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揚 琴 介 紹 報 告 人 : 施 德 玉 示 範 演 奏 : 陳思伃
2
目 次 一 、揚琴的歷史 二 、揚琴的名稱 三、揚琴的構造 四、揚琴的型制 五、演奏方式 六、琴竹種類及 材質 七、演奏技巧與 特色
八、 結 語
3
一 、揚 琴 的 歷 史 公元16世紀傳入中國約400年。 17世紀福建、廣東先民遷徙,將揚琴帶入台灣。
揚琴音樂早期存在於戲曲、戲劇、宗教以及民間樂社之中。 19世紀中葉後揚琴逐漸的形成一種可以表現許多技巧與樂曲的獨奏樂器。演奏型式也從伴奏、獨奏、重奏、協奏之後,發展出高音、中音、低音不同音域的揚琴合奏團體。
4
一 、揚 琴 的 歷 史 1982年之前臺灣的揚琴型制以小揚琴為主 小揚琴廣泛使用於民間音樂,為地方歌謠、戲曲與走唱音樂之伴奏
5
一、 揚 琴 的 歷 史 當時揚琴少見在舞臺上獨奏表演,演奏的音樂以廣東音樂、潮洲音樂及福州音樂為主
6
二 、 揚 琴 的 名 稱 洋琴:此樂器由西方傳入中國 揚琴:洋與揚音近訛變 蝴蝶琴:廣東人所造的揚琴多是蝴蝶形 打琴:用琴竹敲打演奏
7
三、揚 琴 的 構 造 揚琴有小揚琴與大揚琴之分 以琴橋的多寡,音域的寬窄而分 小揚琴多是台灣自製共鳴箱比較小
大揚琴則是在1980年左右由中國大陸引進台灣
8
三、揚 琴 的 構 造 小揚琴: 木製的琴體有兩排琴碼(琴橋)呈梯形或蝴蝶形 琴弦是銅絲弦,以一對竹棒敲打琴弦而發聲
9
三、揚 琴 的 構 造 大揚琴 有四排琴碼音域比較寬、琴體比較大,音量也大。 琴的左側是掛弦處,右側則為校正音準處。
每個音的弦數有一至五根弦不等,音色嘹亮 。
10
三、揚 琴 的 構 造 改良揚琴 1960年左右增加滾軸與變音推槽 加多琴碼加寬音域,高音琴弦:生鋼弦或不銹鋼弦
低音琴弦:纏銅絲弦1990年左右改良低音弦為銀弦,使音色更為悅耳。
11
四、揚 琴 的 型 制 小揚琴 早期的琴都是兩橋,有七行、八行、九行、十行至十三行。 現在小揚琴多兩橋十行(六十根弦)
音域只有二個八度上加六或七個音
12
四、揚 琴 的 型 制 琴 竹 因琴體較小所以音量不大,彈奏所使用的琴竹也較為柔軟 琴竹上黏貼的有皮革、毛線、橡膠條、膠布、鋁片、銅片等 。
13
四、揚 琴 的 型 制 小揚琴琴架 琴架的樣式有簡單木製、雕花木製、鐵製等不同形式。 小揚琴及琴架多是台灣自製。
14
四、揚 琴 的 型 制 大揚琴 402型:4橋13行,144根弦。 402G:於402基礎上外加一低半音階碼,再多4根低音的半音弦
15
四、揚 琴 的 型 制 改良式大揚琴 優點:轉調、調音方便、音域寬、音樂表現力較強,以及音量較大、演奏曲目豐富
缺點:體積龐大、重量較重,不若小揚琴那般的輕便容易攜帶。
16
五、演 奏 方 式 揚琴置於一架子上,雙手拿兩根琴竹擊弦坐著彈奏。
用立架將揚琴架得比較高,以站姿演奏,方便肢體更為自由的擺動,增加樂曲表現時的舞台韻律感
17
六、琴 竹 種 類 及 材 質 琴竹: 揚琴擊弦的工具,為竹子削薄製成,為使其擊弦時聲音悠揚、圓潤,上面套著一段橡皮材質的膠管。 1、單頭竹
2、雙頭竹
18
六、琴 竹 種 類 及 材 質 單頭竹又分兩種: 1、單頭一側套膠管演奏,音色悠揚,反轉至另一側不套膠管時則顯得音色鏗鏘。
2、雙音色琴竹有正反兩個棰頭,揚琴演奏時常用正反面的交替來改變音色。
19
六、琴 竹 種 類 及 材 質 雙頭琴竹: 又稱合音琴竹,左右手各有上下兩個棰頭 右手為三度左手為四度,用以豐富演奏和弦
這種琴竹只用在特定的樂曲中,一般演奏只用單頭竹。
20
七、 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輪音、琶音、雙音 (八度及三、四度和聲)、座音、彈輪等技巧 (現場示範) 來表現揚琴的特色。
反竹、按音、泛音、撥弦、滑撥等技巧
