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海洋文學發展概況 葉連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海洋文學發展概況 葉連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海洋文學發展概況 葉連鵬

2 海洋文學定義 廣義的定義為:舉凡以海洋景觀或海洋生物,抑或在海上活動的人為描寫對象的文學作品,都可以稱之為海洋文學。
狹義的定義則是除了以上所述外,更要求海洋文學作品必須深刻展現海洋的精神,以及人與海洋生息與共的互動關係。

3 台灣海洋文學發展概況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先民移居台灣之時,大都受過海洋的洗禮,當台灣開始有書面文學之後,海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詩人作家們的描寫對象,例如清代的記遊文學中,就有很多作品提到海,例如郁永河《裨海紀遊》、孫元衡《赤崁集》、朱士玠《小琉球漫志》等等 。另外,像澎湖進士蔡廷蘭的《海南雜著‧滄溟紀險》,就完整記錄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他自己從金門渡海回澎湖時,遇到風浪的情況,真實的體驗讓本篇文章的臨場感十足,是早期書寫海洋的作品中,一篇相當難得的佳作。陳啟佑在〈台灣海洋詩初探〉一文裡,列出古典詩中七項海洋詩的主題,分別是:無限、渺小、虛無、動盪、戰爭、國仇、鄉愁、興亡,由他的整理可得知,「海」並非台灣文學作品中的陌生題材,只是受到陸權思想的影響,海洋文學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4 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是伴隨著反帝、反封建的理念而興起,陸地上的農工階級是作家們關心的重點,至於歌詠海洋的文學,在左翼思想盛行的年代,並非作家創作的主要題材。而且由於戰爭期間,海洋是禁區,台灣的作家少有機會接近海洋,書寫海洋更加困難,儘管如此,日治時期仍然有不少詩人的作品涉及海洋,例如楊華〈西子灣〉、《黑潮集》的部分詩句;郭水潭〈廣闊的海〉;林修二〈海邊〉、〈灣裡海水浴場〉、〈出航〉、〈航行〉、〈海風〉、〈海〉;王登山〈海邊的春〉;王昶雄〈海的回憶〉;張壽哲〈海峽之圖〉;漂舟〈討海人〉;邱炳南〈廢港〉、〈戎克〉等,這些作品皆為短篇詩作,小說部分則無令人印象深刻的海洋文學作品。

5 戰後的台灣面臨全新的政局,剛脫離殖民地的喜悅沒有維持多久,立即陷入另一場大災難裏,本來以為擺脫日本政權之後可以暢所欲言,創作自由不受干預,沒想到1947年的槍聲再度箝制了作家之筆,走過皇民化時期的台灣作家終於醒覺,創作自由原是遙不可及的夢,而且還得面對語言文字轉換的困境,本省籍作家被迫噤聲,一是為了怕失言以致禍,另一是得花時間學習中文。台灣作家連創作都有困難,遑論書寫較為陌生的海洋,而外省來台人士剛經歷了一場顛沛流離的戰亂,又陷入了國共內戰的糾葛,他們來台多半為了謀生與逃難,台灣的海洋環境雖然讓他們為之驚艷,一時之間恐怕也無閒情逸致歌詠海洋。戰後四年期間,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尚陷入一陣混亂當中,還沒恢復元氣的台灣,又立即進入戰爭的威脅當中,在這種情況下,連台灣文學的發展都受到限制,海洋文學更是一片空白。

6 進入1950年代,國共內戰的戰火波及台灣,使得台灣成為國民政府的反共堡壘,社會的肅殺氣氛讓文學多元發展的空間受到擠壓,在政府的刻意提倡下,戰鬥文藝成為文壇主流,在反共文學作品充斥下,覃子豪於1953年4月出版了《海洋詩抄》,是戰後台灣最早以「海洋」為書寫主題的專著 。其他詩人方面,鄭愁予和瘂弦也都在1950年代投入海洋詩的創作,其中鄭愁予第一首新詩作品〈老水手〉就於1953年發表在《野風》雜誌上,其後他又陸續寫了一些海洋詩,例如〈海灣〉、〈船長的獨步〉、〈貝勒維爾〉、〈水手刀〉、〈如霧起時〉等詩。1954年12月《海洋生活》月刊創刊,以鼓吹海權思想、啟迪海洋知識、發揮海軍精神、提倡海洋文學為宗旨,內容包括論著、譯述、文藝、詩歌、照片、圖畫等。1950年代另有一個刊物以海洋為名,那是創刊於1957年5月的《海洋詩刊》,這是由台大一些愛詩的僑生和一些台灣本地的學生共同創辦的,由於大部分的成員均來自海峽對岸的香港,詩社及詩刊因此而命名。

