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的发展 (一)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9世纪) 1、神话(p1)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的发展 (一)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9世纪) 1、神话(p1) 神话是古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是欧洲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是人类最早的思维方式。 神话思维是具体思维的高级阶段,它大约萌芽于蒙昧社会中级阶段晚期。它初步兴盛于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高度发达于父系社会。 希腊神话的内容: 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①神的故事
2
②英雄传说(p2) 英雄传说包括:伊阿宋智取金羊毛的故事; 为民除害的忒修斯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特洛亚英雄的故事
英雄传说起源祖先崇拜。传说中的英雄都是半人半神。主要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神功, 英雄传说包括:伊阿宋智取金羊毛的故事; 为民除害的忒修斯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特洛亚英雄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古希腊神话的地位及影响: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3
2、史诗(p9) 史诗是全部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荷马史诗》。 赫西俄德( 公元前8世纪末-前7世纪初)
《工作与日子》(教诲诗,因格律及所使用的方言与《荷马史诗》相同,故归入史诗之列) 《神谱》保存了古希腊神话。
4
(二)殖民化时期 抒情诗(P3) 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流传至今的主要是琴歌;琴歌又分为独唱琴歌和合唱琴歌两类。独唱琴歌的代表诗人是萨福和阿纳克瑞翁,前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独唱琴歌的内容主要是歌唱美酒和爱情。合唱琴歌的代表诗人是品达罗斯,内容是歌颂神、政治领袖和体育竟技的优胜者。
5
文艺理论(p4)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8年)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著有对话录四十多篇。如《理想国》、《斐德诺》、《会饮》等,其中涉及文艺及美学问题。 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的忠言
6
柏拉图的主要观点 文艺的实质:文艺是“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和真理还隔着两层”。
文艺的作用:他认为文艺滋养着应该由理智压制下去的“人性中的卑劣的部分。 灵感说:创作的源泉的灵感,而灵感是神对人的启发。
7
亚里斯多德(p4) 柏拉图的学生,西方形式逻辑学及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诗学》、《修辞学》等。
朱光潜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汗牛充栋的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书籍中,“真正有科学价值而影响深广的也只有两部书”,一部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另一部就是黑格尔的《美学》。
8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 文艺的本质:摹仿说。
文艺的作用:认识和教育作用;通过艺术可以认识真理,受到教育,升华情感;艺术反映的是现实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文艺反映现实的特点:可然律与必然律。
9
第二节《荷马史诗》(P9)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公元前12世纪初期,曾发生特洛亚战争,之后,在小亚细亚各地及希腊流传着许多关于这次战争的歌谣和传说,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公元前9世纪,盲诗人荷马将这些歌谣进行加工整理,编成两部长诗。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统治者庇士特拉图下令记录史诗,使其基本定型。公元前3-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的学者最后编定而成。
10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p10) 《伊利亚特》通过部落战争的描写,展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表现古希腊人民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奥德赛》歌颂俄底修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在征服在自然的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赞美忠诚和贞洁,肯定的赞扬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新的奴隶制关系和婚姻道德观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1
《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特色(p13) 1.剪裁巧妙,结构完整,采用主干与插曲相结合 2.人物形象的塑造取得极高成就
3.诗句优美动听,想象丰富,出色地比喻及韵律 4.叙事手法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手法
12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一、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p16)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一、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p16) ( 公元前525-前456)“悲剧之父” 他使悲剧具备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备的形式。首创悲剧三部曲的形式。 出身贵族,拥护民主制,属于过渡时期(氏族贵族专政向民主制过渡)的诗人。作悲剧和笑剧九十部,留七部。
13
埃斯库罗斯的创作 《俄瑞斯忒亚》(Oresteia保存至今最完整三部曲)《阿加门农》 《奠酒人》 《报仇神》 《波斯人》
(以希波战争为题材,是现在希腊悲剧中唯一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14
索福克勒斯p18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公元前496-前406)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被称作“戏剧荷马” (dramatic Homer) 。作品有120多部,存7部。
15
《俄狄浦斯王》的情节结构 进场:忒拜城邦遭瘟疫,神示找出杀死先王拉伊俄斯的凶手方可免灾;
第一场:先知说出真情,引出俄狄浦斯与克瑞翁之间的矛盾; 第二场:伊俄卡斯忒出面调解俄、克矛盾,谓神示不灵,举例拉伊俄斯之死; 第三场:科任托斯报信人,言玻吕波斯已死,俄可回去继承王位,说出俄狄浦斯身世; 第四场:科任托斯与忒拜的牧羊人对质,终致真相大白。 退场:伊俄卡斯忒自缢身死,俄狄浦斯自我放逐。
16
欧里庇得斯(p19) 欧里庇得斯(EURIPIDES 公元前485-前406)
希腊悲剧诗人中是具民主倾向的诗人,他怀疑宗教,不信命运,晚年流落马其顿,客死异乡。 他是欧洲第一位描写妇女命运的作家,有“剧场里的哲学家” the philosopher in the theatre之称。 作品92部,存18部。 代表作《美狄亚》Medea 。
17
本特古希腊悲剧的基征 取材于神话传说,但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反映古代的民主斗争,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崇高的风格:重在表现崇高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基本的戏剧冲突是人和命运之间的冲突。 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由英雄悲剧到凡人悲剧、由表现理想到摹写现实。
18
三、古希腊喜剧p19 (一)起源 源于酒神祭祀中的狂欢歌舞和民间的滑稽表演。
公元前487年,雅典始在酒神大节上演喜剧(悲剧正式上演是在公元前534年)。 (二)特征 取材于现实生活,兴起于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 属于社会讽刺剧和政治讽刺剧; 劝谕为主,寓教于乐,寓庄于谐;
19
三大喜剧诗人(p20) 克剌提诺斯 欧彼利斯 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385年) “喜剧之父” 作品44部,现存11部。
代表作《阿卡奈人》,表现反战、和平主题。 《鸟》The Birds欧洲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乌托邦思想的作品,其中写鸟的王国“云中鹁鸪国”,鸟与神争权,取得胜利,在鸟的王国里没有奴隶制,没有压迫,逃亡的奴隶可变成鸟,人亦崇拜鸟。 《蛙》The Frogs以戏剧的形式进行文艺批评。
20
第二章 中世纪的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初期(5--11世纪)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中期(12--15世纪)兴盛时期,
第二章 中世纪的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初期(5--11世纪)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中期(12--15世纪)兴盛时期, 后期(16--17世纪中叶)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 一、中世纪欧洲历史文化概况 最显著的特征是政教合一,基督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 二、中世纪欧洲文学概况 1.教会文学 正统文学, 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世俗的人性被贬抑到极低点, 2.骑士文学 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骑士的征战冒险以及他们与贵妇人之间的爱情
21
3.后期史诗是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歌颂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英雄,体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
法国《罗兰之歌》 西班牙《熙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4.城市文学 : 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的世俗文学. 主要揭露封建主和教会人士的恶德败行,也赞扬市民的机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
22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p29) 一 生平与创作 (1265--1321)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诗集《新生》
3部理论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二《神曲》 原名为“神圣的喜剧, 分《地狱》,《炼狱》和《天堂》3部,共14233行,写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所见所闻所感.
