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课堂模式——变与不变 庐阳区教研室 李玲玲 2015年3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课堂模式——变与不变 庐阳区教研室 李玲玲 2015年3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模式——变与不变 庐阳区教研室 李玲玲 2015年3月

2  学生 教师 课堂教学观察 书本知识 学生 教师 以往的教学 (被动) 存于书本的 明确知识 (接受为主) 改革中的教学 (互动)
存于实践经验的默会知识 存于书本的 明确知识 教师 学生 (接受为主) (活动为主)

3 建立课堂意识 目标意识(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明了在整体中的位置) 时间意识(教师、学生、活动、重难点时间分配)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建立课堂意识 目标意识(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明了在整体中的位置) 时间意识(教师、学生、活动、重难点时间分配) 学生意识(学生的参与度、参与面;会想、会说、会做、会评) 组织意识(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和管理,规范、精细、个性兼顾的科学管理) 效率、效益、效果意识(当堂检测和验收)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习惯、思想方法、立场观点 好课就在于将教师的思想意识成为学生的行动和能力

4 课堂教学改革中日益凸显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流于形式。
(2)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的偏失。课堂教学评价只关注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本真与宗旨,即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在评价的频率上、在质量上、主体上都有问题。 (3)课堂教学过程缺乏实效性。生成和动态往往流于学生一讲到底、随心所欲,所有的问题都与生活联系起来,这种课堂的“混乱”表面上看起来是活跃,直接导致的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4)课堂教学手段僵化。

5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假象探析---- 第一大假象:小组学习中的假合作 行为描述
某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第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写出一些短语的英文形式并大声朗读,学生分小组先写短语,然后各自朗读。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一天的作息情况,用第一人称手法写,动词用原形。学生分小组开始写,学生各写各的,2分钟后,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学生回到原位,有些学生还没有写完,教师开始点学生展示,期间学生没有任何合作学习的过程。

6 行为探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任课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操作要领。认为只要学生坐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期间没有任何合作学习的过程。 有些时候纯粹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候当学生还没有进入探究状态时,教师就叫学生迅速合作;有时候当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时,教师突然叫停……常常成为高效课堂的装饰性教育,学生则成为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道具。

7 行为策略 ①增强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②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契机。一般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运用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二是遇到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易或不能解决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③抓好合作交流学习的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得好”,其内涵之一就是关怀每一个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占大多数的班级上课,合作交流学习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8 要实现合理高效的合作交流学习,还必须讲究合作策略:首先,要选择好小组长,一般是将悟性好且有责任心的同学分到各组担任组长,每组6-8人,好、中、差三个层次按1:2:3的比例配置学生,尽量做到“异组同质”。其次,对学习最差的几个学生酌情对待。能力差但有学习愿望的要分配到组长有爱心且成绩优秀的组里去,调皮的学生放在全班最有“权威”的同学任组长的组里去。第三,在组织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随时注意他们的动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听取意见,接受好的方法。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

9 第二大假象:课堂教学中的假目标 行为描述 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出示了课文《自己去吧》(第一课时)的三个学习目标(来自教师参考书上):
⑴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自己做的事就不要依赖父母,自己要学会生活的本领。

10 行为探析 很显然,如果这位老师把上述三个内容同时出示给学生并不恰当。因为作为第一课时,学生往往要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课文。如果老师将本课中的三个学习目标同时展现给孩子,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如果将第三个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原封不动照搬出来,让学生去完成,很显然难度很大,既便是高年级学生你把这几行字留给他,他也茫然,“了解”一词很泛泛,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了解?因为这个目标不是学生凭着动动笔、动动口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反复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感悟。

11 行为策略 它是从教师角度确立的,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则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某些过程和方法使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对技能的体验。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一致性。我们可以借鉴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完全照搬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每节课在预设学生学习目标时老师心中要有教材,眼中要有学生。