21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1、輪音:記譜法為「彡」;以不斷快速的擊弦來延長拍子。(現場示範 風微微片段)
1、輪音:記譜法為「彡」;以不斷快速的擊弦來延長拍子。(現場示範 風微微片段) 2、反竹:記譜法為「一」;將琴竹頭部反轉,用竹楗背部沒有套膠管的部位擊弦,使揚琴發出脆亮的聲音。(現場示範俄羅斯民謠片段)
22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3、琶音:記譜法為「 ︴」;常使用於樂曲、樂段間的銜接或過渡,利用快速分解和弦或轉位和弦的演奏,使樂曲有流暢或豐富感。 揚琴這種演奏方式,無論是擔任伴奏或在樂團的彈撥聲部中,都起著音色融合與潤飾的功用,是樂團演奏最不可缺少的樂器。(現場示範 美麗的非洲引子片段)
23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4、雙音:記譜法為「双或 又」;雙音廣義的來說是任何二個音的和聲,狹義指八度音。
這在揚琴是最常用的加花方式,一般是從該音起下加八度以增加音的厚度與力度,常用於戲曲、戲劇與民間音樂的伴奏型態。(現場示範美麗的非洲中板片段)
24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5、座音:無特殊記譜符號;一般常是實音記譜。
座音是指單手重複彈奏同一音,另一首彈奏旋律,所以座音也就是另一琴竹旋律的伴奏,這是揚琴音樂中常用的演奏手法。(現場示範 水鄉的春天片段)
25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6、彈輪:記譜法為「╪」;當音符的時值,介於輪音與十六分音符的速度之間時,所使用的技巧。
一般用於民間音樂自由加花,使音樂聽起來活潑有趣。(現場示範將軍令片段1)
26
七、演 奏技 巧 與 特 色 7、按音:記譜法為「▼」;右竹或左竹擊弦後,用另一手的三指與四指(因這時手上仍然持竹)的指腹按壓琴弦,使其發音中止,產生與正常彈奏時不同的音長。 (現場示範俄羅斯民謠片段2)
27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8、泛音:記譜法為「。」;當右竹或左竹擊弦時,同時另一手的三指輕壓琴弦的二分之一處,使發出比該音高八度的音高,表現出揚琴另一種不一樣的音色。 (現場示範平安夜片段) 9、撥弦:記譜法為「+」;用琴竹的尾端撥奏琴弦,產生較為清亮的聲響,因為音量不大,多用於慢板的樂曲中以求音色的變化。(現場示範 白牡丹片段)
28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10、滑撥:記譜法為「」;用琴竹的尾端刮奏琴弦,大多不論音高,視樂曲需求選擇音區來回滑撥琴弦,其加大的音量,則豐富了樂曲進行時激烈的情緒。 現代音樂作曲家有時也會選擇非音高的區域以求不一樣的音效。 (現場示範滑撥片段)
29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六十年代(1962)鄭寶恆先生模仿了「吉他」的滑音技巧,用「滑音指套」(如圖)創新了「推拉滑音」(現場示範)
30
七、演 奏 技 巧 與 特 色 「揉壓」奏法(影像檔小揚琴繡荷包)(未改良前的二排碼揚琴琴弦較鬆軟,較易壓揉,近來已少使用),改善了揚琴不能有餘韻的缺點,受到許多現代音樂作曲家的關注,並常運用在揚琴樂曲中。
31
八、 結 語 揚琴是一種世界性的樂器,源於中東盛行於波斯(即伊朗)一帶,於公元12、 13世紀時向西傳至歐洲,流行於東歐各國。
是民間雅集的樂器、上流社會的收藏品。 早期少見在舞臺上獨奏表演,若是公開演出,也多是在婚喪喜慶或戶外的場合,如植物園、公園涼亭等處所;比較接近大陸南方的江南絲竹音樂,用以自娛娛人。 現為正式舞臺表演受歡迎的樂器。
32
謝 謝 聆 賞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