23
1.思想内容 (p30) 《神曲》的内容深邃而复杂.既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陈旧意识,又表现出了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和文学的萌芽. 首先,作品突出体现了浓厚的基督教宗教意识. 其次,充分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关注和投入. 再次,深刻批判了封建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此外,突出展示了渴求民族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 2.艺术特点(p33) 第一,结构严整而完美; 第二,大量运用梦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24
第三章 文艺复兴的欧洲文学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p35)
第三章 文艺复兴的欧洲文学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p35) 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即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在欧州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广泛展开,它打着恢复古代文化的旗号,实质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州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5
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赞美美好人性,反对封建束缚 提倡幸福在人间,反对禁欲主义 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26
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提倡的是资产阶级人性和自然人性(人+自然) 提倡享乐至上(反禁欲) 不反对宗教及其教义(反教会)
把个人主义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反等级制) 要以道德改善解决社会问题(反暴政)
27
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注;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和题材是描写现实生活,肯定人的力量,提倡个性解放,提倡理性;
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有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将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和欲望要求作为基本的艺术追求;②现实主义手法更加成熟,能自觉地运用这一手法反映现实,同时融入浪漫主义色彩,并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③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欧州许多国家民族文学在这一时期得以诞生。
28
人文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在西欧各国,意大利得文艺复兴风气之先,由于它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又最早掀起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菲尔),因而产生了第一批优秀的人文主义文学,其代表作家是诗人彼特拉克和小说家薄伽丘。 然后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特别是在英国得到高度发展,出现了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作家,形成了近代和现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9
意大利 彼特拉克(p36) 彼特拉克(1304—1374),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是意大利方言口语写成的《歌集》。这一诗集共收入抒情诗366首,主要内容是抒发诗人对女友萝拉的爱恋、悼念情怀。 《歌集》特点:表现出追求个人爱情幸福,力求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思想特征。但丁《新生》中的贝亚特里齐也具有精神美的特点,但由于作者将人物理想化、主人公被圣母化,成了美德的化身,而《歌集》的感情表达摆脱了中世纪文学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对现世幸福生活的直接肯定。
30
薄伽丘 《十日谈》(p37) 1348年,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他们决心带着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他们相约,两天后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这10位年轻人每天玩赏风景,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31
薄伽丘 《十日谈》 故事来源: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 基本主张: 揭露和嘲讽教会的黑暗、僧侣们的虚伪丑恶。
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十日谈》中占有重要地位。——歌颂爱情的崇高、可贵。 抨击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人应当全面发展,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身心和谐发展。
32
薄伽丘 《十日谈》 《十日谈》首先是从禁欲主义开始对教会权威进行挑战的。指出禁欲主义违反人性。嘲笑禁欲主义的虚伪性。 →反禁欲主义反教会。
与文艺复兴的“反教会、反封建”相呼应,反对封建主义的门第观念和等级制。 作为特定时期的作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中当然也有不少糟粕,比如:提倡纵欲享受、宣扬男尊女卑、肯定逆来顺受等。
33
薄伽丘 《十日谈》 结构: “框形编织法”(100个故事分10组,一组一个主旨,全文一个中心) 手法: 讽刺(夸张、对比)
语言: 丰富精炼生动通俗(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文词优美,句法谨严,音韵和谐) 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创近代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可与但丁的《神曲》,被称为《人曲》
34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p38 作品共五部,写巨人国三代国王的故事,主要写第二代国王和第三代国王接受教育、保卫国家和外出寻找象征理想的“神瓶”的故事。 作品的人文主义特点 1.肯定巨人的力量和智慧 2.肯定新兴资产阶级的行为 3.将讽刺的锋芒指向教会和封建司法制度 4.展示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
35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艺术特色:p38 1.以民间故事为基础加以改造。 2.开创通俗小说先河。(以人文精神统领形成完整的整体)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艺术特色:p38 1.以民间故事为基础加以改造。 2.开创通俗小说先河。(以人文精神统领形成完整的整体) 3.夸张与讽刺的手法。 4.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流畅。(市民语言为基础,吸收俗语、俚语、行话等)
36
西班牙文学p39 流浪汉小说: 十六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流浪汉小说一般描写城市下层人物的生活,主人公多为城市失业的流浪者,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1554年)。 维加 “西班牙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 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于17世纪20年代完成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代表着西班牙人文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37
英国文学p39 英国诗歌之父乔叟 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托马斯.莫尔:代表作《乌托邦》
埃德门.斯宾塞:代表作《仙后》 “大学才子派” 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剧坛上出现了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这些作家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精通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在戏剧创作上有所创新。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洛,他的代表作是《浮士德的悲剧》。
38
塞万提斯p41 塞万提斯,一生动荡不安、历尽磨难 .于1605年1615年,完成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1616年四月,饱受人世磨难的这位文坛大师,因水肿病在马德里市彻底摆脱了尘世的苦难。死后因已被开除出教,连一块墓碑都未留下,人们将他草草安葬,至今无法找到坟墓。1835年,西班牙人民在马德里市建立了纪念碑纪念这位伟人。
39
《堂·吉诃德》p42 创作意图: 作者创作《堂吉诃德》的目的十分明确:“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
进一步看,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作家讽刺骑士文学的目的。作品巧妙地把堂吉诃德荒唐离奇的幻想与苦难中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从而反映这一时期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40
