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2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三國的鼎立與西晉統一 草原民族的崛起 南北對峙 講究身份的世族社會 清談風氣與佛道的盛行 胡漢融合與南方的開發

3 時序 史前→傳說(部落聯盟的形成)→夏→商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 →秦漢大一統帝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魏晉南北朝

4 3-1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一)三國鼎立 1.背景:群雄割據 (1)時間:東漢末年 (2)情形 ①黃巾之亂後,地方擁兵自重,無法控 制。
3-1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一)三國鼎立 1.背景:群雄割據 (1)時間:東漢末年 (2)情形 ①黃巾之亂後,地方擁兵自重,無法控 制。 ②外戚與宦官兩敗俱傷,董卓入京為亂。

5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一)三國鼎立 1.背景:群雄割據 (2)情形 ③ 南北勢力 A 北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B 南方:孫權、劉備稱雄 (天子:東漢獻帝)

6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三顧茅廬」:東漢末年,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其協助共謀大事,諸葛亮成為蜀漢的重要軍師。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VS諸葛亮)

7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草船借箭

8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周瑜、黃蓋「苦肉計」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火燒連環船

9

10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一)三國鼎立 2.關鍵:赤壁之戰 (1)時間:東漢獻帝建安13年(西元208年 (2)經過:曹操vs.孫權+劉備
(3)結果:曹軍大敗而歸 (4)影響:奠下三國鼎立的基礎

11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一)三國鼎立 3.興亡 國 名 曹魏 蜀漢 孫吳 建國者 曹丕 劉備 孫權 建國順序 1 2 3 勢力範圍
國 名 曹魏 蜀漢 孫吳 建國者 曹丕 劉備 孫權 建國順序 1 2 3 勢力範圍 北方黃河流域 四川、漢中 長江流域中下游

12 三國鼎立

13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一)三國鼎立 3.興亡 國 名 曹魏 蜀漢 孫吳 亡國順序 2 1 3 滅亡者

14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扶不起的阿斗 樂不思蜀

15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國 名 (一)三國鼎立 亡國順序 3.興亡 滅亡者 曹魏 蜀漢 孫吳 2 1 3 西晉 司馬炎
國 名 曹魏 蜀漢 孫吳 亡國順序 2 1 3 滅亡者 西晉 司馬炎 司馬家族: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

16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國 名 (一)三國鼎立 亡國順序 3.興亡 滅亡者 特 點 曹魏 蜀漢 孫吳 2 1 3 西晉 司馬炎
國 名 曹魏 蜀漢 孫吳 亡國順序 2 1 3 滅亡者 西晉 司馬炎 特 點 建國最早(篡東漢) 國勢最弱 國祚最長

17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建國 國都 (二)西晉的統一 統一 歷史地位 司馬炎篡曹魏,改國號為「晉」,稱為晉武帝。 洛陽
晉武帝派兵南下滅「吳」國。 歷史地位 1.結束三國分裂的局面 2.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短暫統一的時期。

18 草原民族的崛起 長城

19 草原民族的崛起 項 目 生活區域 經濟生活 政治組織 (一)草原民族與農業民族的比較 草原民族 農業民族 長城以北 長城以南
項 目 草原民族 農業民族 生活區域 長城以北 長城以南 經濟生活 仰賴畜牧,逐水草而居 甚少遷徙,以農業為主 政治組織 以部落為主,部 落首長通常也是 軍事首領 建立國家,中央政 府擁有較大的權力

20 草原民族的崛起 由 來 遷 入 胡漢衝突 原來多是長城以北的草原民族。 西漢中期以後,陸續遷入中國的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族 邊境地區。
由 來 原來多是長城以北的草原民族。 遷 入 西漢中期以後,陸續遷入中國的 邊境地區。 胡漢衝突 胡人與漢人的風俗不同,又長期 受漢人不平等的對待。

21 草原民族的崛起

22 草原民族的崛起 挫折 原因 (三)西晉的滅亡 1.西晉建國後,政治腐敗,晉武帝大封宗室為王。 2.晉惠帝無能昏庸,賈后干政奪權。
何不食肉糜??

