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原 住民的祭典與舞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原 住民的祭典與舞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 住民的祭典與舞蹈

2 面具 面具含有多種宗教與社會意義,常成為傳統節慶表演或宗教儀式的重要角色。面具的形式包括動物、神怪、精靈等形象,千變萬化,並結合舞蹈與宗教儀式,表現出初民的文化與藝術。

3 臺灣原住民的祭典與舞蹈 從臺灣原住民的祭典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臺灣原住民的舞蹈與宗教儀式的關係。
臺灣原住民的歲時慶典,主要是農事祭、祖靈祭、狩獵祭與成年禮等;農事祭又以播種祭、豐年祭最常見。 臺灣原住民的祭典與舞蹈 阿美族豐年祭中,象徵團結的太巴塱之舞

4 臺灣原住民的祭典與舞蹈 在壯觀的祭典中,可聽到原住民美妙的歌聲、觀賞到充滿力與美的舞蹈,在原住民祭典「有歌必有舞」的傳統形式中,感受濃厚的文化氣息。 這些祭典與舞蹈不僅在於延續文化傳統,也表現著族群特色,成為族群認同的一個象徵。 花蓮原住民聯合豐年節 中的歌舞活動

5 魯凱族的豐年祭 豐年祭是魯凱族的重要節令和祭典,也是男女集體舞蹈,或出草凱旋而歸的男性以歌舞誇耀戰功的場合,每年約八月時舉行。
而盪鞦韆是魯凱族豐年祭中最盛大的活動 。

6 魯凱族的豐年祭 鞦韆以四根長竹為骨架,單索的末端環繞成一個圓圈,女孩兩腳合併踏在圈內用力盪高,男子在旁協助,要下鞦韆時,女孩則鬆手被抱入男子懷中,因而成為男女互相認識,傳達情意的管道。 魯凱族的盪鞦韆

7 豐年祭的影片 按一下播放影片

8 排灣族的祭典 排灣族每年七、八月間小米收穫後舉行豐年祭,是慶祝豐收的祭典,也可說是一年的開始。
因小米是排灣族傳統的主食,故慶祝豐收的祭典格外受到重視。傳統的豐年祭一年有五天,期間儀式繁多,屬綜合性的祭祀。 豐年祭

9 排灣族的五年祭 五年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也是排灣族人與祖靈相聚的盛會 。
傳說他們的祖先為了避荒年,將七名子女分散各地謀生,約定每五年由長者手持竹竿,帶領大家回家團聚祭祖。所以排灣族人相信祖靈每五年會回來,大家便舉行盛大的祭典來告慰祖靈。

10 排灣族的五年祭 「刺藤球」是五年祭活動中的重頭戲,分為兩天舉行,由部落裡的成年男子參加,第一天是祈福,第二天則是卜算命運。 五年祭刺藤球

11 排灣族的五年祭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脈動,五年祭的祭期逐漸縮短,現在的五年祭,已成為族人們慶祝團聚的活動。

12 達悟族的豐年祭 達悟族的豐年祭是個感恩的黃道吉日,會在五月一日舉行。
此時期是水芋、甘藷、小米等農作物及瓜果、飛魚的豐收期,以往蘭嶼的達悟族人都會以家族成員為單位,各自舉行小型的收穫祭,演出傳統的Mivaci(搗小米的儀式),藉以感謝祖靈的庇佑,並祈求上蒼來年再賜予豐收。

13 達悟族的豐年祭 現在小型的豐年祭已不再舉行,改以全村性的大型豐年祭替代。祭期由原來的一週濃縮成一至二天,並演變成表演性質,以歌舞場面貫穿整個祭典,包括難得一見的搗米舞、耕作舞、禮帽舞、頭髮舞和勇士舞。 蘭嶼達悟族婦女傳統獨特甩髮舞,以表示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祈福與崇敬(圖片來源:攝影者邱瑞金/台灣交通部觀光局)

14 達悟族的飛魚祭 蘭嶼四面環海,魚撈為主要生活方式,為祈求飛魚豐收,族人便舉行「飛魚祭」,新船造好下水前,則依例舉行「船祭」。
共分13次舉行,第一次是「飛魚祈禱祭」,這天黎明所有的船在海灘集合,祈求神的保佑和飛魚的豐收;最後一次是慶祝飛魚豐收和魚季結束,女子不能參加。

15 達悟族的船祭 達悟族的船祭

16 阿美族的豐年祭 一年一度的阿美族豐年祭,是規模最大的原住民慶典。
這個慶典持續約六到八天,以祈禱、跳舞和唱歌的方式來慶祝,有迎靈、宴靈、送靈等歌舞儀式。 豐年祭結束歌

