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0上海世博 场馆造型赏析 (A、B、C片区) 音乐:荷花颂 Music:《Ode to the Lotus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0上海世博 场馆造型赏析 (A、B、C片区) 音乐:荷花颂 Music:《Ode to the Lotus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上海世博 场馆造型赏析 (A、B、C片区) 音乐:荷花颂 Music:《Ode to the Lotus 》
Review Pavilions of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A、B、C片区) 音乐:荷花颂 Music:《Ode to the Lotus 》

2 世博文化中心 EXPO Culture Center
永久性建筑 Permanent Building 世博轴 EXPO Axis 主题馆 Theme Pavilions 世博中心 EXPO Center 世博文化中心 EXPO Culture Center 中国馆 China Pavilions

3 世博轴 EXPO Axis    是世博园区最重要的人行立体交通枢纽,全长约1公里,由地上2层、地下2层组成,连接主题馆等永久性场馆以及主要轨道交通线。轴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倒锥形漏斗结构——阳光谷。独特美丽的阳光谷不但能从40多米高的空中将阳光“采集”到地下,还具备雨水采集功能。顶部巨大的白色膜布宛如一片片飘逸的云彩,又仿佛三撑起的一把把“晴雨伞”,与轻盈明快的阳光谷一起,成为园区内一道美丽风景线。

4 世博轴 EXPO Axis

5 世博轴 EXPO Axis

6 主题馆 Theme Pavilions 上海世博会设有五个主题馆,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地球馆三个主题馆位于浦东B片区的主题馆建筑内。展馆外形设计从“折纸”的创意出发,屋顶则模仿了上海里弄“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显示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文化魅力和对上海里弄的怀念,既是近代上海建筑文化的象征,又结合了现代展馆的环保功能。 城市足迹馆和城市未来馆分别位于浦西的D片区和E片区,两座展馆建筑利用原工业建筑进行设计改建,构成传统与现代相互呼应的崭新空间。 考虑到上海四季分明,夏季西晒太阳炙热的气候因素,庞大的展馆外墙必须做生态处理。主题馆的西墙长188米,高27米,倘若不在环保概念上创新,则会造成建筑能耗的大量浪费。为此,设计方在5000平方米的东西外墙上种植绿色植物,使之成为垂直生态绿墙。“在展馆历史上,那么大面积的生态墙,是古今中外都没有的。”

7 主题馆 Theme Pavilions

8 主题馆之一(浦东) 主题馆之一(浦东) 城市人馆 城市人馆 Urbanian Pavilion

9 主题馆之二、之三(浦东) 城市地球馆 城市生命馆 Theme Pavilions (E. Huangpu River)
Pavilion of urban planet 城市生命馆 Pavilion of city being

10 主题馆 浦西 (W. Huangpu River) 城市足迹馆 城市未来馆 Pavilion of footprint
  主题馆  浦西 (W. Huangpu River) 城市足迹馆 Pavilion of footprint 城市未来馆 Pavilion of future

11 世博中心 EXPO Center 从建筑外观看,棱角分明,简洁大气。由西向东高低错落。外立面为玻璃墙,如同一座巨大的“水晶宫”。从浦江之畔远眺世博中心,犹如一艘巨轮正劈波前行。而其表面富有创意的片状折线玻璃外墙,更是赋予了整栋建筑物生命化的肌理和丰富的‘表情’。玻璃墙创新性的设计——通过锯齿形的角度变化,即使打开窗户,从外部看来,也不会破坏世博中心的整体感。“锯齿形”是世博中心的表情之一。

12 世博中心 EXPO Center

13 世博文化中心 EXPO Culture Center
世博文化中心以其穿梭腾飞的姿态、极具未来感的独特外形,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造型呈“飞碟”状,从空中俯瞰则呈贝壳状。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梦幻夺目,恍如“浮游都市”。 “飞碟”形的建筑主体坐落于草坡基座上,上下两片水平向伸展的弧形曲面构成轻盈飘逸的建筑形态,顶部和底部的弧形金属曲面嵌入了星星点点自然分布的采光窗,金属与玻璃的表面在白天闪耀着柔和的光泽,并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入夜,多彩的泛光和投影系统,烘托出梦幻般的建筑效果。设计上突出“漂浮”这一理念:借助周边功能区块的上移,留出草坡平台层以满足各种交通空间的转换及剧场大人流的疏散;同时也解决了建筑容量增大、原有基地不足的困境。“飞碟”轻盈地落在地景式建筑的绿色基座之上,碟形主体与基座的分离似乎摆脱了重力,加强了漂浮于“天”与“地”之间的戏剧性效果。漂浮的碟形体与绿坡基座柔化了天际线,呈现出轻盈灵动、时尚、富于未来感的建筑个性,并与毗邻的黄浦江与滨江公园相映成趣。