堂吉诃德形象p42 这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典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可笑的理想主义者”。 1.脱离现实的“疯子”
作品通过滑稽可笑的细节,把堂吉诃德脱离现实的特征揭示出来,实际上是用笑声给骑士制和骑士小说举行葬礼。 2.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 他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许多特点,闪耀人文主义理想之光。他维护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这显示出他崇高伟大的一面, 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是矛盾的,而这种矛盾性是新旧交替的西班牙社会矛盾的真实反映,是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
41
桑邱形象p43 . 一个普通农民,讲求实际,虽目光短浅、自私狭隘,但同时也具有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的性格特点。——“可笑的现实主义者”。 与堂·吉诃德形成一“智”一“愚”的对比,也彼此感染、相互影响。 2、《唐·吉诃德》的艺术特色p43 对比手法,巧妙运用一对对矛盾,使人物性格更突出、哲理更深刻。 模糊创作与现实,使小说显得更具可信度,对现当代小说产生影响。 深刻地揭示“不确定性”,同样影响了现当代小说的创作。
42
莎士比亚的生平p43 1564年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排行老三,长子,5岁识字,7岁上学,14岁因家道中落而辍学,18岁结婚。
1585年赴伦敦谋生。 1590年开始戏剧创作,1592年成名,才华引起“大学才子”们的惊恐,格林攻击其为“暴发户”、“披着我们作家的漂亮羽毛的自命不凡的乌鸦”。 1594年出入宫廷,得到内务大臣的庇护。 1603年成为“国王供奉剧团”一员。 1610年回到家乡。 1616年4月去世。
43
莎士比亚的创作p43 一生共创作39个剧本、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早期创作(1590-1600):
154首十四行诗(1592-1598) 2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 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3部悲剧。 中期创作( ):这几年共创作4部喜剧和7部悲剧。 晚期创作( ):这一时期创作了3部传奇剧和1部历史剧。
44
历史剧p50 10部,广义上更多。以写历史剧《亨利六世》开始,以写历史剧《亨利八世》告终。
取材于英国从中世纪到都铎王朝的历史:英法百年战争、三十年红白玫瑰战争和宗教战争。 两组四部曲:①《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②《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 另有两部孤本戏:《约翰王》、《亨利八世》
45
莎翁历史剧的基本主题 谴责专制暴君 反对封建割据 拥护贤明君主 渴望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46
喜剧 一、“快乐的喜剧”: 共10部。影响较大的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第十二夜》等。 特点:
1.充满人文主义精神,以歌颂爱情、友谊等美好情感为主,宣扬个性解放。 2.以积极正面的人物,尤其是清纯的女性形象为主人公。 3.剧情假托发生在欧洲,实为英国现实社会。 4.风格浪漫抒情,以赞美、肯定和歌颂为主。 5.悲喜混杂,但乐观明朗。 6.情节复杂生动,手法多样。
47
悲剧 共10部,多为中期创作,以怀疑、悲愤、沉郁为主要基调。 社会背景:贫富分化、社会动荡、道德沦丧、尔虞我诈。
以 年为界。之前:正面人物为主,人为主义思想的代表;悲剧根源在于外部环境;虽败犹荣,虽死犹生,道义上的胜利者。//之后:不再是正面人物,基本为否定的形象;悲剧根源在于人物个人性格缺陷;着重揭露主人公个人罪恶;相当悲观。 之前:《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哈姆莱特》、《奥瑟罗》、《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之后:《李尔王》、《麦克白》、《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
48
悲剧 情节丰富 悲喜混合 主人公禀赋独特,才智过人 主题往往通过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来体现 冲突双方往往同归于尽
在“四大悲剧”中,《奥瑟罗》给人前紧后松的感觉,《李尔王》则一张一驰,缓急相间,《哈姆莱特》篇幅长而情节迟缓地展开。《麦克白》篇幅最短,情节展开最为紧凑,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莎翁悲剧风格 情节丰富 悲喜混合 主人公禀赋独特,才智过人 主题往往通过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来体现 冲突双方往往同归于尽
49
哈姆莱特p47 哈姆莱特 全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悲剧》,取材于十二世纪的《丹麦史》。 戏剧冲突的展开: 克劳狄斯 回国奔丧、鬼魂诉冤
(开端) 装疯观察 试探监视 (发展) 安排戏中戏 派人偷听 斥母杀相 借刀杀人 将计就计 挑起决斗 (高潮) 同归于尽 (结局)
50
戏剧冲突的双方p47 哈姆莱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①快乐的王子(热情浪漫、坚信理想)——未接触社会
②忧郁的王子(父死母嫁、情人被利用、孤立无援)——认识生活 ③延宕的王子(反复思辨,要重整乾坤,消灭克劳狄斯作起点)——把握现状 ④行动的王子(杀宰相、除帮凶、决斗、同归于尽)——迟缓,未达目的 哈姆莱特性格:长于思索、行动迟缓为主导特征。 克劳狄斯: “脸上堆着笑的万恶的奸贼” 温柔体贴—杀兄,礼贤下士—玩弄权术
51
哈姆雷特悲剧构成及其原因p50 哈姆雷特没有完成自己所制定的“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这正是他的悲剧所在。
悲剧结局的成因:一是敌众我寡,二是自身的局限。 可见,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52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7世纪欧洲的历史文化特征: 17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剧烈冲突的世纪。
1640—16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帷幕,标志着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53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p54 1. 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高乃依: 一共写了30多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54
让·拉辛(1639—1699)p55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怒,他的作品具有更鲜明的现实意义。
55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英国在17世纪发生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和随后的复辟。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较早也较为深入的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约翰·弥尔顿是其中最卓越的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
56
约翰·弥尔顿(1608-1674)p53 弥尔顿他积极投身于革命,写了大量的政论性文章,抨击保皇党和英国国教
王朝复辟后,虽遭迫害,仍笔耕不辍,创作出《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等表现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的传世佳作。
57
约翰·德莱顿(1631—1700) p53 约翰·班扬(1628—1688) 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
英国文学批评的创始人,在《论戏剧诗》和《悲剧批评的基础》等作品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典诗学的原则,为英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约翰·班扬(1628—1688) 王朝复辟期间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他以整本旧约为背景创作出一部伟大的寓言——《天路历程》(1678)。 《天路历程》以梦境游历来描写基督徒追求信仰的过程。
58
莫里哀(1622—1673)p57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古典主义喜剧家。 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1652年开始创作剧本,一生共创作了近30部喜剧。 矛头直指教会、贵族和资产阶级。
59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1659-1663,是莫里哀开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1659)、《丈夫学堂》(1661)和《太太学堂》(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诞生。 《太太学堂》海报
60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p58)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尔杜弗》,1664)、《唐璜》(一译《石宴》,1665)、《恨世者》(1666)、《悭吝人》(1668)和《乔治·唐丹》(1668)等名作。
61
创作的第三阶段( ) ,莫里哀的创作表现出反贵族和反教会的强烈战斗性。此前,他的喜剧内容大都与路易十四的政策相吻合,所以得到专制王权的保护;晚期,他加强批判,同国王的关系也出现裂痕。 这时期,他写了近10出喜剧,较著名的有《贵人迷》 (1670) 和《无病呻吟》(1673) 等。 《无病呻吟》海报
