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第四課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第四課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第四課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2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施琅在 《恭陳台灣棄留疏》中說台灣:「……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薄,耕桑並耦,魚鹽滋生,滿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茲則木棉盛出,經織不乏。且舟帆四達,絲縷踵至,飭禁雖嚴,終難杜絕。實肥饒之區,險阻之域…。」康熙皇帝採納,將台灣收歸版圖 李鴻章:「台灣乃蠻荒瘴癘之區,蠻荒之島,鳥不語,花不香,山不清,水不秀,島上化外之民,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不足惜!」是對慈禧太后說的,不是對日本人說的! 小說家Chimamanda Adichie找到「真正的非洲聲音」,並告誡大家,如果我們只有單一故事,那是傷害人的偏見。

3 清朝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年)冬,福州府火藥庫大火,硝石和硫磺燒個精光。朝廷要求負責官員賠補,然而硫磺昂貴無法買齊,只好派人到臺灣淡水設法採辦。
當時擔任知府師爺的郁永河,自稱「性耽遠遊,不避險阻」。自臺灣於十多年前納入清朝版圖後,他就很想前往遊覽。對別人來說,去臺灣是苦差,但對他來說卻是公費旅遊的好機會,所以主動接受命令。

4 圖片來源:

5 題解 選自:《裨海紀遊》節選,篇名是後人所訂。 體裁:「日記體」
背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冬福建福州火藥庫火災,焚毀火藥五十餘萬斤,依規定典守者福州府知府需要負責補齊該差額。因火藥所需硫磺甚為珍貴,福建並無產地,郁永河自告奮勇前往臺灣北部的北投硫磺產地採硫。

6 內容:作者將來臺途中與在臺期間的所見所聞,以寫實手法記下當時在北投山區與硫穴探尋的景象及抒發探尋後的心得,最後以兩首律詩收束,使內容更見充實。
情思:讀者可從文中所述之北投原始風貌,發思古之幽情。

7 裨海紀遊與臺海使槎錄之比較 書名 裨海紀遊 臺海使槎錄 作者 郁永河(字滄浪) 黃叔璥ㄐㄧㄥˇ (字玉圃) 體例 採日記體,分上、中、下三卷
採條目式筆記體,分成赤嵌筆談、番俗六考、番俗雜記三部分 內容 紀錄來臺採硫之旅及對平埔族風土民情的描述 是黃叔璥歲巡臺灣所作。赤嵌筆談記錄臺灣漢人社會的面貌;番俗六考及番俗雜記則紀錄觀察原住民社會文化

8 書名 裨海紀遊 臺海使槎錄 特色 1.行文夾敘夾議,興之 所至常雜以吟詠 2.寫實細膩,開創紀實 文學 3.富有人道關懷,力求 排除對原住民的成見 1.對原住民面臨的困境多 所著墨 2.具有匯集眾書精華的作 3.多親歷其地,言之為可 徵信 寫作年代 清康熙三十六年 (西元一六九七年) 清雍正二年 (西元一七二四年)

9 書名 裨海紀遊 臺海使槎錄 特色 1.為目前所存最早、內容最 豐富的一部臺灣遊記專著 2.深具歷史、地理、文學、 人類和社會學的意義 3.與黃叔璥《臺海使槎錄》 被並許為臺灣古典文學紀 行(寫實)散文雙璧 1.為清代來臺官員就 任前重要的參考書 籍,建構清代官員 文人「臺灣觀」的 重要內涵 2.與郁永河《裨海紀 遊》被並許為臺灣 古典文學紀行(寫實) 散文雙璧

10 郁永河 郁永河,字滄浪,清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 康熙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郁永河自願來臺採煉可造火藥的硫磺。
翌年二月先抵達安平港,之後隨即北上進駐北投,開始採煉硫磺。 圖片來源:

11 採硫期間,歷經瘴癘、暴雨、蛇虺與原住民的不斷侵擾。
克服萬難,於是年十月離臺復命。 郁永河工於詩文,其著以《裨海紀遊》為代表,書中雜以吟詠,頗具文史價值,另著有《番境補遺》、《鄭氏逸事》。