7 小說方面,郭嗣汾在1953年12月出版了《黎明的海戰》,雖然不脫戰鬥文藝色彩,卻是戰後台灣最早的海洋小說,而郭嗣汾也是海軍文學的開創者,除了《黎明的海戰》外,《寒夜曲》(1954)也是其中的代表作。
另外,華人世界關於「海洋文學」的名稱,也於1953年由楊鴻烈所提出,他的《海洋文學》一書在香港出版,首先將「海洋文學」單獨分類為一次文類,並與「山嶽文學」、「平原文學」、「天象文學」、「動植物文學」、「人倫文學」並列,書中舉了許多古今中外的作品為例,以說明海洋文學的內容,為日後海洋文學在台灣的發展提供一條參考的道路。

8 瘂弦在1961年4月,出版了《瘂弦詩集》,其中卷三的「無譜之歌」,收錄了多首海洋詩。1962年8月,朱學恕《三葉螺線》出版,是繼覃子豪《海洋詩抄》之後,第二本以海洋為書寫主題的詩集。小說的專書部分仍然僅見郭嗣汾的作品,如1967年1月出版的《海星》,是寫一艘貨輪上國共雙方人馬鬥智鬥力的故事。 戰後直到進入1970年代之前,台灣的海洋文學發展的並不蓬勃,只有一些零星的作品,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外省籍作家的創作,本省籍的作家只有黃春明於1967年7月發表在《文學季刊》的〈看海的日子〉勉強與海沾到邊,這是因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軍人與漁民較有機會接觸海洋,而軍人多為外省籍,因此1950、1960年代的海洋文學作者大多為外省作家並不令人意外,而漁民雖然多為本省籍,但普遍教育程度不高,因此文學創作便相對地稀少。

9 1970年代是台灣海洋文學開始發展地較具規模的年代,首先是海軍在1970年代開辦「海軍文藝金錨獎」,為海洋文學的創作提供一個很好的誘因。1975年10月,朱學恕等人在左營成立了「大海洋詩社」,並創辦《大海洋詩刊》,大海洋詩社是目前台灣唯一以推廣海洋文學為宗旨的詩社,具有指標性的意義。1970年代也是戰後台灣漁民文學(海洋文學的次文類)開始發展的年代,隨著鄉土文學的興起,本省作家也開始投入海洋文學的創作。作品方面,朱學恕一口氣出版多本海洋文學作品,如《給海》(1970)、《海嫁》(1971)、《舵手》(1974)、《海之組曲》(1975)等。王拓在1970年代寫了多篇以漁村為背景的小說,東年則發表了多篇以遠洋漁船船員為描寫對象的海洋小說。當代較著名的海洋詩人汪啟疆也在1979年8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夢中之河》;楊小雲《水手之妻》(1979)以船員妻子為主要描寫對象,頗能呈現身為水手的無奈。整體而言,1970年代的台灣海洋文學雖然不能說是蓬勃發展,但已蓄勢待發,粗具獨立文類的規模。

10 進入1980年代,台灣海洋文學除了原有的海軍文學、漁民文學兩個次文類外,海洋生態文學也隨著自然書寫的興起而產生,1983年1月,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出版,其中卷二「缺憾還諸海洋」主要在抨擊海岸線不當開發問題,為台灣海洋生態文學的先驅,隨後心岱、洪素麗等自然書寫作家也有海洋生態文學的作品。小說方面,朱學恕繼續有《南中國海上戰神》(1981)的出版;呂則之以《海煙》這本長篇小說入圍自立晚報百萬小說決選,並由自立晚報社於1983年4月出版,葉石濤說:「《海煙》可說是一部台灣文學史上未曾出現過的海洋為主題的小說」,在文壇闖出名號的呂則之,繼續於隔年9月出版《荒地》一書,1988年3月出版《雷雨》,這些著作都是以漁村生活為背景;1970年代後期以短篇小說步入文壇的東年,在1985年3月出版了《失蹤的太平洋三號》,這本前後歷經十年寫作、修改的作品,讓東年成為台灣海洋小說家的代表人物,而王拓在出獄後也自費出版《牛肚港的故事》(1985),同樣以漁村生活為背景。詩的部分則有朱學恕的《飲浪的人》(1986)等。

