童的責任視為自身要務。 家長可於日常生活中,視兒童身心發展,利用合適的兒童繪本,來教導基礎的性教育及性別教育,並加以生活化的演練與提醒,讓孩子除認 識和喜歡自己的身體,也了解及尊重性別差異的概念,成為自己身體的好主人。

54 兒童性教育

55 兒童性教育 1.學前及小學低年級 a.生命的起源 b.身體的差異 c.家庭的組合 d.愛、責任及選擇 2.小學中高年級
e.如何自我保護

56 兒童性教育 3.國中性教育的內容 a.探討問題:友情與愛情的了解及健康態度 b.表現問題:如何邀約、被拒絕的調適等 c.抉擇、行動及改變:性行為的議題 d.性的了解尊重、強化自我價值、延遲性行 為發生、安全性行為

57 兒童性教育 性教育的內容則依循青少年身體及心智上的發展作調整。從了解自己的身體性別開始,一直到性行為及複雜的兩性關係,是一段漫長卻重要的過程。 青少年隨時都在累積他們的知識,成年人常思考什麼場合或是時間才是施行性教育的恰當時機,其實,開放的態度以及鼓勵青少年提出問題,就可以在很自然的情況下,適時給予他們幫助。 

58 兒童性教育 青春期的性教育在於建立青少年對於性別認同及親密關係正確的態度及信念,以較成熟及負責的態度檢視自己的行為。同時獲得正確的資訊保護自己,降低因性行為所帶來可能的負面影響(例如性病、未婚懷孕)。 藉由教育改善親密關係的品質,幫助青少年獲得良好的技巧,處理兩性關係及親密關係。包括學習溝通、傾聽、理解他人,坦然面對來自他人的壓力,肯定自己的決定,並知道如何尋求幫助,解決疑惑,這才是完整的性教育。

59 面對 了解 接納 做自己的好主人 Google圖片

60 家長教導的重點 1.認識自己的身體 教導孩子認識身體的界線,了解身上有些地方為身體的隱私處,也是身體的最後防線。學習喜歡和保護自己的身體,不管是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都不可以看到或碰觸;進而尊重別人身體的界限,不隨便觸碰別人的身體。

61 家長教導的重點 2.分辨內在的感覺 讓孩子學習區分安全與不安全身體碰觸的感覺;教導孩子若是有人用讓人感覺緊張、害怕等不好的方式觸碰我們的身體時,我能學習做自己身體的好主人,有勇氣拒絕對方,並且必須馬上離開。

62 家長教導的重點 3.一般的因應策略 (1) 跑開:發現有異狀時,教導孩子可以跑開就跑開,而且要往人多的地方跑。 (2) 說「不要!」:這樣除了會吸引旁人的 注意,也希望能嚇跑加害者。若是孩子拒絕的表現越大,加害者會因事跡暴露風險 增加,選擇放棄的機會也增加。 (3) 告訴信任的大人:鼓勵孩子一定要把事實說出來,持續的說,直到有人相信為止。家長也應當成為事件的發現者、協助者、支持者及陪伴者的角色,時常主動關注孩子,若發現孩子有任何異狀,應主動詢問並積極介入協助處理。

63 家長教導的重點 4.求援的情境與方式 兒童自我保護教育不但是要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與價值感,最終目標為強化孩子求援 的自信與能力。 在平時應協助建立一個可信任的人際網絡,與孩子討論和演練各種情境中就近求援的方式,並且要告訴孩子若不幸遭遇到任何事情,切記保住性命是最重要的。

64 家長教導的重點 兒童自我保護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雖然能增加兒童的反應策略及求助能力,但我們卻不能認為兒童可以完全負起保護自己的能力。
提供兒童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要避免傳達「兒童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任」的概念,否則兒童一旦受傷害,將會對自己更加自責。

65 性教育繪本的應用

66 性教育繪本 我的小雞雞 種子寶寶 媽媽生了一個蛋 小威向前衝 生命從哪裡來 不可思議的你 有什麼毛病 你不可以隨便摸我 薩琪想要一個小寶寶

67 我的小雞雞 小朋友,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如果是男生,你是怎麼知道的?男生和女生,哪裡不一樣呢?有愛哭的男生,當然也有愛穿藍色衣服的女生,如果男生和女生都穿長褲,那不是都分不出來了嗎?

68 種子寶寶 是一本奇妙的翻轉書,橘色的封面,以幼兒對「寶寶是從哪裡來?」的關心話題為開始藍色的封底,是成人所要告訴幼兒的性知識,是一本最符合幼兒觀點談「性」的書,讓大人不尷尬,坦然而有趣的和幼兒溝通。

69 媽媽生了一個蛋 爸媽說:寶寶是泥土捏出來的,是用麵粉烤出來的,恐龍快遞送來的,種子種出來的,甚至是牙膏擠出來的…… 教孩子正確的性知識,也教會孩子正確的自我保護喔!   