62
《伪君子》p58 《伪君子》情节 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又名《达尔杜弗》)是莫里哀的代表作
它从法国现实生活中取材,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的伪善 《伪君子》情节 《伪君子》的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一个宗教骗子,他以伪装的虔诚骗得富商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 ,他却还不满足,竟无耻地勾引奥尔恭年轻的妻子。后者设下巧计,让丈夫亲眼看到达尔杜弗调情的丑态。达尔杜弗露出狰狞的面目,向国王告密,陷害奥尔恭。但国王英明,洞察一切,下令逮捕了达尔杜弗。
63
艺术特色p60 《伪君子》在艺术上是严格按照古典主义原则进行创作的。体现了古典主义戏剧结构严谨、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和层次分明等优点。
莫里哀对古典主义原则也有所突破。他不顾古典主义关于各种体裁的严格划分,在喜剧中插入了悲剧的因素,使喜剧冲突更加紧张尖锐。他还吸收了民间戏剧和各种喜剧体裁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本的喜剧效果。 莫里哀创造了新的近代喜剧艺术的典范。
64
第五章 18世纪的欧洲文学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p63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2、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第五章 18世纪的欧洲文学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p63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2、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3、创造了多种文学样式 4、着重说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65
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p64) 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英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源头。在18世纪前期,英国文坛崛起来笛福、斯威夫特、理查逊、菲尔丁等一批小说家。他们的创作将英国小说迅速提高到世界水平。 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形式上多为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而且具有明显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内容上一方面批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一方面激发资产阶级积极开辟世界的进取精神。
66
笛福(1660—1731)(p64) 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他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中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政治上,他反对专制政体、等级制度,主张民权。 主要作品: 《鲁滨逊漂流记》、 《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查娜》 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67
《鲁滨逊漂流记》p64 以第一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通过鲁滨逊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乐观冒险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鲁滨逊一方面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殖民者。 冒 险,积极进取; 实 干,行动主义; 占有欲,殖民主义; “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
68
《格列佛游记》p64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唯一的小说,是一部讽刺杰作。
全书共分四卷。叙述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智马国)中的经历。 作者用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的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哲学、科学,甚至对当时的活人,都一一加以揭露、嘲讽和抨击。其中,对法律的虚伪、党争和战争的实质、议会的腐朽等的描写,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69
菲尔丁(1707—1754)p65 18世纪欧洲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代表作:《汤姆·琼斯》(1749 )。自称为“散文滑稽史诗”,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 “它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马克思 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中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出现的文学思潮。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这一思潮排斥理性,崇尚感情,也称前浪漫主义,或称主情主义。感伤主义发源于英国,后传入法国、俄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
70
法国启蒙文学p65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法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的中心。在18世纪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汇成潮流。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表现在: 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服务,批判性和战斗性最强; 高举理性的大旗,宣扬科学和真理,极富哲理色彩。 . 代表作有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子》,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卢梭的《爱弥儿》、 《新爱洛伊丝》等。
71
法国启蒙文学的分期 代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 代表作家狄德罗、卢梭、博马舍。 启蒙运动前期(1715—1750) :
启蒙运动后期(1751—1800): 代表作家狄德罗、卢梭、博马舍。
72
孟德斯鸠(p65 ) 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资产阶级温和派的代表。
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 1721)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 理论名著《论法的精神》(1748)。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
73
伏尔泰(p66) 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启蒙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哲理小说成就最高,主要作品有《如此世界》(1746)、《查第格》(1747)、《老实人》(1759)和《天真汉》(1767)。 代表作:《老实人》。
74
狄德罗p66 狄德罗是18世纪最进步的启蒙学者,恩格斯称他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
担任《百科全书》(1751—1772)的主编,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坚。 提出“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 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类别:“严肃喜剧”或“正剧” 主要创作:哲理小说《修女》(1760)、《宿命论者雅克》(1773—1774)和《拉摩的侄儿》(1762)
75
《拉摩的侄儿》p66 对话体哲理小说 拉摩的侄儿:一个高雅与庸俗、卑鄙无耻与光明磊落、疯狂与沉静的矛盾统一体。人物性格的矛盾是社会矛盾造成的——时代的畸形儿。 恩格斯:“辩证法的杰作”。
76
让-雅克·卢梭p67 卢梭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
提出 “返回自然”的社会主张,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爱弥儿》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所以又名《论教育》。 它代表了卢梭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不必用襁褓包裹幼儿,因其妨碍自由活动。 要离开城市,居于乡村,接近自然。 学生要学一门手艺,以自食其力。 要信自然神教,而不信天主教。
77
代表作:《新爱洛伊丝》p67 书信体爱情小说。主要通信人物:朱莉、圣普乐、福尔玛、格兰、爱德华等。
主题是人的“自然情感”与封建社会的道德、习俗之间的尖锐冲突,表现了卢梭否定贵族阶级文明、歌颂人类“自然状况”的一贯思想。 第一次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第一次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实践了其“返回自然”的美学主张。
78
博马舍p66 深受狄德罗正剧理论的影响,提倡戏剧改革。
代表作有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1772)、《费加罗的婚礼》(1778)和《有罪的母亲》(1792),合称“费加罗三部曲”。