11 1980年代對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市面上開始出現海洋文學選集,代表這個文類已經累積足夠的作品,足以獨立而成一個類型。首先是朱學恕主編的《中國海洋詩選》出版(1985),其次,1987年7月,林燿德主編《海是地球的第一個名字─中國現代海洋詩選》、《海事─中國現代海洋小說選》、《藍種籽─中國現代海洋散文選》等三本書,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之,入選在集子裡的部分作品可能還不夠稱為經典,但以當時海洋文學的發展狀況,林燿德想從中挑選出經典,可能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不過我們仍然相當佩服林燿德獨到的眼光,在1980年代就嗅出了台灣發展海洋文學的前景,並著手整理海洋文學作品。

12 1987年台灣終於解除了長達38年的戒嚴體制,思想禁錮的大解放,使得台灣在進入1990年代之後,呈現百家爭鳴的多元發展,海島台灣也漸漸尋回它該有的面貌,回歸海洋文化的呼聲不絕於耳,受到推動海洋文化的影響,海洋文學突然熱門起來,成為1990年代眾多文類當中相當具代表性的一類。航海旅行文學、海洋幻想文學等海洋文學次文類也都在這個年代產生,使得台灣海洋文學的五大次文類各自成長茁壯,海洋文學相關的作品與1980年代比較起來整整成長一倍,由此可知1990年代海洋文學的發展多麼驚人。其中的一個重要關鍵人物是廖鴻基,隨著本土化風潮開始席捲台灣,海洋文學也跟著水漲船高,廖鴻基於此時投入海洋文學創作,並且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成績,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這是時勢造英雄的一大例證。相對的,由於廖鴻基的創作成績優異,引發更多媒體注意海洋文學的發展,也帶動海洋文學的創作熱潮,於是海洋文學作品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地出現在台灣的書市裡。

13 單單廖鴻基一個人,在1990年代,便有《討海人》(1996)、《鯨生鯨世─發現台灣鯨靈》(1997)、《漂流監獄》(1998)、《來自深海》(1999)、《尋找一座島嶼》(1999)等五本著作。除了廖鴻基之外,另一個在海洋文學創作上也有優異成績的是夏曼‧藍波安,由於達悟族是海洋文化發達的民族,因此夏曼‧藍波安的作品也就帶有濃濃的海洋味,它在1990年代共有《八代灣的神話》(1992)、《冷海情深》(1997)、《黑色的翅膀》(1999)等三部作品,將原住民文學與海洋文學做一個相當好的融合。將軍詩人汪啟疆也在1990年代一口氣推出《海洋姓氏》(1990)、《海上的狩獵季節》(1995)、《藍色水手》(1996)、《到大海去呀,孩子》(1998)等四本詩集。

14 其他的作家作品有:丘彥明《民主女神號航海日誌》(1990)、林仙龍《濤聲試問》(1993)、《夢的刻度》(1994)、蔡富澧《與海爭奪一場夢》(1993)、尹萍《海洋台灣》(1993)、劉克襄《座頭鯨赫連麼麼》(1993)、梁琴霞《航海日記》(1996)、呂則之《憨神的秋天》(1997)、曾玲《一個台灣女孩的航海日記》(1997)、《小迷糊闖海關》(1998)、李潼《蔚藍的太平洋日記》(1997)、王家祥《海中鬼影-鰓人》(1999)、高岱君《馬爾地夫星星海》(1999)等等。 1998年是國際海洋年,國立中山大學於12月19日至20日舉辦了「海洋與文藝」國際學術會議,是國內首次舉辦以海洋與文藝為主題的國際會議,將海洋文學推進學術殿堂,對台灣海洋文學的發展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就整個1990年代看來,海洋文學已經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狀態。

15 西元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上台,雖然政策未必能立刻改弦易轍,但至少確立了朝向海洋台灣的施政走向,對海洋文學的發展來說更是如虎添翼,不僅海洋文學作品數量急遽攀升,新投入海洋文學創作的作家也不少,甚至地方政府也有鼓勵海洋文學創作的舉動,例如高雄、澎湖、基隆等縣市都是如此,像2000年高高屏三縣市合辦的「海祭系列活動」開幕,並配合此系列活動舉辦「海洋文學獎」徵文比賽,另外,從2003年開始,基隆市文化局也陸續開辦「海洋小說獎」、「海洋文學獎」,這些活動都在在顯示海洋文學受到注目及重視的程度。

