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2

3 最新考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4 复习指要 1.列表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郡县制与分封制;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等。突破疑难,分辨易混易错。 2.抓住一条主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两个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郡县制的建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5 1.(2011·高考北京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6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削弱诸侯王势力和实行三长制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与消弱相权无关,排除A、B两项;明朝初年宰相制度就已经被废除,排除D项。
答案: C

7 2.(2011·高考广东文综卷)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 隋唐时期推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削弱了门第身份的观念,故D项正确。科举制并没有终结宗法制,A项错;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B项错;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政治制度,与题干内容不符。 答案: D

8 3.(2011·高考天津文综卷)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都—北京 ②汴梁—开封 ③临安—苏州 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元朝大都是今天的北京,故①正确;汴梁是今天的河南开封,故②正确;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而不是苏州,故③不正确;益州是今天的四川成都,故④正确。 答案: B

9 4.(2011·高考上海卷) 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按示例填写表格。(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解析: 第(1)问根据表格中的提示信息,回忆相关知识进行判断。第(2)问在全面理解汉唐选官制度的基础上,从积极作用和弊端两方面说明汉唐选官制度的得与失。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10 答案: ①世卿世禄制;②推举制;③考试成绩。
(2)论据 答案1 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答案2 单方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或弊。其他答案。

11 1.考查内容:本专题考点有“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近三年来,共考查36次,其中2011年考查11次。
2.考查重点:一方面侧重于行政机构的职能,要求认识机构职能的变革对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另一方面侧重于选官制度的考查,2010、2011年的高考试题大部分集中于这一考点。

12 3.能力层次:本专题对能力的考查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为主,难度适中。
4.考查方式:多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意与地方文化史相结合。非选择题多以本专题知识为基点,纵向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进,如2011年福建文综第38(1)题。

13 1.综合考查分封制、宗法制等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趋势。
2.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倡制度创新与监督体制的完善,因此本专题考查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在高考中将会有所体现。 3.选取材料,以文明史观从社会的角度考查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14 一、早期政治制度 1.一个核心: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2.两项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 3.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5 思维升华 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 分封制与宗法制虽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很多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起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宗法制对当今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大一些,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习俗,都是传统宗法思想的体现。

16 二、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一个首创:皇帝制度实现了从以王权为核心到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制度的转变。 (3)两层官职:“三公九卿”;郡守和县令(或县长)。 (4)四个统一: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17 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创新:汉代中外朝机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 (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8 (3)两个结果 ①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 ②自北宋后,地方势力已无力改变国家一统局面,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告一段落,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19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重大举措 ①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 ②清朝设置军机处。 (2)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0 轻巧识记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一个集中: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21 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发展于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3.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强化于明清:明清监察制度的强化与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是一致的。

22 (1)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孝廉成为 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 (1)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孝廉成为 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1)实行:魏晋南北朝时期。 (2)影响: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弟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士大夫

23 3.科举制 (1)过程 ①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八股取士。 (2)作用 ①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4 轻巧识记 

25 归纳综合 纵横链接 融会贯通 一、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秦朝 中央 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制 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地方 设郡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通过人事任免控制地方 汉朝 实行中外朝制度:三公九卿称为外朝,是执行机构;中朝参与决策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消除王国威胁,设刺史监察地方

26 唐朝 中央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因分权而加强了皇权 地方 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朝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地方州郡用文臣;置通判监察牵制州郡长官;设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 元朝 废除三省体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实行省级行政区划制,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地方,为后来的朝代所沿用 明朝 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设内阁协助皇帝 清朝 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7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28 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立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29 2011年3月29日上午,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黄帝故里隆重举行。轩辕黄帝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缔造者,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黄帝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根脉文化、源头文化。

30 1.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民俗与此有密切联系。它对中华民族美德的延续与传承、以德治国战略的实现,对我国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都有积极影响。

31 2.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对早期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考查,有益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有益于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32 (2011·高考江苏卷)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33 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可以看出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也不能看出其权力不再受中央节制,故C、D表述错误。 答案: B