79
德国文学p67 德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18世纪的德国,封建割据严重,长期分裂(有300多个诸侯国),政治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往往依附封建小朝廷,表现出其软弱性。 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社会鄙陋与文学繁荣的强烈反差。恩格斯:“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是在德国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 德国启蒙文学的直接目的不是进行政治斗争,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戏剧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实现国家的统一,结束封建割据现状。
80
莱辛(1729—1781)(p68) 戏剧创作 地位:德国民族文学(戏剧)的奠基人。美学、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美学著作:《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1766),论述了绘画与诗歌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 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 ),强调建立民族戏剧,抵制法国古典主义;主张反映平民(市民)的现实生活。 戏剧创作 《艾米莉亚·迦洛蒂》(1772):代表作,也是脍炙人口的市民悲剧;
81
“狂飙突进”运动 p68 是1770年—1785年间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学革新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运动的中心是斯特拉斯堡;主要精神:强调民族情感和民族风格;崇尚自然,拥护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反对封建束缚。 主要理论家是赫尔德,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代表作品有歌德的《葛兹·封·伯里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狂飙突进”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把德国启蒙文学推向更加繁荣的新阶段。
82
席勒(1759—1805)(p69) 席勒是18世纪德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 “狂飙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强盗》 和《阴谋与爱情》。
后期创作有历史剧《华伦斯坦》三部曲 、和《威廉·退尔》 《阴谋与爱情》 是一出市民悲剧。 剧本把爱情悲剧和宫廷的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的精神——狂飙突进精神。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在艺术创作上也体现了席勒戏剧创作中脱离社会现实,“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席勒式”倾向。
83
第二节 歌德(p71) 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的伟大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高峰。
青年时期(1772—1775):歌德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 。 1775年秋到1786年9月:到魏玛小公国为官10年。 1794年,他与席勒订交,两人相互帮助,密切合作了10年之久(至1805年席勒逝世),奠立了德国古典文学时期(1796—1804)的基础。
84
三个创作丰收期(p70) 1772—1775 :第一个丰收期(狂飙突进时期)
主要作品: 《葛兹·封·伯里欣根》(1773)和《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1786—1804:第二个丰收期(魏玛古典时期) 主要作品: 《埃格蒙特》(1787)、《伊菲格尼亚》 (1789)、 《托夸多·塔索》(1789)、 《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796)、《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和《浮士德》第一部(1806)。 1814—1831:第三个丰收期(晚年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 《亲和力》(1809) 、《西东合集》(1819)、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829)、 《诗与真》(1831)和《浮士德》第二部(1831)。
85
《少年维特的烦恼》p70 书信体小说;德国第一部引起世界轰动的作品,它也使歌德从一个德国作家一跃而成为拥有全欧性甚至全世界性声誉的作家。
主人公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他的恋爱悲剧,深刻表现了个人的自由愿望与陈腐世界的种种限制之间的冲突。他的“烦恼”实际上反映了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表现出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 。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一股“维特热”。
86
《浮士德》p73 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巨著之一,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称为欧洲四大古典名著。 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题材 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同时也参考了以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其他作家的作品。
87
情节结构示意图 一幕序曲 天上序幕 两个赌赛 天 帝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 终生追求 《浮士德》 五场悲剧
一幕序曲 天上序幕 两个赌赛 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 天 帝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 书斋悲剧(第一部第1—6场) 爱情悲剧(第一部第7—25场) 政治悲剧(第二部第1幕) 艺术悲剧(第二部第2—3幕) 事业悲剧(第二部第4—5幕)
88
浮士德形象p72 浮士德是一个永远在追求,永远在探索,永远在完成自我,永远在超越自我,又永远在否定自我是典型人物。 浮士德也承认自己性格的双重性:“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 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 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 ,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 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 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辩证关系 浮士德和靡非斯特一善一恶,一正一反,是一对相互对立的人物;他们之间又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善并不意味着一切皆好,而恶也并不意味一切皆坏。 浮士德:追求至善至美,但浮士德同样“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在“及时行乐”中犯了不少错误。作为“肯定的精神”,易于满足现状,不求进取,无所追求。
89
第六章19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 一 浪漫主义文学特征:(p80) 第一节 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2、着力歌颂大自然;
3、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文学传统; 4、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90
二 、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诺瓦利斯 、霍夫曼 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夏多布里昂 史达尔夫人 雨果 乔治桑
夏多布里昂 史达尔夫人 雨果 乔治桑 3、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湖畔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恶魔”派诗人——拜伦、雪莱、济慈; 司各特 4、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欧文、库柏、惠特曼
91
第二节 拜伦p87 一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1、主题 反暴政、反侵略、歌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 2、形象
哈罗尔德形象——拜伦式英雄形象。 二 拜伦诗歌的特点 1、诗路广,各种诗体均有佳作 抒情诗 《五月之歌》 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 诗体小说 《唐璜》 政论诗 《<制压机器破坏法案>制订颂》 讽刺诗 《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92
2、夹叙夹议,长于的讽刺 恩格斯:满腔热情辛辣讽刺现实社会的拜伦。拜伦诗歌遗产中的最有力的因素,是他的辛辣的讽刺力量。 3、在口语入诗上无人企及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涌上你蓝色眼珠,那时候,我心想 ,那光不就是,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在闪烁,啊,宝石的闪烁怎么能比得上,你那一瞥的灵活的光线!