14 世博文化中心 EXPO Culture Center

15 中国馆 China Pavilions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建筑师试图以中国红表现东方的哲学,以传统造型诠释现代科技,表现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哲学理念。

16

17 A 片区 ZOON

18 香港馆 Hong Kong Pavilion 以“无限城市——香港”为主题,设计凸显香港的内通外连,包括香港与本地和全球的联系,以及创意无限。最顶层以“与自然的连系”为主题,展现在香港这个建筑物稠密的都市蕴藏不少天然资源。外型优美并富现代感,中层通透,构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象征香港和香港人的无限想象力和创意空间。

19 澳门 Macau Pavilion 外形为玉兔宫灯,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古时的兔子灯笼,寓意“和谐相容”和“机灵通达”。外层以双层玻璃薄膜为材料,全透明的结构隐喻着开放、毫无保留的和谐社会。“兔头”和“兔尾”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收藏式气球,其中充满着氢气,在指定的时段展示、升起和降落,还可以跟随音乐延伸、升高及移动,非常具有动态美。透明外墙将尽显其光影交错调和的美学艺术,通过运用灯光与颜色的结合,制作不同效果,使展馆可以更换红、绿、橙、蓝等各种颜色,非常具有奇幻的效果。

20 台湾馆 Taiwan Pavilion 设计概念来自于“孔明灯”,台湾馆的主题为“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以呼应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依照台湾民间传统习俗,凡重要节庆皆会透过放孔明灯来祈求平安、幸福、和平,因此台湾馆运用此设计理念来传达祈福许愿与净化心灵的意涵,鼓吹“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新城市文明.

21 日本馆 Japan Pavilion 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 “膜结构”,独特新颖的钢网壳双层膜气枕结构形成“会呼吸的展馆”,“凹槽”和“触角”喻意生命体的“嘴、耳朵、鼻孔”和“手指”。半圆形的大穹顶呈淡紫色,像一个巨大的蚕茧,故名“紫蚕岛”。极富个性的外观宛如拥有生命的生命体。展馆外观的基调色为红藤色,红藤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可以说是自然的颜色。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

22 巴基斯坦馆 Pakistan Pavilion
外观按16世纪修建的拉合尔古堡以“1:1”比例复制而成,展现充满活力和现代元素的巴基斯坦。世界遗产拉合尔古堡是巴基斯坦文化中拉合尔的地标性建筑,有“巴基斯坦故宫”之称。

23 尼泊尔馆 Nepal Pavilion 展馆以大型佛塔形式为主体,截取了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上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犹如一座上演尼泊尔文明场景的剧场。周围环绕数个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尼泊尔民间房舍,展现尼泊尔工匠杰出的建筑和艺术才华。

24 沙特阿拉伯馆 Saudi Arabia Pavilion
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

25 阿联酋馆 United Arab Emirates Pavilion
灵感源于其独特而雄伟的自然景观——富于传奇色彩的险峻沙丘。远观,犹如烈焰红唇;近看,仿佛是流动的沙丘。建筑表面的玫瑰金色不锈钢板材呈现出的富于变幻的色彩,角度、色泽不同,形成流动沙丘的光感。 整个馆由三座高达20米、连绵交织、大小不同的“沙丘”组成,分别代表古代、现代和未来。为体现逼真的效果,馆的外部呈现出沙丘特征:在向风的一面,呈“沙丘”弧形的不锈钢板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变换出沙漠特有的玫红色和热浪,呈现出天然沙丘的瑰丽;同时,它又将上海的风偏转,保护光滑且半透明的背风面,使其免受强风和烈日的伤害。为了体现逼真的效果,展馆外部还仿效了风向造就沙丘的特征。每当微风吹过,观众似乎能感觉到“沙丘”在移动。

26 印度 India Pavilion 以城市与和谐为主题的印度馆造型模仿印度16世纪艾哈迈达巴德的西迪·赛亚德清真寺,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还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公元1世纪时期桑奇佛塔印度教等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植物与金属的融合,让这个穹顶显得既有造型感,又散发出勃勃生机。穹顶的中央区域采用360度全息投影视听装置,放映出印度千百年来的城市变化。外墙的赤红色隐喻印度著名的阿格拉红堡。

