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章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章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

2 內容簡介 第一本考古學通俗作品,這尊雕像在告訴你:「我是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的祭司」,那個頭蓋骨在傾訴:「我是50萬年前艱難生存的北京猿人」,不起眼的一塊牆磚驕傲的說:「我是古老的特洛伊城牆,見證過海倫那驚世的容顏」 考古學「讓乾涸的泉源恢復噴湧,讓被人忘卻的東西為人理解,讓死去的轉世還魂,讓歷史的長河重新流淌……」考古是將<過去>呈現給<未來的偉大事業。

3 《社會文化人類學的關鍵概念》

4 內容簡介 人類學持久價值的核心概念︰相異性、流言飛語、控制、親屬關系、陰性書寫、人權、家與無家、敘事、暴力等。關鍵概念都配有相應交叉參考及詳細書目。將人類學置身于寬廣變化的入文視野中,借鑒相關學科資源,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文學批評以及語言學。

5 《傷心人類學:易受傷的觀察者》

6 內容簡介 作者揭露自身故事,反思在西班牙、古巴及美國的田野工作,她讓民族誌與回憶錄交織成這部《傷心人類學》。融合反身人類學、女性主義自傳性書寫,多元文化與離散論述。 即使受傷累累仍無懼地穿越漫長隧道、雖步履維艱仍勇敢跨過各藩籬邊界,向世人宣告:「不讓你傷心的人類學就不值得從事!」 本書收錄〈死亡與記憶〉,於1989年美國人類學學會年會上,由心理人類學論文審查的史特林委員會頒贈榮譽獎。

7 作者 露思.貝哈 Ruth Behar 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教授,有民族誌學者、散文作家、編輯、詩人等多重身分。《解譯女人:帶著艾斯波讓拉的故事穿越邊境》(Translated Woman: Crossing the Border with Esperanza’s Story)曾榮獲麥克阿瑟研究員獎及古根漢獎助。

8 第1章 易受傷的觀察者 第2章 死亡與記憶:從聖瑪麗山城到邁阿密海灘 第3章 我的墨西哥朋友瑪塔 第4章 裹著石膏的女孩 第5章 前進古巴:離散、回歸與絕望的民族誌書寫 第6章 讓你傷心的人類學

9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

10 內容簡介 1873年作者親身踏查台灣,走訪平埔族、福佬人、客家人及部分高山族,記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原貌,年輕的美國博物學者Joseph Beal Steere 遊遍中南美洲後,轉而橫越太平洋,深入外人眼中神秘的福爾摩沙島,展開長達半年的調查之旅。當時島上的西方人士極少,像他這種專業的博物學家更是鳳毛麟角,以超越前人的專業視野,為後世留下不朽記錄。

11 第一部分,走訪邵族、巴宰族、賽德克族、西拉雅族及排灣族等。描繪風俗、生態、住屋、服飾、刺青、獵首、語言、音樂等,為消失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傳統文化,留下權威性的生命圖像。追溯南島民族的過往,從偏遠山區的八十多歲老嫗口中,記錄一百多個西拉雅語詞彙,更從崗仔林的頭人處,用槍枝換取近30份的「新港文書」。 島上隨處可見的福佬人、客家人,及各地交通狀況、城鎮、族群關係、習俗、營生方式等,透過他的描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社會重現在前。

12 史蒂瑞返國途中,前往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檢視福爾摩沙的相關文獻。搜尋到17世紀荷蘭牧師干治士、蘇格蘭旅人萊特,18世紀的傳奇冒險家貝尼奧斯基伯爵,以及19世紀的「安妮號事件」船難者金理、史溫侯領事等人寫下的探險紀事、獄中日記,加上他本人的所見所聞,成了本書第二部份。 本書成於1870年代,2002年由李壬癸院士整理出版。一經問世,即躋身台灣史的重要文獻,以生動趣味的筆調,娓娓道出原汁原味的先祖歲月。