93
第三节 雨果(p92) 生平(1802——1885) 主要作品有 1829年完成的以反对封建暴君为主题的《欧那尼》;
1831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53年写政治讽刺诗《惩罚集》,表达了对共和政体的信念和对拿破仑三世的严厉批判; 1862年写《悲惨世界》; 1866年写《海上劳工》; 1869年发表《笑面人》; 1872年发表诗集《凶年集》; 1874年发表《九三年》。
94
《巴黎圣母院》主题 1、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
2、批判王权的专制反动; 3、颂赞下层人民的美德与 4 抗争精神。 《巴黎圣母院》艺术特色 1、 以人物、环境、感情氛围的圆心结构的反复再现,推进情节,表达主题; 2、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以爱斯美拉尔达的外表美衬托其心灵更美,以加西莫多外形丑衬托其内心美。 3、浪漫主义情节构思
95
感情氛围的圆心结构 对待爱斯梅拉达 克罗德——占有的欲望 加西莫多——真挚的情爱 弗比斯——玩弄感情 甘果瓦——名义夫妻
居第尔——真正的母亲 乞丐王国——阶级兄弟姐妹
96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第一节 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p105) 第一、现实主义文学客观、真实、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第五、现实主义文学扩大了文学题材的范围,
97
第二节 法国文学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p106
第二节 法国文学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p106 19世纪初,法国所经历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事件、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决定了这一时期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反映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胜利发展的过程;揭露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抨击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贫困 的生活状况。
98
司汤达(p112) 1、《红与黑》的思想意义 《红与黑》是一部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小说,通过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命运,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再现了法国社会的时代风貌。 2、于连形象分析 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小说描写了他反抗、追求、失败的短促的一生。于连的性格是复杂的,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平民知识分子反抗社会、进行个人奋斗的典型。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又与现实妥协。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道德廉耻。他的堕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反抗的一面是于连性格中的主要方面。
99
其次, 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司汤达把人物性格的发展与人物活动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红与黑》的艺术成就p116 首先,成功地组织了故事情节。司汤达认为,“文艺是一面镜子”,必须反映现实生活。他是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来构思小说的故事情节的。 其次, 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司汤达把人物性格的发展与人物活动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三,成功地心理描写。
100
巴尔扎克(p117) 1、《人间喜剧》的思想艺术特点
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人间喜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描写了封建贵族阶级没落、衰亡的历史;第二,描写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第三,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出了众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2、 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3、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4、通过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5、人物再现的独创手法; 6、独具风格的结构艺术。
101
2、《高老头》的思想意义(p112) 小说通过对高老头、拉斯蒂涅等主要人物的描写、刻画,反映了王政复辟时期贵族阶级衰亡和资产阶级兴起的历史趋势;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批判了金钱的罪恶。 3、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是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伦理感情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小说通过对高老头家庭关系的描写,通过对他与女儿道德观念上的冲突的表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悲剧是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封建宗法道德而造成的悲剧。 4、艺术成就: 首先,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环境描写。 其次,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 第三,严谨的结构形式。
102
5、《欧也妮·葛朗台》的思想意义(p120) 6、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小说通过对葛朗台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 其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6、人物形象分析 葛朗台是作者成功地塑造的一个资产阶级爆发户的典型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吝啬和贪婪,他对金钱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望,这使他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又表现得狡诈、狠毒、阴险和不择手段。 7、艺术成就 :小说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首先,抓住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描写来刻画性格; 第二,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
103
第三节 1、狄更斯(p126) (1)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贵族、资产阶级的凶恶代表,如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巴比赛等; 第二类,被压迫的劳动大众和革命者的代表,主要是得伐石夫妇; 第三类,理想的正面人物,如梅尼特、代尔那、路茜; 第四类人物,有卡尔登、普洛斯,他们是作者笔下的怪诞式的英雄。 (2)小说在艺术上也颇有成就。 1、对比手法的运用。作品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环境描 写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2、结构上的特点。 3、生动与严肃的统一
104
果戈理的《死灵魂》(p131) 1、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乞乞科夫买卖农奴的罪恶交易,勾画出一系列丑恶的地主形象,反映了农奴的悲惨生活。通过对这些地主形象的描写,表明俄国农奴制必将走上灭亡的道路。 2、人物形象 乞乞科夫是小说的中心人物,是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社会中从小贵族地主向新兴资产者过渡的典型形象。他在官场中混迹多年,养成了投机钻营、招摇撞骗的“天才”。在购买“死魂灵”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的掠夺本性。为了达到掠夺财富的目的,不惜使用种种手段,诡计多端,无比圆滑。乞乞科夫唯利是图、诡计多端的行为充分地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冒险进取精神。
105
首先是多种多样的讽刺。作者运用反语、夸张、怪诞的比 喻,突出了事物的本质;
3、留希金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虽然拥有一千多个农奴,但处处表现出卑微猥琐,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守财奴形象。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突出地刻画了他富有特色的贪婪、吝啬的性格特征 4、《死魂灵》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P134) 首先是多种多样的讽刺。作者运用反语、夸张、怪诞的比 喻,突出了事物的本质; 其次,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典型; 再次,语言生动、准确、口语化,人物语言性格化。
106
四、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1、人物形象 2、艺术特色
小说的中心人物巴扎罗夫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也是作者笔下“新人”的典型,是小说中的子辈的代表。他有坚定的信念,重视实践、爱憎分明,憎恨农奴制度,否定贵族阶级,批判贵族自由主义的观点和原则,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时代特色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2、艺术特色 第一、情节单一,结构严谨; 第二、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性; 第三、用反衬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第四、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与人物共呼吸、同欢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07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p153) ①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但反对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而强调“描摹的自然”,要求文学成为单纯记录直接印象的照相机。 ②要求作家成为科学家,在作品中要冷静客观,不应流露个人感情. ③认为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支配人的行为,认为是生物学的规律决定着人的心理、性格、情欲和行为。自然主义者十分注重遗传对人产生的影响。 象征主义的特征(p154) 象征主义和模仿现实的现实主义及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完全不同,它追求的是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诗人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诗歌去沟通和认识这个隐秘的世界。这就是通过象征、暗示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隐秘关系的过程。象征主义者在他们的诗歌中大量采用暗示、象征和联想等手法来隐喻和表现他们所追求的那个.