27 土库曼斯坦馆 Turkmenistan Pavilion
别具一格的网格状展馆外形和简洁的现代元素融为一体,显现了土库曼斯坦作为中亚大国的风姿。

28 哈萨克斯坦馆 Kazakhstan Pavilion  展馆采用张拉膜的材料及玻璃幕墙,体现出哈萨克斯坦现代建筑的特点。

29 乌兹别克斯坦馆 Uzbekistan Pavilion
        乌兹别克斯坦馆 Uzbekistan Pavilion 具有传统特色的层叠木格窗围栏环绕展馆四周,随阳光的照射而不断变化色彩。“彩带”和“结扣”流畅地连接馆内各展区,形成一个贯通的整体,象征时间、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交融与更迭。

30 越南馆 Vietnam Pavilion 展馆以可持续使用的竹子为主要建材,彰显越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波浪形的竹子外墙使人联想起蜿蜒的河流,既美观大方,又能有效减少太阳光多余热量。

31 展馆以传统蜡染工艺渲染天花板,四周用国旗装点,显得缤纷多彩。
斯里兰卡馆 Sri Lanka Pavilion 展馆以传统蜡染工艺渲染天花板,四周用国旗装点,显得缤纷多彩。

32 以色列馆 Israel Pavilion 因其独特设计被称作“海贝壳”。建筑要表达的是立体化的“阴阳合抱”太极图。原石建造的实体建筑部分代表了历史,代表着犹太人的根和过去;而玻璃构成的虚体建筑部分,则象征着以色列崭新的今天。对比的两部分相互缠绕上升,表达“对话”的主题,即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即时与永恒,大地与天空,虚与实之间的对话。设计师以海把以色列和上海联系在一起,因此设计了“海螺”。在他看来,中国文化的最高智慧是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包容于一体的“和谐”,而阴阳交融的独特设计正是表达了向中国文化“和谐”理念的致敬。这个建筑虽然具有传统意蕴,但表现方法却是十足现代的。

33 卡塔尔馆 Qatar Pavilion 展馆的混凝土外墙上布满了卡塔尔特色的镂空艺术图案,让人想起卡塔尔的标志性建筑——巴尔赞塔。该塔曾是农历的观测平台,也是采珠人和渔民归来的信号塔,代表了卡塔尔人的辉煌记忆。门口处装点的棕榈树,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热带沙漠气息。

34 伊朗馆 Iran Pavilion 设计体现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特色,展现出伊朗辉煌的古代艺术和当代的丰富多彩。

35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Pavilion
朝鲜馆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Pavilion 展馆集朝鲜民族特色与现代美感于一身,以国旗、千里马铜像等图案装饰外墙。

36 黎巴嫩馆 Lebanon Pavilion 展馆内的展品阿希雷姆国王石棺上的腓尼基字母被公认为是希伯来文、希腊文及拉丁文的始祖。

37 阿曼馆 Oman Pavilion 展馆形似一艘乘风破浪的阿拉伯帆船,通过建筑物、道路、绿化系统和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树立起阿曼不断发展的国家形象。展馆外部的蓝色玻璃让人联想起古船漂亮的船头,展现了尼兹瓦古都和苏哈尔港口城市的风貌。

38 韩国馆 Republic of Korea Pavilion
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远观展馆,由几个硕大的韩文字母连接而成;近看外墙,则为无数凹凸有致的韩文字母。韩文是韩国优秀的发明,其创造性和重要性体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文化独立性。韩国馆使用韩文来构成全部的空间,让参展者们可以全方位体验韩文。以造型独特的韩国文字作为上海世博会韩国馆的外观设计,是韩国馆的最大创意,这一“立体化”韩文,以五彩瓷砖装饰外表,以“沟通、融合”为文化内涵。

39 摩洛哥馆 Morocco Pavilion 是唯一以自建馆形式参展的非洲国家,其面积也在非洲国家馆中居首。展馆以方形为主基调的平面和空间设计,用一种对称性的和谐,来体现稳定、平衡、匀称。摩洛哥馆内的方形元素同样无处不在。

40 B 片区 ZOON

41 泰国馆 Thailand Pavilion 展馆设计突出泰国视角和泰式风格,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融入泰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及泰式生活方式中的经典元素。