13 作者 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 ) 密西根大學的傑出博物學家,曾在美洲及東亞地區探險調查、採集標本,在考古學、植物學、民族學、人種學、語言學、古生物學及動物學等領域做出貢獻。 年間旅途遍及中南美洲地區,1873年踏上中國、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地。作品涉獵廣泛,談論科學道德與哲學,充滿人文關懷的博物學者。

14 第一部 年福爾摩沙探訪紀實 第一章 初抵福爾摩沙 抵達中國/首途福爾摩沙/打狗/台灣府/蚵仔文化/府城印象/首次探訪內陸 第二章 探訪水番與熟番 水番/驚艷水社湖/水番部落/前往埔社/熟番/收集標本/熟番音樂 第三章 探訪生番 嚮導阿敦/生番、烹飪及農業/好奇的婦女/生番部落/碘酒與人頭/禁忌/生番的器物/刺青/從分水嶺折返/遭遇生番戰士/返回埔社

15 第四章 北行的種種經歷 道別埔社/訪漢人地盤/大社的熟番/內社的熟番/由陸路北上淡水/馬偕先生/基隆採珊瑚/溫泉\聖誕大餐/返回打狗 第五章 新港文書 訪平埔番/崗仔林\新港文書/平埔番的語言/風雨訪澎湖/西嶼採珊瑚/前往馬公/大章魚/歌仔戲/返回台灣府 第六章 探訪傀儡番 台灣府的宣教據點/平埔番間的宣教/熟番宣教的開始/打狗的宣教/馬偕在淡水的宣教工作/福爾摩沙宣教何以成功/語言、助手及聖歌/羅馬字母拼音/日本人的入侵/未來的展望 【附錄】 史蒂瑞訪台路線圖及日期 李壬癸繪製

16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

17 內容簡介 1896年夏天,26歲的鳥居龍藏應東京帝國大學派遣,攜帶沉重攝影器材,隻身來到台灣調查。此後五年間接連四度來台,足跡遍布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 在原住民的協助下,攀登玉山橫越中央山脈,為台灣原住民留下影像及田野調查紀錄。本書從鳥居龍藏眾多論文講稿書信中,選擇與台灣最相關最精采部分譯註。

18 作者 鳥居龍藏( ) 日本四國德島市人,人類學家。早年師事人類學之父坪井正五郎,一八九六年至一九○○年間,隻身到台灣連續進行四次學術旅行,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全面性、系統性的原住民田野調查。 鳥居氏將此調查延伸到中國西南部,進行台灣原住民與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比較研究。一九○○年後,其研究重心逐漸轉往東北亞,從千島群島、庫頁島、東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至朝鮮半島等地,都有他踏查的足跡。 以首次在東北亞發現支石墓(dolmen)最為學界所推崇。一九三九年後,應聘為北京燕京大學客座教授,直到一九五一年方回到日本,兩年後以八十二歲高齡逝世於東京。

19 《卑南族》

20 內容簡介 聽過「卑南(大)王」的故事?原住民民歌之父胡德夫、張惠妹、陳建年與紀曉君等人的歌聲,讀過臺灣文學獎得主巴代(林二郎)的小說?第一位原住民縣長(臺東縣長)陳建年,原住民主教曾建次都來自卑南族。 卑南族位處東部一隅,長期以來與外來政權有密切關係。清末「牡丹社事件」與「開山撫番」、日軍登陸東部、或者戰後「二二八事件」中,這個族群扮演重要角色。卑南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當中與外界接觸密切、最能接受外來文明的族群,被清廷視為「東藩屏障」、「能以漢法變番俗」、「居近漢人、略通人性」,是日人眼中「近於文明的族群」,因與漢人接觸頻繁,被視為漢化頗深的族群。

21 第二章 卑南人的社會化過程與生命儀禮 第一節 人的構成 第二節 生育與養成 第三章 從家到部落 第一節 種籽bini (apiyar)家ruma(H)的構成與親屬觀念 第二節 祖靈屋karuma(H)an的意義 第三節 部落DekaL的組成

