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计算机导论新编 计算机世界巡游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9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计算机导论新编 计算机世界巡游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9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导论新编 计算机世界巡游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9月

2 课程简介 本课程还涵盖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和《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的部分内容。
很多人见过计算机,但不知道号称“计算机之王”的超级计算机是什么;很多人买过计算机,但不知道cache、主板芯片组、安腾、迅驰、PowerPC和MAC是什么;很多人学过计算机,但不知道图灵奖和摩尔定律是什么;很多人听说过病毒和黑客,但不知道它们施其鬼蜮伎俩的秘密是什么……计算机世界象一个浩瀚无边的大海,行舟其中,你需要有广阔的视野。本课程撷取其中富涵常识性和趣味性的几簇浪花,组成了这一门导论性的计算机知识普及课程,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向你展示计算机发展过程和最新技术中各种常识性和背景性的层面,带你轻松漫游多彩多姿的计算机世界。本课程不是专业技术课程,不需要你有专业背景。本课程适用于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等综合性知识有兴趣的电脑爱好者,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姊妹篇,但更具实用性和趣味性。 本课程还涵盖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和《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的部分内容。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走近计算机世界:昨天和今天 第二讲 改变世界的神族:计算机家族 第三讲 电脑本身的大脑:CPU探秘
第四讲 这是我的司令部:电脑主板 第五讲 程序表演的舞台:主辅存储器 第六讲 人机交流的窗口:输入输出设备 第七讲 拥抱世界非神话:因特网及其应用 第八讲 想说爱你不容易:安全技术浅谈 第九讲 谁持彩练当空舞:系统软件(备选)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平时:20% (点名) 期末:80% (笔试) 课件下载 ftp://202.101.111.195
文件夹: 《计算机世界巡游》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5 第一讲 走近计算机世界:昨天和今天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6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Archimedes) 公元前287年-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在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阿基米德站在西西里岛上大声地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就是那个据传说  洗澡的时候还不老实而胡思乱想,然后又光着屁股就冲上大街,宣称”我知道了“,然后就发现了浮力定律的那位。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7 在电子计算机之前,人类用于计算的辅助工具有:算盘,手摇计算机(机械式,主要由机械齿轮组成),大型微分分析仪等。最早研制电子计算机,是为了解决科技进步特别是军事应用方面的问题。
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首推阿伦·图灵。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8 为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立下大功的手摇计算机
1961年初,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到了计算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阶段。在邓稼先、周光召、彭桓武等带领下,用手摇计算机和半自动计算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和9次大规模试验,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9 电子计算机之前的计算机 1944年, IBM公司的总裁沃森出资100万, 并派出4名工程师, 协助海军军械局霍德华·艾肯 (H.Aiken)博士,在哈佛大学研制成功著名的“MarkⅠ”计算机。MarkⅠ属于电磁式计算机,又称“自动序列受控计算机” ,由3000多个继电器构成。该机器长约15米,高约2.4米,自重达到31.5吨, 运算速度为每秒钟做1次加法。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0 计算机科学之父:阿伦·图灵 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英国数学家,创建了自动机理论,发展了计算机科学理论,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 右图:图灵纪念馆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1 图灵的故事 英国现代计算机的起步的是从纳粹德国的"谜"开始的。"谜"(Enigma)是一种密码电报机,由德国人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研制成功。"谜"能把日常语言变为代码,通过无线电或电话线路秘密传送。它是一个木箱子,配有一台打字机,箱上有26个闪烁不停的小灯泡,与打字机键盘的26个字母相对应。"谜"的设计无懈可击,有一套极精密的解码设置,非一般的电报密码所能比拟。在内行人看来,平白如话,但在旁人,又是无从索解的天书。因此,这台看似平常的机器,有了"谜"的称号。这样,德国的"谜"引起了英国情报部门高度的兴趣。常规的解码方式奈何不了"谜",怎么办?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2 这时,天才的数学家图灵出现了。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开始了他的数学天涯。一到那里,图灵开始崭露头角,毕业后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就发明过一个解码器(Encipher),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 Alan Turing in 1946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3 在剑桥,图灵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怪才,常有出人意外的举动。他每天骑自行车到离公寓3公里的一个叫布雷奇莱公园的地方上班,因常患过敏性鼻炎,一遇花粉,鼻涕不止,图灵就常戴防毒面具骑车上班,招摇过市,成为剑桥的一大奇观。 他的自行车链条经常在半道上掉落,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去车铺修理了。而图灵偏不,他在琢磨,发现这链条总是踏到一定的圈数时下滑,图灵在骑车时就特别留心计算,于是能做到在链条下滑前一刹那戛然停车!让旁人叹服不已,以为是在玩杂耍。后来他居然在踏脚旁装了一个小巧的机械计数器,到圈数时就停,好换换脑筋想些别的问题。图灵的脑袋转得比自行车飞轮还快。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4 用图灵的脑袋来破译德国的"谜"看来不是什么难事。他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破译了"谜"。而德国人还蒙在鼓里,还以为他们的"谜"能一直迷下去,照用不误,泄露了大量的核心机密,在战事上屡屡遭挫,战后,图灵被授予帝国勋章。 