70 小威向前衝 小威是個小精子,他和三億個朋友住在伯朗先生的身體裡。小威的數學實在不怎麼樣,不過他可是個游泳高手
就在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親密在一起的那天晚上,哨音響起,游泳冠軍賽開始了……

71 生命從哪裡來 人類還有許多動物是由於爸爸、媽媽體內的「寶寶種子」結合而發育長成(胎生)。
內容更以寫實、生動、細膩的大幅插畫呈現,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科學繪本。 

72 不可思議的你 是專為年齡幼小的孩子所設計的,他們在這個時期,對性方面已開始有所認知,但又還不到適合去了解性行為的階段。 讓父母親可以用更健康的態度,自然地與年幼的孩子分享身體的成長! 

73 有什麼毛病 人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長大的?荷包蛋妹妹和痘痘小子什麼時候才會變成漂亮美眉和帥帥的酷哥?而且還想趕快談戀愛…… 將成長的辛苦、曲折與奇妙,化成一場豐富而神奇的探險。 

74 你不可以隨便摸我 孩子要到幾歲才能夠學習自我保護呢?父母們面對孩子遭遇不當的行為對待時,應該如何處理,書後有一幅《孩子的情緒花園》圖畫,可以透過不同的情緒圖像,來幫助孩子表達他們的感覺。

75 薩琪想要一個小寶寶 有一天,薩琪問:「馬克思,你愛我嗎?」馬克思回答:「對啊,薩琪。」薩琪又問:「你真的愛我嗎,馬克思?」馬克思說:「當然啦,薩琪!」於是薩琪說:「好,那我們來生一個小寶寶。」 馬克思該怎麼辦?

76 家庭性教育的重要原則 1. 父母親一起進行 2. 傾聽與接納 3. 自然的態度 4. 回答要誠實 5. 耐心的教導 6. 正確的話語
7. 身教的體現 8. 機會教育的把握

77 愛他就要先自我修練 1.父母應多了解性(生理、心理、社會) 2.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客氣、柔軟、熱情、讚 3.與他一起面對問題(勇敢迎接變化、智慧處理、 尋求正向定位價值) 4.擴大接觸面並提供資訊(公告欄、報紙、網路、書、講座等) 5.尋求外在資源(學校、外在機構等) 6.多一份體諒的心(生命會自尋出路、寧願自己去闖、不同階段不同體會) 7.權威及面子問題的克服(承認脆弱、自我祝福、找回初衷)

78 陪孩子修戀愛學分 據調查七成一孩子表示交男女朋友不會告訴家長,可見許多孩子在情竇初開的時期,家長往往是缺席的,探究原因多是怕家長反對與阻止。青春期的孩子即使在青澀戀情中遭遇挫敗失落,經由適當的開解引導,也會讓孩子獲得在未來找到「對的人」的學習經驗。 但社會氛圍對於學生時期的戀愛持保守態度,讓許多孩子在遇到感情困擾時,因為擔心家人與師長的負面回應,遲遲不敢開口求助,在不成熟的思考下,容易有不適當或者錯誤的決定。

79 不要把做對事視為理所當然 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 子:他們一定會犯錯!因為他們在成長, 因為他們缺乏社會歷練,因為這是他們一 輩子只會擁有一次的青春。 父母親卻用很高的標準在期待子 女,並在他嘗試失敗後指責與發怒。

80 用鼓勵代替對抗 西諺有云:「你沒資格評斷他人,因 你未曾用他的鞋走路。」
鼓勵是基於你對孩子的信任,傳遞肯 定、尊重與接納的互動方式,強調正面跟 積極的價值觀。 祕訣就在我們說話的方式是鼓勵互 動,還是引發對抗。

81 看到孩子的唯一與第一 你的孩子是唯一,因為他是獨一無二, 是無可取代的, 這世界上必然有他立足之處。 你的孩子是第一,因為他是天生贏家,
從誕生的那一刻,他就是勝利者, 就是生命的冠軍。

82 用愛陪伴走過青春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孩子的視野因為身心的逐漸成熟而擴大,自信心也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成長。
心理諮商的研究發現,中小學生的求助意願很高,但求助對象是以同儕優先,老師次之,最後才是家長。原因則主要是,開口向父母 求助容易被拒絕、打回票。

83 英國教育學者史賓賽 認為家庭能否給孩子力量 ,取決於家人之間的感情密切程度, 因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麼,家庭總是他的加油站。

84 莫忘成為父母的初心 希望孩子向善, 希望孩子向上, 希望孩子幸福。 向善是前提,向上是方向, 只要善良就會很幸福。
艾森豪將軍小的時候,有一次和家人一起玩牌,因為手氣不好,拿到爛牌就氣憤抱怨。他的母親藉機嚴肅地告訴他說:   「孩子!你不懂打牌。打牌的道理是不管手上握的是好牌或是爛牌,都必須把它打得淋漓盡致。你不能只一味地羡慕別人手中的好牌,也不可一直抱怨手中的牌不好,要專心地發揮你現有的牌。未來的人生也應如此,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要努力去運用僅有的條件,才能創造出新的人生條件。」

85 謝謝聆聽 愛 希望 幸福


Download ppt "陪孩子談心說性走過青春年少 亞洲大學 謝玉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