12 如何操作? 具体是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看了之后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 适宜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等。要注意学习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应该用学生学习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来陈述,尽量避免用“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等含糊的词语来陈述目标。 其次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在目标的陈述中,学生一词应省略。不能出现“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做什么 ”这类句式,因为这类句式中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13 第三大假象:自主学习中的假自学 行为描述 某初中数学课堂,上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菱形”一课,教师先安排学生自学10分钟,完成三个目标任务: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10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对答如流,教师非常高兴地表扬学生,说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得很快

14 行为探析 看书,是一种自学方式;但是,并不是自学就一定要看书。对一些适合探究的知识,看书就容易直接看到结论,就不能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的收获也就要大打折扣。学生自学时,教师也可以适时介入,在教师的组织、调控下自学。 上述案例中,在10分钟的自学时间里,学生只需要把书上的几句很短的黑体字记下了,就算完成任务了。用10分钟记住几句话,是“假自学”。

15 行为策略 1、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要全程参与,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要让学生从自学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产生的过程,收获这个过程中的非知识元素,这样有利于锻炼思维、培养兴趣,促进可持续学习。 2、在自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疑惑的痛苦与顿悟的愉悦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假如一个同学一节课作了10道题,这10道题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难度,那么该同学这节课的收获有多大呢?所以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组织、指导学生学习。

16 如何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①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学潜能。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故意设置悬念,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②学生利用“引导发现法”自学新知识。

17 ③讲课当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学生通过预习,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进行自学的一个好习惯,它的好处是可以使学习克服学生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和提示自学重点。

18 第四大假象:学习交流中的假展示 行为描述 某校八年级地理课上,老师通过投影布置了五道自学新知识的预习选择题,学生独自完成,3分钟后,进入展示交流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依次订正答案,老师问,学生答,全班共有五名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期间没有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质疑的过程。

19 行为探析 考量课堂的有效、高效,必须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数量,尽可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假课堂”。还有些老师为了营造好的展示氛围,设计的任务、问题等越简单越好,耗时越少越好,试图形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印象,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20 学习交流中的展示环节应该是交流展示预习或自主学习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展示和反馈是为预习服务的,是促使学生认真预习悉心准备的两大手段,为了能使自己在展示课上争取机会、展示精彩,学生在预习中就会根据预习或自学提纲的要求认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完成问题,为了能使自己小组在展示评价中多得分,小组成员之间也会在预习环节中相互研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所以,展示是促使学生和小组充分预习的内驱力。绝不是单纯的做题目后的对答案,更不是教师问学生答,而且只是少数优等生的展示。

21 行为策略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果展示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全班性的展示要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习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对展示的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22 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优生资源,变一个老师为多个老师,实现生生互帮、互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深度各不相同,但是通过发言,每个人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也得到培养。

23 第五大假象:当堂训练中的假检测 行为描述 某初中历史课上,下课前10分钟,老师出示了当堂检测试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边看书边讨论边做题,下课时间到,学生下课,老师离开教室。

24 行为探析 “当堂训练”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背记重要知识点,二是完成作业题;训练的形式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

25 上述历史课教师只是孤立地应用当堂检测,对如何有效实施“当堂训练或检测”这个环节没有真正领悟,学生看书完成作业,效果不会很好;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不批改,怎么能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26 行为策略 当堂训练是保证学习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 ① 要保证训练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 ②要注意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根据学情,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作题和思考题”,重点出好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27 ④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
⑤要强调学生限时当堂独立完成。 ⑥ 课堂作业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多练、精练。 ⑦ 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 ⑧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和规范书写,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8 第六大假象:教学过程中的假民主 行为描述 案例:在一次语文优质课竞赛上,有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小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有这样一个片段。完成词语教学环节,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师板书列出大括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师:同学们,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它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 生: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部分。 师(师板书):同学们,你们最先想学哪个部分呢? 生:我想先去看看海滩。 师:海滩的确很美,我们的海面更美,我们先去海面看看,好吗?师生学习海水部分,刚刚回答的学生有些不大开心。