16 海洋作家作品方面,包括:廖鴻基《海洋遊俠-台灣尾的鯨豚》(2001)、《台11線藍色太平洋》(2003)、《漂島─一段遠航記述》(2003)、 《腳跡船痕》(2006)、 《海天浮沉》(2006)、 《領土出航》(2007)、 《後山鯨書》(2008)、夏曼‧藍波安《海浪的記憶》(2002)、 《航海家的臉》(2007)、杜披雲《風雨海上人》(2000)、陳素宜《海洋的故事》(2000)、蔡逸君《鯨少年》(2000)、許育銘《討海》(2000)、劉寧生;劉永毅《海洋之子劉寧生》(2001)、汪啟疆《台灣海峽與稻穀之舞》(2005)、朱學恕;汪啟疆主編《中國海洋文學大系:二十世紀海洋詩精品賞析選集》(2002)、潘弘輝《水兵之歌》(2002)、張嘉驊《海洋之書》(2003)、高世澤《捷運的出口是海洋》(2003)、李伍薰《海穹金麟》(2003)、《海穹浪客》(2004)、海穹蒼生》(2006)、海穹雷雲》(2007)、高岱君《海洋路標》(2003)、王緒昂《在鯨的國度悠遊》(2003)、呂嘉惠《湛藍深海》(2004)、林建隆《藍水印》(2004)、姜子安《基隆市海洋小說集:尋》(2004)、蔡富澧《藍色牧場》(2005)等等著作。

17

18 台灣海洋文學類型 海軍文學 漁民文學 海洋生態文學 航海旅行文學 海洋幻想文學

19 海軍文學 郭嗣汾:《黎明的海戰》、《寒夜曲》 朱學恕: 《舵手》、《南中國海上的戰神》
汪啟疆: 《海洋姓氏》、 《藍色水手》、 《人魚海岸》、 《海上的狩獵季節》 潘弘輝: 《水兵之歌》 鍾漢波:《駐外武官的使命─一位海軍軍官的回憶》、 《四海同心話黃埔─海軍軍官抗日劄記》、 《海峽動盪的年代─一位海軍軍官服勤筆記》

20 漁民文學 廖鴻基:《討海人》、 《漂流監獄》、 《來自深海》、 《漂島─一趟遠航記述》等等
呂則之: 《海煙》、 《荒地》、 《憨神的秋天》 、《浪潮細語》等 東年:《失蹤的太平洋三號》等等 夏曼‧藍波安: 《冷海情深》、 《黑色的翅膀》、 《海浪的記憶》等 杜披雲: 《風雨海上人》 許育銘: 《討海》

21 海洋生態文學 洪素麗《守望的魚》 尹萍: 《海洋臺灣》 廖鴻基: 《鯨生鯨世》、 《海洋遊俠─臺灣尾的鯨豚》、 《台11線藍色太平洋》
吳永華:《蘭陽海岸之歌》 王緒昂: 《在鯨的國度悠遊》

22 航海旅行文學 丘彥明:《民主女神號航海日誌》 阿 彬:《船上的365天》 梁琴霞:《航海日記》
阿 彬:《船上的365天》 梁琴霞:《航海日記》 曾 玲:《一個台灣女孩的航海日記》、《小迷糊闖海關》、《乘瘋破浪》 劉寧生˙劉永毅:《海洋之子劉寧生》 黃麗穗:《走,我們坐船去》

23 海洋幻想文學 劉克襄:《座頭鯨赫連麼麼》 王家祥:《海中鬼影─鰓人》 蔡逸君: 《鯨少年》 張嘉驊: 《海洋之書》
李伍薰: 《海穹金麟》、 《海穹浪客》、 《海穹蒼生》、 《海穹雷雲》

24 台灣海洋文學類型修訂 海軍文學 漁民文學 海洋生態文學 航海文學 海洋幻想文學 海洋遊憩文學

25 台灣海洋文學代表作家 覃子豪 朱學恕 汪啟疆 東年 呂則之 夏曼‧藍波安 廖鴻基

26 覃子豪(1912~1963) 北平中法大學畢業,日本東京中央大學肄業。在學生時代即致力於新詩創作及翻譯。抗戰期間,擔任軍委會政治部少校主任等職,從事戰地新聞工作,曾任報社主筆、總編輯。來臺後,曾於物資調委會及省糧食局任職,與鍾鼎文、余光中等人創立藍星詩社,主編新詩週刊、藍星週刊、藍星詩頁、藍星季刊。同時並主持各文藝函授學校新詩講座,擔任中國文藝協會及中國詩人聯誼會理監事,在推動臺灣現代詩上,覃子豪之功不可沒。