42 新西兰馆 New Zealand Pavilion
象征大地的广场上树立着许多白色毛利图腾柱群,犹如高耸的森林,它们支撑起象征天空的白色天蓬.寓意新西兰是“白云覆盖下的土地”。展馆建筑包含了新西兰文化、风景、人文等元素,如白云、花园、自然风光。

43 马来西亚馆 Malaysia Pavilion
设计构思源自传统的长屋。整个展馆由两个高高翘起的坡状屋顶组成,犹如一艘远航而来的“木船”;屋顶尖端的交叉构架是马来西亚本土建筑的特有符号;观光电梯被设计成吉隆坡“双塔”摩天楼形状。展馆一层,外廊和入口部分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原型,体现伊斯兰教作为马来西亚国教的重要地位;屋顶被柱廊架起,在表现手法上模拟传统长屋的模式。展馆外墙则借鉴了马来西亚传统印染的纹理,由蝴蝶、花卉、飞鸟和几何图案组成。

44 澳大利亚馆 Australia Pavilion
设计灵感来自澳洲经亿万年风化侵蚀的艾亚斯岩石“乌鲁鲁”。其独特形态被视作大自然神秘力量的集聚,澳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也承载其中,它巧妙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幕墙釆用特殊的耐风化材料,可使其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这种红色的泥土是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45 新加坡馆 Singapore Pavilion
展馆仿佛是一个即将开启的音乐盒,景观设计的两大元素是水与花园,代表着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妥善地处理了这两大环境元素,并取得了平衡。外墙上的各种突起正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外墙造型向内倾斜,形成阴影,从而减少日晒吸热。幕墙的上下两部分之间的距离,缓坡两侧的缝隙以及幕墙本身的设计都朝着这个方向进行了完善。

46 菲律宾馆 Philippines Pavilion
展馆表面由透明材质钻石菱形物组成,当风吹过时,这些钻石菱形物会轻微地摆动,展现别样的视觉变化效果。外部四个面上均有“人手拼贴画”,醒目别致。

47 柬埔寨馆 Cambodia Pavilion
设计者把大吴哥窟南门楼完整地搬到了世博会上。门楼上的雕像是一位柬埔寨的国王,他在那里俯视着他的子民。不过在世博会上,这位国王承担的职责是“欢迎各国游客”。

48 文莱馆 Brunei Darussalam Pavilion
门口上方支架内的两个圆柱体,分别展示了学校、清真寺等8幅图片。代表文莱为实现“2035年宏愿”所制定的“八大策略”。而旋转式的结构告诉人们文莱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展馆将热带雨林作为入口处的主展项,展现文莱特有的自然环境。上升的空间和垂直造型象征文莱人民生活水准的逐步提高。

49 印尼馆 Indonesia Pavilion
顶部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这是印度尼西亚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标志。展示印尼对自然资源的良性利用。

50 C 片区 ZOON

51 西班牙馆 复古而创新的“西班牙大篮子”,源于仿生学造型。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外立面,整体外形呈波浪式。8524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每块藤板颜色不一,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

52 比利时-欧盟馆 Belgium-EU Pavilion
温和、冷静的建筑外观与新奇、迷人的内部装修构成对比。“脑细胞”结构是比利时馆的整体设计理念,“脑细胞”能表现出比利时“欧洲首都”的独特地位,同时它能够引起参观者的好奇,让他们饶有兴致地探索比利时丰富的文化形式和内涵。“脑细胞”也寓意着比利时作为欧洲三大传统文化——拉丁、日耳曼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汇聚地和交汇点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建筑外部,巨大的顶棚将撑起一片与室外完全联通的公共空间,其设计灵活新颖,又兼顾挡风遮雨的实用性。

53 乌克兰馆 Ukraine Pavilion 展馆的墙面装饰形似八卦,实际来源于三褶系部落文明的符号,由红黑白色装饰组成。以蛇装点的流动漩涡,寓意着时间流逝和季节变化;狗象征着驱赶所有邪恶势力;太阳则象征着源源断的动力。

54 丹麦馆 Denmark Pavilion 展馆由两个环形轨道构成,形成室内和室外部分,从上俯瞰形似一个螺旋体,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带来不断穿梭于室内与室外的感受。。丹麦的象征、著名雕塑——“小美人鱼”第一次走出国门,放置于丹麦馆中央,让参观者感觉置身于安徒生的童王国。