29 行为探析 课程改革实践以来,课堂形式从沉闷封闭走向了快乐开放,师生交流从反对话走向了心灵对话。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我们还是发现了“假民主”的存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是故意或刻意表现民主意识,骨子里则是专制思想。 案例中的教师完全可以避免“假放手”,然而教师为什么没有做到,那是因为她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解读,从而导致教学设计上不够周全。既然要体现一堂课的民主,那就应该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想法,有可能学生想先学这一段,那么课件必须做好,并且具有随机性,教师忽略了这点,民主的问题就等于白设置,而且更显得牵强。这样的民主,倒不如不要,干脆教师直接引入课文海面段的学习来得更自然。

30 行为策略 1、生大于等于师,做民主的朋友。 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所谓“导游”,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排疑解难。无论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上,教师都应创立一个民主的环境,怀着民主理念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31 2、解读把握教材,做民主的保障。 读懂教材要求教师能系统地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深入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是教学设计之本。唯有准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更深入地开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用活、用好教材,才能营造出可以实现的民主环境。只有在深入解读教材,全面考虑设计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拥有民主的保障,给学生一个自由飞翔的知识空间。

32 3、谨记所设疑问,做民主有心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意外提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有些教师会时刻关注,留意;而有些教师则会敷衍,带过算数。而这样的差别就是“民主”的差别。 4、尊重学生情感,做民主倾听者。 教师在要求学生学会听,认真听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先成为一个倾听者。教师应耐心并用心地听孩子说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字,给孩子的情感一个回应,任何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发言有个情感的回赠。让学生明白,我们是被老师关注着的,爱护着的。

33 第七大假象:集体备课中的假研讨 行为描述 某初中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内容是《与朱元思书》。备课组长孙老师主持,本次中心发言人轮到王老师,王老师首先将自己打印好的教学设计每人发了一份,然后照着教学设计说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基本过程、教学时间和注意的几个方面,其他老师一边听一边看教学设计。王老师发言结束后,组长孙老师问大家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内容,大家都说蛮好,还有个老师说这是从教师用书上抄下来的,肯定好。接着孙老师布置下一次备课内容由谁负责,宣布散会。

34 行为探析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像上述学校出现的集体备课现象,我们在调研中经常碰到。 你认为存在什么问题呢?原因是什么呢?

35 上述做法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缺少反思和上周教学工作的得失总结; 二是因集体备课要求不够明确,很多时候集体备课除了主备课老师主讲外,其他老师因没有提前备课,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三是集体备课内容上偏向知识点过多,而教学资料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对学生学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偏少; 四是主备课人(即中心发言人)发言完后没有落实重点知识清单等,具体操作中没有实用性。

36 主要原因是:一是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为什么要集体备课?);二是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降低(集体备课能给我什么?);三是技术层面还缺乏必要的“套路”创新(怎么进行集体备课)。

37 行为策略 集体备课是各学科组要开展的常规教学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各学科集体备课事先确定主备人,主备人超前一周按课时准备好说课提纲,提纲必需含有教学目标、教与学过程设计以及课程内容。集体备课时,结合主备人说课内容,备课组成员研讨教与学的最优化方法,形成集体备课的教学案。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切合教学实际的个性化教学案。 2、学科组教师每人都准备好说课提纲,集体备课时,临时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参与研讨,提出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教学案,下次集体备课时,首先反思得失,然后再修订教学方案,更新教案内容。

38 3、学科组教师每人准备好说课提纲,集体备课时不定中心发言人,每个人就某一方面重点发言,相互研讨交流,最后形成教学方案。
集体备课中,重要的是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讨活动,研讨既要认真地研究教材,更要侧重于研究学生,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教案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要达到以下目标: (1)落实基点。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及其与思想教育的基本结合点,明确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点以及学法指导点和科学方法训练点。

39 (2)突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
(3)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能力训练难点,有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4)巧析异点。明确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与以前或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5)激发疑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适当的设疑; (6)体现特点。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特点,反映了学生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色。以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