22 《泰雅賽德克族人食物及其典故(一)》

23 內容簡介 本書於1997年出版,以賽德克語南島語音符號寫出,以漢文、英文註解,介紹賽德克族人的傳統食物及其典故。深信民族的自尊、自重、自信根基於民族的文化語言以及傳統禮俗的內涵,為學習賽德克語及研究相關領域提供珍貴的資料。全書四部份: 第一部份:小米、甘薯、芋頭類,是維繫賽德克族先人生命的食物。 第二部份:豆類、瓜類、菌菇、辣椒、蕨類、野苦菜等,都是賽德克族先人無農藥污染的健康食物。 第三部份:竹筍類,不僅作為食物,是建築與竹編的重要材料。 第四部份:賽德克族傳統美食,婚宴慶典與招待來客時,皆扮演重要的腳色。

24 作者 鐵米娜葳依 台灣泰雅賽德克族人,漢族名曾瑞琳。生於民國28年。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羅馬傳信大學碩士及博士課程完成。曾任教廷駐華大使館秘書八年。 1987年創設仁愛山地服務中心,1990年立案成立現在的天主教山地服務研究社,服務原住民社會成人教育及母語文化研究。現任該社理事長近八年,政治大學民族系所泰雅賽德克語講師。

25 《大庄平埔西拉雅族文物圖說與民俗植物圖誌》

26 內容簡介 介紹花蓮縣境內的南島民族─西拉雅族傳統民俗植物。 第一單元從舊文獻的植物記錄,探討原住民族使用植物的歷史,第二單元探討西拉雅族(大庄平埔族)風俗與植物的關係,第三單元是大庄平埔族民俗植物的圖說,將「大庄平埔族民俗植物」依其使用場合分為信仰植物、特殊用途植物、一般藥用植物三類。

27 《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

28 當前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無數島嶼與半島上二億多人口的南島民族,最初原居地在哪?如何還原此民族的史前文化:他們吃什麼,住在什麼地方,如何治病,懂得編織與製陶? 南島民族最可能的發源地定位在台灣?台灣若真是起源地,為何台灣南島民族(平埔族及高山族)的語言中找不到舟船及航海的詞彙?台灣島上各族群的勢力範圍經歷過幾番消長?不同族群的關係為何?

29 他們有過怎樣的遷徙與擴散?哪些族群最早突破中央山脈的重重阻隔,勇闖後山新天地?台灣原住民普遍流傳矮黑人傳說,各族對矮黑人的稱呼不同,不像是古南島文化的既定成分,暗示著台灣曾經有過矮黑人? 台灣南島語言具有哪些獨特現象,讓它從漢人眼中的啁啾鳥語,跨進學術研究的殿堂,進而被公認為舉世無雙的瑰寶?

30 目錄 第一部 起源與遷移 第一章 台灣土著民族的來源 第二章 台灣南島民族的遷移歷史 第三章 台灣南島民族的分布和遷移 第四章 台灣東部早期族群的來源及其遷移史 第五章 南島民族的史前文化 第六章 台灣南島語言的舟船同源詞 第七章 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

31 第二部 維護與發展 第一章 從物種和種族的多樣性看台灣的重要性 第二章 珍惜沒有文字的語言 第三章 台灣南島語言學先驅 第四章 台灣南島語言的詞典編纂技術檢討 第五章 對於母語教學應有的一些認識 第六章 千山我獨行 【附錄】 走進部落的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32 《珍惜台灣南島語言》

33 內容簡介 被糟蹋貶抑數百年的「番語」,當今躍升為國際學界公認的無價瑰寶,李壬癸以淺顯文字講解台灣南島語言的珍貴、研究傳統、方法論、語言關聯、歌謠及危機…… 工業革命前,南島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語言約有1000種之多。台灣南島民族(即所謂的平埔族與高山族)的語言雖只佔其中的1/50(約20種左右),在外來勢力長期壓制下,早已瀕臨滅絕危境,至今只剩14種。