早在30年代初,图灵就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他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理想计算装置,用它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它由一个控制器和一根假设两端无界的工作带组成,工作带起着存储器的作用,它被划分为大小相同的方格,每一格上可书写一个给定字母表上的符号。控制器可以在带上左右移动,控制带有一个读写头,读写头可以读出控制器访问的格子上的符号,也能改写和抹去这一符号。 这一装置只是一种理想的计算模型,或者说是一种理想中的计算机。正如飞机的真正成功得力于空气动力学一样,图灵的这一思想奠定了整个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这就是电脑史上与"冯·诺依曼机器"齐名的"图灵机"。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5 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ACM是美国计算机学会的缩写。最初这是美国的一个学术性组织,现在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计算机学术团体。1966年,ACM创建图灵奖,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这个奖以英国数学家图灵命名,图灵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提出了计算机的模型,设想了它由哪些部件组成,以何种方式和顺序工作,被称为图灵机,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基础。但图灵的结局是个悲剧,他在42岁正当年富力强,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世人惋惜,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奖项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6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诞生于1946年2月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为美国陆军计算枪炮火力表而研制。每张火力表需要计算数百条弹道,一条飞行时间为60秒的弹道,手摇计算机20小时,大型微分分析仪15分钟。军方要求每天计算6张火力表。 最早研制电子计算机,是为了解决科技进步特别是军事应用方面运算量越来越大的问题。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7 ENIAC (埃尼亚克) 这台名为 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缩写)的机器,使用18800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耗电150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可谓“庞然大物”也。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8 ENIAC的研制 ENIAC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学院设计研制。最初设计方案,是由36岁的美国工程师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的,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炮弹轨道。美国军械部拨款支持研制工作,并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由莫奇利负责。总工程师由年仅24岁的埃克特担任,组员格尔斯坦是位数学家,另外还有逻辑学家勃克斯。 John W. Mauchly ( ),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19 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价值40多万美元,运算速度5000次/秒,或者400次乘法/秒。今天看来,其运算速度低得可怜(稍高档的计算器即可达到),而在当时,计算一条弹道时间缩短到30秒以下。它运算两小时,相当于一个物理学家100年的手工计算,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当ENIAC公开展出时,一条炮弹的轨道用20秒钟就算出来,比炮弹本身的飞行速度还快。ENIAC的存储器是电子装置,而不是靠转动的“鼓”。它能够在一天内完成几千万次乘法,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用老式计算机操作40年的工作量。所以ENIAC的诞生不能不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表明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0 ENIAC:永远是光辉的起点 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 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里接线方式来解决各 种不同的问题,而成为一台通用机。它的一种改型机 曾用于氢弹的研制。1955年,ENIAC被拆解了。 1996年2月15日,在ENIAC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的隆重纪念仪式上,再次按动了这台已沉睡了40年的庞大电子计算机的启动电钮。戈尔在向当年参加ENIAC的研制、如今仍健在科学家发表讲话:“我谨向当年研制这台计算机的先驱者们表示祝贺。”ENIAC上的两排灯以准确的节奏闪烁到46,标志着它于1946年问世,然后又闪烁到96,标志计算机时代开始以来的50年。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1 ENIAC的不足 ENIAC的程序采用外部插入式,每当进行软件中心一项新的计算时,都要重新连接线路。有时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计算,要花几小时或1-2天的时间进行线路连接准备,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它的另一个弱点是存储量太小。而且故障率很高:差不多每运行七分钟出一次故障。 ENIAC是按照十进制,而不是按照二进制来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进制方式工作的电子管,因此机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而在数据输入、输出时再变回十进制。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2 四十年代的编程是这样的…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3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1903年12月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冯·诺伊曼自童年起在吸收知识和解题方面就具有惊人的速度。六岁时他能心算做八位数乘除法,八岁时掌握微积分,十二岁就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大作《函数论》要义。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 。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4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几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 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 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 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 (EDVAC)。