40 第八大假象:教研活动中的假评课 行为描述 某校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听了一节数学研讨课,听课后教师在一起评课。
教师甲说:课堂教学流程清晰,环节到位。 教师乙说:教学中突出了目标导引,注重了当堂训练、以练为主的目标。 教师丙说:整堂课实在有用。 教师丁说: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教学设计科学,教学过程实在,教学效果好,值得我们学习。 教研组长要求老师们说几点建议或不足时,在场的老师都沉默了。

41 行为探析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具体地说: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上述评课现象,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在一起评课说某某老师上课的一大堆优点,而说到这节课的建议和不足时就没有话了。由于评课者站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也不能一样,泛泛听,泛泛评,评完之后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也没有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往往是甲老师出现的问题又在乙老师课堂上出现。

42 行为策略 不同的课——实验课、示范课,突出一个“研”字,集思广益,抓住突破点、成功点、闪光点;评优课,突出一个“严”字,体现选拔功能。有待改进的课,突出一个“扶”字,引导理性反思,诊断问题,寻求改进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43 要聚焦评课的内容。听课者每人带着不同的目标和观测点进教室听课,评课时,每人就自己的观测点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说。然后教研组将评说内容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某一个方面,再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讨论,形成优化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策略,让大家去分享、去实施。

44 第九大假象:课堂教学中的假问题 行为描述 某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提出了8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②统一战线建立后,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两个问题是复习上节课内容。) ③北伐的目标是什么? ④北伐的主要对象? ⑤北伐军分哪几路? ⑥北伐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⑦北伐军的主力是哪一路?⑧东路的讨伐对象是谁? 然后采用男女生竞赛计分的方式完成这8个问题。

45 行为探析 所谓的教学问题不是随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而是以“问题群”(指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的问题)的形式刻意安排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但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多为事实性问题,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问题少,共性问题关注多、个性问题关注少,优秀群体的问题关心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心少。

46 上述案例中历史老师提这些问题与其说是激发学生思维,不如说是打发课堂时间。
第一,这些问题大部分是事实性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回答; 第二,所提问题与其说是在努力引发一场有意义的讨论,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口头测验; 第三,采取男女生比赛计分的办法,促进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由于问题本身基本是一些判断题、填空题,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谁来回答问题,而并不是关注问题本身。而这种为问而问,为答而答,提问和回答事实上都已经远离了发问的初衷。

47 行为策略 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②“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 ③“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 ④“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 ⑤“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

48 第十大假象:常规管理中的假检查 行为描述 某天到某校随堂听课,发现王老师上课很随意,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好,后来查看该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教学设计,翻看学生课堂练习册,老师只批改过一次,到教务处查看教学过程检查记载,却是这样记载:王老师,备课节次12节,等次:优;听课4节,评价:优;批改作业3次,评价:优;辅导学生记载4次,评价:优;教研组活动2次,评价:优;集体备课4次,评价:优。

49 行为探析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要看教学结果,更要看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检查中,要注重教学工作的实效,要注重每个环节的有效。学校检查往往是检查和工作两张皮,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就采取赶备课、补作业、添记录、抄听课等方式应付学校检查,学校教研组组长在检查的时候,也没有认真进行评价,项项都是优,都不得罪,所以就出现了上述情况。这种过程管理不会带来好的教学风气,更不会带来好的教学质量。

50 高效课堂的解说—— 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51 “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
“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 “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 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52 -----近年来高效课堂经典案例—— 当今课堂改革的现状是什么样子?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哪里? 这里选取当前国内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代表性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解读其背后的理念及其价值追求,以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深入的了解。

53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案例1】“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54 分析其特点——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55 点评:杜郎口的可以说就是教学上的一场革命,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它已经成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

56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57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案例2】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58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59 感想—— 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学校的课改,用两个字就是“震撼”,老师不进教室,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举措。
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