23 草原民族的崛起 挫折 原因 結果 影響 (三)西晉的滅亡 1.西晉建國後,政治腐敗,晉武帝大封宗室為王。 2.晉惠帝無能昏庸,賈后干政奪權。
諸王擁兵自重,爭奪政治大權,造成骨肉 相殘的八王之亂。 影響 西晉元氣大傷,無法有效壓制胡人叛亂。 (因)大肆分封宗室→八王之亂(果)

24 草原民族的崛起 叛變 (三)西晉的滅亡 1.五胡之中,匈奴最先起兵叛晉。 2.晉懷帝永嘉五年,匈奴攻破洛陽,皇帝被俘虜,史稱「永嘉之禍」。
3.不久,西晉滅亡。 五胡:匈奴、鮮卑、氐、羌、羯 永嘉之亂:是已經內徙的胡族起來反叛, 並不是從長城以北(由外面)向南攻打。

25 南北對峙 南方 北方 東晉與五胡十六國 形成原因 永嘉之禍 國 家 東晉 五胡十六國 建 國
國 家 東晉 五胡十六國 建 國 1.西晉亡,晉室南遷,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稱帝。 2.「王與馬共天下」:由世族輔佐才順利建國。 五胡與漢人在北方 建立許多國家。 世族政治

26 南北對峙 南方 北方 東晉與五胡十六國 形成原因 永嘉之禍 國 家 東晉 五胡十六國 結 束 東晉被權臣劉裕所 篡位,改國號為 宋。
國 家 東晉 五胡十六國 結 束 東晉被權臣劉裕所 篡位,改國號為 宋。 鮮卑人建立的北魏 統一北方。

27 隋 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 北 朝 東魏 北齊 北魏 東晉 西晉 五胡十六國 西魏 北周 南 朝 宋 齊 梁 陳
鮮卑拓跋氏興起,建立北魏政權,開始了歷史上的「北朝」。 楊堅篡奪北周,改國號隋 北 朝 東魏 北齊 北魏 東晉 西晉 五胡十六國 西魏 北周 完成中國的再統一 五八九年,南下滅陳 南 朝 東晉被權臣劉裕所篡奪,改國號為宋 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

28 南北對峙 南朝 北朝 國家順序 宋→齊→梁→陳 東魏→北齊 北魏 隋 西魏→北周 分裂主因:漢化程度不同,形成南北隔閡對立。 結束
政權分合:南北朝對立 南朝 北朝 國家順序 宋→齊→梁→陳 東魏→北齊 北魏 隋 西魏→北周 分裂主因:漢化程度不同,形成南北隔閡對立。 結束 漢人楊堅篡奪北周,改國號為隋,繼而南下滅陳,統一天下。

29 南朝宋與北魏形勢圖 南朝陳與北周、北齊形勢圖

30 補充:西晉與東晉的比較 項目 西晉 東晉 建國者 晉武帝司馬炎 晉元帝司馬睿 定都 洛陽 建康 滅亡主因 永嘉之禍 劉裕篡位 特色
結束三國分立 偏安江南

31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階段:萌芽期 (一)時代:漢朝 (二)重要發展 1.崇尚儒術→ →形成家法,一個家族的傳家寶 經學世家(累世經學)
經學:研究詩、書、易、禮、春秋這五本經書的學問 →形成家法,一個家族的傳家寶 經學世家(累世經學)

32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階段:萌芽期 (一)時代:漢朝 (二)重要發展 2. 經學世家擁有任官優勢→ (累世公卿) 世族

33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世族=士族=勢族 世族,又稱「門第」,是指重教育、聲望 高、歷史悠久的家族。

34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階段:形成期 (一)時代:曹魏 (二)重要發展:九品官人法 1.目的:選拔優秀人才 (原因:東漢末年察舉制度敗壞)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35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階段:形成期 (一)時代:曹魏 (二)重要發展:九品官人法 2.內容 (1)以家世、才能、德行等項目評定士人的等級
(2)分為九品,作為政府任官的依據

36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品官 二品官 上品 三品官 四品官 中品 五品官 六品官 七品官 下品 八品官 九品官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七品官 下上 下品 八品官 下中 下下 九品官

37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階段:形成期 (一)時代:曹魏 (二)重要發展:九品官人法 3.發展 (1)早期:還能發揮選拔優秀人才的功用
(2)晚期:只重視家世背景,不重視個人 才德 4.弊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38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階段:鼎盛期 (一)時代:魏晉南北朝 (二)重要發展: 1.南北世族都沒有因戰亂而衰落
2.擔任中央高官及地方上的重要領袖。 例如:東晉「王與馬共天下」 世族逐漸墮落腐敗, 政治實權漸掌握在寒門手上