12 裨海紀遊的文學成就 遊記散文 詩化語言與簡潔清新 生動嚴謹的小品語言 親眼目睹般的帶領我們認識三百年前的老臺灣。

13 結構表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人物:作者、顧君、 操楫二番兒、導人 余問:硫土所產 番人答:茅廬後山麓間 交通工具: 莽葛(至內北社)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人物:作者、顧君、 操楫二番兒、導人 余問:硫土所產 番人答:茅廬後山麓間 -行前 交通工具: 莽葛(至內北社)

14 結構表 分描一:茅棘小徑-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暑氣蒸鬱。小徑逶迤僅容蛇伏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老藤纏結林木上,若虬龍。巨木兩葉始櫱,已大十圍 禽聲萬態,耳所創聞,目不得視其狀 沿途景觀 分描二:蓊翳深林 廣四五丈,溪水與石皆作藍靛色-源出硫穴之沸泉 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 分描三:溫泉大溪

15 結構表 林木忽斷。履底漸熱,草木萎黃 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導人指曰:是硫穴也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風至,硫氣甚惡 分描一:小巔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分描一:小巔 硫穴景觀 周遭-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巨石剝蝕如粉 穴旁-聞怒雷震蕩地底,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 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 分描二:硫穴

16 結構表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深林小憩。衣染硫氣,累日不散 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 歸途
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深林小憩。衣染硫氣,累日不散 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 歸途 造化鍾奇構:溫泉及其沸騰聲、硫氣、枯松丹草、地熱白氣 五月行人少:泉沸處難行、硫氣銷漬危石、硫穴沸聲傳十里 賦詩

17 段旨 第一段:陳述行前準備工作。

18 段析 此段短短數語清楚交代探硫的前置作業。

19 第一段 余問番人1硫土所產,指茅廬後山麓間。明日拉顧君2偕往,坐莽葛3中,命二番兒操楫4。緣溪5入,溪盡為內北社6,呼社人為導。
1.番人:舊時漢族對異族的蔑稱。此指平埔族中的凱達格 蘭族。 2.顧君:指顧敷公,為郁永河同行採硫的友人。 3.莽葛:凱達格蘭族語,即獨木舟,也譯作「艋舺」、 「蟒甲」。 4.操楫:指划船。 5.溪:指磺港溪,在今臺北市北投一帶。大致由東向西, 流入基隆河。 6.內北社:即內北投社(今北投一帶),是相對於淡水的 外北投社而言。社,臺灣歷史上對原住民聚落的通稱。

20 段旨 第二段:敘述進入茅草叢沿途所見的景象。

21 段析 作者先以白描手法描述在莽原中烈日曝晒、暑氣蒸騰的煩躁悶熱,復以「僅容蛇伏」描寫路徑之狹窄,又以「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道出身行莽原的艱險無助。

22 第二段 轉東行半里,入茅棘7中,勁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炎日薄8茅上,暑氣蒸鬱9,覺悶甚。草下一徑,逶迤10僅容蛇伏。顧君濟勝有具11,與導人行,輒前,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12,各聽呼應聲為近遠。 句意:下船改走山路。 7.茅棘:茅草叢。棘,音ㄐㄧˊ,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8.薄:迫近,此處指太陽逼照。 9.蒸鬱:形容暑氣蒸騰悶熱。

23 第二段 轉東行半里,入茅棘7中,勁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炎日薄8茅上,暑氣蒸鬱9,覺悶甚。草下一徑,逶迤10僅容蛇伏。顧君濟勝有具11,與導人行,輒前,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12,各聽呼應聲為近遠。 句意:小路雖曲折綿延,僅容蛇行,然而最後卻能轉出 莽原 10.逶迤:音ㄨㄟ ㄧˊ,曲折綿延的樣子。 11.濟勝有具:指有登覽勝境的強健體力。濟,渡水,此 指登山涉水。具,才能。

24 第二段 轉東行半里,入茅棘7中,勁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炎日薄8茅上,暑氣蒸鬱9,覺悶甚。草下一徑,逶迤10僅容蛇伏。顧君濟勝有具11,與導人行,輒前,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12,各聽呼應聲為近遠。 句意:同行莽原中,必須戒慎小心,彼此以「聽呼應    聲」照應 12.慮或相失:擔心彼此可能會走失。