34 1.(2011·东北三校模拟)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以为荣。家族观念自中国古代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影响 C.分封制的影响 D.弘扬儒学的需要

35 解析: 在宗法制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家族观念,A正确。B、C、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36 2.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37 解析: 由C图中的“湖广省”“云南省”等可知该政权为元朝,元朝是蒙古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C正确;由A图中的“镐”可知该政权为西周,A错误;由B图中的“咸阳”“桂林郡”等可知该政权为秦朝,B错误;D图中政权为新中国,D错误。 答案: C

38 1.当今中国用人新观念——破除论资排辈国家主席胡锦涛多次强调,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

39 2.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40 1.以文明史观历史地看待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选官,使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2.隐性介入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综合考查秦汉时期官员监察制度的确定和历朝监察制度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方面的利弊。

41 (2011·高考江苏卷)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42 解析: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士族子弟所占比重过大,而寒素及小姓子弟所占比重太小,这一方面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各阶层,另一方面说明还不完善,故D项正确。A项本身表述有误,唐代科举制是为扩大官吏来源而设,并不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有较大进步,故B项错误。科举制与前代选官制度相比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C项错误。 答案: D

43 3.(2011·厦门一模)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明朝晚期,厦门开始有博饼习俗,中秋前后,骰子声四起,“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这种地方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何种制度(  )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科举制度 解析: 从“一秀”“二举”“四进”等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科举制度的特征。 答案: D

44 4.(2011·北京海淀二模)“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具有此种行政审核功能的机构是 (  )
A.汉朝的中朝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明朝的内阁

45 解析: 由材料可知,侍中的职责是审读百司奏抄,以驳正违失,由此可知是唐朝门下省。汉朝的中朝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答案: C

46 1.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情况显示,出生人口性别男女比例为118∶100,性别比失调凸现,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7 A.宗法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8 解析: 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答案: A

49 2.(2011·浙江联考)据史书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三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三呼”万岁实质上是宣扬(  )
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

50 解析: “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意为神对皇帝的统治予以了确认,C正确;A是启蒙思想,可以直接排除;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特点,与材料无关;“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也可以排除。

51 3.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 D

53 4.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集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54 解析: 本题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掌握。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准确对应。从题干内容来分析,主要是涉及清代的政治和文化专制的方面,A、B两项的范围过大,C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因而D项正确。 答案: D

55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56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材料二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57 (2)试从唐朝吏部选官的标准这一方面,谈谈你对唐朝政治制度的评价。
材料三 清廷为了甄拔寒俊、遴选真才,采取了严禁营私舞弊、严格科场纪律、裁抑大臣子弟、屡兴科场之狱等诸多措施。……唐宋时期,科场案少且处罚轻,不过革职、降秩而已。清代迭兴科场案,对违法者往往处以极刑,且殃及亲属。如顺治丁酉乡试一案,斩考官7人,流放100余人。唯其如此,才基本上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原则。所以,魏源称科举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公”。梁启超说,“科举,法之最善者也”“科举为升平世之政”。 ——宋元强《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58 (3)魏源和梁启超的看法是否有道理?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解释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第(1)问“察举制”的内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变化”要从选官的依据、方式入手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但回答时必须结合材料,从唐朝选官制度上升到对唐代政治制度的评价。第(3)问由材料可知,魏源和梁启超都赞同科举制的公正性;依据材料说明理由即可。

59 答案:  (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

60 (2)唐代吏部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重视被选者的仪表气质和语言表达、书法、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选官标准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对官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很高,对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唐代的政治制度已相当完备并趋于成熟;但选官标准中没有关于人的品德方面的要求,应该是其不足的地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61 (3)有道理。 理由:清政府采取了严禁营私舞弊、严格科场纪律、裁抑大臣子弟、屡兴科场之狱等诸多措施,基本上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原则。

62 课时作业 返回目录 [练规范、练速度、练技能]


Download ppt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