39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一、階段:鼎盛期 (一)時代:魏晉南北朝 (二)重要發展: 3.講求「門當戶對」,以維持尊貴的地位。
世族嚴格區分與寒門的身分地位 →防止家世血統的混淆

40 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梁朝時,胡人將領侯景 向王、謝家族求婚遭拒。 →門戶觀念十分嚴格 ,連皇帝也無法改變 侯景

41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一)清談風氣 1.時代:魏晉南北朝 2.原因 (1)傳統儒學的衰微 (2)東漢末以來,政治混亂,士人為了逃 避政治。
3.內容:拋開現實、崇尚玄理的談論 (如:有無、哀樂、生死)

42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竹林七賢

43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一)清談風氣 阮籍 劉伶

44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一)清談風氣 4.根據 (1)三玄:老子、莊子、易經 (2) 玄學:研究三玄的學問(老莊思想)
(學術主流:經學→玄學)

45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一)清談風氣 5.利弊 (1)利:有助於士人個性的解放。 (2)弊:忽視禮教、崇尚玄虛,形成一種消極頹廢的人生觀。
原是對現實環境的消極對抗, 但後來世族多是無病呻吟、苟且偷安。

46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二)佛道的比較 佛教 1.起源地:印度 2.傳入:西漢末年(從西域經絲路傳入) 3.創立者:釋迦摩尼
(漢代佛教只有少數人信仰尚未普遍流行)

47 釋迦摩尼

48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二)佛道的比較 佛教 ☆東漢明帝時: (1)遣使求法:曾派遣使者到西域求佛法。 (2)建寺譯經:在洛陽建白馬寺,請天竺高僧翻譯佛經。 (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

49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50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二)佛道的比較 佛教 4.盛行 (1)時間:魏晉南北朝 (2)原因 A 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宗教成為精神寄託
B 帝王提倡:如梁武帝 (多次出家) C 佛經的大量翻譯

51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二)佛道的比較 佛教 5.發展:建築、石窟藝術大放異彩 如:雲岡石窟 (融入印度風格)

52

53

54

55

56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二)佛道的比較 道教 1.起源地:中國(本土宗教) 2.傳入:東漢末年
(起源:主要起於先秦的民間信仰、求仙方術和道家思想)

57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二)佛道的比較 道教 3.創立者: 張陵-五斗米道 張角-太平道 (黃巾之亂後,大為衰落) 張陵

58 清談風氣與佛道盛行 (二)佛道的比較 佛教 4.盛行 (1)時間:魏晉南北朝 (2)原因 A 一般民眾:以符水、符書替人治病降魔,深得民心。
B 統治階層:魏晉以後,吸收老莊的思想,才漸流傳。

59 胡漢融合與南方的開發 (一)北方胡漢的融合 1.時間:五胡十六國時期開始 2.原因:胡漢接觸頻繁 3.實例北魏孝文帝推行 漢化政策
(1)遷都: 平城(山西大同)→洛陽 (為減少保守派鮮卑貴族的阻力)

60 北魏孝文帝遷都

61 胡漢融合與南方的開發 (一)北方胡漢的融合 3.實例: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 (2)措施 A 語言:禁說胡語,改說漢語
B 服飾:禁穿胡服,改穿漢服 C 婚姻:鼓勵胡人與漢人通婚 D 姓氏:改胡人姓氏為漢人姓氏

62 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

63 胡漢融合與南方的開發 (一)北方胡漢的融合 3.實例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 4.結果 (1)弊:因漢化深淺不同,造成南北隔閡→對立→北魏分裂
(2)利:逐漸消除胡漢間的隔閡,有助彼此間交流與融合

64 胡漢融合與南方的開發 (二)南方開發 1.背景 (1)漢末以來,北方陷入戰亂,已有部分中原人遷往南方。 (2)西晉永嘉之禍,造成大規模南遷。
(3)帶來進步的農耕技術、充沛的人力。

65 胡漢融合與南方的開發 (二)南方開發 2.六朝 (1)朝代:孫吳、東晉、宋、齊、梁、陳 (2)由來:均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市)
(3)政局:局勢較北方為安定

66 胡漢融合與南方的開發 (二)南方開發 2.六朝 (4)結果 A 南方人口不斷增加,經濟日趨繁榮。
B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關鍵時代。


Download ppt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