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5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 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 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两个非常重 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 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 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这些改进简化了计算 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思想就是存储程序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6 今天之计算机…… 迄今为止的四代计算机都是按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工作原理设计制造的,所以也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随着技术的发展,今天的计算机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计算工具。今天的计算机,除了高速运算(数十亿次/秒),还有逻辑处理功能,是一种具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化机器”。换言之,计算机应用已从单纯的数值计算转入信息处理领域。正因为如此,才使计算机走出科研院所的“象牙之塔”,进入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今天的电子计算机,不仅会高速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计算,而且象人脑一样,会“判断”,会“思考”,会迅速果断地处理各种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计算机叫做“电脑”。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7 小结: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英国数学家图灵(Turing):创建了自动机理论,发展了可计算机性理论,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其要点是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数据和指令(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在执行前存放在存储器中 存储程序和数据的概念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8 计算机史 从1946年到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经历了四次革命性的变化(四代),一代比一代体积缩小,功能增大,价格下降。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29 第一代( ) 电子技术,核心元件电子管,几千次/秒,用于军事与科学研究。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0 第二代(1959-1963) 半导体技术,核心元件晶体管,几十万次/秒,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和事务处理 。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1 第三代( ) 固体物理技术,核心元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在几平方毫米单晶硅片上集成十几个至上百个电子元件;几十万至几百万次/秒;用于各个科学领域 。 所谓“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记IC),是将大量晶体管和电子线路组合制作在一块硅晶片上,故又称其为芯片。小规模IC每个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为100个以下,中规模IC每个芯片上可以集成100~1000个元件。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2 第四代(1971至今) 核心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如“奔腾4处理器”包含4200万个晶体管);上千万次至上亿次/秒;进入现代社会各个领域。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直接结果是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大规模集成电路每个芯片上的元件数为1000~10000个,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每个芯片上可以集成10000个以上的元件。目前奔腾(Pentium)系统微处理器芯片中包含的晶体管元件数在550万个以上,其中Pentium 4达5500万个,而新型显示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甚至高达1.1~1.4亿个。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3 计算机时代已经来临 今天,计算机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几乎一切领域。从登月飞行、战略武器、石油勘探、中长期天气预报,到书报排版印刷、影视动画效果、远程教学,到日常生活的许多细小方面——自动洗衣机、电视机的遥控器、高档音响选曲系统……电脑这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造精灵简直是无处不在! 总之,计算机时代已来临,以致在上个世纪未就有人预言,在21世纪,不懂计算机将成为“新文盲”。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4 一次震动世界的棋赛… … 北京时间1997年5月12日凌晨4时50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美国IBM公司的“深蓝”下的第六盘决胜局中,仅走了19步就投子败北——当“深蓝”将棋盘上的兵走到C4位置时,卡斯帕罗夫推枰认输,“深蓝”以3.5:2.5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先后6场比赛中,“深蓝”二胜三平)。 那么“深蓝”是何许人也?卡斯帕罗夫又是何许人也?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5 深蓝与卡斯帕罗夫 “深蓝”是美国IBM公司生产的一台超级国际象棋电脑,重1270公斤,有32个大脑(微处理器),每秒钟可以计算2亿步。人们给“深蓝”输入了一百多年来优秀棋手的对局两百多万局。 国际象棋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1963年4月13日 出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棋手,在国际象棋棋坛上他独步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在逻辑性推理方面堪称全人类最杰出者。前世界冠军卡尔波夫号称是唯一能与其抗衡的棋手,但在两人交战史上,每次都是卡斯帕罗夫取胜。可是,在临近世纪末的1997年,孤独求败的卡斯帕罗夫不得不承认自己输了,而战胜他的是一台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电脑。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6 余波未平… 也许这是一件偶然的事件,可是,这场“巨人”与“巨机”的大战也使人类看到了一个自己不愿看到的结果:人类的工具终于有一天会战胜自己。