55 丹麦馆  Denmark Pavilion

56  巴西馆  Brazil Pavilion 设计灵感来自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展馆使用可回收的数千根木条,不对称错落交织并覆盖着整个外墙.木条采用西班牙国家的代表色绿和黄。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矿产和资源。从侧面望去,凹凸不平的起伏带来的律动感,与巴西馆 “动感都市,活力巴西”的主题吻合一致.它是一个“碧绿的鸟巢”,也宛如繁密茂盛的热带丛林。

57 展馆由信息局、商店、酒吧等多种市建筑物组成。
古巴馆 Cuba Pavilion 展馆由信息局、商店、酒吧等多种市建筑物组成。

58 卢森堡馆 Luxembourg Pavilion
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一座壁垒,中心位置类似中世纪的塔楼,四周由翼楼和树木环绕。周围郁郁葱葱的开放式“森林”则由葡萄园组成。作为欧洲的“绿色心脏”,整个展馆的建筑材料都是钢、木头和玻璃等可回收材料,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

59 卢森堡馆  Luxembourg Pavilion

60 展馆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手段,全力展示白俄罗斯在城市发展中获得的成就
白俄罗斯馆 Belarus Pavilion 展馆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手段,全力展示白俄罗斯在城市发展中获得的成就

61 立陶宛馆 Lithuania Pavilion
 立陶宛馆 Lithuania Pavilion 立陶宛是少数允许普通人乘坐热气球的国家之一,“热气球让我们感到骄傲”。本届世博会立陶宛馆的标志便是象征热气球的图案。馆的部分造型灵感源自含苞欲放花蕾,寓意国家和城市充满生命力,欣欣向荣,繁花似锦。

62 尼日利亚馆 Nigeria Pavilion
展馆外墙模仿被评为非洲七大奇迹之一的“祖玛岩”。壮丽的祖玛岩是一座如整块巨石的山,是尼日利亚特有的一种地貌特征,呈巨大的鹅卵形,直径有1000多米。该岩石山是阿布贾的“镇市之宝”。

63 加拿大馆 Canada Pavilion 展馆由三幢大型几何体建筑组成,建筑上处处体现了可回收利用的技术。展馆外部墙体由一种特殊的温室绿叶植物覆盖,雨水也将被排水系统回收,在展馆内需要水的地方重新使用。

64 展馆外墙设有“飞流而下”的瀑布媒体墙,顶部呈现生态环保的屋顶花园。
美国馆 USA Pavilion 展馆外墙设有“飞流而下”的瀑布媒体墙,顶部呈现生态环保的屋顶花园。

65 匈牙利馆 Hungary Pavilion 在建筑表现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无论馆外馆内,都能看见一根根大约直径10厘米的木套筒“从天而降”。仅展馆内,就有600根木棍,这些木棍一半是固定的,一半是可动的,固定的有8米高,可动的有3.5米高。这些木套筒在展馆内形成了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布局,更有趣的是每个木套筒都配有灯光和音响,到时候能通过木棍的上下移动和灯光、音响的变化,营造出河流、广场等等不同的画面,让参观者身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境。

66 冰岛馆 Iceland Pavilion 设计理念是一个“冰立方”,整个建筑被印图面料包裹,在背投光的照射下,展现出玲珑剔透的冰的景象,仿佛透过冰川看过去一样。外墙采用冰岛火山岩制成,极具冰岛特色和立体感。外墙将布满冰晶的图案,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这些冰晶的图案栩栩如生,与冰岛冰天雪地的自然风光极为符合。

67 安哥拉馆 Angola Pavilion 展馆外墙以非洲木雕为装饰,张扬安哥拉的民族特色。馆内展品包括富有民族特色的雕刻和绘画,融合展区的现代科技展示手段,不仅表现出安哥拉与水难以割舍的渊源,也对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探索和展示。

68  芬兰馆 Finland Pavilion 白色外墙似由一块块冰搭建而成,而其真正的“身份”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此“冰壶”的外形灵感来自冰河时期重冰将石块压入岩床后自然形成的洞穴,在这个浑然天成的洞穴深处留下了一块光滑的圆石,被后人称作“瓯穴”。中文名叫“冰壶”,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了芬兰与他人合作时分享灵感的诚意。

69 利比亚馆 Libya Pavilion 具有鲜明利比亚特色的建筑元素通过现代化展示手段一一呈现,配合高科技视听设备,烘托出传统和现代元素并存的城市面貌。馆内展示內容新颖,具有极佳的视觉效应,可以从中获得原生态的、独特的体验,深入了解利比亚丰厚的历史传承及城市建设的进程。