17 阿美族的豐年祭 族人相信歌舞越熱烈盛大,來年農作物的收成會愈好。 部落族人以舞蹈象徵著祖先們的足跡,以歌謠敘述部落的說與源流。

18 「打耳祭」又稱射耳祭,是布農族中相當重要的祭典,也是唯一全部落性的祭典。
布農族的打耳祭

19 打耳祭在每年的四月左右舉行,這也正好是部落小米收成後農閒的時刻,祭典從天還沒亮就開始舉行,每個參加打耳祭的男子把獵物的耳朵割下掛在祭場的木架或樹枝上,再輪流用弓箭射。之後,再由祭司唸咒,並分食玉米和肉品,整個打耳祭就算大功告成。 布農族的打耳祭

20 布農族的打耳祭 射耳祭中最重要的成年禮,由長輩指導家族小勇士,學習如何使用獵槍,讓他正式成為穿梭中央山脈的勇猛獵人,扛起家生計,捍衛家園。
儀式中還要一項重要「祭肉」,將獵得的肉分給所有人,不能有遺漏,如果沒有分到肉是不祥之兆,這種分肉的禁忌,主要在維繫布農族的「分享」文化,大家一起分享獵物。 布農族的打耳祭

21 賽夏族的矮靈祭與舞蹈 賽夏族人每兩年舉行一次矮靈祭,每隔十年則盛大舉行所謂的十年大祭,祈求矮靈對他們日常生活及農作物的護佑。
矮靈祭是賽夏族最具特色的祭典,富神秘色彩。 革胡 賽夏族矮靈祭

22 矮靈祭的由來 傳說過去賽夏族人不懂耕作,有一些矮人教導他們打獵與耕作的技術,改善了賽夏族人的生活。
但因為矮人常搶走賽夏族的少女,引起賽夏族人的憤怒,因此有一次趁著舉行慶典,設計讓矮人們掉下山崖。 從此賽夏族畏懼矮人的靈魂會回來報復,因此舉行矮靈祭來祈求平安。 矮靈祭的由來 賽夏族矮靈祭

23 賽夏族的矮靈祭與舞蹈 祭典過程主要分為三大部分:迎靈、娛靈和送靈,第一天「迎靈」,第二天 「娛靈」,第三天 「送靈」。
娛靈是整個祭典最重要的部份,族人整夜的唱歌跳舞,目的就是讓矮靈愉悅,藉著肢體舞動與心靈虔誠相融合的原始祭典,代表著賽夏族對矮靈感恩追思的美德。 賽夏族矮靈祭

24 矮靈祭的影片 按一下播放影片

25 台灣原住民分布圖

26 台灣原住民分布圖

27 台灣原住民分布圖

28 世界原住民的舞蹈 除了台灣原住民祭典中的舞蹈以外,著名的紐西蘭 毛利人戰鬥舞、非洲原住民的狩獵舞、太平洋小島原住民的椰子舞、美洲 印地安人的祈雨舞等,也都是世界各地的早期居民所發展的舞蹈。 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地區,照片中一名男子在參加傳統舞蹈前給自己的臉和身體塗抹顏料

29 世界原住民的舞蹈 許多族群的舞蹈其來源都脫離不了巫術或宗教,早期他們必須藉助巫術來解決生活週遭的困難,所以只好藉著宗教儀式的舞蹈來為生病死祈福解厄,並祈求風調雨順、獵物豐收與戰爭勝利等。 非洲原住民的舞蹈

30 紐西蘭 毛利人的戰鬥舞 毛利武士在打仗前會跳稱為「哈卡舞」的戰鬥舞,以鼓舞士氣。 舞者臉上模仿古人紋面,上身赤裸,穿著黑黃相間的草裙。

31 哈卡舞 毛利族的男人是優秀的獵人,也是勇猛的士兵。善於以歌唱舞蹈來表達情緒,在打仗前會跳稱為「哈卡舞」的戰鬥舞,配合打擊樂器奏出壯烈戰鬥舞。
舞中吐舌動作表示不屈服,現在則是表示歡迎之意。 吐舌動作

32 All Blacks是紐西蘭英式橄欖球(Rugby)的國家代表隊,All Blacks在比賽前一定會跳Haka Dance!這Haka Dance就是毛利人所跳的戰舞,在過去為毛利人打戰時跟敵人示威用。而到了今日,成為All blacks在開賽前針對對手示威的最加工具! 戰鬥舞 All Blacks

33 這段影片是2003年紐西蘭與東加王國(Tonga)賽前所跳的戰舞。有趣的是,Tonga他們在比賽前也有跳戰舞的傳統,使得All Blacks的Haka Dance更為精采了!
戰鬥舞影片 按一下播放影片

34 戰鬥舞廣告 按一下播放影片

35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華岡舞蹈團92年度公演,在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演出本土現代芭蕾舞劇《野柳綺想曲》。華岡舞蹈團將原本教科書中的教材內容,活生生的以舞劇的形式表現出來,使野柳「女王石」的傳說,不再是書本的故事,而是寫實、浪漫、多采多姿與吸引人的芭蕾舞劇。 野柳綺想曲 海報 按一下播放影片


Download ppt "原 住民的祭典與舞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