34 台灣南島語言有兩大特徵,是其他地區(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南島語言所不及: (一)語言之間最為分歧多樣(語言愈紛歧,表示它時代的縱深愈長。台灣可能是南島民族的祖居地,古南島民族可能是從台灣擴散出去的); (二)保存許多古語的特徵。國際上各派理論的建立、比較與辯駁,古南島語的構擬,都須以台灣南島語言為依據,得參考台灣南島語言的資料和現象。

35 台灣南島語言過去幾千年都沒有文字記錄,直到十七世紀荷蘭傳教士到台灣後,才為西拉雅和法佛朗(Favorlang)兩種平埔族語言留下資料。 從明鄭王朝到清代,二百多年間並沒有留下多少語言資料。直至日治時期,才由小川尚義開啟台灣南島語言的研究,陸續有淺井惠倫、土田滋等人的投入。 畢生鑽研台灣南島語言的李壬癸,針對台灣南島語言的重要性、研究傳統、方法論、諸語言的關聯、歌謠及危機等提出權威性的看法。

36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台灣南島語言的重要性 一、我們有不同的想法:台灣南島語言的多樣性 二、從本土到國際:台灣南島語言研究的契機 第二篇 台灣南島語言的歷史回顧 三、台灣南島語言的回顧與展望 四、日本學者對於台灣南島語言研究的貢獻

37 第五篇 台灣南島語言的隱喻 十一、人體各部位名稱在語言上的應用 十二、沙阿魯阿的歌謠 第六篇 台灣南島民族的危機 十三、每兩周有一種語言消失 十四、何止十族 十五、死語,能復活嗎? 十六、何謂「太魯閣族」? 十七、搶救本土語言勿炒短線 【附錄】 我的學思歷程

38 《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

39 內容簡介 臺大人類學系收藏平埔族群「古文書」資料,出版《道卡斯新港社古文書》、《凱達格蘭古文 書》及《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三本專刊,古文書約420件,上起雍正五年(1727),下迄明治三十七年(1904),前後178年。 包括淡水、臺北、基隆的凱達格蘭族,新竹、苗栗的道卡斯族,宜蘭的噶瑪蘭族,南部屏東的西拉雅族。

40 對噶瑪蘭古文書整理系列,定位在補遺工作上,希望能將更多民間珍藏的噶瑪蘭古文書發掘出來,為噶瑪蘭拓墾史提供完整的見證。 西拉雅古文書部份以臺灣南部平埔族舊有土地契約為主,包括西拉雅人、大武人與馬卡道人三個族群,以語言系統分可分西拉雅大武群與西拉雅馬卡道群。

41 內容多為舊契約,提供認識平埔社會的線索,透露社會環境鄰近群體的相對關係,如社與社的位置,大武群的遷徙範圍、相對關係與漢人的介入等。 本書附有〈屏東平原沿山區域的形成與轉變〉一文,提出向來受忽視的觀點: 即西洋宗教在臺灣已然成為地方的傳統基石。諸如此類的歷史觀點的建構,有賴更多研究投入才能彰顯斷簡殘編的意義。

42 《重現泰雅:泛泰雅傳統服飾重製圖錄》

43 內容簡介 泰雅族為台灣南島民族之一,分佈於台灣北中部中央山脈兩側山區,為台灣南島民族中分佈面積最廣大的一族。發源地共有三處,分別為南投縣仁愛鄉的pinsbukan、雪山山脈上的大霸尖山與南投縣境內的白石山牡丹岩(Bunohan),經過長期的繁衍擴散而形成許多不同的亞群體。泰雅族人口約有九萬人左右,一般分為泰雅亞族與賽德克亞族。

44 《走入歷史田野系列叢書:行腳西拉雅》

45 內容簡介 西拉雅族主要分布於台南境內,是最早生活在南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族,很早即被荷蘭文獻所記錄,成為荷蘭人統治與傳教的對象,本書以南部西拉雅族的歷史、文化與遷徙等議題為主。