70 希腊馆 Greece Pavilion 通过以人为本的途径来表达上海世博会的主题。POLIS,希腊城市,指的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城市”,同时也指“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城市”。 设计借用城市的架构,而非外壳的复制,诠释了城市的生活与功能,让人想起城市生活的快乐。

71 阿尔及利亚馆 Algeria Pavilion
展馆形状整体借鉴了阿尔及利亚城市建筑遗产——卡什巴旧城区的要素,充分展示了北非和阿尔及利亚传统的建筑风格。

72 阿根廷馆 Argentina Pavilion
 阿根廷馆 Argentina Pavilion 展现多元化带来的四个方面的优势:对旅游业来说,多元创造了更多旅游体验;对投资来说,多元增加了投资的选择机会;对于文化来说,多元创造了知识;对于产品和服务来说,多元创造了卓越。展示的物品表现了阿根廷人改善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举措以及美好愿景。

73 拉脱维亚馆 Latvia Pavilion 展馆的外墙以森林、海洋、陆地、天空、风等为设计元素,由1 0万个彩色透明的塑料盘组成,微风拂过,塑料盘在空中随风摇曳、闪闪发光。展馆入口是一个向上的螺旋形楼梯,寓意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

74 英国馆 United Kingdom Pavilion
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了巨型“种子殿堂”——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每根管子内都有一颗形态各异的不同种类的种子,每颗种子都代表一种希望,通过种子这个自然界的最基本元素来表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英国对大自然的崇敬“种子拥有无限可能,蕴含着无限变化,也代表着希望和创意,通过各种各样的种子体现出拥抱未来的理念,带给参观者一种 ‘生物多样性的畅想‘”所有的触须都会随风轻微摇曳,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设计师说,“我们喜欢花草的美艳,却往往忽视小小的种子。看上去虽不起眼,却蕴藏着无限的力量。”

75 罗马尼亚馆 Romania Pavilion
展馆昵称“青苹果”,苹果外形和标志文字“GREENOPOLIS”体现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以及以知识为本的解决方案。设计灵感来源于罗马尼亚最受欢迎的水果——“苹果”,表达了绿色城市、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76 委内瑞拉馆 Venezuela Pavilion
平面结构用“莫比斯环”(数学无穷大符号的原型)的表现形式,以循环线结构模糊淡化了层次的界限,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 表达了”城市如同一条不间断的道路,前方永无止境“的意境.它的三维立体结构被称为“克莱因瓶”,意为一个没有边界的,连续的闭合曲面,外面与内面相融汇。

77 法国馆 France Pavilion 四层建筑的外观简洁明了,以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展示着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

78 波兰馆 Poland Pavilion 以民间剪纸艺术的方式展现波兰的传统精神,以隐喻而不是直白来表现民族风格,同时又与中国的剪纸、与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以民族图案作为花纹的镂空墙面让室内充满欢乐的阳光,夜晚则灯光外露,无论是白天或是夜晚,波兰馆都无比璀璨,尤其是在夜晚华丽多彩的灯光下,会产生生动的装饰效果。它还具有多个表面,一方面构成折叠的“剪纸板”,另一方面又构成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内表,空间灵活。

79 Bosnia and Herzegovina Pavilion
波黑馆 Bosnia and Herzegovina Pavilion 展馆外墙通过60幅波黑和中国儿童创作的水彩画或素描表现人类、自然和科技发展等内容。展馆内空间曲线呈现优美的“8”字形,高低错落,层次感极强。

80 挪威馆 Norway Pavilion 其创意是将自然带进城市。展馆由15棵高低不一的挪威“松树”构成,外墙以中国的竹子为装饰,体现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演绎“大自然的赋予”主题。树的原材料来自木头和竹子,并可在展后再利用,充分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5棵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5米到15米高低不一,每棵树均有固定在地下的树根和空中的四条树枝。以树枝的外端为附着点所支起的篷布,形成了外观高低起伏,外形线条锐利,简洁优雅的屋面。

81 南非馆 South Africa Pavilion
设计灵感源自南非传统的 “圆棚屋”,整个展馆置于巨大的“伞盖”下,整体造型简洁朴实,营造出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傲然挺立的拱门将整个展馆置于一个巨大的“伞盖”下。外墙绘上了南非黑人领袖、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巨幅画像以及他的名言“时间宝贵,用之慎之又慎,时间总是用来做正确的事情”