108
1、唯美主义的特征:出现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代表人物是王尔德和佩特。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创造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纯粹美”。唯美主义最早的鼓吹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艺遵从道德和功利目的。王尔德的代表作是《道林·格雷的画像》。(p154) 2、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涉及的内容有: (p155) ①政治:如《卢贡家族的命运》、《卢贡大人》.②军事:如《崩溃》。③宗教:如《莫雷教士的过失》。④不动产投机:如《贪欲》。⑤商业和金融:如《妇女乐园》、《金钱》。⑥工人生活:如《小酒店》、《萌芽》、《人兽》。⑦农民:如《土地》。⑧科学:如《巴斯卡尔医生》。⑨艺术:如《作品》。⑩交际花:如《娜娜》。这部巨著包括1000多个人物,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也是这一时代的百科全书。
109
《萌芽》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p159) 《萌芽》是反映无产阶级早期斗争的作品。在作品中,作家真萌实描写了煤矿工人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工人们在极端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并影响到子女的身体。作家明确认识到工人的贫困完全是由资本家的剥削造成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小说的结尾预示着工人阶级的正义事业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 艾坚:是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工人领袖形象,具有英勇无畏、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他的弱点是思想比较混乱(既相信马克思主义,又相信空想社会主义和达尔文生存竞争理论),因而无力长期领导群众,他甚至幻想合法斗争,还有虚荣心和名利思想。 · 《萌芽》的艺术成就: ①善于把粗犷和细致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既勾画出气势磅礴的群众场面,又有许多细致的描写。②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以突出劳资矛盾。③有自然主义的描写。
110
苔丝的形象 ①苔丝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淳朴,感情真挚,热爱劳动,不爱慕荣华良。
莫伯桑小说的艺术特点(p165) ①莫泊桑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截取其中一个 凡但具典型的片断,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②构思与布局巧妙。莫泊桑反对“创造奇遇”,不赞成故意写那些危言耸听的故事,主张“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 苔丝的形象 ①苔丝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淳朴,感情真挚,热爱劳动,不爱慕荣华良。 ②苔丝性格刚强,富于反抗精神。。③苔丝的反抗是不彻底的,她有宿命论观点。 ④苔丝的悲剧有明显的社会原因,是恶势力、资产阶级剥削及其宗教、道德压迫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造成无数小农破产甚至毁灭的现实的写照。
111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p175) 1、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基本内容是写贵族少年尼考林卡性格和思想的形成过程,并表现出托尔斯泰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初步特点. 2、《战争与和平》:A.主要内容是写1805和1812年俄国同拿破仑法国进行的几次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生活。小说反映了惨烈的战争场面,也反映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的许多特点。 B.在阐述历史问题时,作家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个人对历史事件不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又有认为一切历史事件都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观点。 C.托尔斯泰此时还是站在贵族立场,但仍揭露本阶级的弊病。贵族分两类,一类是当朝宫廷显成贵,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官僚和腐败贵族。另一类多是外省庄园贵族,他们保持了民族的优秀品质。
112
D.主人公安德烈和彼埃尔都是精神探索型人物,但两人性格很不同。安德烈才智过人,孤傲坚强,刚直不阿,不断探索生命意义,对自己永不满足,最后为国捐躯。彼埃尔是个淳朴善良的好人,缺乏意志力,彼埃尔探讨一种道德的理想。 E.娜达莎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妇女形象,她最后成为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3、《安娜·卡列尼娜》:A内容:安娜的悲剧命运是小说的中心。安娜在未成年之时由家人做主嫁给了官僚卡列宁,卡列宁是个枯燥乏味的人,妻子对他不过是一件装饰品。伏隆斯基唤醒了安娜沉睡的爱情,为了爱情,安娜离家出走。卡列宁用各种办法来折磨安娜。后来伏隆斯基对安娜开始冷淡,最终自杀。安娜的悲剧完全是社会造成的。B.列文的形象:他的形象表达了作家思想的矛盾,既憎恶统治阶级的腐败,又不想改变现存制度。
113
4、《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 ①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这包括对法庭上一群法官的揭露,而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 ②对沙皇专制制定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地揭露 ③《复活》中的贵族已经没有优秀人物,他们都是一些空虚、腐朽、伪善的寄生虫。 ④托尔斯泰的同情完全在农民一边、在《复活》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并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制。 《复活》中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聂赫留道夫是俄国19世纪末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他是个纯洁高尚的青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但他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在宗教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聂赫留道夫的结局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软弱无力。
114
1、契科夫《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形象(p186) “套中人”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中著名典型之一,已经成了保守和因循守旧的代名词。别里科夫是个中学教员。这一形象的主要特征是:①他胆小怕事,性情孤僻,习惯古怪:晴天也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他总戴着黑眼镜,一上床就用被子蒙上头。总之,他用各式各样的套子将自己包起来。他总是追念过去,歌颂过去,就连他教的古希腊语,仿佛也成了他性格的注解。②他恐惧并仇视新鲜事物。他对城里成立戏剧小组、阅览室、茶馆都要摇头,感到惊慌,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2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p191 小说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的问题,同时对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乡镇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美国社会生活。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 在艺术上,小说具有现实主义具体性和浪漫主义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在语言上常运用口语、俚语,叙述简练明快、流畅轻松,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风格。
115
第九章 20世纪前期欧美文学 表现主义的特征(p200) 1
116
未来主义(p201) 未来主义的特征: 1. 未来主义者以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追求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革新”为宗旨,主张作家应歌倾和赞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速度的美、力量和竞争,甚至认为战争、暴力、恐怖能摧毁旧的一切,所以也应加以歌颂。 2. 在艺术形式上,他们强调直觉,排斥理性和逻辑。有的未来主义者甚至要求取消语言规范,取消形容词、副词和标点符号,以字形的变化、图案的拼贴和组合、数学符号、乐谱等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和不可理解的事物。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他创作的前期也是个未来主义者,曾创作有名的未来主义长诗《穿裤子的云》。