46 《走進西拉雅:民族植物手冊》

47 內容簡介 西拉雅族為台灣南部平埔族群中最龐大、人口最多的一族,本書為西拉雅族的民族植物,針對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境內的西拉雅族,透過訪談及紀錄等方式,祈藉此讓社會大眾瞭解,其民族對於植物的利用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

48 《eye戀西拉雅.浪漫spring》

49 內容簡介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是台灣第13座國家級風景區,全台唯一以文化族群命名的風景區,範圍遍及15個鄉鎮,蘊藏產業特色與自然景觀。 擁有白河、尖山埤、烏山頭、曾文與虎頭埤5大水庫,讓西拉雅成為全台灣國家風景區中水庫數量最多者;全台最大的水庫、唯一的泥漿溫泉、最古老的人類化石、最大的藏傳佛教等國寶級珍稀,擁有最多「全台之最」的得天獨厚勝地。

50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西拉雅文化特色、平埔族人的風俗、祭典與聚落歷史等,讓旅人直擊西拉雅旅遊的核心。西拉雅的白河蓮子、東山咖啡、官田菱角、玉井芒果、新化番薯、左鎮破布子、大埔麻竹筍與柳營牛奶等農特產品,透過「美食特產」了解在地人文與產業,以實用的旅遊資訊,發現西拉雅原鄉的新感動。

51 《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

52 內容簡介 1895年伊能嘉矩來台擔任總督府雇員。利用公私之便,對台灣北部與東北部平埔族原住民進行田野調查,踏遍台北盆地、淡北一帶及宜蘭平原,記錄各社狀況、口碑傳說、風俗習慣、生活語言及面臨的困境。進而以〈台灣通信〉名義發表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上,成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最早一份有系統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紀錄。

53 作者 伊能嘉矩( ) 日本岩手縣遠野市人。在台期間歷任總督府雇員、山地事務調查員、囑託等職,利用公私之便從事研究,以台灣北部平埔族原住民為研究對象,1897年5月起開始192天的全島視察旅行,多次進行局部的調查旅行,歷經艱難危險,為台灣族群研究開創者。1906年辭職返鄉後,仍孜孜於台灣及故鄉遠野的鄉土研究。1925年由於早年在台踏查所感染的瘧疾復發,以59歲英年逝世。 開展「台灣學」的先驅。

54 《平埔蕃調查書》

55 內容簡介 本書翻譯 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後為蕃務本署執行)行文各地方廳對於平埔族之調查成果,日文原檔未存,翻譯係參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名為《明治四十三年熟蕃戶口及沿革調查綴》)抄本,輔以名為《平埔蕃調查書》抄本,民族學所版有完整公文案號,內容以當時二十廳為單位,除基隆廳及臺東廳花蓮港支廳並未回報外,其餘皆有回報,平埔族分布較多地區相關調查內容豐富,對理解當時平埔族戶口沿革有相當幫助。

56 《平埔認同的消失與再現》

57 目錄 第1章 導論:平埔認同研究之發展 1. 平埔研究與政治發展的連動:沈潛、興盛、消退 2. 平埔研究的途徑:歷史途徑的興盛與田野途徑的弱勢 3. 認同研究的重要性:釐清「誰」是平埔族? 4. 平埔族認同的消失與再現? 5. 研究範圍界定與論文架構

58 第4章 賜漢姓政策與平埔認同 1. 政治統治與文化霸權 2. 平埔族採納漢姓之歷史重建 3. 西拉雅平埔族姓氏實例探討 4. 平埔姓氏與族群認同 第5章 基督教與平埔認同 1. 基督教傳入台灣的時代背景 2. 基督教進入南台灣 3. 基督教進入平埔村落 4. 基督教之發展與其對平埔文化認同之影響 第8章 西拉雅新港社舊址平埔族現況之調查 尋訪新港社的平埔族 第9章 高雄縣內門鄉平埔族之探源與現況 內門鄉平埔族的歷史淵源 內門鄉平埔族的現況 3. 溝坪地區漢人與平埔族族群關係之演變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Download ppt "第十二章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