27 覃子豪代表作 《海洋詩抄》

28 朱學恕(1934~) 海軍官校、海軍參謀大學及戰爭學院畢業,曾任海軍艦長、戰隊長、海官校及陸戰學校上校教官主任、高雄海事專科學校教授。二十五歲開始寫作,並全力提倡海洋文學,結合詩友出版「大海洋詩季刊」等。五十一年獲新文藝運動散文獎,後又獲國軍第九、十七兩屆新詩金像獎及海筆新文藝第一、二、五、九、十、十二各屆新詩、散文、小說等金錨獎。

29 朱學恕作品 詩集:《三葉螺線》、《海嫁》、《海之組曲》、《飲浪的人》、《江山萬里詩》等 散文集:《給海》 短篇小說集:《舵手》
中篇小說:《南中國海上的戰神》 論述集:《開拓海洋新境界》

30 汪啟疆(1944~) 海軍軍官學校畢業,三軍大學海軍學院及戰爭學院畢業,曾任「三軍大學」教官驅逐艦艦長、海軍總司令部作戰署作戰組副組長、上校組長等職,以海軍中將身分退休。1971年1月在<水星詩刊>發表第一首詩、曾加盟「水星」、「創世紀」、「大海洋」等詩社、榮獲第四屆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及多項「國軍文藝金像獎」等榮譽。

31 汪啟疆作品 《夢中之河》 《攤開胸膛的疆域》 《菊戀》 《海洋姓氏》 《海上的狩獵季節》 《藍色水手》 《到大海去呀,孩子》 《人魚海岸》
《台灣海峽與稻穀之舞》

32 東年(1950~) 本名陳順賢(1950~),基隆人,受過大專教育,曾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研究室進修,現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副總經理、歷史月刊總編輯。1973和74年之間,在胡耀恆與顏元叔教授的鼓勵下於《中外文學》發表了幾篇短篇小說,1974年5月,東年離開台灣到船上寫長篇小說,隨遠洋漁船到達南非開普敦,並將所見所聞寫成《失蹤的太平洋三號》。

33 東年作品 短篇小說集《大火》、《落雨的小鎮》、《去年冬天》,長篇小說《失蹤的太平洋三號》、《再會福爾摩沙》等

34 呂則之(1955~) 本名呂俊德,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人,高中之前都在澎湖就讀,後來畢業於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大學時期開始寫詩、寫短篇小說,一九八一年起,他開始專注於長篇小說的創作,曾獲海軍新文藝短篇小說銅錨獎,小說《海煙》、《荒地》曾晉入「自立晚報」百萬小說最後決選。

35 呂則之作品 《海煙》、《荒地》、《雷雨》、《憨神的秋天》 、《浪潮細語》

36 夏曼‧藍波安(1957~) 漢名施努來,西元1957年生於「人之島」,也就是我們現在通稱的蘭嶼,達悟(或稱為雅美)族人。 1980年代中末期,夏曼‧藍波安接觸了「台灣原住民運動」,對他的思想產生了不小的衝擊,1988年他參與了反抗核廢料儲存蘭嶼的運動,1980年代與1990年代之交,夏曼‧藍波安經歷了一場嚴肅的自省,決定返回蘭嶼定居,尋找自己的母體文化。

37 夏曼‧藍波安作品 《八代灣的神話》 《冷海情深》 《黑色的翅膀》 《海浪的記憶》 《航海家的臉》

38 廖鴻基(1957~) 高中畢業。原以捕魚為業,後為鯨類生態觀察員,參與臺灣尋鯨小組,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負責人。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39 廖鴻基作品 《討海人》 (1996) 、《鯨生鯨世─發現台灣鯨靈》(1997)、《漂流監獄》(1998)、《來自深海》(1999)、《尋找一座島嶼》(1999)、《山海小城》(2000)、《海洋遊俠─台灣尾的鯨豚》(2001)、《藍色手札─高高屏海岸心情隨記》(2001)、《花蓮海岸行旅─台11線》(2002)、《台11線藍色太平洋》(2003)、《漂島─一趟遠航記述》(2003)、《台灣島巡禮》(2005) 、 《腳跡船痕》(2006)、 《海天浮沉》(2006)、 《領土出航》(2007)、 《後山鯨書》(2008)

40 台灣海洋文學特色 1、政經發展影響海洋文學次文類的發展順序 2、不同族群或性別擅長不同的海洋文學次文類 3、不同類型的次文類使用不同的文體
4、海洋文學作家的所在地分佈與地緣有很大的關係 5、與西方海洋文學有差異 6、缺少女作家的書寫 7、在語言的運用策略上呈現族群特色


Download ppt "台灣海洋文學發展概況 葉連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