82 俄罗斯馆 Russia Pavilion 展馆的灵感源自儿童文学作家诺索夫 《小无知历险记》中的理想城市。仿照三千年前的乌拉尔古城,建造了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的12座宛如花瓣般的塔楼,塔楼顶部的镂空图案表现了俄罗斯各民族的装饰特色。展馆建筑既似花朵,又似“生命树”,顶部的镂空图案则表现了俄罗斯各民族的装饰特色。夜晚,塔楼的白金颜色会变成黑、红、金色,三种颜色交相辉映象征着俄罗斯传统文化。塔楼的“根部”蜿蜒至中央广场的“文明立方”,形成“人”形标识。其外部装饰组件可以自由排列,形成巨幅“活动画面”墙。

83 突尼斯馆 Tunisia Pavilion 展馆运用了对称的高大拱券式门洞、欧洲城堡、传统花形等传统建筑元素。侧立面运用光栅板体现突尼斯传统和现代城市的不同风貌。

84 埃及馆 Egypt Pavilion 设计体现了埃及和人类古文明,以及埃及的自然风光和旅游特色,展馆外观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现代感十足。

85 葡萄牙馆 Portugal Pavilion 展馆拥有一个以软木建成的外立墙。软木是一种具有葡萄牙特色的材料,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回收。

86 荷兰馆 Netherlands Pavilion
建筑师从上海的城市高架路、外滩中心的发光屋顶得到启示,把这些元素用在设计上。一条由长约400米、向空中延伸的“8”字形向上蜿蜒盘旋的步行道——快乐街。以橘黄色为主调的建筑色彩浓烈,步行道的桥面则是鲜艳的红色,使人联想到荷兰、郁金香、荷兰足球队员的球衣、荷兰的大自然。50把遮阳伞伞面选用了代表荷兰的橙色。 “快乐街”代表着一个理想化的城市,展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合理规划。这是个完全开放的展馆,开放的环境。

87 荷兰馆  Netherlands Pavilion

88 秘鲁馆 Peru Pavilion 核心设计为一个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平顶金字塔。它是秘鲁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秘鲁早期文明的象征。展馆采用两种秘鲁城市历史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竹子和泥土。外墙上,装饰由厚实竹条横竖交织而成的“竹墙”。这“竹墙”的意义是:由内陆安第斯山脉来到城市的秘鲁人无处可居,便在城市外围用当地的竹子搭建了简易住房,远看像是仅有几片草席“拼”成的屋子,可以称作是秘鲁独有的“棚户”。

89 爱尔兰馆 Ireland Pavilion 尽管外表略显普通,但在众多的展馆中,爱尔兰馆是唯一拥有植物草坪的展馆,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里也是最开放的展馆——四周都是玻璃幕墙,爱尔兰民族的开放和包容,展露无遗。展馆由五个长方体展示区组成,五个展示区由倾斜的过道连接,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不同层面。

90 展馆外形色彩斑斓,讲述爱沙尼亚人在绿色环保方面的独特理念和智慧。
爱沙尼亚馆 Estonia Pavilion 展馆外形色彩斑斓,讲述爱沙尼亚人在绿色环保方面的独特理念和智慧。

91 捷克馆 Czech Pavilion 外观将体现捷克首都及历史中心布拉格的风貌,外墙为白色,表面覆盖由硬橡胶制成的冰球。在捷克馆白色的外墙上,遍布着黑色橡胶制成的“冰球”,拼出了布拉格老城区的地图。 这些“冰球”共有63415只,每只都呈圆柱状,高2.54厘米,直径约7.62厘米,让白色场馆变得立体起来。捷克多次在国际重大冰球项目比赛中获胜,冰球也是捷克重要的出口商品,捷克希望通过冰球体现该国的特色。

92 墨西哥馆 Mexico Pavilion 与其他展馆不同,在地面上找不到馆的建筑,只能看到一片绿色的“山坡”和135个大型风筝装点成的色彩斑斓的“风筝森林”。在墨西哥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中,“风筝”一词来自纳瓦特尔语中的“papalotl”,原意为“蝴蝶”。在墨西哥,风筝代表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而风筝又起源于中国,它将作为中国和墨西哥两种古老文化中的共同因素,意喻未来的无限腾飞与发展,也作为两国友好进程的象征和见证。