25 課堂Q&A 第二段 第二段「轉東行半里,入茅棘中,……,暑氣蒸鬱,覺悶甚」,使用了哪些動詞呈現探險過程的曲折艱辛? 答:
有「轉」、「入」、「排」、「側」、「薄」這些動詞,可見探勘硫磺過程,沿途遭遇的曲折艱辛。

26 段旨 第三段:描述深林奇景:林木蓊翳、老藤巨木、禽鳴萬態、涼風襲肌。

27 段析 對「深林」景觀的描述詳略相成,作者先運用視覺摹寫,詳述深林林相;接著略記深林中的禽聲和涼風,饒富餘韻。

28 第三段 約行二三里,渡兩小溪,皆履而涉13。復入深林中,林木蓊翳14,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15環繞,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
句意:呈現草木茂盛幽深的情境。 13.皆履而涉:都是穿著鞋子徒步過河。 14.蓊翳:音ㄨㄥˇ ㄧˋ,草木茂盛的樣子。 15.虬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虬,音 ㄑㄧㄡˊ,也作「虯」。

29 第三段 又有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16,已大十圍17,導人謂楠18也。楠之始生,已具全體,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笋同理19。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20,目不得視其狀。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16.櫱:音ㄋㄧㄝˋ,原指枝幹新長的枝芽,在此指長     出葉子。 17. 十圍:十人合抱。圍,計量周長的約略單位,多   指兩臂合拱的長度。

30 第三段 又有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16,已大十圍17,導人謂楠18也。楠之始生,已具全體,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笋同理19。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20,目不得視其狀。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18.楠:音ㄋㄢˊ,常綠喬木,是建築及製造器物的良  材。文中描寫的「楠」,並非今日所謂的楠木。 補注 文中的「楠」與北投山區常見的紅楠亦不同。學    者判斷它可能是「臺灣桫欏」或是倒樹再度萌生 葉子。

31 第三段 又有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16,已大十圍17,導人謂楠18也。楠之始生,已具全體,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笋同理19。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20,目不得視其狀。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19.與竹笋同理:指與竹筍成長的過程相同。   笋,音ㄙㄨㄣˇ,同「筍」。 20.創聞:首次聽到。

32 段旨 第四段:記離開「深林」後的溫泉見聞。

33 段析 記敘溫泉溪之廣、險,再引導人之語,得知硫穴應離此不遠。

34 第四段 復越峻坂21五六,值大溪,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22間,與石皆作藍靛色23,導人謂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扶杖躡24巉石渡。 21.峻坂:陡峭的山坡。坂,音ㄅㄢˇ,山坡。 補注 坂:同「阪」。 22.巉石:險峻的岩石。巉,音ㄔㄢˊ。 23.藍靛色:深藍色。靛,音ㄉㄧㄢˋ,深藍色的染料。 24.躡:音ㄋㄧㄝˋ,踏、踩。

35 段旨 第五段:描述在小山巔遠望硫穴景觀和聞到的硫氣。

36 段析 作者運用懸疑技巧,先寫人們對眼前所見、腳底所踏的異象疑惑不解,再適時藉導人之口道出「是硫穴也」,揭開答案。

37 第五段 更進二三里,林木忽斷,始見前山。又陟25一小巔26,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27。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28間,導人指曰:「是硫穴也。」風至,硫氣甚惡29。 句意:望見前山地熱白煙縷縷搖曳的特殊景觀,而那    正是硫穴所在。 25.陟:音 ㄓˋ,登。 26.巔:音 ㄉㄧㄢ,山頂。 27.生意:生機。 28.嶂:音ㄓㄤˋ,聳立如屏障的山峰。 29.惡:音 ㄜˋ,惡臭,此指刺鼻難聞。

38 課堂Q&A 第五段中,哪些訊息可以推論這是硫穴之所在? 答: (1)視覺:「草色萎黃無生意」、「前山半麓, 白氣縷縷」。
 白氣縷縷」。 (2)嗅覺:「硫氣甚惡」。 (3)觸覺:「覺履底漸熱」。