60 【案例3】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1、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上,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3、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61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62 点评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在昌乐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63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案例4】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创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64 点评—— 现在的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选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化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65 【案例5】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66 点评 山东兖州一中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怘,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67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仅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68 ——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案例6】立的首先是“人” ——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 “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体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69 点评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70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案例7】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五环大课堂”: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71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72 点评: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

73 尝试解剖高效课堂——

74 【高效课堂的解释】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75 【高效课堂的途径】 A、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B、技术:掌握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C、技巧: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有模式却不惟模式

76 【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高效课堂的评价】 A、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77 【学生“三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78 【教师“四看”】就是一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三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还要四看教师的备课情况。

79 【高效课堂的要求】 A、文本挖掘: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80 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81 C、课堂结构: 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82 D、课堂气氛: 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83 【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让50%的学生自主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先学后交,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分为:小组内部的“小展示”和集中进行的“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84 C、反馈: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没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85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A、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B、组内展示由组长负责组织和考评。 C、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D、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86 【高效课堂的文化建设】 A、团队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是“家人”。 B、班级文化的构建应基于“责任”进行,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手就是爱。一份信任换取百分惊喜。

87 【高效课堂的“命门”】 A、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解决学习的“内驱力”
B、开放程度决定了教育高度:要敢于颠覆传统课堂 C、学校的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想提高教学技艺“包打天下”,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成出合格的课堂。 D、模式产生效益:模式的“硬着陆”。

88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A、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B、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C、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高效课堂四个核心词】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89 1、教师退下来,学生走上去,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即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建,甚至是学习结果的构想,都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

90 2、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即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并共同去完成的一个过程。

91 3、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常常还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经验共享”、“教学相长”。

92 4、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实际上学生的潜能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以学生为主,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课堂就不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而是老师与学生间知识的互动,达到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接受度,实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

93 不变 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改变 高效课堂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没有高效的导,也就谈不上学生高效的学。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养、汇报交流的技巧、学习活动的反思、质疑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等也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做出富有成效的工作,否则,任何一个小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或平淡。教师的教学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班级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的参与状态,也就是说,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还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94 举例如下: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读熟了,读出味来了,自然地就理解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仍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读为基础,建立在充分的读之上。没有充分的读,也就没有正确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常情况下,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每节课最少要用不同的形式读三遍课文以上,篇幅短的文章要读上五遍以上。其中的一些重点段甚至还要更多。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课堂对读很不重视,有些课堂甚至只给学生一次读课文的机会。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对于老师课前所设计的问题,根本不能正确地解答,或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勉强能够回答。回答的还不够具体、深刻。对于课文没有深刻的理解,又怎么能够质疑、争论?即使有这个环节,也是走走形式,平淡如水。对于任意一篇课文,学完之后,如果班级学生达不到三分之二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下来,就说明课堂教学不是很成功,即使课堂再热闹,也是“虚假的繁荣”。这样的课堂根本就不是高效课堂。因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应该培养的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

95 学科的教学规律不能改变 数学的灵魂是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数学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生长点上做好文章,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以旧引新,这样就能做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减小思维的难度,让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刻,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学科教学规律运用到新教学模式中,构建出既有实效又充满活力的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然而,在听课过程中,这么做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教师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了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对学科的教学规律关注的却并不多。这样的课堂不免有些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也打了不少折扣。 所以说,构建高效课堂,一定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认清其实质,不能停留在表面认识上;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学科理论的学习,掌握学科的教学规律,并运用学科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一定要重视教学反思,养成及时反思的良好习惯。每一节课完成后,教师都要静下心来,围绕教学目标,好好地总结一下课堂教学究竟完成了多少目标,多少学生达到了目标要求?多少学生还没有达到?原因是什么?围绕课堂教学的得失及原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设计的思路。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向高效课堂的目标迈进。

96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

97 敬请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课堂模式——变与不变 庐阳区教研室 李玲玲 2015年3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