93 展馆外墙的“高塔”上布满各种蝴蝶装饰,别具热带风情。
哥伦比亚馆 Colombia Pavilion 展馆外墙的“高塔”上布满各种蝴蝶装饰,别具热带风情。

94 斯洛伐克馆 Slovakia Pavilion
展馆以广场的视角展现城市的变迁。进入展馆,可以看到一段螺旋状的楼梯,象征着城市绵延的道路在广场交会。广场周围环绕着一堵墙,布满旧时记忆的片段,代表斯洛伐克城镇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坐标。

95 智利馆 Chile Pavilion 展馆形似一个呈波浪般起伏的水晶杯,又有大海中航船的意象。在造型复杂的钢结构和玻璃墙之外,覆有特制的钢丝网,加上大面积的屋顶花园,可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从空中俯视,展馆呈不规则波浪起伏状,形如“水晶杯”。建筑主体由钢结构和玻璃墙构成,类似木桩的棕色长方体穿越整个“水晶杯”,长方体的侧端构成智利馆的出入口。

96 奥地利馆 Austria Pavilion 部分灵感来自于航行的船,瓷质建筑,远远看去像一把琴,展馆馆标的主体图形是汉字的“人”,展馆标志所投射出的阴影是奥地利国名首字母“A”。这一设计将中国和奥地利两国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馆远看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中国瓷”是展馆一大特征,其外墙和内部装饰包含大量瓷元素,寓意自中世纪以来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再度回到瓷器故乡中国。整体色彩既蕴含着奥地利国旗色,同时也兼容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红色

97 瑞士馆 Switzerland Pavilion
从空中俯瞰,其轮廓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馆四周被一层17米高缀着1万个红色的“小太阳”的互动型智能帷幕包裹,这层半透明帷幕与周围的光能感应,呈现动态闪光的视觉效果,仿佛给整个馆披上了一层浪漫的婚纱。观光缆车如同纽带一般,将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合二为一,让人们从繁华熙攘的城市到闲适惬意的田园乡村,并最终回归城市,表达瑞士馆‘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的主题。”

98 意大利馆 Italy Pavilion 展馆设计灵感来自上海的传统游戏“游戏棒”,由20个不规则、可自由组装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整座展馆犹如一座微型意大利城市,充满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意大利传统城市元素。展馆采用新型材料——透明混凝土,实现不同透明度的渐变,显示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

99 德国馆 Germany Pavilion 外形源自对平衡的思考,展馆仿佛是一个可以进入的、没有定义内外空间的雕塑。外墙使用的是一种网状的、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表层织入一种金属性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极高的反弹力,同时网状透气性织布结构又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积聚,由此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

100 瑞典馆 Sweden Pavilion 展馆由四个方形建筑连接组成。从高处鸟瞰,是一面瑞典国旗!十字形特殊内涵:如果说灰色方块代表城市,绿色方块代表自然,那么两个方块逐步靠近、重叠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十字形,这也是设计瑞典馆的一个创意来源———体现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建筑外墙呈现象征城市的网格,内墙则布满了大自然元素。展馆外墙平铺开来就是一张艺术化的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地图。

101 塞尔维亚馆 Serbia Pavilion 展馆在传统的塞尔维亚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以体现编织工艺为外观设计理念。造型极具现代感和空间感,外墙上大量的LED在夜晚呈现出绚丽的灯光,把展馆烘托得别样美丽。馆内以“时间”为重要元素,串联起众多有趣的展品,连接起趣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领参观者畅畅想更好的城市生活,并提供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的设想。

102 摩纳哥馆 Monaco Pavilion 展馆外墙环绕着蓝色灯光储水管。真实再现摩纳哥城市风景和特色动植物的老街、介绍闻名世界的摩纳哥F1大奖赛的视频短片和法拉利赛车展品等,引领参观者了解摩纳哥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城市经济繁荣的发展历程。

103 斯洛文尼亚馆 Slovenia Pavilion
展馆以“书”为设计创意之源,其正面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书架”,陈列于书架之上的是千余本各种书的造型。馆内的八本巨型“图书”暗合中国文化中的“八仙过海”。

104 素材选自世博官方网、《解放日报》、《上海世博》
——摘自《解放日报》 编制:韩纪扬 技术:江力民 素材选自世博官方网、《解放日报》、《上海世博》 2010年5月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Download ppt "2010上海世博 场馆造型赏析 (A、B、C片区) 音乐:荷花颂 Music:《Ode to the Lotus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