39 段旨 第六段:特寫硫穴及其周邊景致。

40 段析 先以視覺摹寫為主,具體呈現硫穴周遭的景觀,接著以聽覺摹寫結合譬喻來描述穴旁的奇險。最後以視覺、觸覺摹寫作者冒險登石俯瞰硫穴,見硫氣騰激、毒焰撲人,凸顯硫穴的駭人。

41 第六段 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30。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31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余攬衣即穴旁視之,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32之,地復岌岌33欲動,令人心悸34。 句意:硫穴附近一片荒蕪凋敝、枯萎剝蝕的景象。 30.炙:音ㄓˋ,燒烤、燒灼。 31.騰激:奔騰飛濺。 關閉

42 第六段 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30。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31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余攬衣即穴旁視之,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32之,地復岌岌33欲動,令人心悸34。 32.間:音ㄐㄧㄢˋ,夾雜、交錯。 33.岌岌:危險的樣子。岌,音ㄐㄧˊ。 補注 岌岌可危:形容極其危險。〔91學測〕 34.心悸:因害怕而心跳加快。

43 第六段 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35,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36之耳。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思巨石無陷理37,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左旁一溪,聲如倒峽38,即沸泉所出源也。 句意:把穴旁周圍比成「沸鑊」,明白自己走在上面而    能不陷下去,是由於熱氣撐起,這著實令人提心    吊膽,也可知硫穴的奇險。 35.鑊:音ㄏㄨㄛˋ,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鍋子。 36.鼓:膨脹、凸起,此處指撐起。

44 第六段 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35,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36之耳。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思巨石無陷理37,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左旁一溪,聲如倒峽38,即沸泉所出源也。 37.無陷理:沒有陷下去的道理,意即不可能陷落。 38.倒峽:江水傾峽而出,此處是形容水聲巨大。      倒,音ㄉㄠˋ,傾瀉。

45 課堂Q&A 第六段 請問作者從哪些觀察角度來描寫硫穴?他為什麼採取這樣的寫法? 答:
(1)先從硫穴的周遭觀察、描寫:「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出地尺許」,以視覺摹寫為主,具體呈現硫穴周遭的景觀。 (2)接著走近硫穴旁觀察、描寫:「余攬衣即穴旁視之,聞怒雷震蕩地底,……熱氣鼓之耳」,以聽覺摹寫結合譬喻,生動描寫穴旁的奇險。 (3)然後從巨石上俯瞰、描寫:「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撲人,……急退百步乃止」,透過視覺、觸覺摹寫,凸顯硫穴的奇絕可怕。 下一頁

46 段旨 第七段:描述踏上歸途後的感受,並以兩首律詩照應全文。

47 段析 由於一連串新奇的景象縈迴腦際,作者即興寫下兩首律詩:第一首前三聯重點在敘述硫穴一帶的奇構異象,尾聯將山腰的縷縷白煙,想像成在仙境煮白石為糧迎接神仙,富有神祕色彩。第二首首聯交代採硫的季節、地區,後三聯則是分別描述溫泉地熱、硫氣侵染、硫穴沸聲,形象鮮明。

48 第七段 還就深林小憩,循舊路返。衣染硫氣,累日不散。始悟向39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也。為賦40二律: 39.向:先前。
40.賦:作詩吟誦。

49 第七段 造化鍾奇構41,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42,毒霧43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44。 蓬瀛45遙在望,煮石迓神仙46。
41.造化鍾奇構:造物者將奇偉的山水匯聚於此地。   鍾,匯聚。

50 第七段 造化鍾奇構41,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42,毒霧43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44。 蓬瀛45遙在望,煮石迓神仙46。
句意:指翻騰如雷的沸泉聲,以及撼動山巔的硫氣。 42.怒雷翻地軸:指沸泉驚濤之聲如怒雷,震動了大地。   怒,猛烈。地軸,古代傳說中大地的軸柱,此處借指 大地。   補注 軸柱:共三千六百條,彼此互相牽制。(見晉‧ 張華博物志》) 43. 毒霧:帶有毒性且刺鼻難聞的霧氣。

51 第七段 造化鍾奇構41,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42,毒霧43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44。 蓬瀛45遙在望,煮石迓神仙46。
句意:硫磺穴的熾熱所形成的駭人景象 44.丹山草欲燃:指山上硫穴周遭的草木紅得像要燃燒起  來的樣子。丹山,義同下文「火山」。山,指大屯山。   補注 是指硫穴四周的草木因硫磺氣的關係,靠近硫穴     山頭稜線的草木,都染成了紅色的景象。  〔92指考〕「丹」與「赭」(赤褐色)顏色相近。