这次造成震动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在全球引起的议论是广泛的,讨论不但在国际象棋层次,还在科技与人类文明、未来学和人工智能学、对技术可能统治人类的恐惧等层次进行,甚至上升到伦理学和哲学的高度,以致还曾出现不大不小的恐慌言论。这一切连网上的文章资料也是多不胜数,不知能出几本书了。而且至今余热未褪。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7 更新消息…… 新华网报道: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与电脑软件棋手“小深”(Deep Junior )惊心动魄的“人机大战”2003年2月7日在纽约降下帷幕。在总共六局比赛中,双方各一胜一负,另有四局打成平手,同积3分,不分伯仲。此次与“小深”对阵,卡斯帕罗夫“使出了标志性的攻击棋路”。39岁的卡斯帕罗夫在赛后表示,能够与“小深”最终战平他感到“相当满意”。这位俄罗斯人透露,最后一场决胜局比赛,曾令他回想起1997年大战“深蓝”时的危险场面。当时,卡斯帕罗夫正是在关键的最后一场比赛中败北,最终在总比分上输给了“深蓝”。 卡斯帕罗夫说,这次他的惟一目标就是保证“不要输”。他声称,虽然“小深”比“深蓝”更强大,但自己在比赛中从来没有真正落于下风。“我只输了一场,而且那还是因为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错误,”卡斯帕罗夫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打败了我”。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8 卡斯帕罗夫与“小深”对战 资料:以色列科学家开发的软件棋手“小深”每秒能思考300万步棋并能以更接近人类棋手的方式对奕,曾连续三次在国际象棋计算机大赛中夺冠,人称电脑“棋王”,近两年在与人类棋手的比赛中它还未尝败绩。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39 中国人机大战:美女棋后 VS紫光之星 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12日电
“美女棋后”诸宸12日晚再次负于“紫光之星”笔记本电脑,从而在国内第一次国际象棋“人机大战”中以0:2的比分完败。 本次“人机大战”总共进行两盘,参赛的棋手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曾夺得女子世界冠军的诸宸,电脑棋手是国内第一款采用64位CPU的笔记本电脑“紫光之星”。在8日进行的首盘比赛中,诸宸超时告负。 诸宸做客搜狐谈人机大战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0 诸宸个人简历 姓名:诸宸 性别:女 生日:1976年3月13日 国家:中国 身高:166CM 血型:B 星座:双鱼座
爱好:看书、艺术、音乐、体育等 学棋:7岁开始学棋。 学历:现就读清华大学经管系本科 出生地:浙江温州市 籍贯:浙江兰溪市 称号:男子和女子国际特级大师 2001年女子国际象棋冠军※ 主要成绩:  1988年“儿童与和平”世锦赛12岁组女子冠军,并获国际棋联大师称号。是我国国际象棋项目的第一位世界冠军。  1992、1994、1996年获全国女子个人赛冠军。  1994年世界女子青年锦标赛冠军,获女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  1996年再夺女子世青赛桂冠,并破世青赛胜率记录。  1994年12月奥林匹克团体赛女子第三,个人台次4台银牌(莫斯科俄罗斯)  1996年9月奥林匹克团体赛女子亚军,个人台次2台金牌(亚美尼亚)  1998年10月奥林匹克团体赛女子冠军(卡尔梅克共和国俄罗斯)  1999年2月缅甸特级大师邀请赛冠军,获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  2000年12月奥林匹克团体赛女子冠军,个人台次2台金牌获奥赛女子最佳胜率奖(土耳其)  2001年1月世界等级分排名女子第三  2001年12月14日,中国棋手诸宸在莫斯科举行的2001年国际象棋世界个人锦标赛女子决赛快棋加赛中,战胜俄罗斯选手科斯捷纽克获得冠军。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1 诸宸的教练徐俊大师如是说… “机器是不知疲倦的,而人的精力有限,总有发昏的时候。作为棋手,人是有弱点可寻的,下过的棋盘和学习过的棋盘都是有限的;作为电脑,可以存储的精确数据是无限的。在诸宸与电脑对弈的过程中,我就认为电脑胜券在握了。” ※据介绍,“紫光之星”存储了200多万盘棋谱,包括诸宸所有的棋谱。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2 计算机联网时代 未连网前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孤岛”。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所谓“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在协议控制下”)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的系统。 因特网(Internet):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一个用于计算机连网通信的系统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 信息(message) 文字、数值、图形、声音、图像等
发送设备 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计算机等) 接收设备 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计算机等) 通信设备 负责主机间的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 传输媒介 各种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 通信协议 通信规则(无协议的两台设备可以连接但无法通信,如同讲不同语言的两人无法对讲) 主机(host)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资源共享 从成本上看 软、硬件资源共享(硬盘/打印机/软件包……) 数据交换 从效率上看
资源共享 从成本上看 软、硬件资源共享(硬盘/打印机/软件包……) 数据交换 从效率上看 即时(动态)数据交换(股市行情/军事/生产管理/订票系统/电子邮件……) 网络=桥梁 使世界变小 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通过网络备份存放提高信息可靠性 使用网络访问权限控制提高信息安全性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5 信息时代 今天,信息已成为三大基础资源之一:农业社会仅仅以物质这一种资源进行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使人类充分开发、利用物质和能源两种资源,依靠机械化、自动化,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工业社会。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阔步迈向信息社会。信息成为当今现代社会的新的基础资源。人们通过开发、利用物质、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创造出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社会技术系统体系,从而造就前所未有的丰富的人类财富。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46 思考题 什么是“图灵奖”?图灵为何许人? 冯·诺依曼是什么人?他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为什么迄今为止所有进入实用的电子计算机都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核心元件是什么? ·冯·诺依曼是什么人?他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冯·诺依曼,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人称“计算机之父”。以他为主提出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 (EDVAC)和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是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思想就是存储程序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 迄今为止进入实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迄今为止所有进入实用的电子计算机都是按冯· 诺依 曼的提出的结构体系和工作原理设计制造的,故又统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程序存储(计算机自动连续工作的基础) 采用二进制(机内一切信息均需为二进制编码形式存在)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6月


Download ppt "计算机导论新编 计算机世界巡游 莆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4年9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