117
意识流小说的特征(p201) 意识流小说产生于20世纪初,20和30年代成就辉煌,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1、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种如河水一样的“流”是意识流。 2、他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现实性的时间感。 3、他们要求作家进入人物内心的深处,特别是要求解除作家对人物的“控制”,让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思想。他们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是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这种方法能最好地体现“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118
第二节 高尔基p205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列宁语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119
创作分期 1、早期: 浪漫主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 现实主义:《切尔卡什》 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20
2、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
3、1905年革命以后到十月革命期间: 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
121
4、十月革命后 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 《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122
第二节 肖洛霍夫p211
123
创 作 1.早期创作:1926,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反映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哥萨克地区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2.中期创作: 年,14年的时间,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标志着创作走向成熟。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第二部1960)反映顿河地区农业集体化运动。 3. 后期创作:卫国战争期写了不少随笔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1957)。
124
《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却是 “一部使世界为之惊异的书”,从另外一个美学视角展现了战争与革命。
《静静的顿河》却是 “一部使世界为之惊异的书”,从另外一个美学视角展现了战争与革命。 写“白军对红军的斗争,而不是红军对白军的斗争”,即是从“人”的角度来审视革命,而不是从革命的角度来批评“人”。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完美地结合。
125
继承发展托尔斯泰把道德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传统,以一个艺术家的良知,直面现实,怀着人道主义同情,谱写了悲剧主题的伟大史诗。
《静静的顿河》运用了真正的现实主义原则,即:不粉饰现实、不拔高人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肖洛霍夫一贯坚持艺术真实要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作家在小事情上违背真实,便会引起读者的怀疑,读者会想,在大的问题上可能他也会撒谎。” 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秉笔直书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是肖洛霍夫艺术的良知,也是他在现实主义美学上的独创性。
126
主 题 《静静的顿河》以悲悯的情怀,通过描写主人公葛利高里与时代的复杂关系,从普通人的角度反观大时代里的大变动,从而唱出了一首人道主义的悲歌。 相对于波澜壮阔的革命而言,个人不过是旋涡中的一滴水。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在行进的路上,不可避免地要碾碎许多个人的美梦。
127
主要人物 葛利高里:“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娜塔莉亚: 阿克西尼亚: 麦列霍夫一家:
革命党人:施克托曼、珂晒沃依、伊万
128
葛利高里 两大追求,一是爱情与婚姻,二是作为哥萨克的名誉。两个方面都是悲惨结局。
两大追求,一是爱情与婚姻,二是作为哥萨克的名誉。两个方面都是悲惨结局。 个人生活: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婀克西妮亚之间,两次回到妻子身边,三次投入情人怀抱,使这两个都深爱他的女人为他死得异常悲惨--娜塔莉亚痛恨丈夫的不忠,私自堕胎身亡;婀克西妮亚在与葛利高里逃亡途中,被枪打死。 战士生涯:徘徊于白军与红军之间,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加入白军,最后成了身处绝境的散兵游勇,不到30却鬓发斑白。穷途末路之际,把武器丢进顿河的冰水之中,回到家破人亡的故居,与巨大的、冰冷的世界的唯一联系只是他幸存的儿子了。
129
叙事艺术 1、史诗性小说。 涵盖的时间从1912年延续到1922年,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所触及的空间从平静的顿河的农庄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从混乱的白军司令部到小村子里的革命委员会,从列强伺机侵入的边疆到中心地带的城市。而这种广阔的时空性质又不同于其他的史诗性作品。 2、独特的个人视角。 作品具有纺锤性的网络结构。纺锤的中轴乃是支配作品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历史潮流。作者的视角与主人公的视角一致,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艺术视角,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视角
130
第十章 20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 2、荒诞派戏剧:二次大战后不久首先产生于法国。它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以荒诞的“梦呓”代替传统戏剧中机智的应答和犀利的对话等。
131
第二节 萨特 代表作《苍蝇》 1、思想内容:它是一部体现存在主义“自由选择”思想的悲剧。俄瑞斯特斯回国后,在面临是否复仇的问题上遇到重重阻力,但他最后都选择了复仇,而复仇后的局面使他又面临又一次选择,当人们打骂他时,如果他继续留下,则意味着小城继续受苍蝇的烦扰,,过地狱般的生活,因而他毅然选择离去,,通过“自由选择”确立了自己的英雄本质。 2艺术特色 全剧从“危机”写起,回溯过去发生的事,戏剧冲突紧张尖锐,台词浓墨重彩,主人公充满英雄气概,他们虽完成了正义事业,但个人命运却是悲剧。
132
第三节 海勒 一、生平与创作. 约瑟夫·海勒与黑色幽默
第三节 海勒 一、生平与创作 约瑟夫·海勒与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学倾向,后来形成一个流派。它的特点是渲染人类愚行所造成的灾难,并加以嘲讽和挖苦,而在小说的结构和叙述上不受拘束,叙述话语故意荒诞不经,所以又被看作是小说中的荒诞派。
133
二、《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为成功的作品,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意大利皮亚诺扎岛上一支美国空军轰炸机联队的作战经历,主要人物是这支联队的中尉飞行员尤索林。 艺术特色 其一,将深刻的讽刺隐藏在看似荒唐的幽默之中; 其二,放射状的结构和无主角的人物世界; 其三,荒唐的逻辑和荒诞的情节。
134
第四节 马儿克斯 1、马儿克斯的《百年孤独》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史上一部难得的杰作。它的发表,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的“一文学地震”。现在,人们公认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是现代西班牙语文学的最好作品,是当代的《堂吉诃德》。《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马孔多,描写了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历史。 “百年”指的是历史。书中从它的建立、发展,一直写到它消亡的百年间的历史,其中处处包含着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影子。“孤独”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马尔克斯在写拉丁美洲的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丁美洲人民的精神生活。
135
2、《百年孤独》艺术特征 1.创作方法作为一部叙事性的作品,它既包含着许多现实的历史的真实成分,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事物的界限; 2.《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的心灵历史的小说; 3.多元的神话特色,使作品本身变成一种可以多角度理解的隐喻体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