52 第七段 造化鍾奇構41,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42,毒霧43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44。 蓬瀛45遙在望,煮石迓神仙46。
句意:將在山腰的縷縷硫氣白煙,想像成煮白石為糧    的炊煙 45.蓬瀛:即蓬萊與瀛洲,均是古代傳說中的神山。 46.煮石迓神仙:此地煉硫的縷縷白煙,有如在仙境煮   白石為糧迎接神仙。迓,音ㄧㄚˋ,迎接。

53 第七段 五月行人少,西陲47有火山。 孰知泉沸處,遂使履行48難。 落粉銷危石49,流黃漬篆斑50。 轟聲傳十里,不是響潺湲51。
47.陲:音ㄔㄨㄟˊ,邊境。 48.履行:行走。

54 第七段 五月行人少,西陲47有火山。 孰知泉沸處,遂使履行48難。 落粉銷危石49,流黃漬篆斑50。 轟聲傳十里,不是響潺湲51。
49.落粉銷危石:高大的山岩被硫氣所侵蝕而成粉狀剝落。 50.流黃漬篆斑:指山岩被硫氣薰染後形成的駁雜紋路。   流黃,即「硫磺」。漬,音 ㄗˋ,浸染。篆斑,此指  硫氣薰染後的紋路。   補注 篆斑:本指鐘口或車上所刻劃的條形花紋。 51.潺湲:音 ㄔㄢˊ ㄩㄢˊ,流水聲。

55 活化教學問題引導 第一、二段 1.郁永河探訪硫穴是在哪個季節?起先運用什麼 交通工具? 第二段 2.第二段哪幾句是為了總會走出莽原作預告?
3.第二段「轉東行半里,入茅棘中,……,暑氣 蒸鬱,覺悶甚」,使用了哪些動詞呈現探險過 程的曲折艱辛?

56 活化教學問題引導 第三段 4.在第三段,作者如何敘述深林中所聞、所觸的 景象? 第三、四段 5.請簡述第三、四段的敘述重點? 第四段
6.作者為何必須扶杖通過磺港溪?

57 活化教學問題引導 第五段 7.第五段中,哪些訊息可以推論這是硫穴之所在? 第六段 8.請問作者從哪些觀察角度來描寫硫穴?他為什麼
採取這樣的寫法? 第五、六段 9.作者如何由遠及近地描摹硫氣的狀態?

58 活化教學問題引導 第七段 10.請從語法和修辭試析「落粉銷危石,流黃漬 篆斑」二句。 11.作者在文末加入詩歌,請問有何藝術效果?
12.詩中哪一聯與「草木不生,地熱如炙」相對 應?

59 活化教學問題引導 第五~七段 13.「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二句取材自神仙   之說,這與作者所描摹的硫氣景觀有何關係?

60 活化教學問題引導 課後統整 14.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在探看硫穴的過 程中,小心謹慎的行事態度?
  程中,小心謹慎的行事態度? 15.文中描述的草木景象共有三變,請分別指出,  並說明其原委。

61 課文賞析 感覺與摹寫 作者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等,表達對周遭景觀的多重感受。 加上修辭技巧的運用,將景物的形貌巧妙且逼真地描寫。
布局與鍊字   作者在篇章布局時,運用照應的技巧,使內部文字能構成一個有機體,並達到連貫的效果。

62 問題討論 二、文中描述的草木景象共有三變,請分別指出,並說明其原委。 答: 林木蓊翳 林木忽斷 視草色萎黃無生意 草木不生
一變 二變 三變 (1)三變:先是「林木蓊翳」,然後是「林木忽斷」、「視草色萎黃無生意」,最後更變為「草木不生」的景象。 (2) 先是穿行亞熱帶雨林,所以林木蓊翳。接著經過溫泉溪流,「林木忽斷」,隨著進入地熱範圍,草木「萎黃無生意」。再往前半里,接近硫磺噴氣孔,連草木都不生長。


Download ppt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第四課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